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北方稻渔养殖技术 北方稻渔养殖技术有哪些

梦想农场 1

云南秋收见闻:“稻+”模式助力生态增收,什么是“稻+”模式?

野生的泥鳅幼苗生存能力较强,可以就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以成鳅的方式养殖,但一定要和大规格的泥鳅分开。

在云南省昭通市的红河县,有一种水稻的农户叫做云中村,该村自2013年起开始种植稻田,在不到5年时间里,实现了从“一亩两稻”到“一季一收”全程机械化生产。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稻+”模式,可以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农户将稻田充分利用起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水稻的品质。

北方稻渔养殖技术 北方稻渔养殖技术有哪些北方稻渔养殖技术 北方稻渔养殖技术有哪些


北方稻渔养殖技术 北方稻渔养殖技术有哪些


在云中村,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该村还通过“稻+模式”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带动了农户增收和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红河县的云中村,是红河县精准扶贫中较为典型的一个农村典型。从2013年开始种植稻田,到2018年已经有5年时间了。

今年已经是第5年从事种粮。在前几年里,农民种植水稻几乎都是自己吃的一种方法就是“一亩两亩”种植模式。在这样的种植方式下导致种植稻田环境、病虫害。而且种植出来的水稻品质很低,卖不上好价钱。由于种水稻没有收益,村民们也就没有钱投入了。所以说我们要想种植好水稻就必须要做好水稻全过程的管理和调整好土壤结构、水环境等因素,才能保证水稻获得好的品质。云中村由于前期没有足够的投入来做好种养系统来让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化。

“稻+”产业是一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主要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利用物理防控

它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施加化肥,也不需要喷农,而且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可以为虾、鱼提供料饵。

想要养殖周期短的鱼,你知道哪些?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匙吻鲟、黄颡鱼等品种。匙吻鲟的肉质非常鲜美,营养丰富。黄颡鱼的生存能力很强,对生长环境要求很低。

养殖鱼钱受市场、质量、生长、食物链、群体性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建议决定养殖水产养殖,并选择目前市场上需求量大、价格比较高的水产养殖品种。

匙吻鲟有独特的吻部,为扁平桨状,比较长,体表光滑没有鳞片,背部为黑蓝灰色,体侧有点状赭色,腹部为白色,个体大,这种淡水鱼可长到220cm,体重为90斤以上。鳇鱼学名为达氏鳇,主要产于我国黑龙江水域,一般体重为50-100kg,大者可达1000kg,为大型食肉性鱼类,其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而被誉为“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有淡水鱼王的美称。甲鱼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王八和团鱼,幼鳖以水生昆虫、蝌蚪、水蚯蚓、小虾等为食,成鳖则是摄食鱼、食用蔬菜、田螺类、水果等植物性饲料,甲鱼的肉质具有鹿、牛、羊、鸡、猪5种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的之称。

稻渔模式可以引进鸡吗

鱼种放养和收获、实际收获记录

稻渔模式可以引进鸡。稻渔模式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种养模式,通过集约化种植水稻与养殖鱼类相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在稻田中引进鸡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控制杂草、虫害以及提供一部分的有机肥料。

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鸡可以引入稻渔模式吗

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

可以。根据百度查询显示:稻渔模式就是将水稻和水产放在一起养殖,做到共生系统,那么鸡同样可以引入,将鸡舍建到稻田之上,鸡的粪便可以作为养分被水稻吸收,平时也可以吃掉水稻上的虫。但是建议粪便需要处理后再排入稻田,以 做好池塘日记记录和统计分析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防水产生病。

稻田养殖泥鳅!该怎样在稻田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稻田里不种水稻的

可以在稻田四 管 精心的日常管理。周围上塑料薄膜,将淡水鱼分为可食用淡水鱼和观赏性淡水鱼,常见的可食用淡水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薄膜下部分埋进污泥三十公分以上,这样就能防逃了。

水稻田养鱼算不算改变地貌

不算~

前景分析

从改善稻田生产条件考虑,稻田养殖能2018年8月24日,由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绿色稻米行动”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会议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广绿色生产、生态消费。充分发挥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围绕打造现代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政策措施、创新机制,加大对农产品种养投入、优化生态环境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发展品质的政策推动力度。同时也积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结合模式。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从增加农民收入角度出发,稻田养殖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增产增收;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出发,稻田养殖能带动综合经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近些年来,尽管有的水产品价格下滑,但是整个水产养殖的成本包括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及管理成本都呈下降趋势,从而使水产养殖仍然存在一定的比较效益优势。调查表明,养鱼效益是种粮效益的5.27倍,特别是稻田养殖,由于是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生产,不需要增加更多的投入就可获得多样化的、单位成本更加经济的产出。我国约有水稻田2446万公顷,其中在目前条件下可养鱼面积约1000万公顷,但目前全国已养殖稻田面积仅占1/10,其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很大。

由于稻田养殖能够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上和功能上得到合理改造,从而发挥稻田资源的“负载力”,能够实现种养共生互利,取得的生态经济效果,从而使农民丰产增收。因此,稻田养殖受到了广大生产者的欢迎,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多年来,稻田养殖的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得到了同步增长。

