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琪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淡水养殖生态排污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各种鱼的混养比例和密度可根据肥料饵料供应情况、混养模式、池塘条件及鱼种规格等确定。
2、在传统养鱼中,“肥水鱼”和“吃食鱼”的比例为6:4;采用配合饵料精养,可增加“吃食鱼”的混养数量,其比例一般为4:6。
3、以草鱼为主体混养鲢、鳙鱼,混养比例为2:1或2:2;以草鱼、团头鲂为主体混养鲢、鳙鱼,草鱼、团头鲂的比例为1:3或1:4,草鱼、团头鲂与鲢、鳙鱼的比例为1:1,鲢、鳙鱼的比例任何时候均为4:1或5:1。
4、其中,草鱼允养量为每平方米水面10~15千克;鲢鱼的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面20~30千克;鳙鱼的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面4.5~6.0千克。
5、以鲤鱼为主体混养其他鱼的比例为6:4或7:3,鲤鱼的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体90~180尾。
6、由于鲤鱼争食性很强,在以主养老口草鱼的池塘,鲤鱼的搭配规格应控制在25克/尾,每100平方米水面数量不超过15尾。
7、以青鱼为主体鱼的池塘,鳊鱼的搭配数量一般为每100平方米水面30尾。
8、以鲫鱼为主体鱼,允养量为150~220尾;不论以那种鱼类为主体鱼,若银鲫和白鲫混合搭配混养,每100平方米水面,规格为40~50克/尾的白鲫混养数为30~45尾,规格为15~20克/尾的银鲫混养数为60~90尾。
9、此外,罗非鱼是很好的搭配鱼种,规格为5~10克的越冬鱼种,搭配数量一般为每100平方米水面45~75尾。
10、(三)混养模式目前我国池塘养鱼主要有以下几种混一 工程费用养模式:1.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通过给草食性鱼类投喂草类,利用草鱼、鲂鱼的粪便肥水,饲养鲢、鳙鱼等。
11、这种混养模式以水草和种植青饵料为主,可适量添加部分精饵料。
12、由于饵料来源较容易解决,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好,该混养模式在我国较普遍。
13、2.以滤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即以鲢、鳙鱼为主体鱼,适当混养其他鱼类,特别是混养摄食饵料碎屑能力较强的鱼类如非鲫、银鲴等。
14、这种模式以施肥为主,同时投喂草料。
15、由于肥源广,成本较低,我国不少地区池塘养鱼以这种模式为主。
16、3.以杂食性鱼类为主(三) 进排水系统体鱼的混养模式 以鲤鱼或鲫鱼为主体鱼。
17、前者北方多见,后者南方多见。
18、以鲤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投精料为主,养殖成本较高;以鲫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施肥为主,养殖成本较低。
19、要高密度首先要大空间,其次是鱼的种类,淡水热带鱼一般高密度的可实现性要高一些,不过要有过滤加氧气,好多人就是一大缸养满了红鹦鹉,那样密度就高.养些孔雀之类的小鱼更是可以养多一些.。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