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一别竟伤春去了_一别竟是永远啥意思

梦想农场 1

轻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说的什么意思

在百度上上搜索一下就行了

清平乐 作者:纳兰性德

一别竟伤春去了_一别竟是永远啥意思一别竟伤春去了_一别竟是永远啥意思


一别竟伤春去了_一别竟是永远啥意思


尾联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二句,落笔很有力量。诗人对向子諲是歌颂的,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冒犯野兽一般的金国侵略军的锋锐之气,是具有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诗人在这里显然是以在长沙的向子諲与在“庙堂”的当权派作对比,向子諲“疲兵敢犯犬羊锋”,而“庙堂”都是“无策可平戎”。所以对向子諲的歌颂,就包含了对“庙堂”当权派的批判。“疲兵敢犯犬羊锋”,不仅笔调苍凉悲壮,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向子諲卫国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敢犯”二字,气势凌云。诗人用“稍喜”二字就表明了他的讥讽的意图。“稍喜”并不是说向子諲的抗金值不得大喜,而是说在“庙堂无策可平戎”的局面下,还有向子諲的“疲兵敢犯犬羊锋”,使人看到了—线希望,在忧伤之中带来了一点欣慰。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宋代·陈与义《伤春》 伤春 宋代陈与义近。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解释:

在纳兰短暂的生命中,其爱情经历也是颇染上些神秘而凄美色彩的。蒋瑞藻《考证》引《海沤闲话》云:“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披袈裟,果得一见彼姝,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此类轶事大抵演义成分居多,不可信,但纳兰某些词篇里带着那种温馨甜蜜与怅惘凄苦相交织的初恋情怀确属事实,作为背景视之亦无大妨碍的。如本篇,上片写幽会,下片写离别,迷漫着一种烟水迷离的感伤之美,确是这类题材的上佳之作。

在小令词牌中,《清平乐》属易学难精的一个。其上片四仄韵,句法为四、五、七、六;下片三平韵,皆六字句,从而抑扬有致,又兼具错落整饬之美。要写得轻倩流美,如溪水淙淙,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才是上品。本篇不徒富于音律之妙,其铸语如“风鬟雨鬓”、“容易语低香近”、“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等亦极飞扬俊逸,不让晏小山专美于前,识者自能辨之。

晏殊 浣溪沙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慨?,词人当时写此词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是在什么

伤春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

感情基调:带有淡淡的感伤,忧愁而悲戚。是对⒀霜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处借指忧国之情。故人的思念。

陈与义《伤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1995-2005夏至未至 相当经典 一定要看啊 郭敬明别的也很好

伤春原文: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回,诗人为此感到无奈和感伤。

伤春翻译及注释

19.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翻译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

注释1伤春:名为感伤春天,实则是忧伤国事。2庙堂:旧时供奉祖宗神位的处所,借指朝廷。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平戎:战胜入侵者。《新唐书·王忠嗣传》:(王忠嗣)节度朔方上平戎十八策。斩米施可汗,虏不敢近塞。4坐使:遂使。5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夕烽:夜里报警的烽火。《汉书·匈奴外传》:(胡骑入代)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李白《塞下曲》:「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此句实为夕烽照甘泉的倒装。6上都:借指汴京, 北宋 京城。一说指建康或临安,当时均作为 南宋 京城选择地。尚未定。7战马:金兵铁骑。8此句意为汴京已经沦陷。9穷海:僻远的海上。此处指温州(今属福建)海域。十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处说飞龙不在天上而逃于海。在茫茫九州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是讽刺朝廷无能。「⑾」初怪……岂知……「两句,有始料不及之意。⑿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落在湖南邵阳。⒀霜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处借指忧国之情。⒁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烟花一万重: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意为离故乡太远,看不到故乡的春景。⒂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⒃疲兵:经过苦战而疲惫不堪的。⒄犬羊:对金兵的鄙称。敢犯犬羊锋:敢于抵挡侵略者的锋芒。《宋史·向子湮传》载,建炎四年二月,金兵进犯湖南,向组织军民抵抗,终于击退敌军。此二句从杜甫《诸将》「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化出。

