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殷都区小麦种植面积 河南省各县小麦种植面积

梦想农场 1

北部冬麦区有哪些小麦品种?

小麦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南北近30个纬度,东西跨50多个经度,加以有冬小麦(秋播)和春小麦(春播)等不同种植制度,所以小麦品种各地异很大。全国共分10个小麦种植区,每区又有2~4个亚区。现将小麦品种的演变分区介绍如下。

殷都区小麦种植面积 河南省各县小麦种植面积殷都区小麦种植面积 河南省各县小麦种植面积


殷都区小麦种植面积 河南省各县小麦种植面积


本区是冬小麦的北沿,主要部分斜跨冀、晋、陕、甘诸省的北部。全区小麦面积226万余hm2,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8%左右(庄巧生,2003)。由于全区东西很长,南北很窄,各省使用的品种别较大。在品种使用上由东到西分为4片。

京、津、冀东、冀中北平原片

完成了5次品种更换。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前,种植地方品种,主要有光头白、五花头、大白芒、小红芒、葫芦头、红芒白等。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冬性较强,对光照较敏感;幼苗匍匐,分蘖多;耐寒,耐旱,耐瘠薄;植株生长繁茂,成穗多,但穗小,粒小,高产潜力低;秆软,在水肥较好的条件下易倒伏;不抗条锈病。

本片的小麦育种工作开展较早,基础较好。20世纪30年代由地方品种系选育成的燕大1817、燕大1885、定县72、燕京白芒白等品种,以及杂交育成的北系11、北系4号、中苏68等品种一度推广。50年代中期,由于水肥条件改善和条锈病流行,在水浇地上迅速推广了由美国引进品种与本地改良品种杂交育成的农大183、农大36、农大90等抗锈病且丰产性较好的品种。农大183于50年代中后期在本麦区趋于普及,年种植面积一度达23.3万hm2。这一时期本片搭配种植的品种还有华北187,以及由它系选育成的5号、6号,以及太谷49、太原566等。以农大183为代表及其姊妹系的普及实现了本区品种次更换。

1964年全国条锈病再次大流行,农大183等品种丧失了抗锈性。与其同期育成同组合的品种农大311抗条中1、2、8、10号生理小种,适应性广,但为红粒,部分取代了农大183。与此同时,用碧蚂4号与早洋麦杂交育成的8号抗条中1、2、8、10、13号生理小种,且为白粒,质佳,年种植面积曾达114万hm2,包括黄淮麦区(金善宝,1986)。这一时期的搭配品种有农大45等。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由于这些抗锈品种的普及实现了本片小麦品种的第二次更换。

60年代末期开始,条锈病生理小种条中17号比重上升,加之小麦的栽培条件有所提高,上述品种已不适应生产的需要,逐渐被抗条锈新生理小种且更耐肥水的10号、东方红3号、农大139等取代。其中农大139是70年代本片主推品种,年种植面积曾达40万hm2。东方红3号年种植面积曾达53.3万hm2(包括山西)。10号也曾达53.3万hm2(包括河北)。河北中部的黑龙港地区盐碱地较多,主要推广科遗26、科遗29等品种。这一时期的搭配品种还有农大155、红良5号、有芒白4号(),晋麦8号(山西)等。70年代,以10号、东方红3号、农大139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完成了本片第三次品种更换。

进入80年代,以丰抗8号为代表的丰抗号品种抗新发展的条锈病条中17至条中23号、条中25号和条中19-1等9个生理小种,兼抗叶锈菌5个小种和病,丰产性与稳产性好,迅速大面积推广。丰抗8号是本片面积大,应用时间长的品种。它在本片的面积于1988年达40万hm2,先后在生产上应用15年之久。除丰抗8号外,这一时期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还有丰抗2号、丰抗13、农大146、鉴26、原冬1号、京花1号等。在高水肥下种植的有837;中下水肥种植的有原冬3号、冀麦22、冀麦28等。80年代,以丰抗8号为代表的一批品种推广实现了本片第四次品种更换。

1990年前后,地区育成了以京冬8号为代表的一批更加丰产稳产的品种。京冬8号2000年夏收达71.7万hm2,成为北部冬麦区年种植面积的品种(庄巧生,2003)。京411株型紧凑,秆强抗倒,19年后成为本区主体品种,1995年夏收面积31.1万hm2。京冬6号抗条、叶锈病,病轻,千粒重高而稳。以京冬8号、京411和京冬6号为主的一批品种的推广实现了本片第五次品种更换。这一时期在高水肥地搭配的品种有津麦2号、中麦9号等。在中水肥地搭配的品种有京437、北农2号、841等。在低水肥及旱薄地种植的有轮抗6号、冀麦32等。

截至10月23日,河南小麦播种7476万亩,占预计面积88%,说明啥?

说明今年小麦大丰收。我们日常的生活活力得到充足的保障,大家不必担心。

说明我们的小麦基本上已经大部分播种到地里了。基本上小麦的播种这个事情也已经快扫尾了,也就能够看出来明年我们的粮食产量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

这个就是说明河南还是有很多的耕地的,然后是一个农业大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