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管理好养殖户的鱼塘 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方案

梦想农场 1

新手鱼塘养殖

及时投饵增营养

(1)稀养粗放 是一种完全利用池塘内天然饵料进行放养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由池塘的营养类型决定。2.鱼网捕捉法

位于平原地带,集雨面积大,天然饵料每个养殖池塘的面积在1--3亩支配,水深恳求在70~80厘米之间,池埂高1~1.2米,顶宽1.5米支配,不渗漏。丰富的富营养型池塘,每年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放养12~13厘米的鱼种15~22.5尾,搭配比例为鳙鱼50%,鲢鱼45%,草鱼、鳊、鲤鱼等5%。这类池塘若精心管理,当年商品鱼产量可达到每100平方米水面7.5千克。

位于山谷地带,集雨面积小,天然饵料匮乏的贫营养型池塘,每年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放养12~13厘米的鱼种7.5尾,搭配比例为鳙鱼60%,鲢鱼30%,草鱼、鳊、鲤鱼等10%。这类池塘当年商品鱼产量可达到每100平方米水面2.2~3.0千克。

(2)精养密放 这种放养类型适宜于面积在6.67×10000平方米以内,养殖环境容易控制的池塘。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可根据池塘营养类型、施肥、投饲及管理水平确定。富营养性,且能施以足够饲料的池塘,每年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放养12~13厘米的鱼种30尾,搭配比例为鲢鱼50%,鳙鱼 30%,草鱼15%,鲤、鲫、鳊鱼等5%。

什么叫精养鱼塘?

养殖泥鳅的池塘用生石灰和漂混合清塘消毒,即能有效地除害灭病,又可改善底质,增加肥力。

精养鱼塘是一种高密度、高产量、高经济效益的鱼类养殖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粗放式养殖,精养鱼塘更注重鱼类的生长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精细控制,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精养鱼塘通常会采用以下措施:每天投饵时,查询有无泥鳅逃到网外,检查有无因田鼠嚼咬、作不小心构成防逃网损坏等。

1. 鱼塘选址和设计:选择环境优美、水质清新、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鱼塘,并根据鱼类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要求,设计合理的鱼塘结构和水流系统。 2. 水质管理:通过引进清水、调节水质、增氧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新、适宜鱼类生长。

3. 饲料管理: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配置饲另外,在鱼池早春注水时,应尽量注入冬季蓄水。因这种水带病菌少,有利减轻鱼病的发生程度。料,并定期投喂,以保证鱼类获得足够的营养。 4. 疾病防治:加强鱼类疾病监测和预防,一旦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和控制,以保障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综上所述,精养鱼塘是一种注重细节和科学管理的高效益鱼类养殖方式,需要养殖户具备较高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有个鱼塘可以养殖,饲养什么比较容易赚钱呢?

2.养殖方法

我觉得可以饲养一些草鱼,黑鱼,虾,鲤鱼,因为这些成本都不需要太高,而且好养活,现在投放时,应选择晴天气温高时进行。切忌雨雪、刮风天气放养。放养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处,将盛鱼种容器(盆、桶等)放入水中,使其慢慢倾斜,让鱼苗自行游入池塘中去。市面上的很多店都需要草鱼,黑鱼,鲤鱼当作食材,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1.食饵诱捕法

其实饲养一些虾类的海鲜更容易赚钱,一般海鲜的虾要比鱼更有价值,而且也更好销售。

可以养一些草鱼,鲤鱼,小虾,螃蟹等等,养殖这些不需要太高的成本,而且利润也非常的高。

池塘泥鳅池塘的选择与改造,养殖管理技巧分享

四、捕捉方法

泥鳅这几年的市场发展前景还算不错,需求也越来越大,很多的农户朋友都想从事泥鳅养殖工作起来,那么泥鳅养殖有哪些要点呢?下面一起学习一篇池塘泥鳅养殖技术。

一、池塘的选择与改造

1.池塘选择

应选择水源丰盛、水质新鲜、进排水便利的本地建池,或运用现有的养鱼池塘。

2.清塘消毒

一般水深在10cm支配,每亩用生石灰50kg加漂15kg溶水全池倾注。

二、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泥鳅,一般每平方米投进鳅种150200尾,每亩46万尾,鳅种恳求规范规整,不能大小间隔太大,避免大鳅吃小鳅。