稻田养殖的技术含量虽在不断提高,但总的来看,作还是比较容易的,加产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帮助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发展稻田养殖是可以办到的。

发展现状

1.养殖范围扩大。目前,全国稻田养殖的范围存在四个转移:一是地理纬度上的转移,从以往主要在南方进行稻田养殖扩展到东北、华北、西北各个地区。二是地形地貌上的转移,从以往主要在丘陵山区进行稻田养殖向平原、城郊地区转移。三是养殖规模上的扩大,从以往主要解决农民自食为主、养殖分散、粗放经营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 池塘消毒后,待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转移,推行产业化经营。四是地区上的转移,不仅在地区,而且在发达地区也积极开展稻田养殖。

2.养殖内涵扩展。在种养模式上,稻田养殖由最传统的稻鱼型发展为稻蟹型、稻虾型、稻虾蟹型、稻鳝型、稻鳅型。在发展稻田养殖多种水生动物的同时,不少地区还开展了稻田种植莲藕、茭白、茨菇、水芹等与水产养殖结合,由单品种种养向多品种混养发展,由种养常规品种向种养名特优新品种发展,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而且提出了水田半旱式耕作技术和自然免耕理论,使稻田养殖向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综合农业的方向发展。

3.技术有所创新。传统的稻田养殖为平板式养殖,人放天养,自产自销。近年来,稻田养殖的技术含量得到不断提高,根据种稻和养殖的要求,人们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将挖出的田泥堆在沟的两侧形成垄,在垄上种稻,沟内养鱼。四川推广规范化稻田养殖,要求鱼凼占水稻田面积的8%~10%,水深1.5米以上,用条石、火砖等硬质材料嵌护;田埂加高加固到高80公分、宽100公分;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做到田、林、路综合治理,水渠排灌设施配套,实现了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稻田生态系统,限度地提升了稻田的地力和载鱼力。湖南重点推广田凼沟相结合模式,要求鱼凼水深1米以上;沟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沟凼相通,沟沟相连;鱼凼结构坚固耐用;同时要求优化放养品种结构。江苏大力推行宽沟式稻渔工程,要求鱼蟹沟养殖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以上,实行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房统一配套。陕西将稻鱼轮作延伸到鱼草轮作,每年9~10月份待鱼并塘后抽干池水,播种,至翌年5月收割完一茬草后便注水养殖鱼种,一般亩产草7500~10000公斤,可转化为鱼产量300~400公斤。

稻田养殖坚持三项原则

稻田养殖虽然投入少,效益高,简单易行,但各地在发展过程中还须掌握以下三项原则:

一、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做到“三个坚持、两个结合”。“三个坚持”是坚持以利用低洼地、一熟田为主,充分利用田头沟、排水河,不挖或少挖农田;坚持集中连片发展为主,以村组为单位,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建设一批稻田养殖的专业村;坚持以规模经营为主,把田和口粮田分开,鼓励种植大户招标承包,使农田向专业大户流转。“两个结合”是把稻田养殖田间工程建设纳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做到与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

二、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按照每公顷产水稻6000公斤以上、优质鱼1500公斤以上或蟹虾225公斤以上,每公顷毛利1.5万~3万元的要求搞好生产设施,做到田埂实,田块不渗不漏;稻鱼(蟹、虾)生长空间布局合理,鱼沟(蟹沟、虾沟)占大田总面积20%~30%;排灌系统设计科学,高灌低排,灌排分开,并要统一供水,统一用治虫;防逃设施安全合理;整个田间工程建设规范化。

三、应用适用技术的原则。稻田养殖科学性强,技术要求高,蟹沟(虾沟、鱼沟)要消毒,一般每公顷用生石灰1125公斤或清塘净22.5公斤,放养前种苗也要消毒。日常管理一要及时投饵;二要适时注水排水,保持水质清新,尤其是七、八、九3个月,每2~3天就要换一次水;三要经常巡查,做好防逃、防盗、防病、防敌害工作;四要适时起捕,待价出售。(河南日报 孟宪德 吴万夫)

水产养殖业扶持的项目有哪些

鱼池条件

水产养殖业扶持的项目有以下几点:1、稻渔综合。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生产出优质稻米和各种名优水产品等,如在稻田里养殖一些稻花鱼、小龙虾,青蛙等,使效益化。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已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区工作,同时也给予部分区政策倾向和扶持;2、智慧渔业。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就是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3、休闲渔业。休闲渔业就是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4、鱼菜共生。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比如鱼池上面可养一些水培蔬菜,这样鱼产生的废弃物可为蔬菜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实现双倍效益;5、渔光互补。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就是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收益相当可观。

观赏淡水鱼主要有金鱼、神仙鱼、斑马鱼、七星刀鱼、锦鲤等品种。

稻田蟹种的田间工程是什么内容?

