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养殖肉鸡整齐度标准 肉鸡饲养周期多少天

梦想农场 1

畜禽规模化养殖标准

1、饮水与开食

1、生猪:存栏数量达畜禽规模化养殖的标准如下:到300头或年出栏数量达到500头。

2、奶牛:存栏数量达到100头。

3、肉牛:存栏数量达到100头或年出栏数量达到50头。

4、羊:存栏数量达到100只或年出栏数量达到100只。

5、蛋鸡:存栏数量达到2000只。

6、肉鸡:存栏数量达到5000只或年出栏数量达到1万只。

肉鸡的限制饲养法

3、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食欲。搞好防疫,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以预防疾病发生。

限制饲养可以达到控制育成鸡的发育,使鸡的体重符合该品种标准,鸡群健康、发育匀称,整齐度高、适时开产,能提高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收益佳。因此,育成肉鸡都采用限制饲养,这是培育肉用种鸡的关键。

肉鸡养殖环境,需要控制的方面有哪些?

保证公鸡的均匀度最重要,在5周以后,如体重不达标,要及时淘汰。我们的目标是养出骨骼适中的公鸡,此段时间低于标准体重的公鸡有可能在未来几周内体重达标,这样的鸡在产蛋初期的受精率比较正常,但是到产蛋中后期的生产力会迅速下降。因此,在15周~22周期间,通过每周的称重及时挑出体重不达标的公鸡并淘汰,使鸡群有一个良好的均匀度,这才是保证产蛋中后期受精率的最重要措施。一般22周龄公母混群,混群后要密切关注公鸡的采食与体重,并在产蛋前期及时挑出不适应母鸡舍环境的公鸡。

肉鸡养殖环境需要控制光照时间、通风和温度与湿度等多个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控制好才能让肉鸡正常生长,才能让它们少生病,长得快,能让人们获得更高的经济益,如果它们的养殖环境控制不好,就会让病害高发,会让肉鸡长得慢,产量低。

需要控制的方面就是,温度,养分,还有鸡舍的环境,要记得去消毒,做通风,然后去增加饲料。

控制温度,控制环境,控制空气,一定要控制饮食,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搭配,注意饮水量。

控制温1、随着肉鸡的日龄增长,提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别。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几鸡的肉质,提高胴体外观的美感。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达到每千克12.54兆焦,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度,控制干净卫生,通控制通风,控制空气的流通性,控制湿度,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种公鸡饲养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

肉用种公鸡的饲养方式直接决定着种公鸡的优良状况,种公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养殖户应使用不同的饲养方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种公鸡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公鸡饲养方法

公骨骼生长发育在8周之前大约完成85%,在12周之前大约完成95%,如果我们错过这个骨骼快速发育的时期,以后再补救的话就来不及了。10周~15周期间,和系统开始快速发育,16周~24周在系统分泌的激素下的质量迅速增加,在15周时大小在0.5克左右,20周时达到2.0克,23周时为12克~22克。这段时间的管理措施是首先要保证密度合适,并使雏鸡严格按照标准体重生长和发育。这段时间骨骼的大小与体重高低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每周称重的方式来简单了解鸡的生长趋势。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多触摸鸡的胸肌,胸肌发育不好的要及时淘汰。

种公鸡饲养技巧

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 体重增长。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 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 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这个养殖的鸡不会%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发育。种公鸡大小和重量与、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在2~15周龄,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产生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的发育。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重量在加光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的发育影响非常大。③在25~35周龄,重量和数量。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④在35周龄以后,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1. 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3.5只/米2。

2. 早期管理。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 及时分群。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断喙要整齐。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5. 密度适宜。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3.5只/米2,料位在5 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发育不好等。

肉鸡怎么养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

对不起啦

我只会2、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杂草等节约饲料。另-方面,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_鸡的外观和肉质更好。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以利于育肥。搞电脑鸡

爱莫能助啦

不过你百度知道搜索一下

理论+实际作

相信你能摸索出经验的

鄙视下面 再粘贴的

PS 7 你可以多看看``

散养土鸡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棚舍的搭建

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通常用由内向外油毡、稻草、薄膜三层盖顶,以防水保温。

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另一头开一个出入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发风雨把大棚吹翻。

每一批鸡出栏以后,应对鸡棚进行清扫,更换地面表层土,清洗工具。对棚内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来苏尔水溶液进行喷雾浸泡消毒,然散养土鸡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它们肉质鲜美,价格高,可作为山地饲养的品种。本文介绍一下散养土鸡的养殖技术要点,供参考。后再进行熏蒸消毒。

二、土鸡饲料的选择

一般来说,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

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三、雏鸡饲养管理

雏鸡的声张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于料。水温以32度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

雏鸡的消化力,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全面的饲料。

2、环境温度与湿度

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除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度。3-7日龄是32-34度。第2周为30-28度。第3周为28-26度。育雏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度,夏秋季每周小降3度,降至21度为止。

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

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群饲养,检查弱雏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对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巡查鸡群,其意义有三点:

②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活动、粪便状况中发现和诊治疾病。

四、生长鸡饲养管理

生长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

1、饲养方式是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公母鸡分群饲养。一般鸡羽毛长得较漫,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生长期采用定时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槽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完为止。

2、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虫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片磨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物中毒。第2天早上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量驱虫1次。

五、育肥鸡饲养管理

育肥期即10周龄至上_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滑度、做到适时上_。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

肉鸡健康养殖要求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③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环境条件是肉鸡健康养殖的基础,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鸡群的健康。鸡舍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一般1~2日龄舍温应保证在35~33℃,1周龄舍温33~30℃,以后每周降2℃左右,至5周龄时保持在21℃。为避免鸡舍温度高湿度低造成脱水,在周舍内湿度要保持在65%~70%左右,两周后应降低湿度,维持在55%~60%,保持舍内干燥即可。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1~3周龄以保温为主,适当通风;4周龄以后以通风换气为主,保持适宜温度,要注意舍内氨气浓度。为促进鸡的采食和生长,应采用合理有效的光照制度。1~3日龄,实行24小时光照,3日龄以一般开饮后可开食。把开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后实行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关灯时间在夜间11~12时较好。灯高2米,灯距3米,每10米?安装一个60瓦灯泡,2周后换25瓦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