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白鲢鱼一亩放多少苗,用什么肥水比较好
2将鱼尾拍上一层干淀粉,放入热油中炸上色捞出,放盘内。养殖白鲢鱼每亩水面可放养15万尾左右。以单养为主,不提倡混合放养,一般养殖一个月左右应进行分池。养殖白鲢鱼的池塘环境水源和水质要以靠近湖泊、水库、河流、渠道为主。白鲢属中上层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
花白鲢怎么养殖的好吃视频_花白鲢怎么养殖的好吃视频讲解
花白鲢怎么养殖的好吃视频_花白鲢怎么养殖的好吃视频讲解
白鲢子鱼农民之所以愿意养它,因为白鲢子鱼是鱼池典型的“清道夫”。白鲢子鱼为中上层鱼类,一般生活在水体的上层。白鲢子鱼,个性活波,爱于跳跃,它主要吃浮游植物,是一种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习惯吃上层的水藻类,所以说,白鲢子鱼是“清道夫”,给鱼池清理水藻,防止水藻爆发。
一、养殖白鲢鱼一亩放多少苗
1、养殖白鲢鱼每亩水面可放养15万尾左右。一般是以单养为主,不提倡混合放养,养殖一个月左右应进行分池。白鲢鱼在良好的摄食条件下,每年可长2斤左右。白鲢属于中上层鱼类,一般春季、夏季和秋季三个季节,它们会游在中上层水域觅食,冬季潜到深水越冬,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2、养殖鲢鱼的环境必须要靠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湖泊、水库、河流、渠道,面积和水深面积通常以10亩为主,商品鱼基地以10-15亩为宜,水深2-2.5m,精养池可达3m 。放鱼种前池塘应清整消毒投施基肥,这样能培育饵料生物。
3、白鲢鱼属中上层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会吃浮游植物。它们也很喜欢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喜欢吃腐屑类饵料。
二、养殖白鲢鱼用什么肥水比较好
1、养殖白鲢鱼可以用“花白鲢速长”进行肥水。如果单纯养殖白鲢,可以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性,使用时一定要进行和高温投肥,这样化肥里面的氯化铵才可以发挥效果。氯化铵可以帮助白鲢鱼更好的生长,而且还能清洁池塘里面的有害细菌。
2、虽然养殖白鲢鱼基本上不用怎么换水,但这样养殖的鲢鱼产量和质量并不是很高。所以一般状况是每隔1个月左右换1次水,在冬天时要隔3个月才换1次水。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随时要备好供氧机或增氧剂。
3、白鲢鱼主要以天然浮游生物为食,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培育浮游生物。其次还需要恰当的喂一些精料,比如黄粉虫、红虫、蚯蚓之类的精加工饲料,饲料投喂必须要多元化,单一的饲料投喂可能会给白鲢鱼造成营养不良。
养鲢鱼吃什么长得快?
