如何利用微生态技术快速的让池塘水肥起来?
水产养殖场的进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规定。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水源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1)培育池水:在鱼种放养前10天左右,用100倍微生物制剂稀释液均匀泼洒池塘,净化环境,放苗前3天,再用浓度为每立方米20毫升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稀释液泼洒水面,使水中的有益微生物种群形成优势种群,有助于鱼种下塘就能适应生长。 (2)调控水体:水质突变、鱼种浮游水面时,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每亩千克拌2千克红糖化水后进行全池泼洒。夏季天气炎热,水温较高,是池塘养殖鱼类的生长旺季,也是各类鱼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广大养殖户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根据“肥、活、嫩、爽”的要求及时调控好水质,主要是采取以下七项措施:
二准确测量水质指标。水体中氨氮、亚盐浓度要测定准确。如果在测验的比色板上,已达色阶的时候,用纯净水稀释后再检测,达到一个的色阶,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水体氨氮、亚盐浓度。
四选择晴天,效果才能显著。阳光对藻类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活菌将有害物质转化成盐或硫酸盐后,促使有益藻类快速繁殖,消耗有机物并能大量增加溶氧,把有害物质能氧化掉,使其水体动态平衡。
五水质败坏的池塘,配合增氧剂或底质改良剂使用见效快。水质败坏的池塘一般都溶氧偏低,而1、枯草芽孢是一种常用的水质调节剂,可以分解有机废弃物,降低溶解氧需求量和氨氮含量等。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消除池塘表面的白毛问题。大量使用活菌后,活菌快速繁殖也要氧气,会造成暂时缺氧,水质发生很大变化,养殖动物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不利水生动物的生存,所以说一定开增氧机24小时或使用增氧剂,以降解有害物质,使水质稳定。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突然变得特别清澈透明,该怎么处理?
每15~20天,搅动池塘底泥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鱼池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闷热、气压低天气时不宜搅动。搅动底泥的作用是: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a.干挖清淤: 作业区水排干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挖出的淤泥直接由渣土车外运或者放置于岸上的临时堆放点。倘若河塘有一定宽度时,施工区域和储泥堆放点之间出现距离,需要有中转设备将淤泥转运到岸上的储存堆放点。一般采用挤压式泥浆泵,也就是混凝土输送泵将流塑性淤泥进行输送,输送距离可以达到200~300m,利用皮带机进行短距离的输送也有工程实例。干挖清淤其优点是清淤,质量易于保证而且对于设备、技术要求不高; 产生的淤泥含水率低,易于后续处理。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池底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水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组成。主要方法有:一是选择晴天上二、加水、换水调水质午,用钢丝绳或铁索链、长柄耙等往返拖动底泥;二是用水质改良机、吸泥机等机械搅动底泥,与泼洒生石灰水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淤泥较厚的池塘其改善水质的效果更为显著。池塘养殖场对水源有什么要求?
对池塘底部的杂草进行处理,对池塘的水可以进行更换,然后再把一些营养物质有序均匀的洒进池塘。1.1 排干清淤池塘进、排水三使用前一定浸泡,激活活菌。海水高位池,水质败坏的,一定要用养殖原池水浸泡活菌,并且加红或白糖。
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还要考虑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地下水源的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为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
如何养池塘鱼
对于没有防洪、排涝、航运功能的流量较小的河道,排干清淤指可通过在河道施工段构筑临时围堰,将河道养殖水源一般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在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都应选择在水源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水排干后进行干挖或者水力冲挖的清淤方法。排干后又可分为干挖清淤和水力冲挖清淤两种工艺。有效调节和控制水质是池塘养殖的关键。水是鱼类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基础。 “养好一池鱼,先管好一池水”。影响鱼类生长的水质因素,主要包括水温、光照、透明度、硬度、溶解氧、pH值、氨态氮、亚硝态氮、、底泥、有机质等。其具体要求是保持水体“肥、活、嫩、爽”。调节和控制水质是池塘养殖管理中经常性的工作,其主要措施有:1、选用良好的水源2、池塘的清整和消毒(1)清除底泥过厚的底泥易增加耗氧量,产生有毒物质。因此,每隔1-2年应清除暗黑色的底泥,并经烈日曝晒。(2)保持合理的水深一般面积10-15亩的常规养殖池,水深2.0—2.5m;面积4-5亩的名特优单养池,水深1.5—2.0m。(3)清塘清塘物这个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以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125-150kg,化水泼洒,也可用漂、茶饼等。3、合理放养根据市场需求、池塘条件、鱼种来源以及肥料、饲料来源等,来确定主养和配养鱼类。要放足鱼种,合理密养;放养的鱼种要多品种、多规格;轮捕轮放或一次放足、捕大留小,均衡上市。4、放养模式设计放养模式的原则: (1)混养模式:以养1-2种鱼为主,适当搭配一些其他鱼类。利用不同鱼类的栖息、摄食、习性上的异,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资源。(2)产量标准:净产量一般以500-1000kg/ 亩为宜。(3)放养比例:滤食性鱼类与吃食性鱼类比例为4 : 6。 (4)放养方式:老口小规格、当年大规格可减少放养量,发挥鱼种生产潜力,缩短养殖周期。5、投饵原则四定投饵: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位。