农村养殖鱼技术如下: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

2011年起,马家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流转土地1200亩,进行统一耕种和管理,规模种植有机水稻。去年,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首次在马家乡实施“稻渔耦合”项目,在稻田里养殖阳澄湖大闸蟹。稻田以蟹粪为肥,尽管水稻产量有所减少,但品质和口味比普通水稻好,而且远销、大连、成都等城市。“稻渔耦合”项目实施成功后,今年,该乡稻田蟹养殖面积从去年的1000亩扩大到3法律依据:《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七)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创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免疫、生态防控措施,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用兽减量行动。实施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行动,严格限制冰鲜杂鱼等直接投喂。推动用水和养水相结合,对不宜继续开展养殖的区域实行阶段性休养。实行养殖小区或养殖品种轮作,降低传统养殖区水域滩涂利用强度。000亩,投放蟹苗3万余只,将于中秋节前后上市,届时,市民可在家门口品尝到美味的阳澄湖大闸蟹。

淡水鱼种类有哪些,怎么养殖

这几种鱼的观赏性都比较高,多被养在鱼缸或水族箱中供人观赏。

这几种鱼的食用价值较高,并且比较常见,深受我国的喜爱。

常见的观赏性淡水鱼有金鱼、锦鲤、七星刀鱼、神仙鱼、画眉鱼、斑马鱼、虎皮鱼等。

一、淡水鱼种类有哪些淡水鱼分为可食用和观赏淡水稻田可以养殖螃蟹鱼两种。

可食用淡水鱼主要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品种。

鲤鱼是淡水鱼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种鱼,而且鲤鱼的养殖历史也是比较久的。

鲤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比较耐低温,能快速适应水质,在我国属于比较常见的食用鱼。

鲫鱼主要是以水草或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其鱼肉里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并且物美价廉,是我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

二、淡水鱼怎么养殖淡水鱼养殖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稻田养鱼或者池塘养鱼。

稻田养鱼最重要的就是防止鱼儿逃走,所以在放养之前需要将田埂增高,并且挖好鱼沟,以便于在施肥或打农时鱼儿可以躲避。

池塘养鱼需要先进行消毒,的方法就是用石灰或漂溶解泼洒,放入鱼苗之后要保证食物充足,还要合理的混养,及时防病除害。

农村养殖鱼业

我知道有,匙吻鲟、草鱼、黄颡鱼 ,这鱼的生长周期都比较短,可以很快的成熟。

1、选址:池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池塘条件的优劣,对鱼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其中,青鱼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生长速度较快、肉质比较鲜美,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响,在选择池塘建设时必须把握原则是选择地理位置宽阔、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田、山垅田;池塘中水的排灌方便,不易洪涝,同时要光照好、交通、供电等方便的位置。

2、规划:池塘建设,规划要先行,选址选好的田、山垅田要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好路、池塘、猪栏、鸭舍、鹅舍、沼气池等位置及居住场所等。道路建设必须环绕池塘四周,一方面便于基础设施建设,如运输砖头、立电杆、架电线等;二是便于投放鱼饲料、夜间巡逻、观察鱼的动向和捕鱼时装车。合理规划好道路、猪栏、池塘等,对于拿饲料喂鱼方便,猪粪能够全部排放到池塘中。

养鱼:墨西哥玉米、高丹草、苏丹草、狼尾草、苜蓿、黑麦草、三叶草。

农村养殖鱼业

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水生生物专家倪达书曾指出,稻田养殖既可以在省工、省力、省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的水产品,又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促使稻谷增收一成以上。

以下是转载的一批文章供参考,详细技术一定要咨询当地的有关技术人员。

淡水养鱼技术要点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_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_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_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注水和培育水质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1.0_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高产放养模式: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 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

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的利润。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浮头,防止泛池。

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 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投饵施肥记录

水质管理和鱼病记录

以上是池塘养鱼技术的主要要点。用八个字可系统地加以概括:

种 要有优质的品种和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饵 要有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密 以较高的密度获 轮 搞好轮捕轮放,也可搞轮作即上茬养成鱼,下茬养鱼苗;得较高的产量;

混 适当混养肥水性鱼类;

防 认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贯彻“有病早防,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

1、选址:池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池塘条件的优劣,对鱼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选择池塘建设时必须把握原则是选择地理位置宽阔、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田、山垅田;池塘中水的排灌方便,不易洪涝,同时要光照好、交通、供电等方便的位置。

2、规划:池塘建设,规划要先行,选址选好的田、山垅田要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好路、池塘、猪栏、鸭舍、鹅舍、沼气池等位置及居住场所等。道路建设必须环绕池塘四周,一方面便于基础设施建设,如运输砖头、立电杆、架电线等;二是便于投放鱼饲料、夜间巡逻、观察鱼的动向和捕鱼时装车。合理规划好道路、猪栏、池塘等,对于拿饲料喂鱼方便,猪粪能够全部排放到池塘中。

养鱼:墨西哥玉米、高丹草、苏丹草、狼尾草、苜蓿、黑麦草、三叶草。

买本书看看,上网查资料,多学习,虚心向当地的渔民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