伤春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跌宕起伏,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

首联「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二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的危急。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略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 南宋 统治的不抵抗,因此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地。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此为首顿。

颔联「初怪」二句,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把「坐使甘泉照夕烽」具体化。对这种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国势却如此危急,就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这两句以「初怪」、「岂知」的语气,造成更强烈的惊叹效果,显得感情动荡,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了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再次跌宕。

颈联「孤臣」二句,是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直接抒发感慨,扣着题目写「伤春」。「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诗人把「白发三千丈」与「烟花一万重」两句李白,杜甫的名句合为一联,对仗贴切、工整,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杜甫有诗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至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陈与义在别的诗中也说:「天翻地覆伤春色。」都是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这也可以看出陈与义学习杜甫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杜甫伤春,一方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一方面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尽管为外族的入侵深深地忧虑,但还是相信终究是会恢复的。陈与义在这首《伤春》诗中,也从「万方多难」的现状中看到了希望。

尾联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二句,落笔很有力量。诗人对向子諲是歌颂的,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冒犯野兽一般的金国侵略军的锋锐之气,是具有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诗人在这里显然是以在长沙的向子諲与在「庙堂」的当权派作对比,向子諲「疲兵敢犯犬羊锋」,而「庙堂」都是「无策可平戎」。所以对向子諲的歌颂,就包含了对「庙堂」当权派的批判。「疲兵敢犯犬羊锋」,不仅笔调苍凉悲壮,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向子諲卫国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敢犯」二字,气势凌云。诗人用「稍喜」二字就表明了他的讥讽的意图。「稍喜」并不是说向子諲的抗金值不得大喜,而是说在「庙堂无策可平戎」的局面下,还有向子諲的「疲兵敢犯犬羊锋」,使人看到了—线希望,在忧伤之中带来了一点欣慰。

这首诗作也深刻地反映了南宋前期战乱动荡的现实。诗中一方面对南 宋朝 廷不采取抵抗政策,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热情地讴歌。这种鲜明的主战态度,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这首《伤春》体现了陈与义南渡后的诗风开始转变,能卓然成家而自辟蹊径。 宋代 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说陈与义「建炎以后,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这些评语并非溢美之辞,而是符合南渡后陈与义的诗风特征的。「此诗真有杜忠」这是极有见地的。尽管诗人的爱国感情没有杜甫那样的深厚和强烈,但是在这首七律中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思,沉雄浑成的艺术风格,已经不是在形貌上与杜甫相似,而是在气味上逼近杜甫。

另外,整首诗雄浑沉郁、忧愤深广,也有「江西诗派」作品的影子,但又突破了江西诗风。

伤春创作背景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过江,攻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十二月,入临安(今浙江杭州)。第二年又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陈与义当时正流落到湖南境内邵阳,居紫阳山,对着明媚春光,深感国势危急,伤时感事。杜甫曾有《伤春五首》,对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走深表忧愤。南宋这时面临类似局面,作者便以《伤春》为题,写下了这首诗。 诗词作品: 伤春 诗词作者:【 宋代 】 陈与义 诗词归类: 【悲愤】

伤春的诗句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伤春的 创作背景诗句如下:

一、古⒁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烟花一万重: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意为离故乡太远,看不到故乡的春景。人写的伤春的诗词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尽花未发,川回路难穷。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梦里。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残阳东城去,惆怅春风落尽花。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花。晚心应恋水,春恨定因花。

步远怜芳草,归迟见绮霞。由来感情思,独自惜年华。辛勤同失意,迢递独还家。落日江边笛,残春岛上花。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亲安诚可喜,道在亦何嗟。谁伴高吟处,晴天望九华已是人间花,解怜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二、关于惜春的诗句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宋陆游《豆叶黄》。何物最光知,虚庭草争春。

孟郊/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林红。王安石/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张良运/杳杳艳歌春日午,山墙何处隔朱门。

