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大规模泥鳅养殖场如何建设 泥鳅养殖池建设

梦想农场 1

泥鳅工厂化养殖技术 泥鳅的栖息环境

工厂化养殖泥鳅时,需要选择体质健壮且大小均匀的种苗,再将泥鳅苗放入到稀释的中浸泡15分钟进行消毒,然后即可将泥鳅苗投放至养殖池中,且养殖池要装有水处理系统,实现水循环使用,提高泥鳅的。

2、池塘养鳅模式是在池中专门养殖泥鳅不套养任何鱼类。常用于养殖泥鳅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等均可。一般要求东、西较长,南、北宽20-30米,面积3-5亩,池深0.8-1.2米,水深0.5-0.6米。池梗路面平整、坡度-致,做好围网防逃,培好水质,移栽少量的浮水植物。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400-500斤,饲养90-120天亩产成品鳅可达3000斤以上,是目前泥鳅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泥鳅的栖息环境:泥鳅为底栖鱼类,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黏性土壤,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32℃,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泥鳅养殖的常见养殖模式 泥鳅泥鳅如何养殖

泥鳅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泥鳅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养殖方式。在选择泥鳅品种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好的品种进行养殖。

泥鳅的养殖模式较多,有池塘养殖模式、水泥池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和稻田养殖模式等。可能对你饲养泥鳅有所帮助.

1、池塘养鳅模式

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0公分,网高视养殖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公分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公分,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稻田养泥鳅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饵料和杂草,有效的减少了饵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养鳅模式。稻田养泥鳅能促进水稻增产,但要求种植水稻的品种抗肥能力强,穗杆硬,不易歪倒。稻田养鳅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1-1.5米,深0.3-0.5米的集鳅沟,便于捕捞。开挖集鳅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控制水位。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180-200斤,每亩可产成品鳅1400斤左右,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养殖泥鳅需要什么条件基地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泥鳅养殖条件:洁净的水源、健康的泥鳅苗、好一点的繁殖技术等等。1、工厂化养殖泥鳅选择在含腐质适中的土壤中建设养殖池,在养殖池中还要安装水处理系统,这样方便更换水质;选择抗病能力强、品质优良的泥鳅苗,泥鳅苗要大小不多,在放苗之前要进行浸泡消毒处理;可以利用水处理系统去掉污水中的大颗粒污物、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这样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含量。

1、洁净的水源

饲养泥鳅时,虽然对于水源的需求也不是很高,但也不能让水源有环境污染。因此水体要整洁,池塘能够接近水源,这样才可以便捷中后期往里加水。池塘水深层无需太多,类似在40至50cm就可以了。

泥鳅苗一定要身心健康,才能够让后期饲养更为放心。泥鳅苗能用食盐加水来试,在水里添加适度的食盐,将泥鳅装进去,假如蹦跶的可怕,这种泥鳅是不适合挑选的,如果可以正常活动,才可以选择。

3、好一点的繁殖技术

饲养泥鳅时,繁殖技术一定要把握得好,提前十天将池塘用石灰粉消毒杀菌。随后放苗,放苗了以后,一定要做好管理方法,每日固定不动2次喂养是不可缺少的,食材可采用发醇以后的人工饲料来喂。

关于泥鳅的放养和饲养相关介绍:

1、在5月中期放养泥鳅苗,每亩池塘养殖50000尾左右的泥鳅苗。

3、养满一个月之后,用专门投饵机进行投喂,投喂时间在早晨7~8点之间,同时每亩池塘要设置2台投饵机。在5~6月份,喂食泥鳅总重量4%的饲料,7~8月份,喂食泥鳅总重量8%的饲料。

泥鳅养殖场的基本条件要求有哪些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养鳝池投放泥鳅的目的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养殖场的基本条件要求

2良好而充足的水源 良好而充足的水源是泥鳅养殖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 ―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场 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3排灌方便:养殖池要做到旱能灌水,涝能及时排水,使 水位控制在适宜的水平。

4具备动物性饵料繁殖场地:规模化人工养殖泥鳅,对动 物性活饵料的需求量很大,除设置黑光灯诱引昆虫,利用小鱼、 小虾等天然饵料外,还应人工养殖一些泥鳅喜食的动物性饵料, 以弥补天然饵料之不足。具备各种配套设施:泥鳅养殖场应具备工作用房、简易宿舍、存放用具的仓库、电力设施、水泵等。如无电力供应或经 常停电,应备有发电机。

水泥池如何养泥鳅?如何建池?饲料是什么?如何投放?

