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哪里的莲藕?
- 2、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
- 3、什么地方种植的莲藕最多?
- 4、世界各国莲藕产量排名
哪里的莲藕?
广东是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其 种植 面积的大小及变化会影响到蔬菜的供应,下面我带大家去了解下广东蔬菜生产面积的情况。
广东省莲藕种植面积排全国第几的简单介绍
广东省莲藕种植面积排全国第几的简单介绍
广东省莲藕种植面积排全国第几的简单介绍
一、广东蔬菜生产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2006年以来,广东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2009年达到1707.65万亩,比2006年增长4.9%,年均增长1.6%。2009年,全省蔬菜产量2567.17万吨,比2006年增长7.8%,年均增速为2.6%。2006-2009年,全省蔬菜亩产基本维持在1500公斤/亩上下。总体上看,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二)蔬菜生产已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9年,全省蔬菜产值607.2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占农业产值39.3%。其中,叶菜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出一成,占农业产值超过两成,达23.2%,占蔬菜产值接近六成,达58.9%(见表1)。从近年情况看,蔬菜生产已成为广东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广东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 渠道 。2009年,广东种植蔬菜每亩产值达3568元,一亩叶菜类的产值更是高达4071元。
2006-2009年广东蔬菜、叶菜类产值及占总产值比重 (三)叶菜类面积和产量占比重大。
2009年,广东叶菜类播种面积达882.10万亩,占蔬菜的51.7%。叶菜类产量1243.96万吨,占48.5%。其次是瓜菜类、块根块茎类,播种面积分别占蔬菜的16.2%、11.4%,产量分别占19.1%、12.5%。其余各类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不到蔬菜的一成。(见图1、图2)
(四)广东蔬菜销路多元化。
多年来,蔬菜北运和供应港澳是广东冬种蔬菜生产的一大特色。全省每年北运菜数量大、品种多,如茄子、辣椒和四季豆等,是广东南菜北运的主要品种。广东蔬菜主产区茂名市,每年冬种蔬菜播种面积达70多万亩,其中70%北运;湛江市冬种蔬菜播种面积90万亩,蔬菜年产量达230多万吨,其中55-60%外运。同时,广东长期向港澳和等地区和出口蔬菜。如惠州市目前共有出口菜场39个,是内地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供港新鲜蔬菜占地区进口蔬菜总量的40%以上。
(五)蔬菜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级地租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异是蔬菜生产地区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广东经济发达、地少人多的地区,较高的生产成本促使蔬菜生产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并逐步形成全省蔬菜生产的合理布局。2009年,珠三角、东翼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比重少于人口比重,而西翼和山区则相反。(见图3)
人均蔬菜生产量(按常住人口计算,下同)也基本呈现同样的情况。2009年,广东人均蔬菜生产量为266公斤/人。从分市看,韶关、惠州、肇庆和清远4市人均蔬菜生产量超过400公斤/人,广州、梅州、、湛江和茂名5市在300-400公斤/人之间,汕头、汕尾和揭阳3市略高于全省水平,其余9市均在全省水平以下。从经济区域看,西翼和山区人均蔬菜生产量超出340公斤/人,高于全省水平;而珠三角和东翼则低于全省水平。(见图4)
二、广东蔬菜生产存在问题
(一)蔬菜生产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2008年,广东蔬菜产量在全国各省中排第九名,排在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省之后;而人均蔬菜生产量则在全国第二十五名,仅在、山西、上海、江西、和青海之前。2009年,广东人口占全国的7.2%,而蔬菜播种面积只占全国6.2%,蔬菜产量仅占全国的4.2%;人均蔬菜生产量刚刚过全国水平的一半,只有57.5%。2009年,广东蔬菜亩产1503公斤/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40公斤/亩,这与广东蔬菜以叶菜类为主,亩产较低有关。但从另一角度看,广东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蔬菜传统种植习惯,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等,都表明广东蔬菜生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蔬菜生产布局尚欠合理,珠三角地区蔬菜自给率低。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广东部分地区近郊的菜地面积明显减少,致使当地蔬菜生产量与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
2009年,广州市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的12%,其余各市都不到一成。其中,深圳、珠海均不到全省的1%。(见图5)
2009年,全省有9个市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小于人口比重,它们分别是深圳、珠海、佛山、河源、东莞、中山、江门、潮州和云浮市。该9市人口占全省38.8%,蔬菜生产量却只有全省的18.8%,整整相20个百分点。这说明该9市的农业生产能力与其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与其消费能力也不相匹配(见图6)。从经济区域看,珠三角生产出全省40.8%的蔬菜,要供给49.7%的人口消费;东翼的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也小于人口比重0.8个百分点。部分地区蔬菜自给率过低,对外地蔬菜输入依赖性大,容易因外地供求变化导致蔬菜价格大起大落。近年来愈加频繁的天气变化、范围越来越广的自然灾害表明,广东应该建立稳定的蔬菜自给率。
(三)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明显,容易造成蔬菜价格波动起伏。
近年来,广东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广东叶菜类占蔬菜比重较大,但由于春季的梅雨季节和夏秋的高温天气等原因,影响了叶菜类的生长,导致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同时,由于传统消费习惯是以新鲜蔬菜为主,这使广东蔬菜生产仍停留在鲜品生产上,产品保鲜加工与包装发展滞后,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也不利于蔬菜储存和保持供给平衡。
(四)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广东蔬菜仍以传统的露天生产为主,标准化和设施栽培面积少,蔬菜生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产品质量也难以稳定和提高,保证蔬菜均衡供应难度较大。2009年,全省大棚蔬菜面积只有3万多亩。大棚蔬菜技术要求高和资金投入大,如果不予以资金上的扶持,很难在企业、菜农中大规模推广。
(五)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
目前,广东蔬菜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外耕户多, 文化 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农资供应渠道复杂,销售混乱,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以及执法队伍建设仍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蔬菜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六)蔬菜流通渠道有待完善。
近年来,广东城郊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向粤北、粤西转移,加大了稳定城市蔬菜市场供应的难度,菜价的季节性波动在所难免。目前,蔬菜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经过了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超市、消费者等环节,菜农由于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品种与市场衔接不畅,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以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生产过剩。当蔬菜价格涨到高位时,获益最多的是蔬菜流通商,而大部分菜农并没有获得高菜价带来的实际利益。这暴露出蔬菜流通渠道中存在着环节多、成本高、利益主体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三、广东蔬菜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稳定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供给能力。