一般恳求苗种规范35厘米为宜。

三、养殖管理

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

以繁衍饵料生物。

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米糠、豆渣、豆饼、麦麸等。

投饵量一般为泥鳅体重的0.5%3%,当气温在20℃27℃时,泥鳅摄食最旺,可恰当加大投饵量,推动生长。

3.水质调度

养殖池水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通过施放有机肥,调度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支配,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坚持微流水。

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高,要恰当追施肥料。

4.平时处理

主要是加强巡塘,查询泥鳅的活动情况、水质改动情况、泥鳅吃食情况、设备工作情况等,并做好记载。池塘养鱼,也分“稀养粗放”和“精养密放”两种方式。

高温加强病虫害防治时节坚持微流水,每天写入新水,日交流量达10%以上。

泥鳅具有钻入泥土的特性,捕捉时较其它鱼类难度大,一般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把饲料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附近放置,泥鳅入笼。

选用此方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28℃时,诱捕作用。

在接近进水口本地铺上一条特制的鱼网,鱼网的长度可依进水口的大小而定,预先将网设置好,再放微流水影响,泥鳅就会逐渐到进水口附近,查询到有一定数量时,迅速将网提起,此方法捕获作用较好。

五、病害避免

泥鳅的疾病应以防为主,只需水质新鲜,泥鳅一般没有病害。

通过水质调控方法,构成杰出的水域环境,泥鳅就会生长旺盛,抵抗力强。

总的来说,目前池塘泥鳅养殖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如果养殖户朋友你们家自身有这种池塘优势,可以试试养殖。

怎样建池塘养鱼?

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以进步饲料运用率,投喂时刻以傍晚投饵为宜,因泥鳅主要在夜间摄食。

养鱼池建设参考如下:一般营养型和贫营养型,且有足够青饵料的池塘,每年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放养12~13厘米的鱼种22.5~30尾,搭配比例为草鱼65%~70%,鳙鱼15%,鲢鱼10%,鲤、鳊、鲫鱼等5%。

