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处理器首发评测
3.3GHz睿频【IT168 评测】还记得大约是一年前,AMD发布了基于全新Zen架构的Ryzen(中文名叫锐龙)处理器,全新的锐龙处理器以每时钟周期指令数(IPC)52%的性能提升大幅领先上代产品,如此巨大的性能提升不仅让AMD丢掉了CPU性能羸弱的帽子,同时也让CPU市场重新焕发了活力,很多DIY的老玩家们也感慨似乎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年代。
ryzen 评测 ryzen排行
ryzen 评测 ryzen排行
锐龙96900HX处理器价格介绍:
在代锐龙取得十分不错的成绩之后,AMD打算再接再厉,说好的第二代锐龙处理器如期发布,那么第二代锐龙相比代有着怎样的改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锐龙7 2700X和锐龙5 2600X。
一、改变CPU市场格局 AMD重回主流
都说2017年是AMD的翻身之年,那么AMD在2017年的CPU市场上都做了哪些事情呢?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
AMD在2017年的CPU市场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CPU涵盖桌面、移动两种平台,涉及消费、商用、发烧多个领域。推出的是锐龙7/5/3系列的主流桌面CPU,8核心16线程的规格让In初尝多核心的压力。
AMD之后推出的HEDT高端桌面平台的线程撕裂者更是把核心数量的优势发挥到了,16核心32线程的超强规格直接逼出了In的酷睿X系列以及全新的i9序列,虽然In嘴上不说,但是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In增加核心的被动策略无不来自于AMD的强势崛起。
移动平台方面,AMD发布了基于Zen架构处理器和Vega架构核显的全新APU,Zen+Vega的强强联合也是让全新APU的性能直追8代酷睿低压处理器——CPU性能快步赶上,核显性能翻倍领先。
当Zen+Vega的架构组合在移动端APU集结完毕之后,AMD又把这种全新的架构带到了桌面平台上,也就是搭载Radeon Vega显卡的锐龙桌面处理器,此举也是进一步完善了AMD在桌面CPU上的布局。
此外,AMD还分别针对桌面/移动平台推出了商用领域的锐龙Pro处理器,深入硬件底层的安全设计让锐龙Pro集高性能与可靠性于一身。
在过去的一年AMD为处理器市场带来了十足的竞争力,同时也逐渐改变了CPU市场之前的格局,可以说,2017年是AMD重回主流的一年。
二、第二代锐龙有哪些改进?
AMD在2017年处理器市场上的成功毫无疑问要归功于全新的Zen架构以及它的相关特性,所以第二代锐龙要做的就是完善上一代产品的不足,这其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那么第二代锐龙都做了哪些改进呢?
架构升级为Zen+
我们知道Zen架构是基于模块化的内核设计的,也就是Zen架构的最小单元CPU Complex(CCX)。CCX为原生四核,每个核心都可以附加SMT超线程,算下来单个CCX就是4核心8线程,缓存方面每个核心有64KB一级指令缓存、32KB一级数据缓存、512KB二级缓存以及8MB共享L3缓存。
需要注意的是,8MB缓存只是由单个CCX内部的4个核心共享,两个CCX在一起的时候也只能是各用各的缓存,并非是所有核心共享16MB缓存,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CCX之间进行通信的时候无法达到像CCX内部通信那样高效,所以在第二代锐龙上AMD做出了架构上的改进,由Zen架构升级为Zen+架构。
Zen+架构在L1/L2/L3缓存以及内存延迟上都有提升,L1/L2/L3缓存延迟分别降低了13%、34%和16%,内存延迟降低11%,并且在单线程的IPC性能上也提升了3%。
工艺升级为12nm LP
代锐龙处理器的频率大都以4.0GHz为限,比如1800X的频率就是4.0GHz(瞬时频率可以达到4.1GHz),即使超频也没什么提升空间,这和一代锐龙所用的14nm LPP工艺有很大关系,所以在第二代锐龙上AMD采用了更为先进的12nm LP工艺(依然由格罗方德代工),更低的制程可以让晶体管的性能得到改善,具体来说就是让CPU的频率更高。
AMD在文档中表示,12nm工艺可以让CPU的频率提升大约MHz,频率可以达到4.35GHz,全核超频可以达到4.2GHz,频率提升的同时电压降低约50mV。
在每瓦性能上,12nm相比14nm也有进步,12nm在相同频率的情况下功耗降低11%,相同功耗的情况下性能提升16%。功耗方面是拿3.5GHz同频情况下的锐龙5 1600X和锐龙 5 2600X对比得出,性能方面是拿同为65W TDP的锐龙7 1700和锐龙 7 2700对比得出。
改进的AMD SenseMI技术
和处理器相关的AMD SenseMI技术也有部分改进,比如第二代精准频率提升技术和第二代自适应动态扩频技术。
第二代精准频率提升技术在保留管理温度、电流和核心电压以及保持25MHz的频率调节幅度的同时提升了多线程工作的实际负载频率,让所有核心的工作频率实现线性提升,也就是让处理器的频率更加稳定。