2009年,除广州、惠州和肇庆市外,珠三角其余6市的蔬菜自给率偏低,深圳、东莞和珠海人均蔬菜生产量只有12、63和89公斤/人,佛山、中山和江门的人均蔬菜生产量也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大中城市切实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将有利于抵御各种风险,减少当地菜价的波动起伏。广东要提高本地蔬菜的供给能力,一要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好“十二五”期间广东“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规划,确保全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2009年1700万亩的基础上,扩大全省大中城市郊区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加快建立一批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努力消灭蔬菜“淡季淡市,旺季烂市”的现状。同时,要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二要加快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推进蔬菜生产现代化发展。标准园创建是园艺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抓手。要在 总结 经验 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在优势产区创建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的蔬菜标准园,树立,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三要大力推进蔬菜异地开发种植。鼓励、支持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到广东邻近省、市周边农村开发建设供粤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异地开发种菜,提高全省蔬菜的自给率。
(二)提高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促进菜农增产增收。
一是不断改善蔬菜生产条件,逐步提高蔬菜生产抗灾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级财政要统筹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扶持发展设施栽培蔬菜,扩大设施栽培蔬菜生产面积,提高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长年种植蔬菜的菜田建成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生产基地。二是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提高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首先要从育苗开始,集约化育苗代表着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对保面积、保进度、保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加快推广蔬菜杀虫灯除虫技术,诱杀趋光性害虫,降低害虫基数,减少蔬菜生产用。四是切实抓好蔬菜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蔬菜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在耕作技术、育苗技术、植保技术和收获加工储藏保鲜技术等蔬菜科技研究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各种科技咨询交流活动和组织举办各类农民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向广大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宣传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提升蔬菜的品质和档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切实加强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生产者的发展,关系到的稳定。首先,要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搞好蔬菜标准化生产。第二,要加强农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滥用农问题。第三,要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不出现蔬菜中毒和蔬菜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第四,要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改善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和监测水平。第五,要加强对菜农的宣传、 教育 、培训工作,提高蔬菜生产者质量 安全生产 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加强蔬菜产销衔接,促进蔬菜流通畅顺。
一是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减少蔬菜流通环节。各级要鼓励和扶持各地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合作社既可以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又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切实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降低蔬菜价格的同时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超对接”等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进入超市、社区菜店、便利店,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费用,稳定菜价,保障供应。同时,优先鼓励消费地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蔬菜生产基地直接形成交易关系,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三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商场和超市直接挂钩,带动基地生产发展,搞活蔬菜流通市场,增强蔬菜产品的物流能力,确保品种结构、上市档期均衡供应。四是完善、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少流通环节成本,确保蔬菜调运畅通。在全国范围内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扩大“绿色通道”政策覆盖的蔬菜品种范围。
(五)加强蔬菜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重点监测主要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和产地价格等4类指标,及时掌握蔬菜上市量、价格与供求变化情况。二是各地要加强与、媒体等机构合作,建立蔬菜防灾抗灾预警机制,密切注意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御各种灾害 措施 ,保障我省蔬菜生产与供应,减少菜农损失。三是建立专家会商制度,以提高监测、预警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强形势判断的可靠性,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看了“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的人还看了:
1. 广东的蔬菜种植品种
2. 广东甘蔗种植面积
3. 广东冬季可以种植什么蔬菜
4. 南方蔬菜种植时间表
5. 适宜广东地区种植的牧草有哪些
6. 广东水稻种植时间
7. 露天蔬菜种植时间表
8. 关于经济类论文
9.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分析
10. 2016年大棚蔬菜种植前景如何
1、鄂莲一号是一个非常早熟的品种,在泥浆中的深度为15-20厘米。7月初可收获绿色莲藕,亩产1000公斤。9-10月可采收老熟莲藕,亩产2000-0公斤。它适合油炸。武植二号莲藕是一个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地下茎节5-6节,130-170厘米,厚6-9厘米,单株重6-8公斤,浅层入泥,中早熟,抗性强,商品性好。平均每亩产量2640公斤(可达3000公斤),比普通莲藕增产22%。该品种是开发利用低湖田,促进水生植物种植的途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鄂莲五号是一个中早熟品种,抗逆性强,产量稳定,莲藕型粗,节间均匀,莲藕肉厚,每亩0公斤,炖汤粉。它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莲香1号是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选育的莲藕品种。其特征是直径50厘米的圆盘状荷叶,叶柄垂直,长150厘米,直径1.4厘米,莲藕体长70厘米,一般有5个节,节间长15厘米。中早熟,莲藕粗,节间均匀,表皮,适销性好。