每年秋冬农闲季节,各地渔农或养殖户都要对养鱼塘进行维护或建造新鱼池,据笔者对所在地的十三个县(市、区)调查得知,维护或建造鱼塘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存在着渗漏、塌方、作不便、成本偏高等问题。众所周知,养鱼池塘是池塘养鱼的场所和基地,应有利于满足鱼类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繁殖各阶段的需要,有利于生产管理、综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维护或建造中,应坚持慎重选址、科学设计、严格施工的原则,使新建鱼塘或改造的山塘、滩涂、小水库等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下面从五个方面系统规范地介绍养鱼池塘的建造技术,以供参考。 一、养鱼场址的选择 兴建理想的养鱼场在选址上必须综合考虑水源、水质、土质、交通条件以及饲料、肥料来源等因素,具体应把握四个方面: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养鱼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水,养殖期内不论丰水期、枯水期都要能够满足池塘的用水量。因此在河流、湖泊、水库的附近开挖鱼塘,建设养鱼场,同时详细了解水质状况,避免工业污水、有毒污水等排放引起污染。总的来说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2、土质适宜。通常将土质分为三种,即壤土、粘土、沙土。通过实践检验得知壤土建池,其透水性、保水性适中,筑堤时凝聚力和抗剪强度适合。其次是粘土,最为砂土。三种土质的保水力、透气性状见下表。 土 质 分 类 名称 粘土含量(%) 含沙量(%) 保水力(%) 透气性 壤土 25.0~37.5 62.5~75.0 60.1 适中 粘土 -- -- 50.0 最小 沙土 12.5以下 87.5以上 45.4 3、地势适当。理想的地势是高度适中且平坦开阔,如在江河、湖泊的附近、水库大坝下的平坦地区建池,进、排水都可自流,既节省动力,作又方便。在实际作中应考虑:一是地势较低易被洪水淹没,高坡地易断水源而天旱;二是建梯级鱼池交通及日常作不便,且投资大;三是尽量避免占用良田,充分利用贫瘠的土地、荒丘、库岔等。 4、交通方便,饵料来源较好。养鱼场时常都有物质进出,因此建造地点要求交通便利,有利于养鱼物质购入和鱼产品外销。同时饵料(包括饲料、肥料)本源应有保障,尽量能够就地取材,发挥天然饵料的作用。此外电源必须具备,否则水泵、饲料机等动力设备无法运转。 二、养鱼场址的勘察 场址选定后,必须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其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和论证,力求设计方案。具体须抓住四个环节: 1、测量地形。就是对所使用的全部土地进行全面的测量,绘制出土地平面图和纵横断面图,根据图上显示的地形、水源、地势及交通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一般可向当地测绘部门索购场址及其周围的地形图,与实测而绘制的地形图作比较,从节省土方和方便管理出发,提出全面规划的方案。 2、调查水文资料。主要是向气象水文部门和当地群众了解过去25年内供水情况和水位线(当地防洪堤顶限度一般应高出此水位线0.5米)。水库库区的养鱼场要兴建在安全水位线以上;山区丘陵地区应了解场地周围的集洪面积、山洪暴发频率,25年一遇的降雨量和暴雨力等有关资料,便于作出相应的排洪设施;平原地区或城市郊区要调查历年和每月、日、水位标高和平均水位标高,便于设计时确定池塘堤岸、排水泵房的基础标高。 3、调查气候资料。主要是了解掌握新建鱼场地区全年温度变化情况以及降水等资料,具体如降水量、洪峰水位、台风、年平均、温度和湿度等。调查以上气候资料,对于确定鱼场适宜放养哪些鱼类品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4、调查土质资料。主要是通过地质钻探了解掌握兴建鱼场地区的土壤成分,测定渗水情况及地下水位的标高,避开地层结构不利的因素,减少发生渗漏水等。 三、养鱼场的规划与设计 (一)坚持全面布局与长远规划。在具体布局设计中,要从工程角度、生产要求、管理便利出发,利用地形、地貌、水源、交通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布局和远景规划。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三个原则: 1、合理设计的原则。合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节省投资以及便于生产管理。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节省材料、劳动力及施工便利等因素,同时应考虑布局合理和全面规划,使所建鱼场便于生产作、综合经营、提高效率、生活和谐。 2、统筹规划的原则。统筹规划是指在兴建鱼场时综合考虑规模、范围、房建面积、土地区划等因素,使规模大小适宜生产需要和场地面积以及投资力度,规划范围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及便于开展多种经营,房建面积适合人员居住和生产作,土地区划有利于开展以渔业为主,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3、全面布局的原则。全面布局就是鱼场的总平面设计图,要根据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全面合理地安排好建筑物的位置。一般来说以下几方面应重点考虑: (1)场房位置。是鱼场生产管理、人员居住的地方,实验室通常也连在一起。应尽可能居中,便于往返场内各个点。公路要通达门口。 (2)亲鱼池位置。亲鱼是生产经营的基础,位置应离场房近些,便于精心看护。 (3)产卵池、孵化设备位置。产卵池、孵化设备、亲鱼池应相互靠近,同时尽量接近场房,这样有利于开展孵化和管理工作。 (4)鱼池位置。鱼苗池应接近孵化设备,鱼种池围绕着鱼苗池,外围为成鱼池。如此安排位置,便于鱼苗下池、出塘分养、转池饲养。 (5)试验池位置。安排在实验室附近,便于试验以及各种作。 (6)配套水池位置。通常是指蓄水池、沉淀池、过滤池、晒水池等应依据其功用而合理设置。 (二)鱼塘设计。目前鱼塘大多采用机械作业挖土,将土围成长方形的储水池,长宽比例一般为2:1或3:2,东西向长于南北向,充分发挥太阳的光照。在具体设计中应考虑三大方面: 1、鱼塘规格。规格大小的确定,依据就是必须适宜池养鱼类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性以及便于生产作。 (1)配套水池。主要功用是水质处理、储存备用、产卵孵化、预防疾病、补充用水等,既可以合为一池,也可以单独建造,关键是建好过滤设备。一般要求深度4-5米,面积则应以全场需要的用水量而定。 (2)成鱼池(含亲鱼池、后备亲鱼池)。是用来养大鱼用的,水面要求相对开阔宽敞,通常面积以2-10亩,池深3-3.5米,水深2.5-3.0米为宜。成鱼池可以用作后备亲鱼池,不必另建。 (3)鱼种池。面积通常为2-5亩,池深2.5-3.0米,水深2-2.5米。 (4)鱼苗池。面积通常为1-2亩,池深1.5-2.0米,水深1.0-1.5米。 2、鱼塘结构。鱼塘的结构大同小异,都是由堤坝和池底构成,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为2:1或3:2。其构造示意图见图1。 (1)堤坝。池塘堤坝为小型坝,高度一般在10米以内。堤坝顶面的宽度和坡度则按堤的功用及土质的不同情况而异。一般的堤面,宽度为3-4米,坡度为1:1.5。通行汽车的堤面宽为4-6米,防洪坡堤为4-5米,且需种植草皮或石块。水泥护坡,以防剧烈震动或风浪冲刷侵袭。坡度为1:2为宜(见图2)。 (2)池底。池底挖掘应平坦,注水一侧向排水一侧的池底要稍有倾斜,比降通常在1/300-1/200之间。从堤脚线向池也应有一个渐深的坡度,从注水口向排水口呈一深水线,排水口处为鱼池的最深点。如此便于排水和捕捞池鱼。 (三)进、排水系统的设计。设计时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使养鱼池水达到自流和自排。具体要求是进水口水源要高出鱼池水面,排水口要低于鱼池池底。鱼塘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应各自,不能兼用或相互贯通(见图3)。进、排水系统通常由进水渠、排水渠及其附属建筑设施,如渡槽、涵管、跌水、进排水闸门等组成。 1、进水渠。其分总渠、干渠和支渠,流量应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满足需要供给的水量。采用明渠、暗渠或明、暗渠相结合由各养殖场因地制宜。具体设计时应掌握流量、安全流速、纵比降、渠道断面四个因素。 2、进水闸。通常采用槽式或涵管式,用砖、石、水泥砌成。闸口大小由池塘大小而定,依据是能能够保证在预定时间内进入足够的水量。