白鲢栖息于水体中上层,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食性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浮游动物为辅,也可大量吞食有机碎屑、细菌、溶解有机物以及人工投喂的麸、豆饼、糠等饲料,对水质控制和物质循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混养模式和环境治理。用地天生物“花白鲢速长”呀,这里面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我们水库用了3年亩产都在1000斤左右花白鲢。
鲢鱼吃浮游植物,也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饲料。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饲养过程中,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鲢鱼不用喂食,水肥就行,发酵饲料可以,OK。
花鲢吃什么 最喜爱的食物竟食这些
①、我们大多数人知道鳙鱼的鱼头是有名的菜肴之一,其鱼头长度占整个身体的1/3,做起来吃起来也比较方便,消费量是白鲢无法比拟的主要原因。首先可以肯定,只要是有生命的动物,不可能长不大。既没有长不大的鱼,实际也包括花白鲢;由于经济价值原因,大部分水库或湖泊都是以主养花鲢为主(既大头鱼或是鳙鱼)1、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花鲢鱼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
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要想养好鲢鱼要先知道这点花白鲢专用饲料,同时投人畜粪,提高肥力。花鲢鱼周身是黑白相间的,而白鲢鱼全身都是白色;花鲢鱼的味道要比白鲢鱼的味道更好吃,鱼肉更鲜美。
花白鲢怎么做肉质更嫩
三、生长快。 白鲢的生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同样条件下,青鱼、草鱼,甚至花鲢的生长速度要比白鲢慢。其实,这里生长的快速和食物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过,也因为白鲢生长快,所以价格上也略低一些。花我们知道白鲢和鳙鱼(花鲢、胖头鱼、大头鱼),同属于淡水中的中上层鱼类,都以水中蜉蝣水生物、植物、细菌和腐屑为食,或者人工投食,所以它们同样有净化水域的能力;生长适宜的水温为20~30℃,冬季会潜入水底,平常都会在中上层水域活动;粗放式饲养,它们的生长速度不多。鲢鱼尾1段(约900克)、葱3根、姜2片
辅料:
(1)酒1大匙、酱油1大匙、胡椒粉少许
(2)番茄酱2大匙、酱油2大匙、糖3大匙、醋2大匙、盐1/2茶匙、清水1/2杯、淀粉水1大匙、淀粉少许
做法:
3炸油倒出,留1大匙油炒(2)料,并将另1根葱切成葱花,待汤汁黏稠时熄火,撒下葱花,淋在鱼尾上即成。
花白鲢养殖过程中,应该如何提高肥水效果?
出现这种情况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说明水质不是很清洁始终存在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首先是施用化肥,这种方法是最简便的方法,但缺点是肥效较短。施用化肥一般以氮肥为主,辅以磷肥和钾肥等。一次施肥,每亩需要有效氮元素5公斤左右。以40%左右的尿素计算。那么每亩就需要施用尿素12公斤左右。
使用的肥料。 是①白鲢容易饲养,而且产量很高。不仅对水体的要求低,而且还能净化水质。在洞庭湖区域有很多人在养,不仅个儿大,而且长得快,还有各种用处。有机质含量高的,是以发酵鸡粪为主的有机肥,以氨基酸为主要成分的氨基酸肥。 施用主要化肥的池塘为鱼类提供了高溶解氧、低耗氧量和丰富食物的生态环境。
水库水深4-10米,约600亩,主产花鲢鱼,白鲢鱼,如何高效养殖呢?
花白鲢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不需要投放饵料,网箱深度只要2--2.5米就好了,做成6米浪费金钱
其实关键鱼塘有多大,给你一、 花白鲢的放养密度及规格:个大概比例一亩塘投草鱼300尾,鲢鳙150尾,鲫300-500,鲤50-100尾,老塘有螺丝小鱼的,可以放5尾左右螺丝青,黑鱼也可以放个10尾
割草勤点鱼大得很快的
把握好鱼的密度 水的肥度 总结:白鲢鱼虽说刺多,但吃起来还是不错的,最主要的是它经济又实惠,所以虽吃的人少,但是养殖它的人却不少。 要高效加增氧机 饵料是麸皮
有人说白鲢不好吃,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养它呢?
其实在以前我还是很喜欢吃白鲢的。白鲢直接煎着吃的话确实是不好吃,但是如果换个做法就会特别的好吃。农村有老话说“草鱼身,鲢鱼肚、鳙鱼头”,形容这几种鱼的美味实用的特点。只是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交通运输便利,可以选择吃的鱼类,太多了。其实,并不是白鲢不好吃,而且白鲢的养殖规模也在逐年下降……原因在哪里呢?
