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地膜玉米种植时间是什么?
早春地膜玉米种植时间是2-3月份。
春季种地膜玉米怎么种植 春季种地膜玉米怎么种植视频
春季种地膜玉米怎么种植 春季种地膜玉米怎么种植视频
地膜覆盖种植春玉米的时候选择在每年的2-3月份的时候进行。虽然这个时间段的环境温度比较低,并不适合玉米植株的生长,但是可以通过覆盖地膜来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有效提高玉米发芽率。在种植春玉米的时候选择耐寒性较强、根系发达、生长周期较短而且长势较强的玉米品种。
早春地膜玉米种植方法
种植玉米前需要翻耕土地,同时还要施足基肥,土壤翻耕的深度在25厘米以上。选用优良杂交品种,可以增加玉米产量,是玉米高产的基本条件。
玉米的播种深度一般选在4-6cm左右,根据土质、玉米的种类、种子的大小来决定。如果是黏性土壤,可以选择浅一些。如果是疏松、干燥的沙性土壤,就需要种得深一些,但是不可超过8cm。
6-7℃是玉米种子发芽的温度,合适的温度可以保证玉米在生长的季节正常的成熟。如果种子播种得过早,会让玉米的出苗时间推迟、出苗不整齐、种子容易腐烂。
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的技巧要点是什么?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宜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水方便、肥力条件较好的土壤地块。底墒要充足,灌足冬水,墒情不足的灌好春水。土地平整,多次耙耱、保墒,达到地平、土绵、墒足、上虚下实。
1.选用优良杂交种。
2.适时双膜育苗在原有单膜棚架育苗的基础上,于床面上加盖一层地膜。
3.及时移栽本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2℃。
4.下足基肥玉米苗移栽前10天,要施足大田基肥。
5.及时追肥巧施拔节肥。
6.防治病虫害。
首先就是要及时松土,还有就是要及时除草,而且一定要选择一些透光性比较好的膜,还有就是要保证充足的肥料,一定要选择优质的品种,还有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的技巧是什么?
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技巧就是,选好预定的土地,抽时间用锄头开出凹槽,然后把地膜覆盖进去,然后再用土盖上去就好了。
保持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地膜覆盖栽培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保持了土壤的相对含水量,能解决干旱对玉米正常生长的不利影响,在长期干旱天气情况下,覆膜栽培玉米植株正常生长,中午未出现叶片萎蔫,而未盖膜露地栽培玉米均出现中午萎蔫。
1.选用优良品种。根据气候特点及积温条件选生育期适当、叶片上冲、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熟品种,如先玉335、承玉358、农华101等。
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整地。选地势平坦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土质以轻壤、中壤为宜。适时耕翻,整细平,根茬、石子等,做到上虚下实,表土细碎松软,以增温保墒。
3.盖膜。宽窄行种植玉米选用幅宽80厘米、厚0.008毫米的地膜为宜。盖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播种后盖膜,出苗后破膜放苗。这种方式适于机械化水平高,土壤墒情好的水浇地或湿地采用。应及时打孔放苗,否则容易烫苗。另一种是整好地及时盖膜保墒,掌握好盖早不盖晚、盖湿不盖干的原则。播种时打孔点籽。播后遇雨易使播种口上的盖土板结,影响出苗,应及时松动。
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4.施足底肥。盖膜前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满足植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5.喷除草剂。盖膜前,喷除草剂。
6.播种。一般比露地提早7-10天,或膜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6℃-8℃时播种。播深4-5厘米。
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很多人不了解,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技巧有什么?
地膜覆盖是一项有效的抗逆栽培新技术,但因农民朋友对其种植要点掌握不好,有的田块没有收到地膜覆盖的效果,所以采用优质杂交种依据当地长期积温和覆亚膜提温总数做到2650℃~2800℃,开展移栽地膜种植,可采用迟熟种类玉米杂交种。 由于早春玉米的栽培时间多在早春,此时的玉米苗出土后可能会遇到霜冻或低温,为了增加玉米产量。 应选择适应性强、抗寒、抗病的高产优质品种糯。
要选用优良中晚熟增产潜力大的品种,选择平坦肥沃,土层深厚,土质以轻中壤为主的土地,适时耕翻整地。喷除草剂,施足肥料,然后盖膜
要先播种后盖膜、掌握好盖膜的时间等。要先播种后盖膜,这样才能出苗后破膜放苗;掌握好盖膜的时间,要遵循盖早不盖晚和盖湿不盖干的原则。
要先收成后盖膜掌握盖膜的时辰等。要先收成后盖膜,这样才出苗后破膜放苗;掌握盖膜的时候,要遵照盖早不盖晚和盖湿不盖干的准则。
西安地区早春地膜玉米什么时候种植?