温庭筠/绿杨烟外晓寒径,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春花秋日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三、有关赞春的诗句

赞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惜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纲,尽日惹风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辛弃疾伤春:蝶恋花伤春岁岁伤春人渐老,惨绿愁红,触目添烦恼。芳草萋萋侵古道,小楼闲立伤残照。窗外雨声犹未了,缕缕丝丝,入耳成单调。庭院深深门闭早,满阶花落红不扫。

伤春原文_翻译及赏析

7.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小燕子。——张可久《清江引·春晚》

悲愤 译文及注释

这首词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丙子(1096年)三四月间,为伤春怀人之作。绍圣三年二月。贺铸曾到过扬州,稍后又到金陵。这首词很可能是词人身居金陵,同忆扬州情事之作,有同时的《献金杯》一词可相参看。又据词题,这首词可能是友人徐冠卿曾先赠一首词后作者稍改动所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跌宕起伏,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

首联“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二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的危急。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略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南宋统治的不抵抗,因此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地。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此为首顿。

颔联“初怪”二句,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把“坐使甘泉照夕烽”具体化。对这种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国势却如此危急,就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这两句以“初怪”、“岂知”的语气,造成更强烈的惊叹效果,显得感情动荡,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了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再次跌宕。

颈联“孤臣”二句,是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佳句,直接抒发感慨,扣着题目写“伤春”。“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诗人把“白发三千丈”与“烟花一万重”两句李白,杜甫的名句佳句合为一联,对仗贴切、工整,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杜甫有诗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至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陈与义在别的诗中也说:“天翻地覆伤春色。”都是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这也可以看出陈与义学习杜甫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杜甫伤春,一方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一方面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尽管为外族的入侵深深地忧虑,但还是相信终究是会恢复的。陈与义在这首《伤春》诗中,也从“万方多难”的现状中看到了希望。

这首诗作也深刻地反映了南宋前期战乱动荡的现实。诗中一方面对南宋朝廷不采取抵抗政策,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热情地讴歌。这种鲜明的主战态度,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这首《伤春》体现了陈与义南渡后的诗风开始转变,能卓然成家而自辟蹊径。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说陈与义“建炎以后,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这些评语并非溢美之辞,而是符合南渡后陈与义的诗风特征的。“此诗真有杜忠”这是极有见地的。尽管诗人的爱国感情没有杜甫那样的深厚和强烈,但是在这首七律中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思,沉雄浑成的艺术风格,已经不是在形貌上与杜甫相似,而是在气味上逼近杜甫。

创作背景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过江,攻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十二月,入临安(今浙江杭州)。第二年又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陈与义当时正流落到湖南境内邵阳,居 山,对着明媚春光,深感国势危急,伤时感事。作者便以《伤春》为题,写下了这首诗。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感慨 , 悲愤壮志难酬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璡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宋代·刘过《沁园春·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

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沁园春·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璡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讽刺 , 悲愤豪迈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明代·夏完淳《别云间》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古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离别 , 悲愤爱国

陈与义《伤春》古诗鉴赏

非凡优等生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13.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贺铸《望湘人·厌莺声到枕》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唐代·柳宗元《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陈与义

因感触春色而忧伤苦闷。朱绛《春女怨》诗:“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这首诗是陈与义于高宗建炎四年(1130)在邵阳(今属湖南)所作。据胡穉《简斋先生年谱》,陈与义于建炎四年春至邵阳,居 山。这时南宋国事危急。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兵大举渡江,攻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十二月,入临安(今浙江杭州),高宗逃至明州(今浙江宁波),乘舟入海。建炎四年正月,金兵破明州,以舟师追高宗,不及,高宗泛海逃至温州(今属浙江)。陈与义听到这个消息,心中非常愤慨忧念,所以作此诗以发舒之。