并不是白鲢真的不好吃,最主要的原因是白鲢身上的刺比较多,这种肌肉间的小刺,支撑了白鲢有在水中“飞跃”的能力。它的鱼体这种骨刺构造情况,对于绝大多说家庭来来,吃鱼的时候会考虑到小孩吃的方便,所以给人的感觉人们不爱吃白鲢,其实是怕白鲢的骨刺,卡到人的喉咙,这是白鲢不受消费者欢迎的最主要因素。
2、鳙鱼比白鲢拥有的优势。
②、在精心饲养下,胖头鱼生长速度更胜一筹,通常情况下:白鲢1龄可以长至1斤白鲢(鲢鱼)的饲料:,2年大致可以长至4斤左右,而胖头鱼1龄可长至1~2斤,2年可长至5斤左右。
③、虽然说它们有同样不耐水中缺氧的特性,但是,白鲢表现的更加明显,而鳙鱼相比之下,耐缺氧要更胜一筹。
养殖户,养殖鲢鱼净化水域的目的,由于鳙鱼和白鲢有同样净化水域的能力,而且养殖效益更好,养殖附加值更大,养殖户们没有理由不用鳙鱼来代替白鲢来养。白鲢和鳙鱼比较,无论对于养殖户或者是消费者来说,它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毕竟它们的实用性,决定了它们的消费市场,也就决定了它们未来在“四大家鱼”中的位置。
它比其它鱼类价格便义一半以上,抛弃杂物又少很多,刺粗刺大。在生活并不以尝鲜要显富的情况下。有鱼吃,有大鱼吃,能解馋吃够吃足还是要白鲢,在说白鲢保鲜比其它鱼好多了。吃多了,也不会拉烯跑肚。种种优良性能,加上简单做功,都入味品尝。比鲫鱼鲤鱼大肚包肉少可怜,草鱼青鱼肉多价高的望而却步,白鲢就是肉量多,价又少。比其它鱼好销售,多养活。
说不好吃,是是哪些都在想吃树皮时,什么不吃肉的混混说的,普通人大都喜爱白鲢,爱其肉多肉厚。能饱口福,入味透彻,哙人心脾。再说白鲢是上层浮游鱼类,相比底下鲤鱼,又少很多士腥味。吃起来比不上草鱼青鱼大鱼肉厚,肉硬。但做出来鲢鱼酸辣红烧鱼比鲤鱼要味鲜多,特别大铁锅做的熬鱼,是工厂工地大锅大灶首要卖的鱼类,其作出份菜。让工人们口水长流,美不胜收。如果吃鲤鱼鲫鱼就一不远远不如鱼鲢鲜美。更少土腥味。说白鲢不好吃。是没有吃过大铁锅熬鱼的豪富和混混们象想罢了。当然白鲢的小刺很多,大锅熬制酸辣鱼,把小刺都化了,更使得鱼头入味鲜美,品尝,难得享受。
大鲢鱼头,酱炖红烧就更加鲜美无比,简单称得人间鲜味。不是鲢鱼不好吃,是生活水平提高,鲢鱼很少入席成大菜的缘故,人家随礼上干元到酒家吃席。当然要吃海鲜,龙虾。去农家乐的客人,不会说不吃鲢鱼,还会赞不绝口说乡下的铁锅熬鱼,美味很好吃。农家不会给您吃青鱼,草鱼和黄鳝鱼,连黑鱼都没有。最多的还是白鲢鲤鱼为主。热爱生活人们是不会说白鲢不好吃。
白鲢,在我们当地也被称之为“家鱼”,属于池塘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之一。白鲢,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鱼类,也是淡水鱼里面的鱼。在我们当地,白鲢的价格基本在3-4元一斤,白鲢的批发价也只有2-2.5元一斤。相比较其他的三种:青鱼、草鱼、鳙鱼来说,白鲢的价格,也最普通。 相比较其他三种常见鱼来说,白鲢的味道确实要一些,喜欢吃白鲢的人也不多,但是白鲢的养殖户确实非常的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和白鲢的养殖有一定的关系。