适时播种
1、选择播期早春玉米以土壤10厘米深处温度达到8—9摄氏度,也就是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为适宜播种期。
2、播种、盖膜播种前在阳光下晒种1—2天,激活种子活力。甜糯888等玉米由于是水果玉米,籽粒皱缩,发芽时可供利用的养分少,芽鞘顶土力弱,为保证全苗,播种时田间持水量应达到60%—70%(即用手捏成团,手松开即散)。播种以直播为主,采用80—100CM宽的地膜,拉线开箱直播,播幅100CM,株距40CM,行距33CM,沟20CM,双行双株密植,亩密度为4500—5000株。播好种后,在墒面上喷洒杀虫剂辛硫磷(1甁/亩),然后覆盖地膜。
三、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一般早春玉米在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出苗时适时破膜。破膜应选择在早上9——11点;下午4——6之间。破膜后一定要用细土把破膜的地方压严。植株出苗后,检查田间生长情况,如有缺苗应在幼苗3叶期时及时移苗补栽,移苗在傍晚或阴天进行,为防止伤根,幼苗移栽时应带土,栽后浇足定根水。
2、合理追肥、灌水5叶期定苗,每塘留两株,亩施尿素10——15公斤,复合肥40公斤,同时灌水一次;植株长至7——8片叶时,即大喇叭口期,此时期是决定果穗大小,几个节间生长的关键时期,应重施一次追肥,亩施尿素20——30公斤,磷酸二氢钾3——5公斤,灌第二次水;抽雄前在追施一次尿素,亩施15公斤尿素,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公斤每亩;当植株进入抽雄开花期是需水多的时期,灌第三次水。使玉米在整个生长期不缺水、不缺肥,才能保证玉米果穗饱满充实,穗大粒多。
玉米地膜栽培的方法技巧是什么?
要注意地膜的密封性,要选择品质比较好的地膜。播种之后就可以覆盖地膜了,这样可以保证土壤的温度,也要及时的浇水,这样才能够让玉米茁壮成长。
保证土层的厚度,同时要保证肥力,注意水土的流失情况,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要提高地面的温度,也要抓住关键时期。
首先就是应该注意温度的设置,根据不同的温度使用肥料,同时也应该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然后也应该定期的喷洒农,及时的去除虫害。
首先就是要选择一块土层比较深厚的土壤,然后应该注意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性,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种子,应该注意光照的资源,还有就是要及时的浇水施肥,保证底肥充足。
2023年早春地膜玉米种植时间?
2023年早春地膜玉米种植时间,各地不同,大约是3至4月份。
玉米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选地:种植玉米要选择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至7、土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肥沃的土壤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整地: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耕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5cm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整地,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kg、豆饼50kg和过磷酸钙50kg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二、选种催芽
1、选种:选择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丰产、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2、催芽:种子在播前要先晒种,放在太阳光下晒3至4个小时就行。然后放在温水中浸泡催芽,水温控制在50至55℃,浸泡大约15分钟。泡好后冷却6至8小时,用清水冲洗1至2次即可播种。
三、播种技术
1、播种时期: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来确定,一般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一般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以利于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
2、育苗: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保持营养土结构疏松,且配合一定比例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过磷酸钙,切忌添加尿素或碳酸氢铵,以防烂种。每个肥球或方格放1粒种子,育苗数量应按照需要再增加20%,以备查漏补缺。播后盖上肥细土1至2厘米,用清水喷湿盖膜保温。
3、移栽:移栽前应选在晴好天气,将地膜亮脚通气炼苗1至2天后,逐步揭膜炼苗1至2天。待幼苗2叶1心时开始移栽,严禁栽老苗、大苗。栽后用清便水一瓢两窝浇“定根水”,适宜密度为3500至4000株/亩。后期可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进行间苗、补苗。
四、需肥规律
1、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对氮、磷、钾需求量多,全生长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多,钾次之,磷较少,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在抽穗期多施加含磷钾元素的肥料,促使更好的接穗。
2、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基本原则。基肥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品种、密度等综合运用。
五、田间管理
1、定苗、间苗: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玉米在三叶期丛苗疏开,5叶时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若遇缺苗断垄的地方,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若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可进行1至2次中耕,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玉米惧怕水涝,生长期在多雨、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开及时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肥料运筹为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穴施,施后埋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