这首诗前四句一气贯注。头两句慨叹庙堂(即是朝廷)无有平戎之策,致使金兵深入。“甘泉照夕烽”是借用汉代故事。《史记·匈奴传》说,汉文帝时,“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甘泉在今陕西淳化,汉帝有行宫在此。这句诗说,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而且形象化,如果直说则乏味了。第三四两句表示痛心。“上都”指京都,班固《西都赋》:“实用西迁,作我上都。”“飞龙”二字出于《周易》乾卦爻辞:“九五,飞龙在天。”一向用“龙”象征,此处借用《周易》“飞龙”的成辞以比高宗,暗喻其逃难远走。这两句诗是说,正在惊怪敌人的“战马”逼近京都,怎能想到竟然被迫逃入穷海之中呢?“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不但句法灵活,而且表达出深切的哀痛。按当时高宗仓皇渡江,建都尚未定,不过,建康、临安均在选择之中,所谓“上都”,盖即指此,“初怪”正见敌来之速。也还另有一种解释,认为此诗前四句是从北宋末说起,“上都”指汴京,慨叹金兵攻取汴京三年之后,现在又被逼浮海逃难。这虽然也可以讲得通,但是总觉得追溯得远了一些。

第五六两句用虚浑之法,既伤叹国事,又融入自己。照一般作七律的方法,第五六两句很重要,应当或提起,或宕开,或转折,才能使通篇有远势。陈与义这里运化了李白、杜甫的诗句: 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伤春》首:“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孤臣”是陈与义自称,因为忧国情深,头发都白了,将原句的“白发”改为“霜发”,使其形象鲜明。杜甫《伤春五首》是他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在阆州所作,原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原来在前一年,即是广德元年十月,吐蕃攻陷长安,代宗逃奔陕州,不久,郭子仪击退吐蕃,收复长安。杜甫作此诗时,因道远尚未听到收复的消息,所以他的诗中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怀。“关塞”二句是说,阆州离长安很远,虽然心怀忧念,而听不到消息。这种情况与陈与义身居湖南而忧念远在江浙的朝廷危难恰好相似,所以他借用杜甫这句诗以托喻,可谓非常贴切,既能义蕴丰融,而又兴象华妙,由此可见陈与义诗艺之精。末二句转出一意,称赞向子諲的勇敢抗敌,说明宋人是不肯屈服于强敌的。这两句的句法也是从杜诗“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诸将》)学来的。向子諲于建炎中知潭州(州治在今湖南长沙)。建炎三年,金兵攻潭州,向子諲率军民坚守,金兵围城八日,城陷,子諲督兵巷战,夺南楚门突围而出,后又收溃兵继续抗金。向子諲原是直秘阁学士,故陈与义借用汉官的“延阁”以称之。“犬羊锋”即是指金兵。

陈与义这首诗,雄浑沉挚,声调高亮,与其《除夜》诗风格不同。陈与义作诗是取法黄(庭坚)、陈(师道)而上追杜甫,《除夜》诗还近似黄、陈,而这首诗却嗣响杜甫。钱钟书认为,杜甫律诗的声调音节是唐代律诗中最弘亮而又沉著的,黄庭坚和陈师道学杜甫,忽略了这一点,“陈与义却注意到了,所以他的诗……词句明净,而且音调响亮,比江西派的讨人喜欢。”(《宋诗选注》146页)这段话说得很对。后来学杜甫而得其气格雄浑、音节高亮者也并不多,杰出者只有陆游、元好问,至于明代前后“七子”之学杜,浮声枵响,不足取也。

《伤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伤春》原文及翻译赏析1 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上片眼前之景与旧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词人多情善感的心绪及对恋人无处不在的思念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桃叶步”典故的运用尤佳,今古相融、虚实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翻译

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

注释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准拟:预料,满以为。

浓:多。

枉却:辜负。

东风:春风。

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苏轼、黄庭坚的诗歌将宋诗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体现了一代特色。但以黄庭坚等人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诗主张却忽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万里为“诚斋体”诗歌作为对江西派的一种修正,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而这首诗便是“诚斋体”的典型作品。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伤春》原文及翻译赏析2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宋朝 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注释