3、南斯拉夫雪莲是从南斯拉夫引进的一个品种。它得到了改进。莲藕又白又厚又肥。主莲藕有4-6节,长约1.5-2米。生食脆,淀粉含量高,味道甜,味道独特。每亩产量在6000-7500kg以上。太空莲36是1994年从广西莲子经卫星诱变选育而成。株高110cm,叶径35cm~40cm,花梗高65~130cm,单瓣,碗状莲蓬,卵圆形荷壳,单蓬结籽约25粒,百粒重102~106G,采摘期105~120天,壳荷亩产90~120kg。
1、宝应莲藕。江苏省宝应县是闻名全国的荷藕之乡,早在隋唐时期,宝应就开始人工栽培荷藕,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宝应藕农代代相传,使荷藕越长越盛、越长越好。特产的莲藕粉具有“纯、白、薄、大”的特点,向为明清御膳用品,有“鹅毛雪片”的美誉。2、临沂莲藕。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依托八湖镇金刚岭万亩荷塘,农户种植莲藕,发展经济作物和观光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和效益显著,2008年被蔬菜流通协会正式命名为“莲藕之乡”。
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
广东是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其 种植 面积的大小及变化会影响到蔬菜的供应,下面我带大家去了解下广东蔬菜生产面积的情况。
一、广东蔬菜生产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2006年以来,广东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2009年达到1707.65万亩,比2006年增长4.9%,年均增长1.6%。2009年,全省蔬菜产量2567.17万吨,比2006年增长7.8%,年均增速为2.6%。2006-2009年,全省蔬菜亩产基本维持在1500公斤/亩上下。总体上看,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二)蔬菜生产已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9年,全省蔬菜产值607.2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占农业产值39.3%。其中,叶菜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出一成,占农业产值超过两成,达23.2%,占蔬菜产值接近六成,达58.9%(见表1)。从近年情况看,蔬菜生产已成为广东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广东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 渠道 。2009年,广东种植蔬菜每亩产值达3568元,一亩叶菜类的产值更是高达4071元。
2006-2009年广东蔬菜、叶菜类产值及占总产值比重 (三)叶菜类面积和产量占比重大。
2009年,广东叶菜类播种面积达882.10万亩,占蔬菜的51.7%。叶菜类产量1243.96万吨,占48.5%。其次是瓜菜类、块根块茎类,播种面积分别占蔬菜的16.2%、11.4%,产量分别占19.1%、12.5%。其余各类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不到蔬菜的一成。(见图1、图2)
(四)广东蔬菜销路多元化。
多年来,蔬菜北运和供应港澳是广东冬种蔬菜生产的一大特色。全省每年北运菜数量大、品种多,如茄子、辣椒和四季豆等,是广东南菜北运的主要品种。广东蔬菜主产区茂名市,每年冬种蔬菜播种面积达70多万亩,其中70%北运;湛江市冬种蔬菜播种面积90万亩,蔬菜年产量达230多万吨,其中55-60%外运。同时,广东长期向港澳和等地区和出口蔬菜。如惠州市目前共有出口菜场39个,是内地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供港新鲜蔬菜占地区进口蔬菜总量的40%以上。
(五)蔬菜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级地租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异是蔬菜生产地区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广东经济发达、地少人多的地区,较高的生产成本促使蔬菜生产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并逐步形成全省蔬菜生产的合理布局。2009年,珠三角、东翼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比重少于人口比重,而西翼和山区则相反。(见图3)
人均蔬菜生产量(按常住人口计算,下同)也基本呈现同样的情况。2009年,广东人均蔬菜生产量为266公斤/人。从分市看,韶关、惠州、肇庆和清远4市人均蔬菜生产量超过400公斤/人,广州、梅州、、湛江和茂名5市在300-400公斤/人之间,汕头、汕尾和揭阳3市略高于全省水平,其余9市均在全省水平以下。从经济区域看,西翼和山区人均蔬菜生产量超出340公斤/人,高于全省水平;而珠三角和东翼则低于全省水平。(见图4)
二、广东蔬菜生产存在问题
(一)蔬菜生产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2008年,广东蔬菜产量在全国各省中排第九名,排在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省之后;而人均蔬菜生产量则在全国第二十五名,仅在、山西、上海、江西、和青海之前。2009年,广东人口占全国的7.2%,而蔬菜播种面积只占全国6.2%,蔬菜产量仅占全国的4.2%;人均蔬菜生产量刚刚过全国水平的一半,只有57.5%。2009年,广东蔬菜亩产1503公斤/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40公斤/亩,这与广东蔬菜以叶菜类为主,亩产较低有关。但从另一角度看,广东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蔬菜传统种植习惯,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等,都表明广东蔬菜生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蔬菜生产布局尚欠合理,珠三角地区蔬菜自给率低。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广东部分地区近郊的菜地面积明显减少,致使当地蔬菜生产量与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
2009年,广州市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的12%,其余各市都不到一成。其中,深圳、珠海均不到全省的1%。(见图5)
2009年,全省有9个市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小于人口比重,它们分别是深圳、珠海、佛山、河源、东莞、中山、江门、潮州和云浮市。该9市人口占全省38.8%,蔬菜生产量却只有全省的18.8%,整整相20个百分点。这说明该9市的农业生产能力与其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与其消费能力也不相匹配(见图6)。从经济区域看,珠三角生产出全省40.8%的蔬菜,要供给49.7%的人口消费;东翼的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也小于人口比重0.8个百分点。部分地区蔬菜自给率过低,对外地蔬菜输入依赖性大,容易因外地供求变化导致蔬菜价格大起大落。近年来愈加频繁的天气变化、范围越来越广的自然灾害表明,广东应该建立稳定的蔬菜自给率。
(三)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明显,容易造成蔬菜价格波动起伏。
近年来,广东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广东叶菜类占蔬菜比重较大,但由于春季的梅雨季节和夏秋的高温天气等原因,影响了叶菜类的生长,导致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同时,由于传统消费习惯是以新鲜蔬菜为主,这使广东蔬菜生产仍停留在鲜品生产上,产品保鲜加工与包装发展滞后,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也不利于蔬菜储存和保持供给平衡。
(四)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广东蔬菜仍以传统的露天生产为主,标准化和设施栽培面积少,蔬菜生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产品质量也难以稳定和提高,保证蔬菜均衡供应难度较大。2009年,全省大棚蔬菜面积只有3万多亩。大棚蔬菜技术要求高和资金投入大,如果不予以资金上的扶持,很难在企业、菜农中大规模推广。
(五)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
目前,广东蔬菜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外耕户多, 文化 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农资供应渠道复杂,销售混乱,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以及执法队伍建设仍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蔬菜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六)蔬菜流通渠道有待完善。
