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室内养虾可靠吗?
二、培育成虾4、投饵管理可以的,室内的养殖池建设一般都是采用水泥池修建。水泥池修建的面积需要根据养殖小龙虾的数量以及室内的环境来进行修建,养殖池需要分为育苗池、孵化池和养成池。养殖场内要备有供氧设备、应急之用的供电设备,修建好供水系统、供气系统,给小龙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可以的,室内的养殖池建设一般都是采用水泥池修建。水泥池修建的面积需要根据养殖小龙虾的数量以及室内的环境来进行修建,养殖池需要分为育苗池、孵化池和养成池。养殖场内要备有供氧设备、应急之用的供电设备,修建好供水系统、供气系统,给小龙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个不可靠,室内说室内养虾的,这些基本上高密度养虾这些都不靠谱,而且需要很好的手段,大部分都是靠拍这个说这个来,取信而已,基本上是很难养得到的。
应该是可以的,但是这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环境才可以。
这个不是很可靠啊
怎么养稙龙虾
苗种培育一、水位及水质的管理。
一般池塘养殖小龙虾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因为小龙虾有在水位上方打洞的习性,水位不能忽高忽低,否则小龙虾重复打洞易消耗小龙虾的能量,造成减产。
三、饵料的投饲技术
饵料投饲原则保证小龙虾吃饱、吃好、吃匀、吃完,不留残饵。应按存塘的小龙虾总重量的2%—5%安排每日的投饲量。每日2次,早晚各1次,晚上投饲量占全天的60%—70%。
四、病虫害的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适当密度的水草能为小龙虾提供植物性饵料及动物性饵料,通过水草的光合作用增加池塘的溶氧量,在夏季高温季节为小龙虾提供一个避暑降温的处所。又能为小龙虾的蜕壳、躲避敌害提供安全场所,水草尤其重要。、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定期有针对性地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五、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各1次,仔细观察小龙虾的活动情况、生长情况、摄食情况,注意水质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六、捕大留小,适时上市
经过四个月左右的精心饲养,可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及时捕捞上市销售,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以及时降低存塘虾的密度,促进小龙虾快速生长。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近年来在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
养殖技术
培育池面积20-40平方米,水深0.6-0.8米的水泥池为主,也可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较好的池塘,建好排水和防逃设施。放苗前对池子严格消毒,施基肥培育浮游生物提供开口饵料,移植水草面积占水面的30%。每亩投放0.8厘米稚虾10-15万尾,早期以天然饵料为主,适当投喂豆浆和鱼糜,随着个体的增大以人工饲料为主。
掌握一定的技巧有利于养殖,澳洲龙虾养殖技巧有哪些?
5、防治虾病要注意养殖龙虾的环境,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要太低,还有就是要选择有营养的饲料学去喂养龙虾,这样龙虾就会长得肥满,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防水生昆虫及幼虫的危害。 所以 ,必须注意饲养前的消毒清池、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并加强饲养管理。红螯螯虾极易感染螯虾易得的疾病 ,另外还易患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虾病称作“螯虾瘟” ,只要将虾苗放养和捕捞时的水温掌握在21℃以上 ,即可避免 “螯虾1、培育池条件:将水泥池作为培育池,池塘面积要达到50-300平方米,蓄水深度需达到1米,池底和水面要放置隐蔽物。瘟”病的发生。 另外 ,养殖中可定期每 10d1次交换使用: 生石灰 20mg/L;硫酸铜加硫酸亚铁0.7mg/L;呋喃唑酮1~2mg/L;大黄4~5mg/L进行全池泼洒以预防病害。
虾池建设。淡水龙虾喜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水域环境,要选择通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的地方
饵料投喂。该虾食性较杂,可以吃鲜嫩草根、腐殖质、水生浮游生物到小杂鱼、螺蛳、黄豆,也喜食对虾配合饲料。
虾池管理。虾池需有专人进行管理,平时要勤检查,勤巡塘、及时补充池底水草数量
养殖期间日常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应做到勤检查、勤巡塘,及时清除池中青苔,保持虾池水质清新,有足够溶氧,池水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网是否有破损,防止虾外逃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当遇到雷雨闷热天、连阴天等恶劣天气时,要减少或停止投料,当天气过热过冷时,应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水温,同时,还要经常观测淡水龙虾的摄食和活动生长、脱壳等情况。