懒:《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

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

瑞脑:一种香料名。

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

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

遗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贵族女子伤春情态的小调。运用正面描写、反面衬托的手法,着意刻划出一颗孤寂的心。

上片首句写人,“髻子伤春慵更梳”似是述事,其实却是极重要的一句心态描写:闺中女子被满怀春愁折磨得无情无绪,只随意地挽起发髻懒得精心着意去梳理。接下来两句是写景,前句“晚风庭院落梅初”中的“初”字用得极工巧,它使得写景之中又点出了季节时间:习习晚风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经冬的寒梅已由盛开到飘零之时。春愁本就撩人,何况又见花落!后句“淡云来往月疏疏”写淡淡的浮云在空中飘来飘去,天边的月亮也显得朦胧遥远。以“疏疏”状月,除了给月儿加上月色朦胧、月光疏冷之外,仿佛那还是一弯残月,它与“淡云”、“晚风”、“落梅”前后相衬,构成了幽静中散发着凄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上片运用了由人及物、由近及远、情景相因的写法,深刻生动。

下片通过富贵华侈生活的描写,含蓄地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前两句写室内陈设极尽华美“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镶嵌着美玉的鸭形熏炉中,还闲置着珍贵的龙脑香,懒得去点燃熏香;织有朱红的樱桃花色的、覆盖如斗形的小帐低垂,上面装饰着五色纷披的丝穗。这里主要写室内的静物,但也有心情的透露,如“玉鸭熏炉闲瑞脑”中的一个“闲”字,不就闪现出女主人公因愁苦无绪,连心爱的龙脑香味也懒得闻嗅了吗!结尾是一个问句“通犀还解避寒无”,句中的“通犀”指能避寒气的犀角,名“辟寒犀”,据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开元二年冬,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然有暖气袭人”,该句意思是说:试问这只金灿灿的辟寒犀角,现在还会不会再把温暖宜人的气味释放出来?句中“还解”的一个“还”字点出了这样的内容:往昔之时,这只犀角曾尽心尽意地为男女主人布温驱寒;而今伊人远去,天各一方,犀角有情也应感伤,你到底还知道抑或忘记了为孤独的女主人避寒的使命呢?词人借向犀角的设问,进一步刻划词中人触物伤情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句意曲折婉转、摇曳生姿,好似在微波细纹的水面上,又激打起一圈向周边渐渐扩展的涟漪。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翻译/译文

注释

⑴伤春:名为感伤春天,实则是忧伤国事。

⑵庙堂:旧时供奉祖宗神位的处所,借指朝廷。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⑶平戎:战胜入侵者。《新唐书·王忠嗣传》:(王忠嗣)节度朔方上平戎十八策。斩米施可汗,虏不敢近塞。

⑷坐使:遂使。

⑸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夕烽:夜里报警的烽火。《汉书·匈奴外传》:(胡骑入代)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李白《塞下曲》:“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此句实为夕烽照甘泉的倒装。

⑹上都:借指汴京,北宋京城。一说指建康或临安,当时均作为南宋京城选择地。尚未定。

⑺战马:金兵铁骑。

⑻此句意为汴京已经沦陷。

⑽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处说飞龙不在天上而逃于海。在茫茫九州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是讽刺朝廷无能。“

⑾”初怪……岂知……“两句,有始料不及之意。

⑿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落在湖南邵阳。

⒂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

⒃疲兵:经过苦战而疲惫不堪的。

⒄犬羊:对金兵的鄙称。敢犯犬羊锋:敢于抵挡侵略者的锋芒。《宋史·向子湮传》载,建炎四年二月,金兵进犯湖南,向组织军民抵抗,终于击退敌军。此二句从杜甫《诸将》“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化出。

赏析/鉴赏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过江,攻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十二月,入临安(今浙江杭州)。第二年又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陈与义当时正流落到湖南境内邵阳,居紫阳山,对着明媚春光,深感国势危急,伤时感事。杜甫曾有《伤春五首》,对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走深表忧愤。南宋这时面临类似局面,作者便以《伤春》为题,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跌宕起伏,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

