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怎样培养成鱼苗和鱼种,小鱼苗怎么养
投饲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在池塘一边搭建饲料台。鱼苗、鱼种是养成鱼的基础。通过简单易行、管理方便、经济有效的办法,培养出规格大、品种全的优质鱼种,是农家发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清塘消毒展成鱼生产的一个先决条件。如能因地制宜养好鱼种,既可提高各种养鱼水域的鲜鱼产量,又可增加每户农家的收入。
乡镇养殖鱼类管理办法细则_乡镇养殖业
乡镇养殖鱼类管理办法细则_乡镇养殖业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苗培养阶段,是指下池的鱼苗饲养到体长为3厘米的时候,即所谓夏花。
各地农村在选择培育鱼苗、鱼种的场地,解决饲养鱼苗、鱼种的饵料,从苗、种的放养、日常管理、利用中草防治鱼病等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鱼种越冬,是饲养鱼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水温下降到0℃左右或更低,鱼的食欲减退,行动缓慢,要采取越冬防寒措施。越冬池塘,要选避风向阳的位置,并保持较深的水位,要培肥水质,还要用树枝和稻草做成鱼窝,让鱼种栖息,安全越冬。
稻田养鱼的技术细则
稻田工程养鱼技术是近年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开发、试验研究、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此项技术可有效地利用稻田生态条件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不与种植业争地的基础上增产水产品。在稻田内养殖水产生物,还具有节水、节地、节肥(少施化肥)塘鲺池塘混养、除害、除虫、疏松土壤、提高稻田蓄水灌溉和抗旱能力等多重作用,是一项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因此,稻鱼工程技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①池塘主养。鱼的养殖技术
池塘面积一般为1000~3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2米,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壁用砖石或水泥硬化,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每口塘配备3千瓦叶轮增氧机一台。1.淡水养鱼技术要点
1 淡水鱼养殖技术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巡塘要勤,坚持每天上、中、下午巡塘,清除残饲、污物和清洗料台,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酷暑季节、天气突变还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或安排夜班管理。化养鱼等。
四亩鱼塘无增氧可以养几多草鱼?
经过苗种阶段转食驯化后,江团以配合饲料为主,其粗蛋白含量要达到40%~45%,主要原料为进口鱼粉、鱼干、豆饼、花生饼、麦麸、酵母粉、矿物盐、维生素等,制成硬颗粒饲料,粒径为3毫米、4毫米、5毫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养殖密度具体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鱼塘形状和水深、草鱼种类和规格、水质和水量、饲养管理、增氧设施每15天随机抽查鱼体,检查鱼的摄食、肥瘦情况并通过称重,计数,推算鱼的生长速度,塘鱼的总量与饲料的效价,确定下一阶段的投饲量。等。所以,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3.长吻_的饲料投喂。鱼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农家饲养鱼苗、鱼种,既没有成片的苗、种培育池,也没有大量培育鱼苗、鱼种的饵料,劳动力和设备也有限,因而在一些具体做法上,应有别于鱼种场、渔场。鱼的养殖技术是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用于鱼类在养殖环境中的营养、繁殖、生长和防病的管理。鱼类的养殖技术包括水质管理、饲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在水质管理方面,pH值、温度、溶氧量、氨氮等水质指标的监测和调节是非常关键的。鱼类的饲养方式涉及到饵料的投放、喂食次数和质量等方面。在疾病预防方面,定期对鱼类进行体检和接种也是非常重要的。