一、市场的需求。 白鲢虽然不好吃,但是如果味道做到了。其实,相比较其他鱼类,也没多大的区别,至少普通人是无法分辨出鱼的好坏的。作为市场上买的的鱼类,白鲢的销售量也是非常的大,成为了众化的食材之一。正因为还是有非常多的人选择便宜的白鲢,那么白鲢就还有养殖的价值,所以养殖白鲢的人,还是非常的多。
二、养殖成本低。 我们常见的四大家鱼,其中青鱼的价格,次之草鱼,但是这两种鱼的养殖成本要高上不少。就拿草鱼来说,我们为了草鱼的生长,还要专门的种植草料,而且还要花人工收割喂养,比较麻烦。而白鲢吃食简单,利用腐熟的菜籽饼肥就可以。投食简单,方便。
四、养殖方式的需求。 我们在养殖鱼的时候,大都会考虑到不同鱼类的觅食习性,以及鱼类喜欢的水层。一般来说白鲢和花鲢喜欢待在中层,而草鱼、青鱼也喜欢中下层水层。如此,每亩的池塘里,可以根据鱼类生活习性,而养殖较多的鱼类,提高了亩产量。除此之外,白鲢和花鲢也是非常好的水质净化鱼类,特别一些水源地,为了保持当地水质好,一般都会放一些鲢鳙净化水质。所以因为这样的原因,白鲢养殖的人,还是非常的多的。
白鲢鱼是四大家鱼之一,目前养殖规模还挺大,基本上不是专门养殖白鲢的,而是和其他鱼类共同混养的,其产量高,是渔民眼中的经济鱼类。
有人说白鲢鱼不好吃,这个仁者见仁吧。其实白鲢鱼大点的,七八斤以上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因为白鲢鱼价格很便宜的,十几斤的白鲢鱼价格都不超过3元一斤,我们地处长江流域,白鲢鱼养殖的很多。
白鲢鱼的吃法就是整条在农村柴火灶台的大锅中红烧着吃,老抽红烧,加葱姜蒜,加料酒,把鱼皮烧两面焦黄,对了,红烧白鲢要用家里的菜籽油烧,菜籽油油性很重,有利于白鲢鱼烧制时间长,先要大火猛煮,然后要用小火慢炖,等所有的佐料浸入鱼肉里面就很好吃了。
白鲢鱼是生活在鱼池层的,以表层浮游植物为食,所以经常看到鱼池里面的鱼浮头就是白鲢鱼在觅食或者换空气。白鲢鱼生长速度特别快,渔民都说,白鲢鱼是以肥料为主,水体肥的话,水体浮游植物越多,白鲢食物就越多,白鲢就长的越快越大,所以经常看到渔民给鱼池下肥,就是这个道理。
是不是很多人和我一样有疑问,平时在买鱼发现不管是菜场或者超市很少看到白鲢鱼的身影?这就是白鲢鱼作为四大家鱼的尴尬,平时人们很少吃白鲢鱼,估计这也是题主所说的有些人认为白鲢不好吃的原因吧。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简单的做法就是将鱼清理内之后再用盐腌几个小时,然后放在外面风干一下,如果有太阳晒半天,这样鱼的水分就会少很多,然后再直接煎着吃,这样吃就比直接吃新鲜的好吃得多。
但是只要是养鱼的池塘,白鲢基本上都是必定会养的鱼,为什么呢?
首先白鲢它是不会与别的鱼争夺食物的。白鲢是生活在水体上层的鱼类,并且主要的食物是浮游生物,它是一种滤食性鱼类。所以,像养鱼的池塘就特别的需要白链来清理池塘中过多的浮游生物。很多鱼的粪便之类的东西就是白链的食物,也应该有很多人听过“一草养三鲢”这句话。养白鲢,不需要专门的 投喂食物就能够让它长大,也就是说养白鲢是不需要过大的成本投入的,而在白鲢长大之后又能够获得一些收入,何乐不为?
