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养殖业循环农业_种养殖循环生态农业

梦想农场 1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3)沼气发酵过程中所产气体的主要成分为CH4(甲烷)和CO2.

现代农业细分市场结构

从我国现代农业细分市场来看,主要包括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现代林业等。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在农业产业数字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育种研发、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等重大专项,推动现代种业等产业园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现代种业等细分市场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2013年以来,禽蛋禽肉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22年,全禽出栏161.4亿只,比上年增加4.0亿只,增长2.5%;禽肉产量2443万吨,增加63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3456万吨,增加48万吨,增长1.4%。2022年末全禽存栏67.7亿只,比上年末下降0.2%。

2013年以来,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19年和2020年出现陷入低谷,2021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出现大幅回升,达到了8887万吨(2)菜―畜―沼蔬菜残次品、下脚料发展畜禽养殖,畜禽粪便和蔬菜残渣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作卫生能源,沼肥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同比增长16.34%。2022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加339万吨,增长3.8%。猪肉、牛羊肉、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均不同程度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升,使得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水产品需求量的持续增长,进而推动了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到6690.29万吨,同比增长2.1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387.2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303.05万吨。

根据我国现代养殖业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两大类。其中畜禽养殖主要模式包括专业化自主经营、“公司+农户”模式等。水产养殖主要模式包括稻渔种养结合、智能渔场等。

现代养殖业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现代养殖业发展情况来看,未来三大发展趋势分别为规模化、智能化及品牌化。我国现代养殖业布局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常见的生态修复方法

倡导生态农业模式,包括有机农业、生态种植、精准农业等,提高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

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功能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是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综合利用。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有整合种植、养殖、加工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几种常见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2、 立体复合循环模式

几种常见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化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3)CH4(甲烷)—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清洁能源、有机肥料和生物基料。

几种常见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四、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围绕畜禽粪便燃料、肥料化综合利用,应用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技术、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堆肥技术,配套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特色林果种植技术,构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燃料—农户"、"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果(菜)"、"畜禽粪便—有机肥—果(菜)"产业链。

几种常见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五、创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手段,以产业融合为路径,通过农业与文化的融合、产品与艺术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将传统农业的产业业态升华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功能,将以生产功能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化为兼具生产、生活和文化功能的综合性产业。

该模式可实现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促进当地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什么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工业化

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措施如下:

1、强调绿色生产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农和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非粮食作物的过度种植,增加粮食、蔬菜和果蔬等重要的农产品种植。

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促进农业技术的升级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企业化、规模化发展,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

绿色生态农业的核心原则:

1、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降低1、资源的高效利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单位要素的产出率。在农业生产领域,一是通过探索高效的生产方式,集约利用土地、节约利用水资源和能源等。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维护生态平衡。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避免土壤侵蚀和退化,推崇有机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并减少农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2、水资(1)农牧转化作用源管理

通过节约用水、科学灌溉等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损耗,防止农业活动对水体造成污染。推行农作物种植与养殖业的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化利用。

3、自然控制害虫与病害

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减少对化学农的依赖,保护生态系统中的天敌和自然调节机制。强调农民的参与和意识提升,鼓励他们积极实践和传承生态农业的理念,同时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和协作。

哪些做法符合循环经济的原则

故选:A

符合循环经济的原则的做法: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如推广套种、间种等高效栽培技术和混养高效养殖技术,引进或培育高产优质种子种苗和养殖品种,实施设施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生产,都能够提高单位土地、水面的产出水平。

通过优化多种水源利用方案,改善沟渠等输水系统,改进灌溉方式和挖掘农艺节水等措施,实现种植节水。通过发展集约化节水型养殖,实现养殖业节水。

在农业生产领域,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本身就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通过先进技术实现有机耦合农业循环产业链,是遵循自然规律并按照经济规律来组织有效的生产。包括:一是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

根据草本动物食性,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在养殖业中的天然饲料功能,构建种养链条;二是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将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和沼液,可向农田、果园、茶园等地的种植作物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畜禽粪便发酵后的沼渣还可以用于蘑菇等特色蔬菜种植;三是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

开展桑蚕粪便养鱼、鸡粪养贝类和鱼类、猪粪发酵沼渣养蚯蚓等实用技术开发推广,实现养殖业内部循环,有利于体现治污与资源节约双重功效;四是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构筑“稻鸭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可以促进种养兼得;五是废弃物——能源或病虫害防治产业链。