鱼的养殖技术是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鱼类的养殖过程中。例如,人工光照、水质生物处理、母鱼选育等技术,都可以提高鱼类的饲养效益和生产性能。同时鱼种(春片)的培育时期,各种养殖鱼类的食性已分化,但又是刚结束鱼苗阶段,习性尚未形成。尤其是这个时期的草鱼,往往发病率很高,因而需要人工仔细护理,才能提高鱼种的质量、成活率和成长率。,现代化的鱼类养殖设备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鱼类养殖中,如自动化鱼饵投喂机、光照调节器和水质监测系统等,它们能够为鱼类的生长4.长吻_养殖的日常管理。繁殖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鱼是保证鱼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鱼可以治疗鱼类感染疾病、预防疾病的产生。但是,鱼农们必须正确使用鱼,不可以滥用和重复使用,否则将会对鱼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鱼农们也需要注重环保,积极采用绿色无公害的养殖方式,避免养殖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养殖,才能实现鱼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鱼塘养殖如何规划
1.长吻_养假设每亩鱼塘的草鱼养殖密度为500-1000尾左右,那么4亩鱼塘大概可以养2000-4000尾草鱼。殖的池塘条件。?一个十亩左右的鱼塘,想问一下,养殖四大家鱼年产值一般有多少,怎么样搭配养殖,养殖什么鱼经济效益,挣钱最多?对于鱼塘而言,混养价值.淡水鱼混养是在水库、池塘投放鱼种的过程中,逐年增加异种、异龄鱼的混养比例的-种饲养方式。从目前鲜鱼市场看,淡水鱼混养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淡水鱼混养的好处有。 ( 1 )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 2 )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 3 )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水体中除投喂-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 4 )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 5 )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2.长吻_的鱼种放养。长吻_养殖技术,长吻_池塘养殖方法,鱼类饲养
鱼种的培育阶段,通常是指从体长为3厘米的夏花饲养到13-16.6厘米或更大一些。鱼种往往是供作来年饲养或食用鱼。待到越冬后放养成鱼塘的鱼种,又习惯称为春片鱼种。长吻_是我国名贵的经济鱼类。
结合巡塘,每天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吃食情况。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长吻_养殖技术。
要求水质清新,溶氧较高,ph值为7~8.2,因此池塘应选在靠近水源,排灌水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
选用人工驯化培育的一冬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一般每亩放70~100克鱼种800~1200尾,搭配150~200克的白鲢~300尾、鳙鱼75~100尾,另放5尾鳜鱼或鲈鱼控制池内野杂鱼,不能放鲤鱼、草鱼、罗非鱼等争食性鱼类。
鱼种放养一般在3月初为好。
鱼种放养前,用15~20毫克/升溶液或3%~5%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开始阶段饲料粒径为3毫米,随着鱼体的增重,以后改为4毫米和5毫米。
早开食,鱼种放养后第二天开始投饲驯化。
5.长吻_的疾病防治。
每半月全池用生石灰泼洒一次,用量10千克/亩左右,饲料内长期添加1.5%的大蒜素,每月再用鱼速康制成饵投喂,连续3天,预防肠炎,每月用氯杀王和硫酸铜交替泼洒全池刚从鱼卵中孵化出来不久的鱼苗,身体嫩弱纤细,活动能力较,取食本领很低,饵料范围狭窄,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敌害的侵袭缺乏应付能力。因而,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营养,才能健康地成长。,使用浓度:氯杀王0.2~0.3克/立方米,硫酸铜0.3~0.5克/立方米。
在饲养管理中,随时注意观察鱼群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反应或病鱼,应尽早对症下治疗。
塘角鱼每亩可以养殖多少尾?
在鱼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化浆全池泼洒,7天后放水至要求水位。池塘以塘角鱼为主体鱼,适当搭配鲢、鳙等中、上层鱼,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②池塘套养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饵料生物资源,便于水质调节。一般每亩投放体长6~8厘米的塘角鱼种12000~15000尾,200~300克重的鲢、鳙鱼100~200尾。饲养管理技术同塘角鱼单养法。经过4~5个月养殖,每亩池塘可产塘角鱼2000~3000公斤。
在家鱼养鱼的池塘中套养塘角鱼,不仅可挖掘鱼塘潜力,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增加池塘单产和效益,而且利用清除杂鱼虾和水生动物,减少池中饵料消耗,使主养鱼生长得更好。一般每亩池塘套养体长6~8厘米的塘角鱼种300~500尾,不用别投喂饵料,并且不影响家鱼的生产,经3~4个月饲养,每亩水面可增产塘角鱼50~70公斤。但值得注意的是,塘角鱼的放养规格要小于家鱼,否则家鱼会被吞食而影响鱼体产量,同时,不能放养其他肉食性鱼类,以免肉食性鱼类和塘角鱼争食或残食塘角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