另外白鲢也是池塘水体溶氧高低的晴雨表。因为白鲢是生活在水体的上层的,而且的白鲢耐低氧能力并不是很强。如果白鲢长时间的浮在水面而不沉入水中,则说明水体的溶氧浓度是很低的了。特别是它们生活在水体上层的鱼都觉得溶氧低了,这时候就更别说水体底层的溶氧浓度了。
所以,不管是从收入还是从白鲢对池塘的水体的净化作用或者是对水体的溶氧浓度有个参照,人们在养鱼的时候都会放一些白鲢在池塘中的。
白鲢鱼在我们这里叫做白鱼,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鱼,也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一种鱼,平时买只要三四块一斤,特别划算。白鱼体积较大,肉质细腻,但是的缺点就是刺比较多,吃的时候得小心翼翼,要不然容易卡住。很多人都不愿意吃,并不是不好吃,按理说白鲢鱼的市场前景不怎么乐观,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养它呢?
为什么说白鲢鱼是“清洁工”,这得从白鲢鱼的生活习性说起,白鱼是混养型鱼类,一般和草鱼、鲤鱼和鲫鱼混合养在一起。白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幼苗期以浮游生物为食,长到一定阶段就浮游植物为食,同时还喜欢吃草鱼的粪便。
池塘里养了白鲢鱼,能很好的防止池塘里的一些浮生植物疯长,它还能清理喂鱼时剩下的一些腐屑类饵料和草鱼的粪便,让池塘的水更干净,所以称它为“清洁工”一点都不为过。
白鲢鱼和青鱼、草鱼、鳙鱼并称为四大家鱼;作为四大家鱼之一的白鲢鱼在养殖界一直都是有一定地位的。白鲢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十多斤一条的白鲢鱼也是特别常见的。
白鲢鱼的体质好,不易生病,而且还好喂养,它的食物多样性,池塘的浮生植物和家禽粪便,还有家里的米糠等都是它的食物,饲养起来也比较方便。
白鲢鱼肉质细嫩,特别是那些十几斤重的白鲢鱼,吃起来口感会更好;吃不完的白鲢鱼我们就会把它烘干制成腊鱼干,又香又下饭,还能长时间存放,农村很多人都喜欢拿白鲢鱼来烘腊鱼仔。
用白鲢鱼烘的腊鱼干非常好吃,而且市场价格还挺不错,新鲜的白鲢鱼才四块钱一斤,烘好的腊鱼干可以卖到二十五一斤,还是挺赚钱的。但制作腊鱼干是比较繁索的,也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不是谁都能弄得好,小唐之前试过几次,烘出来的腊鱼干不是烟熏味太重,就是不怎么干,就是烘不出那种金黄金黄的颜色来,反复几次我也就放弃了。
我是阿金,住在洞庭湖区,我们这里白鲢有很多,下面来讲一讲为什么那么多人养白鲢
白鲢育苗选种鱼
②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中,许多人最喜欢吃白鲢是因为它便宜,收购价1块8每斤,有时市场上零售才2块5一斤,比青菜还便宜。这对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来说,能以这么低廉的价格,买到这么不错的淡水鱼,除了白鲢别无二家。
①养殖白鲢基本上是为了净化水体,几乎没有专业养殖白鲢的养殖户。单纯养殖白鲢不划算,因为白鲢的价格实在太低。不管有多么好养,几乎没人愿意专业养殖白鲢,除了种鱼养殖以外。
白鲢种鱼两个人抬
②现在的养殖户,都是在养殖经济水产品,同时放养一部分白鲢,起到滤食水体中的水藻有机质等物质等。是池塘里天然的清道夫,而且对其他品种的鱼一般没有影响,不需要额外投喂也能很好的生长,同时又维护了水体的水质。所以养殖户都比较愿意在养殖的同时放养一些白鲢,而并不是为了卖白鲢赚钱。
③现在的养殖户,养鱼的单价可以到20块钱一斤甚至更高。比如说养殖黄鳝,他们把塘里的白鲢抓过来直接粉碎,然后搭配着饲料来养殖黄鳝。作为养殖经济鱼种的肉食性饲料,新鲜的鱼肉养殖黄鳝更 健康 ,所以也会适当的养殖一部分白鲢。
白鲢鱼花育苗网箱与环道
④白鲢的养殖户多不多?我们镇上的育苗培训基地,去那里看一看,买鱼苗的人多不多就知道了。白鲢的鱼苗很俏,所以白鲢的种鱼养得比较好,也比较多。
有人说白鲢不好吃,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养它呢?确实如题主所说,白鲢子鱼确实在市面上比较少见,就是人们买鱼吃的话也很少买白鲢子鱼吃的,人们都认为白鲢鱼不好吃,关键还鱼刺很小很多,不怎么会吃鱼的人如果吃白鲢子鱼的话很容易被鱼刺卡住的。