畜禽粪便经过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烧饭、储粮保鲜、孵鸡等方面,还可用于为农业生产提供二氧化碳气肥、开展灯光诱虫等用途。农作物废弃秸秆也是形成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原料,可以加以挖掘利用。

3、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通过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农业生产领域,主要是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实行清洁养殖。运用沼气发酵技术,对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进行处理,化害为利,生产制造沼气和有机农肥;控制水产养殖用,推广科学投饵,减少水产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

探索生态互补型水产品养殖,加强畜禽饲料的无害化处理、检验与防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采取生物、物理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的使用量,降低农作物的农残留和土壤的农毒素的积累;采用可降解农用薄膜和实施农用薄膜回收,减少土地中的残留。

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沼气_浅析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

沼气式循环农业生产系统不仅能为农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而且能为农村提供新型卫生能源,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结构,有效降低农业(特别是畜禽养殖业)立体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日益恶化的农业和农村环境,发展循环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物循环资源化、产品消费绿色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必然道路和现实选择。基于生态农业对沼气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效益与技术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了较多的研究,在沼气作为农村生活能源的作用,逐步建立高产、优质、低耗、协调、无害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生产发展、环境改善、能源再生的目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运用循环经济学理论,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和生态阀值综合约束下,分析沼气式循环农业模式效益与能源回流状况,对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常规现代化农业战略的代价

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能源和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之上,人们以经济在数量上的高速增长为驱动力,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粗放、对农业生态系统是破坏性的,以反向增长的生态代价谋求农业产出的数量增长。

1.农业资源利用率低,耗能巨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5项主要生产资料(化肥、农用电、农机、燃油及农)耗能逐年快速攀高,特别是化肥施用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二位数,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上是靠大量的化肥投入支撑的,而农业生产资料消耗的背后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消耗,如化肥生产以煤炭、天然气和磷矿石为原料。我们在为“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而自豪的背后,是“我们用了30%的化肥、25%的农和25%的灌溉水”,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普遍存在。从这个角度讲,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是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约束的根本出路之一。

2.环境和产品污染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化肥施用量超标、利用率低(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0%、10%~20%和35%~50%,低于发达15到20个百分点),全国65%氮肥年产量来自用煤生产的“小化肥”。作物不能全部吸收和分解该肥料,残留的盐等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我国农年施用量30多万t,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施用过量,且高毒、高残留种占相当比例,品种失调,且利用率很低(约70%散落于环境中)。

另外,近几年我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超过20亿t,是当年工业废弃物的2.7倍,且无序排放,总氮和总磷的流失量超过化肥流失量,成为威胁我国农业和农村环境的污染源之一,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畜健康。

此外,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常年维持在7.2亿t以上,居世界位,其中6亿t以上属宜饲用秸秆,事实上近50%的秸秆被直接燃用,用于饲料的不到总量的1/4,按照的说法,仅此就节约粮食4350万t。大量的秸秆和农膜等农业废弃物未能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也加速了农业环境污染。

3.农业资源遭到破坏常规现代化农业下,农业资源破坏主要表现:森林面积逐步减少,因排污水体污染,水资源枯竭,生物物种资源濒危,土地沙漠化,表土流失等。所造成的资源不足和生态恶化必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因此,无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还是减少农业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保护农业资源,都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两高一低”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沼气式循环农业模式指根据循环经济原理,以沼气为纽带,构建一个复合生态链,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的构成主要是将人与畜禽粪便以及农业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变成农业“三宝”――沼气、沼液、沼渣。

首先2、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向自然资源的索取,在与自然和谐循环中促进经济的发展。,生产沼气的原料是人和家畜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易取得且成本低。其次,通过发酵产生的沼气是清洁、廉价、安全的能源;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直接作为无公害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而代替化肥。沼渣还通过再加工可以制成优质颗粒有机肥料,不但肥效提高1 倍以上,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产品质量;产生的沼液可以作农,也可用来养鱼。,该模式由多种生产加工循环链组成,链间相互衔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良性循环生物链。该模式在我国农村值得普及推广,近年来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和农村沼气省级建设项目已全面推开,形成了以下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果―草―畜―沼果园林下种草、豆科绿肥等,发展畜禽养殖,畜禽粪便和绿肥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作卫生能源,沼肥(沼渣和沼液)作为无公害水果生产的优质有机肥。