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以10--20m2为宜。网底需落入池底,网底铺8-10公分的肥泥,网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跳逃。在水体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投放农科10号幼苗1.5巿斤,饲养90-120天,每平方米可产成品泥鳅10斤以上,是养殖泥鳅又-高效模式。

泥鳅人泥鳅的养殖模式工饲养技术.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泥鳅养殖的常见养殖模式 泥鳅泥鳅如何养殖

泥鳅的养殖模式较多,有池塘养殖模式、水泥池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和稻田养殖模式等。

1、池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塘养鳅模式

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0公分,网高视养殖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公分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公分,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4、大棚管理: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稻田养泥鳅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饵料和杂草,有效的减少了饵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养鳅模式。稻田养泥鳅能促进水稻增产,但要求种植水稻的品种抗肥能力强,穗杆硬,不易歪倒。稻田养鳅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1-1.5米,深0.3-0.5米的集鳅沟,便于捕捞。开挖集鳅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控制水位。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180-200斤,每亩可产成品鳅1400斤左右,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泥鳅养殖怎么样?

一、鱼池建造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

一、 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应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1 养殖场的正确选址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2 养殖场总体布局

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应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 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的水排出去。

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有一圈缝隙,用来排出底层水,这一圈缝隙都很小,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

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放水的时候,将它抽出来,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不放水的时候,就将它放下去,堵住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还要加一层筛网,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就不那么容易了。

泥鳅的做法(如何在有限空间养殖高效经济的泥鳅)

3、网箱养殖泥鳅模式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有限的空间内养殖泥鳅,需要掌握一些高效经济的养殖技巧。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该优先考虑水质和环境。泥鳅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应该选择水质清澈、流动性好、氧气充足的水域作为养殖场地。同时,应该注意避开城市污水排放口和农村的化肥、农等污染源。

准备养殖设备2、在池子边放6个装泥鳅饲料的桶,每个桶里装5kg的泥鳅专用膨化类饲料,连续投喂3天将桶里的饲料用完后,再次装5kg的饲料继续投喂。最开始投喂的饲料直径在0.3mm左右,投喂10天之后用直径0.5mm的饲料,之后再过10天投喂直径0.8mm的饲料,直到满一个月为止。

在准备养殖设备时,应该根据养殖规模和场地大小选择合适的设备。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塑料或水泥池作为养殖池,池底应该铺设一定厚度的沙子或石子,以便泥鳅栖息和觅食。同时,应该安装好进出水管和氧气供应装置,以保证水质和氧气充足。

选择适宜的泥鳅品种

科学投喂

泥鳅的饲料种类繁多,可以选择鱼粉、豆粕、玉米粉等多种饲料进行投喂。在投喂时,应该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养殖密度进行科学投喂,避免过度喂食或欠缺营养。一般来说,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应该控制在泥鳅总体重的2%-3%之间。

定期换水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应该定期换水以保证水质清洁和氧气充足。一般来说,每周应该换一次水,换水量应该控制在养殖池总水量的1/3左右。

控制养殖密度

在有限的空间内养殖泥鳅,应该控制养殖密度以避免过度密集造成疾病传播和生长受限。一般来说,每平方米的养殖密度应该控制在30-50尾左右。

结尾

在有限空间内养殖高效经济的泥鳅,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养殖技巧。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准备好养殖设备、选择适宜的泥鳅品种、科学投喂、定期换水和控制养殖密度是保证泥鳅养殖高效经济的关键。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广大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

大棚泥鳅怎么养殖

2、健康的泥鳅苗

1、泥鳅苗放养。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挑选那些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有活力的泥鳅苗,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的方法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2、饲养方法: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大棚泥鳅怎么养殖

2、水泥池养殖泥鳅模式

1、泥鳅苗放养。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挑选那些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有活力的泥鳅苗,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2、饲养方法: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4、稻田养泥鳅方式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