别看白鲢子鱼不好吃,但是白鲢子鱼还是有很多其他吃法的。在我们当地白鲢子鱼主要用于做鱼肉丸子或者鱼面。鱼丸子或者鱼面都是把白鲢子鱼鱼肉剁成肉糜然后再经过加工成的鱼肉食品的。这也得益于白鲢子鱼价格便宜的缘故,白鲢子鱼一般只有两元多一斤,价格是相当便宜的。但是鱼丸子与鱼面需求量大,所以白鲢子鱼需求量也很大,只是我们平时吃鱼丸子的时候才能吃到白鲢子的鱼。
白鲢子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哦,可不要小看了白鲢子了,不好吃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白鲢子鱼的江湖地位还是很高的。
白鲢子鱼,农民喜欢养殖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白鲢子鱼产量非常高,生长快,个体大,单个个头十几斤没问题,二三十斤也很正常。白鲢子还抗病力较强,易饲养,养殖成本很低,可以说,基本可以不用考虑白鲢子鱼的成本,因为它是水藻,只要在喂养草鱼或者下肥的时候,有足够的水藻就行了。
白鲢价值不高可还有那么多人去养它!归根结底,其在水体中的 生态作用 其主要原因。
四大家鱼之一白鲢
说到鲢鱼,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鲢鱼是我们常见的淡水鱼之一,我记得小时候,鲶鱼才卖2块5一斤,非常的廉价,如今就算涨价也是6块钱左右一斤,属于比较廉价的鱼了!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实鱼类的大多数吃法都基本一致,鲢鱼也一样,只不过鲢鱼小刺太多,不小孩吃,
花白鲢饲料怎么配?
以上是我认为白鲢养殖户多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花鲢(鳙鱼)的饲料:
鲢鱼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要想养好鲢鱼要先知道这点哦!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过去在天然环境的低水平养殖条件下,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根据对鳙鱼的食性研究表明,必须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来培养大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腐殖质,在水体缺乏大型浮游生物时,把有机肥中的腐殖质作为花鲢的主要饵料。而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隐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
一亩水面应该放养多少花白鲢?有什么建议?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养殖白鲢呢?作为主养鱼种,一亩水面应该放养300-350尾的花白鲢,是最合适的范围。由于鲢鱼与其它四大家鱼不是在同一个水层区域内活动,因此可以与四大家鱼混养,提高单位面积的鱼总产量和经济效益。花白鲢主要以天然浮游生物为食,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培育浮游生物。其次还需要恰当的喂一些精料,比如黄粉虫、红虫、蚯蚓之类的精加工饲料,饲料投喂必须要多元化,单一的饲料投喂可能会给白鲢鱼造成营养不良。
龙虾塘一亩建议投放花鲢鱼15~20斤为好,并且鲢鱼苗子在1斤左右。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投放的花鲢苗子建议在1斤左右,不能太小,因为如果花鲢规格太小,容易被小龙虾吃掉,如果规格太大,养殖成本要高一些,所以投放时规格要适中 。
300尾左右就比较合适,一定要注出现这种情况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说明水质不是很清洁始终存在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意水质和水的pH值,也要控制好半球的温度。