(3)粮―猪―沼农作物秸秆一部分作饲料,发展畜禽养殖,另一部分秸秆和畜禽粪便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作卫生能源,沼肥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和饲料(沼液养猪、鱼等)。

(4)粮―猪―沼―鱼农作物秸秆养畜,畜粪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作卫生能源,沼肥作饵料养鱼,用沼气灯诱蛾增加鱼饵。

(5)粮―菌―猪―沼农作物秸秆一部分用于生产食用菌,再将生产食用菌之后的培养基料用作饲料养畜,以畜粪加部分作物秸秆、菇料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作卫生能源,沼渣培育食用菌, 添加沼液喂猪,或沼肥还田。

(6)粮―猪―沼―果(菜、桑)农作物秸秆一部分作饲料养畜,另一部分秸秆和畜禽粪便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作卫生能源,沼肥作为无公害果(菜、桑)生产的优质有机肥。

(7)粮―猪―沼―加工利用沼气发电作为粮食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动力, 达到资源多次利用, 产品增值。

三、沼气式循环农业效益

1.秸秆循环利用以主要农作物秸秆为粗饲料,搭配必要精料或优质豆科牧草发展草食牲畜,转化为肉、奶、毛皮等畜产品。该农业生产系统再将畜禽产生的粪污通过沼气池转换成“三宝”。据粗略测算,如果全国新增利用2亿t农作物秸秆,可养600万头奶牛、2700万头肉牛,年产牛奶2000 万t、牛肉150万t,其粪污可产生沼气217亿m3,相当于1540万t标准煤,为2002年农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3.64%。

2.畜禽粪污循环利用沼气式循环农业系统将畜禽粪便由目前的作肥料一次性利用转化为能源――肥料二次利用,可减轻对水源的污染。目前,全国每年养殖的畜禽年产生粪便约10.6亿t(干粪),按可利用50%外加人粪尿粗略估算,可产生1727亿m3沼气,相当于12262万t标准煤,为2002年农业能源消费总量的188.23%。

4.有效治理农业立体污染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变废为宝,将传统农业排放的温室气体转变为热值较高的清洁能源,将污染水源的畜禽粪便转变为优质的有机肥――沼渣、沼液,减少了化肥和农用量,阻隔了污染渠道,控制了农业立体污染的循环链。同时提高秸秆利用率。

5.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以沼渣、沼液为肥料种植粮食、水果、蔬菜,一方面减少了化肥和农用量,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而且,沼渣、沼液肥是无公害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可提高品质和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带动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据农户调查资料,建一座8~10m3沼气池成本(含灶具管件)为

2 500~3 000元,每户农民每年增收节支的效益为1 550元,包括节省薪柴或煤、节省化肥、节约农和生产优质农产品增收等。

6.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农村推广“一建(沼气池)三改(改圈、改厨、改厕)”后,人畜分院、牲畜圈养、粪便入池,厕所清洁、厨房明亮、灶台干净,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有效解决了人、畜、禽粪便及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大量减少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避免一些疾病的传播。过去农村普遍的“漂亮的楼房,丑陋的厕所”现象得到很大程度改善,解决了农村“、乱、”问题。同时,农户建设沼气池后,可减少生活中的劳务时间,如伐柴(草)、烧火等时间。

(通联: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43000)

农(林)牧结合在粪污循环利用中的地位如何?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农牧结合在土地、种植业、畜牧业三位一体的农业生产系统中,可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农牧结合是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求得经济效益、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种植业与畜牧业各自向对方提供物质、能量并通过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将其转化为生长营养物质,形成相互循环的生物链,这种生生不息的自然现象,是生物界的特有功能,也是农牧结合的依据。

(2)农牧增值作二是改善土地、水体等资源的品质,提高农业资源的持续力和承载力。通过秸秆还田、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等先进实用手段,改善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元素等农作物高效生长所需条件,改良土壤肥力。用3、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