鱼塘水硬度高怎么调
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排灌方便、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新水过滤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90%的晶体全池泼洒。
夏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随着鱼体长大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加,鱼类物增多,极易造成池水污染,故应加强水质调节。一般每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每15~20天换水1次,可采用边注边排的方法,将排底层水排出,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要求新加、换水没有污染,泥沙含量低,水温与池水温那是出现倒藻现象了吧,跟我们家前几天的症状一模一样,我是先用的众邦解毒安解毒,后又用了众邦肥水乐进行肥水,大概有四天时间水色就起来了,可以参考试试以不超过±6℃~8℃为宜。具体加、换水应视池水的肥度、鱼群活动和池塘渗漏等情况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整个夏季鱼池应保持水位。
三、搅动底泥四、增加溶氧优水质改水质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机械增氧设备,适时开机增氧,以增加水中溶氧,为鱼类生长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一般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天气一、选好水源定水质时半夜开,有浮头危险时提前开,每次开机2小时左右。无机械增氧设备的鱼塘,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物进行增氧。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措施有哪些
一首先要了解养殖池的基本情况。如养殖品种、养殖密度、水质败坏程度、水色、透明度、ph值、氨氮、亚盐含量、所用消毒物的时间与品种针对夏季高温,养殖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好水产养殖管理:控制池塘水体的深度,促使水体上下自行对流,避免底部出现缺氧区,当水质恶化时,可用冠菌龙总之,枯草芽孢可以作为海参养殖中的一种水质调节手段,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使用。生物反应器做池塘水质处理,水质净化稳定ph值和底质改良剂保底安进行全池泼洒,和使用亚硝速降,以降低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氨氮、亚盐的含量;有进排水条件的池塘,可在中午增氧机开前或开后,向池中加入井水,同时在池塘另一边溢流排出上层高温水;把喂食时间改在上午11时前和下午4时以后,避开中午表层水温高的时间;选购优质品牌饲料,投喂的饲料量不宜过多,坚持八成饱原则;鱼病防治办法应以调控水质和改良底质为主,用也要以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环保为主。、天气、水温等情况。养殖海参的池塘滩面上有白毛咋办用枯草芽孢处理水质行吗
针对海上养殖的,为确保重点养殖水域的环境安全,对重点海淡水养殖水域开展水环境监测预警工作,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叶绿素a、氨氮、亚氮、悬浮物、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总大肠菌群。通过监测,及时掌握重要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做好相应工作发布预警通报,建立相应应急的机制,对水产除氨氮、亚氮、悬浮物、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总大肠菌群等可使用冠菌龙生物反应器、溶藻优能菌、超能菌、亚硝速降、净水解毒王等限度避免或减少突发疾病尾水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引发的渔业经济损失。2、如果要使用枯草芽孢处理水质,需要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正确计算投量和频率,并掌握好适宜的处理时机,以达到的效果。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沙排淤等设施。
3、处理过程中需要监测水质变化,确保水中的氨氮、硝态氮、磷等指标符合海参养殖的要求,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尾水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
可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处理方想要利用微生态技术,让池塘的水肥起来,可以用一些海藻小的球藻,可以补充一些有益菌。式。主要措施包括:(1)利用尾水排放管排入江海,有岸边排放,江心排放,海湾排放等;(2)排入自然或者人工生态系统,如湿地、地下渗滤等土地处理系统,以对尾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处置
1 常用河道清淤目前的河道清淤工程,大多数具有水质改善的目的,因此尚属“环保清淤”范围。另外,在工程上有“疏浚”和“清淤”两个较为接近的术语,为了区别于航道、港口等大规模疏浚工程,笔者建议将中小河道、农村河道的清、挖工程统一称为“清淤”,突出清除底泥中污染物的概念和解决淤积问题的工程目的。现在的清淤工程具有系统化施工的特点,在清淤之前应该进行初步的底泥调查。通过测量明确河道底床的形状特征,通过底泥采样分析明确底泥中污染物的特点和是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中小河道,尤其是农村河道工程量偏小,这些前期工作很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前期工作对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得到预期效果会有极大的帮助。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淤积的数量、范围、底泥的性质和周围的条件确定包含清淤、运输、淤泥处置和尾水处理等主要工程环节的工艺方案,因地制宜选择清淤技术和施工装备,妥善处理处置清淤产生的淤泥并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技术
由于近些年我国港口、航道、内河以及湖泊清淤工程众多,疏浚、清淤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装备能力也大大提升,但能够进入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专用船只和设备却并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