近年来,广东城郊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向粤北、粤西转移,加大了稳定城市蔬菜市场供应的难度,菜价的季节性波动在所难免。目前,蔬菜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经过了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超市、消费者等环节,菜农由于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品种与市场衔接不畅,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以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生产过剩。当蔬菜价格涨到高位时,获益最多的是蔬菜流通商,而大部分菜农并没有获得高菜价带来的实际利益。这暴露出蔬菜流通渠道中存在着环节多、成本高、利益主体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三、广东蔬菜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稳定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供给能力。
2009年,除广州、惠州和肇庆市外,珠三角其余6市的蔬菜自给率偏低,深圳、东莞和珠海人均蔬菜生产量只有12、63和89公斤/人,佛山、中山和江门的人均蔬菜生产量也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大中城市切实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将有利于抵御各种风险,减少当地菜价的波动起伏。广东要提高本地蔬菜的供给能力,一要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好“十二五”期间广东“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规划,确保全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2009年1700万亩的基础上,扩大全省大中城市郊区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加快建立一批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努力消灭蔬菜“淡季淡市,旺季烂市”的现状。同时,要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二要加快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推进蔬菜生产现代化发展。标准园创建是园艺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抓手。要在 总结 经验 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在优势产区创建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的蔬菜标准园,树立,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三要大力推进蔬菜异地开发种植。鼓励、支持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到广东邻近省、市周边农村开发建设供粤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异地开发种菜,提高全省蔬菜的自给率。
(二)提高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促进菜农增产增收。
一是不断改善蔬菜生产条件,逐步提高蔬菜生产抗灾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级财政要统筹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扶持发展设施栽培蔬菜,扩大设施栽培蔬菜生产面积,提高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长年种植蔬菜的菜田建成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生产基地。二是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提高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首先要从育苗开始,集约化育苗代表着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对保面积、保进度、保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加快推广蔬菜杀虫灯除虫技术,诱杀趋光性害虫,降低害虫基数,减少蔬菜生产用。四是切实抓好蔬菜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蔬菜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在耕作技术、育苗技术、植保技术和收获加工储藏保鲜技术等蔬菜科技研究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各种科技咨询交流活动和组织举办各类农民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向广大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宣传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提升蔬菜的品质和档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切实加强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生产者的发展,关系到的稳定。首先,要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搞好蔬菜标准化生产。第二,要加强农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滥用农问题。第三,要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不出现蔬菜中毒和蔬菜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第四,要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改善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和监测水平。第五,要加强对菜农的宣传、 教育 、培训工作,提高蔬菜生产者质量 安全生产 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加强蔬菜产销衔接,促进蔬菜流通畅顺。
一是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减少蔬菜流通环节。各级要鼓励和扶持各地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合作社既可以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又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切实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降低蔬菜价格的同时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超对接”等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进入超市、社区菜店、便利店,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费用,稳定菜价,保障供应。同时,优先鼓励消费地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蔬菜生产基地直接形成交易关系,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三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商场和超市直接挂钩,带动基地生产发展,搞活蔬菜流通市场,增强蔬菜产品的物流能力,确保品种结构、上市档期均衡供应。四是完善、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少流通环节成本,确保蔬菜调运畅通。在全国范围内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扩大“绿色通道”政策覆盖的蔬菜品种范围。
(五)加强蔬菜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重点监测主要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和产地价格等4类指标,及时掌握蔬菜上市量、价格与供求变化情况。二是各地要加强与、媒体等机构合作,建立蔬菜防灾抗灾预警机制,密切注意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御各种灾害 措施 ,保障我省蔬菜生产与供应,减少菜农损失。三是建立专家会商制度,以提高监测、预警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强形势判断的可靠性,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看了“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的人还看了:
1. 广东的蔬菜种植品种
2. 广东甘蔗种植面积
3. 广东冬季可以种植什么蔬菜
4. 南方蔬菜种植时间表
5. 适宜广东地区种植的牧草有哪些
6. 广东水稻种植时间
7. 露天蔬菜种植时间表
8. 关于经济类论文
9.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分析
10. 2016年大棚蔬菜种植前景如何
什么地方种植的莲藕最多?