养殖小龙虾的全部流程
小龙虾养殖应注意的问题:2、放养密度:培育前4周,将每平方米的放养密度控制在1000只以内,之后要及时分养,以提高成活率。(1)培育前4周,培育池的放养密度要保持在1000只以内/平方米。
3、投喂饵料:育苗前3天,向池塘四周泼洒蒸蛋和鱼肉浆,之后逐渐投喂成虾饵料,每天投喂3-5次,待仔虾规格超过2厘米后再投喂颗粒料。
一、培育虾苗
1、培育池条件
(1)将进水、排水较方便的水泥池作为培育池,池塘面积需达到50-300平方米,蓄水深度需达到100厘米。
(2)在池底和水面放置隐蔽物供小龙虾栖息,放置面积分别要占到池底的1/4、水面的1/3。
2、放养密度
(2)适当稀养、及时分养,这样可让成活率达到50-70%左右。
(1)育苗前3天,向池塘四周泼洒蒸蛋及鱼肉浆,然后逐渐更换成虾用开口饵料(粗蛋白含量需达到44-46%)和卤虫。
(2)投饵次数为3-5次/天,当仔虾规格达到2厘米以上时开始投喂颗粒饵料,此时的投饵量为存池虾体重的15%。
(3)投饵量可根据水温、幼虾的摄食、生长情况进行增减。
4、水质控制
(1)按时清污,让水质保持清新及一定的透明度,池水微微流动会更为适宜。
(2)避免过量投饵,以防池塘内出现剩饵和沉积的废料。
(3)当幼虾规格达到3厘米、体重达到1克左右时要及时转移至成虾池。若想保证成活率,也可以继续在幼虾池内进行稀养,待虾苗规格达到2克以上时再转移。
1、池塘条件
(1)池塘面积以1-1.5亩为宜,池水深度以1-1.5米为宜,池底要略有坡度,确保无渗漏。池塘周围要增加防逃设施,并且要增设增氧系统和进排水系统。
(2)放养前,亩施生石灰150-300公斤进行清塘,避免池塘内出现病原体或敌害生物。
(3)淡水小龙虾喜阴怕光,善于攀附爬逃,池塘内需种植水生植物(面积要占到水面的1/3),池底要种植水草,比如轮叶黑藻。
(4)池塘内还要为小龙虾设置穴居场所,比如竹筒,或其他类似物体。
2、投放虾苗
(1)撒施生石灰经过7-10天后开始放苗(确保毒性消失,水质恢复正常),放养密度为7000-10000尾/亩,放苗1个月后向池塘内投入花白鲢(规格为50-克/尾),密度为60-100尾/亩。
(2)在池塘内适当混养中上层滤食性鱼类可改善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同时此类鱼对水中的溶氧较敏感,放养后还可以将其作为池塘缺氧的指示鱼类。
(3)肉食性鱼类、其他吃食性鱼类不宜和小龙虾混养,否则会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3、水质管理
(1)确保池塘内的水质含有足够的溶氧,让水质保持清新,每天可适当加注新水,每次的注水量为1/5-1/4。
(2)为了改善水质,增加钙质,养殖期间应定期泼洒石灰水,泼洒后还有利于小龙虾脱壳,提高其成活率。
(1)日粮可使用鱼虾专用的配合饵料,日投喂量为小龙虾体重的3-10%,每天投喂2次,即早上、晚上分别投喂1次,其中傍晚的投喂需占到总投喂量的2/3左右。
(2)淡水小龙虾是杂食腐屑食性,因此要适当增喂植物性饲料,养殖前期可在池边投放干草,每个月的投草量为40公,后期可投喂黄豆和大麦。
(3)投喂量可根据水温适当做出调整,前期可适当减少投饵量(此时水温相对较低,小龙虾的摄食能力较弱),按照其体重的6%进行投喂即可。
(1)淡水小龙虾容易患上“螯虾瘟”,主要发病原因为真菌感染,此种真菌的适温生长温度为18℃以内,水温超过21℃时生长会受抑。
(2)投放虾苗、捕捞成虾时要确保水温超过21℃,这样可抑制疾病的发生。
6、适时起捕
(1)主要捕捞方式为虾笼诱捕、干塘捕捞,对于不准备越冬的成虾池,当水温下降到18℃以下时可进行干塘捕捞,捕捞前先放干池水(放水时要注意要在出水口处设网),然后下塘收虾。
(2)如果平时就在少量捕捞,可使用虾笼诱捕的方法,先用网线织成直立形或角锥形虾笼(网目为2厘米左右),再将诱饵放入笼中,然后沉入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即可起笼。
(3)养殖5-6个月后,淡水小龙虾的亩产量一般可以达到70-110公斤左右,个体的规格一般可达到70-180克左右,较大者可以达到450克左右。
农科益丰室内养虾靠谱吗?
3、投喂饵料可以的,室内的养殖池建设一般都是采用水泥池修建。水泥池修建的面积需要根据养殖小龙虾的数量以及室内的环境来进行修建,养殖池需要分为育苗池虾苗放养。虾苗放养时间宜在3~5月,当水温保持在18℃以上数日后,即可投苗。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孵化池和养成池。养殖场内要备有供氧设备、应急之用的供电设备,修建好供水系统、供气系统,给小龙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水泥池养殖小龙虾怎样越冬
二、栽草投螺小龙虾放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龙虾20公斤,雌雄性比3 :1。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虾1500-2000尾/亩或30公斤/亩。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幼虾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4)中期水温较高,小龙虾的食欲较旺盛,此时可按照其体重的10%进行投喂,待水温下降时再逐渐将投饵率调整到3%左右。
适宜区域
池塘、低洼地、河道及稻田均可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