集洪面积×25年内暴雨力 3600秒 3、排水渠。其设计原则与进水渠相同。其高度应深于池底30厘米以上。排水量(流量)= ×经流系数。

4、排水闸。一般采用梯级排水闸,便于开关。闸口大小 应以1-2天内能完全排干池水为宜。 四、养鱼场施工步骤和方法 1、绘制施工平面图。根据鱼场总体平面图、各堤坝所处位置的地形高度和堤坝坡度,经过计算绘制出施工图。施工图上必须标明各地取土线,即坡脚线,堤面中心线,断面图需标明各鱼池取土深度和堤坝填土的高度。 2、地面放样。根据地形测量时的标准桩放出与平面图相对应的中心线,用皮尺在中心线量出各鱼池堤面的中心点,钉上木桩,重复校正,使地面各个桩与图纸一致。用经纬仪以中心线上各木桩中心再画出各鱼池堤面中心线,反复校对,使之与图纸完全相符。以各鱼池堤面中心线为基础,再画出各池塘的取土线,钉上脚桩。堤坝两端搭建断面样架,高度应高出设计高度的10%。 3、清基。就是在施工前事先清理场地杂物,有利于施工。 4、埋设进、排水管道。在进土之前埋设进、排管道,避免返工。 5、填土夯实。从取土线开始斜线挖土,土方倒入堤基内,每填一定的厚度应夯实,以防漏水、渗水。 6、分配土方。鱼池土方、挖方和填方要平衡,在施工中以最近距离进土为原则,合理分配土方。 7、坡度整修和池底平整。鱼池土方即将完成时,根据设计采用经纬仪、水准仪修整坡度及平整池底。 五、养鱼场的验收 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6米~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温变化幅度过大。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的新水,并每亩水面用20公斤~3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水质清瘦时,适当施腐熟有机肥,以保持中等肥度水质,水质透明度以30厘米~40厘米为宜。 1、准备资料:通常有5项,即批准项目的任务书、总体规划图、单项工程施工图、经费使用情况决算表、工程进度情况及竣工设计说明书。 2、参与部门:一般由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共同参与,逐项检查。 3、检查内容:主要是池形、堤坝、渠道等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测量方基高程、丈量土方。 4、签字存档:如验收合格达标,则参与验收有关人员须在竣工设计说明书上签字,由建设单位存档保存。