农牧结合的增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畜牧业可将农产品转化为具有不同使用价值且价值量更高的畜产品。二是种植业生产的大量有机物质和能量只有25%左右能被人类直接利用,其余75%除作为动物饲料外基本不具备或完全不具备使用价值。通过畜牧业转化为畜牧产品,大大地提高了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三是种植业经过加工的产品包括糠麸、酒糟、粉渣等物质,基本为废弃物,唯有通过畜牧业转化,才有可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四是家畜在将饲料有机物质15%~18%转化为畜产品的同时,80%作为粪尿出去,作为厩肥形式为种植业所使用,从而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农产品。由此可见,农牧结合的增值作用是农牧业发展与变化的动力。

(3)培育地力作用

种植业以农产品形式,每年从土壤中摄取大量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如果不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土壤理化性能将会越来越,土地会越种越瘠薄,最终必然导致农业生产力的衰减乃至崩溃。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畜牧业,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这不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生成,增强土壤调节水、肥、气、热的功能,同时对提高农田生态系统转化率有着无机化肥无法替代的作用。

(4)优化生态环境作用

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养饲料,使畜牧业能够按人们的要求得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畜牧业将一部分饲料有机质,以厩肥形式返回到农业系统中去。农牧结合使农业生态系统所要求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得以正常进行,为农牧业生产及其再生产的活动提供了保证,并使之得以持久运转。农牧结合得越好,其物质循环和转化速度越快,数量增长越多,为人类提供农产品越丰富。此外,农牧结合使种植业中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废弃物和家畜粪尿得以充分利用,避免了农业和环境遭受污染,改善了人类生存空间,这种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是无法以价值量计算的。

什么是“种养加”结合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

养殖业发展现状养殖业发展模式

以企业为组织单元,采用新型的产业化组织方式,以产业链延伸为特征,以科技支撑为依托,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制等形式与其他经营实体及农户连成互惠互利的产业纽带,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河北省迁安市乐丫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及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形成“山上种树→饲草喂牛(喂鸡)→粪便发酵(沼气)→沼肥喷施果树”、“饲草喂鸡(喂牛)→干粪养蝇蛆→蝇蛆喂鸡→下脚料果树施肥”、“山上种树→枯枝残叶生产菌棒→林间栽种食用菌→市场直销”的种、养、加结合型循环农业模式。

在畜牧业发达,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是什么?

在发达的畜牧业中,以蚕桑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体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该模式可有效缓解该地区水、土资源短缺问题。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如下:

1、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草地技术得到了显著改进。种草技术、草坪管理和人工饲草的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它们可以提供更好的营养价值和生长条件,以满足牲畜的需要,并提高农场的产量和可持续性。

2、改善畜牧环境:人工草地不仅可以提供优质的饲草供应,还能改善牧区的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管理。通过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草种,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并改善牧场的生态系统。

3、提高养殖效益:人工草地的发展旨在提高畜牧业的效益。通过科学管理和种植适宜的牧草,可以提高牲畜的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从而增加牲畜的产量和经济效注:截至2023年3月,2022年相关数据尚未发布,请客户谅解。益。此外,人工草地还可以提供冬季饲草和抗旱草坪等丰富的饲料资源,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季节性供应的挑战。

4、可持续发展:人工草地的发展还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它可以减少对天然草地和森林的开垦和过度使用,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此外,人工草地还可以通过循环农业和优化养殖系统来减少环境影响,并改善土地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在发达,人工草地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畜牧环境,提高养殖效益,并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这些努力旨在保证畜牧业的稳定供应,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

将养殖业与种植农作物相结合的生态模式是(  )A.畜-禽-渔-作物B.畜-禽-渔-林C.畜-禽-渔-果D.畜-禽

三、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将养殖业动物的粪尿就近还田,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生产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粪尿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降低了农田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并通过种植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直接良性循环,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拓展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空间.故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分别是养殖业与林、果、蔬菜的结合.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现代化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污染问题,发展生态农业、保

3.保护森林据调查资料,1口6~8m3沼气池可解决4口之家的生活用能,相当于造林0.6~0.8hm2,其直接经济价值相当可观。

(1)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一改传统经济模式,走生态经济之路,其主要实行循环经济原则.

(2)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来分析,建立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使生产者同化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5)该生态农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综合效益.

故为:

(1)循环经济

(2)使生产者同化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农业生产都是种养结合,加是指农产品加工业。 种养加结合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农业企业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且对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原理(答对其中三个即得分)?

(5)减少了环境污染 提高了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