广东是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其 种植 面积的大小及变化会影响到蔬菜的供应,下面我带大家去了解下广东蔬菜生产面积的情况。
一、广东蔬菜生产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2006年以来,广东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2009年达到1707.65万亩,比2006年增长4.9%,年均增长1.6%。2009年,全省蔬菜产量2567.17万吨,比2006年增长7.8%,年均增速为2.6%。2006-2009年,全省蔬菜亩产基本维持在1500公斤/亩上下。总体上看,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二)蔬菜生产已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9年,全省蔬菜产值607.2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占农业产值39.3%。其中,叶菜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出一成,占农业产值超过两成,达23.2%,占蔬菜产值接近六成,达58.9%(见表1)。从近年情况看,蔬菜生产已成为广东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广东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 渠道 。2009年,广东种植蔬菜每亩产值达3568元,一亩叶菜类的产值更是高达4071元。
2006-2009年广东蔬菜、叶菜类产值及占总产值比重 (三)叶菜类面积和产量占比重大。
2009年,广东叶菜类播种面积达882.10万亩,占蔬菜的51.7%。叶菜类产量1243.96万吨,占48.5%。其次是瓜菜类、块根块茎类,播种面积分别占蔬菜的16.2%、11.4%,产量分别占19.1%、12.5%。其余各类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不到蔬菜的一成。(见图1、图2)
(四)广东蔬菜销路多元化。
多年来,蔬菜北运和供应港澳是广东冬种蔬菜生产的一大特色。全省每年北运菜数量大、品种多,如茄子、辣椒和四季豆等,是广东南菜北运的主要品种。广东蔬菜主产区茂名市,每年冬种蔬菜播种面积达70多万亩,其中70%北运;湛江市冬种蔬菜播种面积90万亩,蔬菜年产量达230多万吨,其中55-60%外运。同时,广东长期向港澳和等地区和出口蔬菜。如惠州市目前共有出口菜场39个,是内地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供港新鲜蔬菜占地区进口蔬菜总量的40%以上。
(五)蔬菜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级地租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异是蔬菜生产地区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广东经济发达、地少人多的地区,较高的生产成本促使蔬菜生产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并逐步形成全省蔬菜生产的合理布局。2009年,珠三角、东翼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比重少于人口比重,而西翼和山区则相反。(见图3)
人均蔬菜生产量(按常住人口计算,下同)也基本呈现同样的情况。2009年,广东人均蔬菜生产量为266公斤/人。从分市看,韶关、惠州、肇庆和清远4市人均蔬菜生产量超过400公斤/人,广州、梅州、、湛江和茂名5市在300-400公斤/人之间,汕头、汕尾和揭阳3市略高于全省水平,其余9市均在全省水平以下。从经济区域看,西翼和山区人均蔬菜生产量超出340公斤/人,高于全省水平;而珠三角和东翼则低于全省水平。(见图4)
二、广东蔬菜生产存在问题
(一)蔬菜生产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2008年,广东蔬菜产量在全国各省中排第九名,排在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省之后;而人均蔬菜生产量则在全国第二十五名,仅在、山西、上海、江西、和青海之前。2009年,广东人口占全国的7.2%,而蔬菜播种面积只占全国6.2%,蔬菜产量仅占全国的4.2%;人均蔬菜生产量刚刚过全国水平的一半,只有57.5%。2009年,广东蔬菜亩产1503公斤/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40公斤/亩,这与广东蔬菜以叶菜类为主,亩产较低有关。但从另一角度看,广东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蔬菜传统种植习惯,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等,都表明广东蔬菜生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蔬菜生产布局尚欠合理,珠三角地区蔬菜自给率低。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广东部分地区近郊的菜地面积明显减少,致使当地蔬菜生产量与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
2009年,广州市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的12%,其余各市都不到一成。其中,深圳、珠海均不到全省的1%。(见图5)
2009年,全省有9个市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小于人口比重,它们分别是深圳、珠海、佛山、河源、东莞、中山、江门、潮州和云浮市。该9市人口占全省38.8%,蔬菜生产量却只有全省的18.8%,整整相20个百分点。这说明该9市的农业生产能力与其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与其消费能力也不相匹配(见图6)。从经济区域看,珠三角生产出全省40.8%的蔬菜,要供给49.7%的人口消费;东翼的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也小于人口比重0.8个百分点。部分地区蔬菜自给率过低,对外地蔬菜输入依赖性大,容易因外地供求变化导致蔬菜价格大起大落。近年来愈加频繁的天气变化、范围越来越广的自然灾害表明,广东应该建立稳定的蔬菜自给率。
(三)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明显,容易造成蔬菜价格波动起伏。
近年来,广东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广东叶菜类占蔬菜比重较大,但由于春季的梅雨季节和夏秋的高温天气等原因,影响了叶菜类的生长,导致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同时,由于传统消费习惯是以新鲜蔬菜为主,这使广东蔬菜生产仍停留在鲜品生产上,产品保鲜加工与包装发展滞后,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也不利于蔬菜储存和保持供给平衡。
(四)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广东蔬菜仍以传统的露天生产为主,标准化和设施栽培面积少,蔬菜生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产品质量也难以稳定和提高,保证蔬菜均衡供应难度较大。2009年,全省大棚蔬菜面积只有3万多亩。大棚蔬菜技术要求高和资金投入大,如果不予以资金上的扶持,很难在企业、菜农中大规模推广。
(五)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
目前,广东蔬菜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外耕户多, 文化 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农资供应渠道复杂,销售混乱,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以及执法队伍建设仍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蔬菜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六)蔬菜流通渠道有待完善。
近年来,广东城郊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向粤北、粤西转移,加大了稳定城市蔬菜市场供应的难度,菜价的季节性波动在所难免。目前,蔬菜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经过了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超市、消费者等环节,菜农由于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品种与市场衔接不畅,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以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生产过剩。当蔬菜价格涨到高位时,获益最多的是蔬菜流通商,而大部分菜农并没有获得高菜价带来的实际利益。这暴露出蔬菜流通渠道中存在着环节多、成本高、利益主体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三、广东蔬菜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稳定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供给能力。
