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坑水质氨氮过高怎么办?
②单养、混养和套养。黑坑氨氮过高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养殖水体不得带有异色、异味、异臭,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5000个/L,汞含量不得超过0.0005mg/L,镉含量不得超过0.005mg/L,铅含量不得超过0.05mg/L,铬含量不得超过0.1mg/L,铜含量不得超过0.01mg/L,锌含量不得超过0.1mg/L,砷含量不得超过0.05mg/L,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1mg/L,石油类物质含量不得超过0.05mg/L,挥发性酚含量不得超过0.005mg/L,含量不得超过0.0005mg/L,含量不得超过0.005mg/L,乐果含量不得超过0.1mg/L,六六六(丙体)含量不得超过0.002mg/L,DDT含量不得超过0.001mg/L。
一是妨碍水生动物体内氨的大部分鱼类直接通过鳃将氨排除体外,水体氨氮浓度过高,鱼类排氨不易,最终影响鱼的摄食生长速度下降。
二是易腐蚀鳃组织,破坏鳃组织的黏膜层,增大了鳃被各种病原侵染的机会。
三是影响鳃的呼吸,由于对鳃组织的破环,影响了鳃组织和水体之间的气体交换,使得鳃对水体溶氧的吸收和转运能力下降。
四是氨对渗透压的影响,水体中高浓度的氨增加了鱼类对水的渗透性,从而降低了体内离子的浓度。对于我国主要养殖品种鲤科鱼类来说,一般把0.05mg/l作为养殖水体分子氨所允许的极限值。
降低氨氮用杨凌乾尔坤的黑坑氨亚消兑水泼洒即可。
池塘养殖水体中的硝态氮怎么除去
(2)透明度:通常情况下,水的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透明度是由浮游生物量的多少决定的。因为罗非鱼可以很好利用和消化浮游植物,因此,养殖水体中要保持一定的浓度,特别在养殖早期,如水质过于清澈,施加肥料,用“复合培水王”5亩/包或“生物培水王”3-5亩/包,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cm。首先确定一个概念,池塘中的硝态氮对鱼没有毒性。有影响的是氨氮和亚硝态氮。去除硝态氮可以采用种植水生植物和藻类吸收。换水等方法降低含量。反硝化作用脱氮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就不做了
酒店淡水鱼养殖技术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三、养殖技术
1、水质
(3)水温:生长温度为10~34℃不等;一般较适宜温室度为26~32℃。罗非鱼长期处于10℃以下。
(4)氨氮:0.1~0.3mg/L,当氨氮过高,有条件换水的建议换一部分水,及时使用“护水解毒灵”或“生态护水灵”500g/亩1米水深,解除毒素,然后投放增氧产品“氧博士”500g/亩或“底氧王”500/g米并迅速投入“复合培水王”或“藻益生”进行肥水。
(5)PH值:6.5~8.9;一般情况下,在养殖之前应对水源作全面的监测并评价,对养殖户来说,要经常测定水温、透明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条件。另外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水质的稳定性,换水时不要大排大灌,要少换多次,塘水和新水不要有太大的异。
2、饲料及投喂
罗非鱼的食性广,水陆生植物及动物性饲料(如蚯鱼病的发生是由环境、病原体、鱼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要预防疾病就必须凋节好水质,控制病菌的传播与繁殖,合理的饲养管理,增强鱼的体质。蚓、蝇蛆、小昆虫等),这些饲料来源很广,价格低廉。但是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水质污染,加快生长速度,应该选择饲料系数低、质量好的配合饲料,并培养好天然饵料(浮游植物以硅藻、绿藻为好,也能摄食蓝藻类)。设饲料台,饲料的投喂量应该以投饵的数据为基础,并根据鱼情动态、天气情况、水温、水质情况等作适当凋整。饲料的投喂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投喂太快会导致饲料的浪费和有机物残留,投喂太慢会导致种鱼之间的争斗,造成损伤。每次投喂时间每种鱼都有所不同,一般为15~30分钟。
每天的投喂次数、时间要确定,投喂的时间误不得超过30分钟;在鱼群经常出没的地方设饲料台作为投喂点,饲料尽量撒开。如果池塘较大,可通过敲桶、击水、拍掌等声间对罗非鱼进行驯化;雨天、闷热天气、鱼不正常活动等特殊情况,要适当减少投饵量,随着鱼的生长,投饲量逐渐增加;同时选定一个品牌的饲料,不要随意改投其它品牌的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不要投有异味、变质的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建议在饵料中经常添加“保肠安”和“健长伴侣”或“益恩”,定期添加“益康露”等物喂养,可以提高鱼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四、病害防治
当发现鱼有不正常行为时,应立即凋查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鱼病的发展。在用方面,要对症下,不能滥用物,杜绝使用易被鱼体积累和污染环境的有机物、农、重金属、抗生索、呋喃类、磺胺类等物。的常见疾病有1、细菌性鱼病: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链球菌病、竖鳞病等 2、寄生虫病:斜管虫、车轮虫病、指环虫、三代虫病、鱼鲺病等等。 有机农业网
如何科学进行池塘鱼类养殖?采取什么主要措施?