首联“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二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的危急。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略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南宋统治的不抵抗,因此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地。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此为首顿。

颔联“初怪”二句,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把“坐使甘泉照夕烽”具体化。对这种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国势却如此危急,就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这两句以“初怪”、“岂知”的语气,造成更强烈的惊叹效果,显得感情动荡,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了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再次跌宕。

颈联“孤臣”二句,是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直接抒发感慨,扣着题目写“伤春”。“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诗人把“白发三千丈”与“烟花一万重”两句李白,杜甫的名句合为一联,对仗贴切、工整,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杜甫有诗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至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陈与义在别的诗中也说:“天翻地覆伤春色。”都是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这也可以看出陈与义学习杜甫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杜甫伤春,一方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一方面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尽管为外族的入侵深深地忧虑,但还是相信终究是会恢复的。陈与义在这首《伤春》诗中,也从“万方多难”的现状中看到了希望。

这首诗作也深刻地反映了南宋前期战乱动荡的现实。诗中一方面对南宋朝廷不采取抵抗政策,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热情地讴歌。这种鲜明的主战态度,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这首《伤春》体现了陈与义南渡后的诗风开始转变,能卓然成家而自辟蹊径。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说陈与义“建炎以后,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这些评语并非溢美之辞,而是符合南渡后陈与义的诗风特征的。“此诗真有杜忠”这是极有见地的。尽管诗人的爱国感情没有杜甫那样的深厚和强烈,但是在这首七律中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思,沉雄浑成的艺术风格,已经不是在形貌上与杜甫相似,而是在气味上逼近杜甫。

另外,整首诗雄浑沉郁、忧愤深广,也有“江西诗派”作品的影子,但又突破了江西诗风。

《伤春》原文及翻译赏析4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翻译

多少回伤春又到了春暮,杨柳树浓浓的清荫,妨碍着游丝度过。远处的小山边是桃叶埠,白花盛开的河边是她洗裙的地方。

我整天轻声吟诵诗句,在帘影之下暗灯前,让胡琴声把我心声吐。几点雨声被风止住,月色朦胧薄云飘来飘去。

注释

春复暮:春天又将尽。

游丝:空气中浮游的蜘蛛所吐之丝。又,香炉中袅袅飘浮之烟亦称游丝。

天际小山:形容古代青年女子所画淡眉的颜色像远在天边的小山。

桃叶步:桃叶山,在今江苏六合。桃叶,晋代王献之的妾名,后来成为女子的代称。步,江边可以系舟停船之处,即“埠”。

湔裙:洗裙。湔,洗涤。

竟日:整日,整天。

胡琴:唐宋时期,凡来自西北各民族的弦乐器统称胡琴。

风约住:指雨声被风拦住。约,拦、束。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暮春之景。伤春偏逢春暮,浓密的'柳荫,已阻碍⑼穷海:僻远的海上。此处指温州(今属福建)海域。了游丝的飞度,游丝这里喻指相思心绪。桃花渡口、开满白蓣花的水边,那正是两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写相思之情。终日枯坐,难觅佳句,缭乱胡琴,夹杂风雨,长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开篇词人即点明时令及自己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暮春时节是多愁之人最难度过的时段之一,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伤心人对伤心景,难免更增几分烦恼。于是见杨柳柔条上缠绕着的几缕游丝,也会生出几许嗔怪,全忘了柳阴清凉的好处。“偏”字把词人如游丝般浮动的烦恼意绪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传神之笔。

下片“竞日”三句,词人把春日的感伤、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忧伤的小词和凄苦的胡琴声中。“竞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远绵长。而当夜幕降临,伴着昏暗的孤灯和偶随风动的帘影,词人的心事逐渐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呜咽与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无言的诉说。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最为动人。末二句感彩由浓变淡。当清风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月华般的朦胧与苍茫。结尾二句,语虽淡而饶富情味,让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词写景、叙事,把由日及夜所见之景、所做之事,与旧日之事和伤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结合,跳跃的诗思中蕴涵着清新平淡的韵味和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含蓄而见波澜,其寄情之景语尤其值得品读。贺铸词多浓艳之语,多慷慨之词,而这首小词颇显清新淡雅,这正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性。