2009年,除广州、惠州和肇庆市外,珠三角其余6市的蔬菜自给率偏低,深圳、东莞和珠海人均蔬菜生产量只有12、63和89公斤/人,佛山、中山和江门的人均蔬菜生产量也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大中城市切实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将有利于抵御各种风险,减少当地菜价的波动起伏。广东要提高本地蔬菜的供给能力,一要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好“十二五”期间广东“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规划,确保全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2009年1700万亩的基础上,扩大全省大中城市郊区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加快建立一批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努力消灭蔬菜“淡季淡市,旺季烂市”的现状。同时,要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二要加快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推进蔬菜生产现代化发展。标准园创建是园艺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抓手。要在 总结 经验 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在优势产区创建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的蔬菜标准园,树立,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三要大力推进蔬菜异地开发种植。鼓励、支持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到广东邻近省、市周边农村开发建设供粤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异地开发种菜,提高全省蔬菜的自给率。
(二)提高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促进菜农增产增收。
一是不断改善蔬菜生产条件,逐步提高蔬菜生产抗灾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级财政要统筹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扶持发展设施栽培蔬菜,扩大设施栽培蔬菜生产面积,提高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长年种植蔬菜的菜田建成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生产基地。二是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提高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首先要从育苗开始,集约化育苗代表着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对保面积、保进度、保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加快推广蔬菜杀虫灯除虫技术,诱杀趋光性害虫,降低害虫基数,减少蔬菜生产用。四是切实抓好蔬菜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蔬菜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在耕作技术、育苗技术、植保技术和收获加工储藏保鲜技术等蔬菜科技研究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各种科技咨询交流活动和组织举办各类农民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向广大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宣传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提升蔬菜的品质和档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切实加强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生产者的发展,关系到的稳定。首先,要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搞好蔬菜标准化生产。第二,要加强农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滥用农问题。第三,要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不出现蔬菜中毒和蔬菜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第四,要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改善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和监测水平。第五,要加强对菜农的宣传、 教育 、培训工作,提高蔬菜生产者质量 安全生产 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加强蔬菜产销衔接,促进蔬菜流通畅顺。
一是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减少蔬菜流通环节。各级要鼓励和扶持各地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合作社既可以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又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切实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降低蔬菜价格的同时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超对接”等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进入超市、社区菜店、便利店,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费用,稳定菜价,保障供应。同时,优先鼓励消费地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蔬菜生产基地直接形成交易关系,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三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商场和超市直接挂钩,带动基地生产发展,搞活蔬菜流通市场,增强蔬菜产品的物流能力,确保品种结构、上市档期均衡供应。四是完善、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少流通环节成本,确保蔬菜调运畅通。在全国范围内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扩大“绿色通道”政策覆盖的蔬菜品种范围。
(五)加强蔬菜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重点监测主要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和产地价格等4类指标,及时掌握蔬菜上市量、价格与供求变化情况。二是各地要加强与、媒体等机构合作,建立蔬菜防灾抗灾预警机制,密切注意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御各种灾害 措施 ,保障我省蔬菜生产与供应,减少菜农损失。三是建立专家会商制度,以提高监测、预警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强形势判断的可靠性,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看了“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的人还看了:
1. 广东的蔬菜种植品种
2. 广东甘蔗种植面积
3. 广东冬季可以种植什么蔬菜
4. 南方蔬菜种植时间表
5. 适宜广东地区种植的牧草有哪些
6. 广东水稻种植时间
7. 露天蔬菜种植时间表
8. 关于经济类论文
9.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分析
10. 2016年大棚蔬菜种植前景如何
1、鄂莲一号是一个非常早熟的品种,在泥浆中的深度为15-20厘米。7月初可收获绿色莲藕,亩产1000公斤。9-10月可采收老熟莲藕,亩产2000-0公斤。它适合油炸。武植二号莲藕是一个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地下茎节5-6节,130-170厘米,厚6-9厘米,单株重6-8公斤,浅层入泥,中早熟,抗性强,商品性好。平均每亩产量2640公斤(可达3000公斤),比普通莲藕增产22%。该品种是开发利用低湖田,促进水生植物种植的途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鄂莲五号是一个中早熟品种,抗逆性强,产量稳定,莲藕型粗,节间均匀,莲藕肉厚,每亩0公斤,炖汤粉。它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莲香1号是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选育的莲藕品种。其特征是直径50厘米的圆盘状荷叶,叶柄垂直,长150厘米,直径1.4厘米,莲藕体长70厘米,一般有5个节,节间长15厘米。中早熟,莲藕粗,节间均匀,表皮,适销性好。
3、南斯拉夫雪莲是从南斯拉夫引进的一个品种。它得到了改进。莲藕又白又厚又肥。主莲藕有4-6节,长约1.5-2米。生食脆,淀粉含量高,味道甜,味道独特。每亩产量在6000-7500kg以上。太空莲36是1994年从广西莲子经卫星诱变选育而成。株高110cm,叶径35cm~40cm,花梗高65~130cm,单瓣,碗状莲蓬,卵圆形荷壳,单蓬结籽约25粒,百粒重102~106G,采摘期105~120天,壳荷亩产90~120kg。
1、宝应莲藕。江苏省宝应县是闻名全国的荷藕之乡,早在隋唐时期,宝应就开始人工栽培荷藕,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宝应藕农代代相传,使荷藕越长越盛、越长越好。特产的莲藕粉具有“纯、白、薄、大”的特点,向为明清御膳用品,有“鹅毛雪片”的美誉。2、临沂莲藕。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依托八湖镇金刚岭万亩荷塘,农户种植莲藕,发展经济作物和观光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和效益显著,2008年被蔬菜流通协会正式命名为“莲藕之乡”。