淡鱼养殖技术的关键主要表现为对水质的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病害防治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科学采集鱼类养殖的信息,比如一些轮补轮放一些基础的,应该知道,然后把鱼这种类爱好习性都给分清楚,因鱼制宜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
如何科学进行池塘鱼类养殖?采取什么主要措施?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
一、混养和密养 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二、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水体氨氮超标的原因?
1、当水中的氧气溶解量在1-2mg/L以下时,硝化作用(氨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后续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速度明显降低,并且当水体氧气溶解量较低时,会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亚、次、羟胺或氮。因此增加水体氧气溶解量,可以加速硝化作用,从而降低水体氨氮浓度。结论前置,鱼缸氨氮高为0亚盐高的原因如下:1、鱼缸里鱼的生理活动首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氨氮,氨氮是鱼缸里第1个氨化作用的产物,随着氨氮的产生,硝化细菌会优先分解氨氮,因此氨氮的含量会一直下降直到0。那是出现倒藻现象了吧,跟我们家前几天的症状一模一样,我是先用的众邦解毒安解毒,后又用了众邦肥水乐进行肥水,大概有四天时间水色就起来了,可以参考试试
2、硝化细菌分解氨氮后的产物就是亚盐,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氨氮被分解,亚盐的含量会一直不断地升高。亚盐是氨被分解后的产物,因此才会出现氨氮为0和亚盐不断变高的现象。
亚盐不会一直无限制地升高,它也会被再次分解,但是不在本文的叙述范围内,本文只叙述氨氮和亚盐的关系,分析如下:
1、氨氮的产生及归0
基本上伴随着鱼的入缸,鱼的呼吸作用会直接产生氨,鱼的粪便等物,食物残渣,鱼脱落的组织等就会不断的溶解在鱼缸内的水体中,水体中看不见的细菌及微生物就会开始氨化作用,分解粪便,食物残渣等有机物,分解后的产物就是氨氮,因此氨氮的含量会在鱼缸内不断累积。且鱼的数量越多,投喂得越多,水温越高,鱼的生理活动越频繁,氨氮的含量就会越高。
但是伴随着硝化细菌的介入(无论是人工添加还是自然培植),主要是硝化细菌里的亚菌属的介入,鱼缸内累积的氨氮就开始被逐步分解,随着亚菌属的数量不断扩大,氨被分解的速度越来越快,直至氨的含量为0。其反应过程如下:
氨(NH3)+氧(3/2O2)→亚盐(NO2-)+H2O+84Kcal
而氨被亚菌属分解后的产物就是亚盐,随着氨被一直的分解,亚盐的含量就会呈直线上升。
2、亚盐含量的升高
而分解亚盐的菌属因为产生的时间晚,比亚菌属晚大概7到10天左右,且增殖的速度也不快。菌属和亚菌属是硝化细菌的两个菌属。因此这个时间是造成氨氮已经被分解殆尽,而亚盐还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鱼缸里先产生氨氮,氨氮被亚菌分解后的产物是亚盐,这个一环扣一环的顺序是鱼缸硝化细菌工作的正常流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在某个时间段内就会出现氨氮为0亚盐高的现象,但是伴随着硝化细菌群的不断健全,亚盐会慢慢被分解为盐,盐才是鱼缸硝化系统的产物。
属3、处理亚盐超标的方法
亚盐建议安全值是0.05mg/L,超过此安全值,根据实际超标状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
a、首先要做的就是停食+换水,鱼吃得少,自然新陈代谢的产物就少,产生的氨氮自然就少,氨氮少同时意味着亚盐的韩玲也会少,这是从源头进行控制。的作用就是进一步稀释。
工业废水中氨氮超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情况:1、是硝化反响出了问题,看看曝气池各种参数是否正常。2、水解酸化后,有机氮氨化后,氨氮浓度升高,曝气池硝化作用有限。解决方法:改进硝化工艺,升级现有的工艺,提高脱氮效率。
氨氮超标的原因主要是2方面,本底值过高。第二造成了污染影响。个因为区域氨氮过高会导则本底值超标。第二个人为排放氨氮也会造成超标!