怎么养白花鰱
1、白鲢和鳙鱼相同之处:大水面主养花白鲢几点经验建议
1、 密度问题:密度过小,浪费水库面积;密度过大;鱼的规格长不起来;如1000亩以下,花白鲢数量密度因保持在不超过100尾,1000亩及5000亩之间密度不要超过80尾左右,5000亩及以上密度不因超过70尾左右。
2、 规格问题:规格单一,捕捞时间不能随行情的变化而随时捕捞造成资金积压;规格过小,养殖时间长;规律经验:主养品种规格因在半斤及一斤二两左右之间,次养品种规格在三两至五两之间
3、产量设计:500亩以下设计产量因不超过每亩500斤左右,500-1000亩400斤及以下在职。1000亩至5000亩,设计产量不超过350斤,5000亩至10000亩为300斤左右,10000亩及以上不超过斤左右。
二、 施肥问题:
1、 需要施肥的类别:肥分为:有机肥与无机肥二种,根据主养模式而定。如:主养花鲢,全年因为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如主养白鲢,低温(10~20度)因有机肥为主,20度及以上,因以无机肥为主,有机肥为辅。主要是根据花白鲢的摄食习性相关。
2、 施肥量的次数及量:大概分为:1)、低温肥水时(10度至20度之间)特别开春低温:首次施足,二次后根据水透明度(肉眼观看)及经验(以往该水库的肥水时间等)而定;2)、高温既20度及以上,少量多次;
三、 不定期检测:其中包括:1)、各项水理化指标检测;2)、鱼的肠道等相关镜检;以便做到将可能发生的抑制在初期,同时对症下“”;特别是25度及以上为重要时间,尽量每半个月进行各项检测预防。
另附个人建议及经验:
如认同点,那就可以肯定,花鲢是决对养的大的;但实际养殖过程中,为何许多的养殖用户朋友白鲢能长大,而花鲢却长势不太满意呢?本人根据多年技术跟踪发现以下原因供各位朋友参考:
因此肥水一定是主养的:不同鱼种、不同阶段、不同目地的肥水(肥藻类/肥动物)才是科学合理的。
如:花鲢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为辅。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如是主养花鲢,则以培能浮游动物为主;如白鲢主摄食浮游植物为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因以培育浮游植物为主。相信以上原理,养殖朋友因会认同。
确信了以上理论,下一步就是如何才能按不同的养殖需求培育出相应的浮游生物(既动物与藻类)。
无论是主养哪种水产动物,都必需将藻类及动物培育起来,而不是单一肥藻或是动物,否则生态不平衡。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单一施无机肥,易造成水体中动物与藻类不均,八九十月高温季节易起蓝绿藻及鱼生病。如单一施有机肥,有机质过多造成吸收不了,易造成营养富营养化,八九十月一样易起蓝绿藻及生病情况。因此一定是将动物与藻类培育到一定的合适度,定期根据具体情况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始终保持动物与藻类都科学合理的肥度(低温、雨天也一样)。
如以培育浮游植物为目地的,主要投无机肥(既氮、磷、钾(实际钾都不缺)肥;如是以培育浮游动物为目地,主要投有机肥(既各类如粪便等含有大量有机质的物质)——有机质肥又分为生物有机肥与有机肥(既新鲜畜禽粪便);还有一种就是生物有机复合肥(不建议使用。因为复合肥是厂家固定的氮磷含量,无法进行以下所述根据水体中氮磷含量定期科学合理调整)。
如何做到实际肥水包含二大内容:1、浮游植物(既藻类);2、浮游动物;这二种生物充分培育起来了,才能称之为水真正意义上的肥起来了。科学合理施肥呢?
如认真分析,相信许多养殖朋友遇到的水是肥起来了,但花鲢长势不理想的原因明白些了吧!我简述一下可能产生的原因是:目前大多数的养殖用户或是部分技术人员评定水是否肥:主要是通过水色及透明度来评定的。而肉眼可以观察的出的水色及透明度,实际是各种藻类决定的。因此以上单一的水色及透明度好,只能是说单一水体中的藻类丰富了。而花鲢主要摄食动物,单一藻类丰富了,花鲢能长的好吗(浮游动物肉眼观测难度大)?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