江西广昌,湖北洪湖种藕较多。每年秋季收藕。
世界各国莲藕产量排名
广东是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其 种植 面积的大小及变化会影响到蔬菜的供应,下面我带大家去了解下广东蔬菜生产面积的情况。
一、广东蔬菜生产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2006年以来,广东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2009年达到1707.65万亩,比2006年增长4.9%,年均增长1.6%。2009年,全省蔬菜产量2567.17万吨,比2006年增长7.8%,年均增速为2.6%。2006-2009年,全省蔬菜亩产基本维持在1500公斤/亩上下。总体上看,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二)蔬菜生产已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9年,全省蔬菜产值607.2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占农业产值39.3%。其中,叶菜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出一成,占农业产值超过两成,达23.2%,占蔬菜产值接近六成,达58.9%(见表1)。从近年情况看,蔬菜生产已成为广东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广东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 渠道 。2009年,广东种植蔬菜每亩产值达3568元,一亩叶菜类的产值更是高达4071元。
2006-2009年广东蔬菜、叶菜类产值及占总产值比重 (三)叶菜类面积和产量占比重大。
2009年,广东叶菜类播种面积达882.10万亩,占蔬菜的51.7%。叶菜类产量1243.96万吨,占48.5%。其次是瓜菜类、块根块茎类,播种面积分别占蔬菜的16.2%、11.4%,产量分别占19.1%、12.5%。其余各类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不到蔬菜的一成。(见图1、图2)
(四)广东蔬菜销路多元化。
多年来,蔬菜北运和供应港澳是广东冬种蔬菜生产的一大特色。全省每年北运菜数量大、品种多,如茄子、辣椒和四季豆等,是广东南菜北运的主要品种。广东蔬菜主产区茂名市,每年冬种蔬菜播种面积达70多万亩,其中70%北运;湛江市冬种蔬菜播种面积90万亩,蔬菜年产量达230多万吨,其中55-60%外运。同时,广东长期向港澳和等地区和出口蔬菜。如惠州市目前共有出口菜场39个,是内地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供港新鲜蔬菜占地区进口蔬菜总量的40%以上。
(五)蔬菜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级地租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异是蔬菜生产地区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广东经济发达、地少人多的地区,较高的生产成本促使蔬菜生产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并逐步形成全省蔬菜生产的合理布局。2009年,珠三角、东翼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比重少于人口比重,而西翼和山区则相反。(见图3)
人均蔬菜生产量(按常住人口计算,下同)也基本呈现同样的情况。2009年,广东人均蔬菜生产量为266公斤/人。从分市看,韶关、惠州、肇庆和清远4市人均蔬菜生产量超过400公斤/人,广州、梅州、、湛江和茂名5市在300-400公斤/人之间,汕头、汕尾和揭阳3市略高于全省水平,其余9市均在全省水平以下。从经济区域看,西翼和山区人均蔬菜生产量超出340公斤/人,高于全省水平;而珠三角和东翼则低于全省水平。(见图4)
二、广东蔬菜生产存在问题
(一)蔬菜生产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2008年,广东蔬菜产量在全国各省中排第九名,排在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省之后;而人均蔬菜生产量则在全国第二十五名,仅在、山西、上海、江西、和青海之前。2009年,广东人口占全国的7.2%,而蔬菜播种面积只占全国6.2%,蔬菜产量仅占全国的4.2%;人均蔬菜生产量刚刚过全国水平的一半,只有57.5%。2009年,广东蔬菜亩产1503公斤/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40公斤/亩,这与广东蔬菜以叶菜类为主,亩产较低有关。但从另一角度看,广东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蔬菜传统种植习惯,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等,都表明广东蔬菜生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蔬菜生产布局尚欠合理,珠三角地区蔬菜自给率低。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广东部分地区近郊的菜地面积明显减少,致使当地蔬菜生产量与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
2009年,广州市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的12%,其余各市都不到一成。其中,深圳、珠海均不到全省的1%。(见图5)
2009年,全省有9个市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小于人口比重,它们分别是深圳、珠海、佛山、河源、东莞、中山、江门、潮州和云浮市。该9市人口占全省38.8%,蔬菜生产量却只有全省的18.8%,整整相20个百分点。这说明该9市的农业生产能力与其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与其消费能力也不相匹配(见图6)。从经济区域看,珠三角生产出全省40.8%的蔬菜,要供给49.7%的人口消费;东翼的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也小于人口比重0.8个百分点。部分地区蔬菜自给率过低,对外地蔬菜输入依赖性大,容易因外地供求变化导致蔬菜价格大起大落。近年来愈加频繁的天气变化、范围越来越广的自然灾害表明,广东应该建立稳定的蔬菜自给率。
(三)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明显,容易造成蔬菜价格波动起伏。
近年来,广东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广东叶菜类占蔬菜比重较大,但由于春季的梅雨季节和夏秋的高温天气等原因,影响了叶菜类的生长,导致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同时,由于传统消费习惯是以新鲜蔬菜为主,这使广东蔬菜生产仍停留在鲜品生产上,产品保鲜加工与包装发展滞后,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也不利于蔬菜储存和保持供给平衡。
(四)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广东蔬菜仍以传统的露天生产为主,标准化和设施栽培面积少,蔬菜生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产品质量也难以稳定和提高,保证蔬菜均衡供应难度较大。2009年,全省大棚蔬菜面积只有3万多亩。大棚蔬菜技术要求高和资金投入大,如果不予以资金上的扶持,很难在企业、菜农中大规模推广。
(五)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
目前,广东蔬菜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外耕户多, 文化 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农资供应渠道复杂,销售混乱,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以及执法队伍建设仍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蔬菜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六)蔬菜流通渠道有待完善。
近年来,广东城郊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向粤北、粤西转移,加大了稳定城市蔬菜市场供应的难度,菜价的季节性波动在所难免。目前,蔬菜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经过了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超市、消费者等环节,菜农由于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品种与市场衔接不畅,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以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生产过剩。当蔬菜价格涨到高位时,获益最多的是蔬菜流通商,而大部分菜农并没有获得高菜价带来的实际利益。这暴露出蔬菜流通渠道中存在着环节多、成本高、利益主体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三、广东蔬菜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稳定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供给能力。