水体氨氮超标说明有人对水体排污,可能是化工废料也可能是有机废料。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突然变得特别清澈透明,该怎么处理?
亚盐作为氨被分解后的产物,其含量的多少是受制于氨含量的多少。可以这样说,在正常的鱼缸环境中,氨的含量在一段时间内决定了亚盐的含量。对池塘底部的杂草进行处理,对池塘的水可以进行更换,然后再把一些营养物质有序均匀的洒进池塘。(1)溶解氧:3~7mg/L,虽然罗非鱼可耐1mg/L以下的低氧,但是溶氧长时间低于3mg/L时,鱼的状态将不太正常,容易发病。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溶氧昼夜起伏,正常天气情况下,溶氧点出现在中午2-3时,上层的溶氧多处于超饱和状态,点在凌晨3点左右,但是如果水过深,池底白天也可出现缺氧现象。当溶氧不足时应及时使用“高浓聚合氧”500g/亩1米水深或“特惠大粒氧“500g/亩1米水深。
在淡水养殖中,水中氨氮含量多少适宜,沼液中cod含量多少合适排放水中养殖
换水水产养殖中,氨氮越低越好,一般在0.2以下就可以.保证水体浮游植物的数量是控制氨氮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一个是降低外源氮源的流入.沼液中的溶氧不是很重点,因为排放到水体中的沼液不多,对水体的溶氧影响不是很大.最主要是确保沼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很低.①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养虾氨氮过高怎么处理,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1、定时打开增氧机增氧,增加水体氧气溶解量,加速硝化作用,从而降低水体氨氮浓度。2、定期更换新水,快速降低水中氨氮含量。3、养殖结束后,将池塘中的水排干,进行清淤、晒塘、消毒处理。4、在池塘中栽培适量水草,利用藻类以及水生植物能够利用铵合成氨基酸这一特点,降低水体氨氮浓度。
一、养虾氨氮过高怎么处理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2、池塘定期更换新水,可以快速降低水中氨氮含量(新水水温应当与池水温度相近)。
3、养殖结束一、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后,将池塘中的水排干,然后进行清淤、晒塘、消毒处理。
4、藻类以及水生植物能够利用铵合成氨基酸,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在池塘中栽培适量水草,既可以降低氨氮浓度,又可以提高水体溶氧量。
5、选择优质蛋白饲料进行投喂,并且控制好投喂量,防止残余饲料污染水质。
6、养殖期间,定期使用硝化细菌等有益菌种对水体进行处理,降低水体氨氮浓度。
二、养虾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1、虾类养殖对于水体水质的要求应当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
淡水鱼的养殖方式、养殖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
养殖用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在水中溶解了各种离子分子,包含各种微生物、浮游生物及其它水生生物。这些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水质的好坏,对水生动物养殖有着巨大的影响。淡水鱼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从而获得产量的生产方式,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
本文介绍淡水鱼的养殖方式、养殖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
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二、淡水鱼类的养殖方式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③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④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三、淡水鱼类养殖的条件要求池塘养鱼是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
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四、淡水鱼类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休整池塘。
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2、清塘b、水体爆氧,可以用一些生态稳定的鱼缸里的老滤材或者高品质硝化细菌添加来增加硝化细菌数量,尽快稳定硝化系统。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
3、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