鱼塘养殖如何规划

一般抓紧清塘消毒和营养水体每把握鱼苗投放关口亩施有机肥200斤。

?一个十亩左右的鱼塘,想问一下,养殖四大家鱼年产值一般有多少,怎么样搭配养殖,养殖什么鱼经济效益,挣钱最多?对于鱼塘而言,混养价值.淡水鱼混养是在水库、池塘投放鱼种的过程中,逐年增加异种、异龄鱼的混养比例的-种饲养方式。从目前鲜鱼市场看,淡水鱼混养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淡水鱼混养的好处有。 ( 1 )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 2 )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 3 )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水体中除投喂-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 4 )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 5 )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农村想要建池塘养鱼,应该如何建设呢?

经常用地笼在网外捕捉,依据捕捉量的多少,大体区分缝隙所在位置,以便人工检查、批改。

一定要选择好的地址,一定要选择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一定要有优良的水源和水质,总面积是保持在3~5亩左右,池塘的水位应该是一米到1.5米,土层一定要优良。3、一个就是销售问题,每到年底就是养殖户最关键的时候,鱼养的好不好,能不能赚到钱就学习多宝鱼饲养的专业知识,来提高饲养专业能力、饲养技能。注意渔场的水温、室内环境、饲料的新鲜程度。看这塘鱼,总体而言,只要价格还好,产量上的去基本上都可以赚到钱。

四大家鱼如何养殖 养殖方法

提前一定要设计好一个方案,也应该选择一些砖头或者是水泥搭建一个形状,再注入水质比较好的水,然后里面准备一些水草,小鱼虾,就可以养殖了。

1、养鱼鱼塘一定要先选对地方,一定要靠近水源马路附近,确定投放品种和密度靠近大马路的池塘,其升值潜力也比较大,而且还养殖方便。开挖鱼塘一定要选择阳光通透的地方,四周不能有遮挡物,鱼塘是挖成长方形,且池底一定要平坦整齐不能东高西低,这样会影响整体的养殖。

2、鱼塘的修建一定要首先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尺寸,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高度和深度,然后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排水口,而且一定要有氧气装置,还有就是要及时更换水,在水里面也可以放一些绿植,比如说海藻类型的植物。做好进水口和出水口,特别是出水口的修建,一定要结实方便以免漏水,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定要做到无任何隐患。成鱼的养殖涉及到投苗前的准备以及投苗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间是一个很繁琐很复杂的养殖过程,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多宝鱼饲养和管理工作应该如何高效进行?

要尽量做到不用或少用,避免有关的物残留,确保泥鳅养殖和水商品质量安全。

应该找到一块好的池塘,然后把多宝鱼放在池塘里养,在养殖的时候要注意多宝鱼的品种,要注意多宝鱼的状况,要注意多宝鱼吃的食物和水质。池水温度坚持在25~28℃,当水温超过高限时马上加注井水降温,坚持水位在50~60公分。

合理的进行安排位于丘陵地带,集雨面积中等,天然饵料尚多的一般营养型池塘,每年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放养12~13厘米的鱼种10~15尾,搭配比例为鳙鱼50%~60%,鲢鱼30%~45%,草鱼、鳊、鲤鱼等5%~10%。这类池塘当年商品鱼产量可达到每100平方米水面4~5.5千克。,不同体型的鱼的饲养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根据鱼的大小进行饲养,进行管理,一定要注意鱼的情况,合理的安排。

池塘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好呢?