伤春的诗句

表达了对曾经岁月的怀念,诗人看到与一些相似的情景,景依旧,但人已经不在,于是只能独自徘徊,思念曾经的人和事。

经过查找资料,伤春的诗句如下。

1.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3.几日喜春晴,几日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薛昂夫《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

4.白首伤春一老翁,预愁寒食过春中。——张耒《春日偶题四首·白首伤春一老翁》

5.罗衣浥尽伤春泪,只有无言持送君。——韩驹《九绝为亚卿作·君去东山踏乱云》

6.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8.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晏几道《留春令·画屏天畔》

9.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10.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11.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伤春满镜愁。——唐29.一来京国两伤春,憔悴穷愁是作者在傍晚时分看到一些景象的有感而作。九陌尘。——欧阳修《送张屯田归洛歌》寅《落花诗》

1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4.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15.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纳兰容若《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

16.浪游轻费日,醉舞讵伤春。——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娄秀才,图南也)》

17.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朱绛《春女怨》

18.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释中仁《举狗子无佛性话颂》

20.约素小腰身。不奈伤春。——赵子发《浪淘沙·约素小腰身》

21.西园春暮伤春瘦,望远愁,掩朱门碧苔生甃。——张可久《落梅风·玉果山先上》

22.积垒可怜飞燕苦,伤春无奈杜鹃啼。——王冕《春日即事》

23.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龚自珍《西郊落花歌》

24.欲拾残芳捣为,伤春难疗个中愁。——沈周《咏得落花诗三十首·飘飘荡荡复悠悠》

25.杜鹃啼落枝头月,多为伤春恨不休。——唐彦谦《无题十首》

26.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苏轼《蝶恋花·佳人》

27.年来与问闲游者,若个伤春向路旁。——唐彦谦《春深独行马上有作》

28.写物高才从古少,伤春情绪此时加。——韩维《展江亭看海棠遇风》

30.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罗隐《送顾云下第》

伤春的诗句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经过查找资料,伤春的诗句如下。

《伤春》原文及翻译赏析3

1.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3.几日喜春晴,几日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薛昂夫《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

4.白首伤春一老翁,预愁寒食过春中。——张耒《春日偶题四首·白首伤春一老翁》

5.罗衣_尽伤春泪,只有无言持送君。——韩驹《九绝为亚卿作·君去东山踏乱云》

6.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8.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晏几道《留春令·画屏天畔》

9.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10.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_枕,雨外熏炉。——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11.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伤春满镜愁。——唐寅《落花诗》

1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4.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15.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纳兰容若《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

16.浪游轻费日,醉舞讵伤春。——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娄秀才,图南也)》

17.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朱绛《春女怨》

18.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释中仁《举狗子无佛性话颂》

20.约素小腰身。不奈伤春。——赵子发《浪淘沙·约素小2.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纳兰容若《清平乐·风鬟雨鬓》腰身》

21.西园春暮伤春瘦,望远愁,掩朱门碧苔生_。——张可久《落梅风·玉果山先上》

22.积垒可怜飞燕苦,伤春无奈杜鹃啼。——王冕《春日即事》

23.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龚自珍《西郊落花歌》

24.欲拾残芳捣为,伤春难疗个中愁。——沈周《咏得落花诗三十首·飘飘荡荡复悠悠》

25.杜鹃啼落枝头月,多为伤春恨不休。——唐彦谦《无题十首》

26.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苏轼《蝶恋花·佳人》

27.年来与问闲游者,若个伤春向路旁。——唐彦谦《春深独行马上有作》

28.写物高才从古少,伤春情绪此时加。——韩维《展江亭看海棠遇风》

30.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罗隐《送顾云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