2009年,除广州、惠州和肇庆市外,珠三角其余6市的蔬菜自给率偏低,深圳、东莞和珠海人均蔬菜生产量只有12、63和89公斤/人,佛山、中山和江门的人均蔬菜生产量也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大中城市切实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将有利于抵御各种风险,减少当地菜价的波动起伏。广东要提高本地蔬菜的供给能力,一要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好“十二五”期间广东“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规划,确保全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2009年1700万亩的基础上,扩大全省大中城市郊区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加快建立一批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努力消灭蔬菜“淡季淡市,旺季烂市”的现状。同时,要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二要加快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推进蔬菜生产现代化发展。标准园创建是园艺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抓手。要在 总结 经验 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在优势产区创建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的蔬菜标准园,树立,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三要大力推进蔬菜异地开发种植。鼓励、支持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到广东邻近省、市周边农村开发建设供粤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异地开发种菜,提高全省蔬菜的自给率。
(二)提高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促进菜农增产增收。
一是不断改善蔬菜生产条件,逐步提高蔬菜生产抗灾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级财政要统筹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扶持发展设施栽培蔬菜,扩大设施栽培蔬菜生产面积,提高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长年种植蔬菜的菜田建成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生产基地。二是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提高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首先要从育苗开始,集约化育苗代表着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对保面积、保进度、保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加快推广蔬菜杀虫灯除虫技术,诱杀趋光性害虫,降低害虫基数,减少蔬菜生产用。四是切实抓好蔬菜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蔬菜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在耕作技术、育苗技术、植保技术和收获加工储藏保鲜技术等蔬菜科技研究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各种科技咨询交流活动和组织举办各类农民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向广大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宣传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提升蔬菜的品质和档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切实加强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生产者的发展,关系到的稳定。首先,要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搞好蔬菜标准化生产。第二,要加强农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滥用农问题。第三,要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不出现蔬菜中毒和蔬菜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第四,要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改善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和监测水平。第五,要加强对菜农的宣传、 教育 、培训工作,提高蔬菜生产者质量 安全生产 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加强蔬菜产销衔接,促进蔬菜流通畅顺。
一是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减少蔬菜流通环节。各级要鼓励和扶持各地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合作社既可以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又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切实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降低蔬菜价格的同时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超对接”等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进入超市、社区菜店、便利店,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费用,稳定菜价,保障供应。同时,优先鼓励消费地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蔬菜生产基地直接形成交易关系,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三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商场和超市直接挂钩,带动基地生产发展,搞活蔬菜流通市场,增强蔬菜产品的物流能力,确保品种结构、上市档期均衡供应。四是完善、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少流通环节成本,确保蔬菜调运畅通。在全国范围内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扩大“绿色通道”政策覆盖的蔬菜品种范围。
(五)加强蔬菜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重点监测主要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和产地价格等4类指标,及时掌握蔬菜上市量、价格与供求变化情况。二是各地要加强与、媒体等机构合作,建立蔬菜防灾抗灾预警机制,密切注意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御各种灾害 措施 ,保障我省蔬菜生产与供应,减少菜农损失。三是建立专家会商制度,以提高监测、预警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强形势判断的可靠性,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看了“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的人还看了:
1. 广东的蔬菜种植品种
2. 广东甘蔗种植面积
3. 广东冬季可以种植什么蔬菜
4. 南方蔬菜种植时间表
5. 适宜广东地区种植的牧草有哪些
6. 广东水稻种植时间
7. 露天蔬菜种植时间表
8. 关于经济类论文
9.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分析
10. 2016年大棚蔬菜种植前景如何
1、鄂莲一号是一个非常早熟的品种,在泥浆中的深度为15-20厘米。7月初可收获绿色莲藕,亩产1000公斤。9-10月可采收老熟莲藕,亩产2000-0公斤。它适合油炸。武植二号莲藕是一个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地下茎节5-6节,130-170厘米,厚6-9厘米,单株重6-8公斤,浅层入泥,中早熟,抗性强,商品性好。平均每亩产量2640公斤(可达3000公斤),比普通莲藕增产22%。该品种是开发利用低湖田,促进水生植物种植的途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鄂莲五号是一个中早熟品种,抗逆性强,产量稳定,莲藕型粗,节间均匀,莲藕肉厚,每亩0公斤,炖汤粉。它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莲香1号是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选育的莲藕品种。其特征是直径50厘米的圆盘状荷叶,叶柄垂直,长150厘米,直径1.4厘米,莲藕体长70厘米,一般有5个节,节间长15厘米。中早熟,莲藕粗,节间均匀,表皮,适销性好。
3、南斯拉夫雪莲是从南斯拉夫引进的一个品种。它得到了改进。莲藕又白又厚又肥。主莲藕有4-6节,长约1.5-2米。生食脆,淀粉含量高,味道甜,味道独特。每亩产量在6000-7500kg以上。太空莲36是1994年从广西莲子经卫星诱变选育而成。株高110cm,叶径35cm~40cm,花梗高65~130cm,单瓣,碗状莲蓬,卵圆形荷壳,单蓬结籽约25粒,百粒重102~106G,采摘期105~120天,壳荷亩产90~1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