1.施足基肥池塘中80%的鱼主要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并且受消费者欢迎,为主养鱼。20%的鱼为服务性鱼,用于消除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净化水质或者是清除池塘的杂鱼。

我觉得可以购买一些制造氧气的机器,然后也应严格关注水体变化该定期的给鱼塘换水,保持水中的氧气充足,及时的将水中的一些杂草清理干净。

我觉得要想调理好水质的话,可以在水下种植一些水草和一些其他的植物。

春天如何搞好精养鱼池病虫害的防治?

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 b.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5.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1.0_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6.高产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7.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 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 8.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的利润。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a.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浮头,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 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d.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 g.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 做好池塘日记记录和统计分析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鱼种放养和收获、实际收获记录、投饵施肥记录、水质管理和鱼病记录、经济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养鱼技术的主要要点。用八个字可系统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宽敞的水面; b.种要有优质的品种和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c.饵要有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d.密以较高的密度获得较高的产量; f.混适当混养肥水性鱼类; g.轮搞好轮捕轮放,也可搞轮作即上茬养成鱼,下茬养鱼苗; 防认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贯彻“有病早防,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鱼类活动量增大。抓好春季鱼塘的管理,不仅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类均可)。和提高成活率,还能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养殖户需注意抓住当前时节,做好鱼塘饲养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鳅种下塘时用聚维酮碘浸洗10分钟,以防细菌病发生。

鱼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坍塌池埂和进、排水渠等设施进行的整治。之后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和茶麸60公斤,打碎浸水48小时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的作用除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外,还可改良土壤,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保证有机物质的良性循环,增加水的肥度。而茶麸可培育池塘丰富的浮游生物,性消失后也是鱼种苗喜食的营养饲料。鱼种苗下塘前7天(清塘消毒3天后),亩施公斤~350公斤发过酵腐熟了的人粪尿,或亩素2.5公斤、过鳞酸钙5公斤,培育浮游生物,使鱼种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摄食。

根据当地饵料和水质条件,确定主养品种。若水草和旱草丰富,宜主养草鱼、鳊鱼;若肥源充足,可主养鲢鱼、鳙鱼、鲫鱼、罗非鱼;螺、蚬多的水域,可主养青鱼、鲤鱼。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精养鱼塘一般每亩投放1500尾~2000尾,粗养鱼塘每亩放养500尾~1000尾。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实行多品种、多规格鱼种合理混养。

早春气温低,鱼苗活动较少,在捕捞、运输、投放过程中,不易受伤,鱼苗成活率高;一般在3月中下旬投放最为有利。应力求选择整齐、发育良好、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逆水力强且体表鳞片完整无损的同龄鱼种。鱼种下塘前,应先用10ppm漂或8ppm硫酸铜浸洗20分钟左右,或两种物同时并用。如在边远山区缺乏上述物,可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20分钟~30分钟,消毒效果也很好。

及时投喂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以增强鱼种体质,加速其生长。当鱼塘表层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类开始少量摄食,也有时食量较大。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开食的具体做法是当鱼塘表层水温达3℃时,每周投饵1次;晴暖天气当鱼塘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投饵量的1/6左右,或以3小时~5小时吃完为度。与此同时,可进行引食驯化。方法是先用3天~5天时间洒入少量细碎料于食台附近的池边进行诱食,以后逐步缩小撒料范围,直至定点投喂于食台上。

对鱼病虫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春季每半个月每亩用生石灰20公斤化水泼洒,以调节水质,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或用1ppm漂消毒杀菌。如果出现寄生虫,可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泼洒。

春季鱼池常发生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这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多因管理中作不慎致使鱼体受伤引起。可用400毫克/公斤食盐和400毫克/公斤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浸洗鱼体进行防治。另外,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也时有发生,可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