第二代自适应动态扩频技术(XFR)升级为全核心扩频,更好的散热条件可以让处理器的性能提升更多,比如处理器在使用猫头鹰NH-D15S散热器的时候就比使用普通散热器时的性能高出7%。
升级的X470芯片组
本以为X470芯片组会在PCI-E通道上升级为3.0,不料X470只是改进了基础的供电部分来帮助2代锐龙实现更高的频率,其他比如USB 3.1 Gen 2/1、USB 2.0、PCI-E 2.0、SATA数量上都和X370是一样的(两代芯片组的具体规格我们会在后面给出)。
不过在兼容性方面,AMD依然是非常厚道,X470芯片组可以向下兼容一代锐龙,X370芯片组在更新BIOS之后也可以支持二代锐龙,并且AM4接口也将支持到2020年(按照AMD之前的路线图,到2020年将迎来7nm+的Zen3)。
全新的AMD StoreMI技术
X470芯片组虽然在硬性规格上没有升级,但是却带来了一个存储方面的全新技术——AMD StoreMI,StoreMI的目的就是让你的PC存储更快、更智能、更轻松。
简单来说StoreMI就是将HDD、SSD以及2GB的DDR4内存融合成一个磁盘,将慢速文件区块分配到最快的驱动器上,从而实现系统及应用加速。AMD StoreMI技术随400系列芯片组免费提供,300系芯片组想用的话恐怕就要付费了。
三、第二代锐龙处理器/X470芯片组规格
第二代锐龙处理器一共有4颗,分别是锐龙7 2700X、锐龙7 2700、锐龙5 2600X以及锐龙5 2600,并没有推出一代锐龙1800X的升级型号2800X。4颗处理器的具体规格详见下表: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第二代锐龙处理器的升级之处主要体现在加速频率上,上代旗舰1800X的加速频率也就是4.0GHz,在第二代锐龙上,2700X、2700以及2600X全都迈过了4.0GHz的坎儿,其中2700X的加速频率可以达到4.3GHz(在我们的实际测试中发现,2700X的瞬时频率可达4.35GHz)。
除了拥有的加速频率外,锐龙7 2700X的TDP也上涨到105W,比1800X多10W,尽管工艺有所提升,但2700X还是为更高的频率付出了一些TDP的代价。
此外第二代锐龙也改善了对高频内存的支持,内存频率由一代的2667MHz提升到2933MHz,在我们的实际测试中稳3000MHz以上很轻松。
散热器方面第二代锐龙全部标配了原装散热器,这点相比一代锐龙更加良心,只不过在散热器型号以及是否发光上有所别。这里特别说一下,二代锐龙旗舰2700X标配了全新的幽灵Pri散热器,灯光效果比之前的幽灵Max更漂亮。
价格上第二代锐龙除了2700维持一代首发时的价格外,其余三款处理器的价格都比上代更低,尤其是二代锐龙的旗舰2700X,相比1800X首发时3999的价格便宜了1300元。(首发买了1800X的笔者再次受到心理重创……)
第二代锐龙在I/O规格上和一代锐龙是一样的,原生4个USB 3.1 Gen 1接口、20条PCI-E 3.0通道、2个SATA接口(可以转换为4条PCI-E 3.0通道),芯片组方面X470和X370规格也是一样的。
▲锐龙7 2700X/内存频率截图,瞬时频率达到了4.35GHz
▲锐龙5 2600X/内存频率截图,瞬时频率达到了4.25GHz
上机后笔者发现,第二代锐龙处理器的频率和一代锐龙一样,都有一个波动的周期,比如锐龙7 2700X的倍频是在27和43.5之间波动,倍频从27涨到43.5之后又从27开始循环,锐龙5 2600X的频率有同样的特点,倍频在27和42.5之间波动。
四、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外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锐龙7 2700X和锐龙5 2600X这两颗处理器吧,更多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跳转:《AMD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处理器首发开箱》【点击查看详情
】锐龙7 2700X的包装,风格延续一代锐龙的样子。
锐龙7 2700X的正面,顶盖上的信息排列也和一代一致,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这颗送测的处理器上少印了代表系列的数字7,正式版上应该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锐龙7 2700X的背面,密密麻麻的针脚证明依然是PGA封装。
锐龙7 2700X自带的幽灵Pri原装散热器,外观和上代的幽灵Max散热器没什么区别,就是换成了透明的LED风扇。
幽灵Pri的美你们随意感受下:
锐龙5 2600X的包装。
锐龙5 2600X正面。
锐龙5 2600X背面。
和代锐龙5 1600一样的幽灵Spire散热器,没有LED灯光。
五、测试平台说明
测试平台如下表:
除了锐龙7 2700X和锐龙5 2600X两颗处理器外,我们还加入了上代锐龙7 1800X以及In的i7-8700K和i5-8600K做对比,处理器均为默频测试。
▲技嘉X470 AORUS Gaming 7 WIFI主板
▲芝奇 Sniper X DDR4 3400MHz内存
测试环境、软件、游戏如下表:
测试共分为基准性能测试、实际应用测试以及游戏性能测试3部分,基准性能测试主要测试处理器的单/多线程能力,实际应用测试包括压缩/解压缩和PCMark 10测试,游戏性能分别测试DX11和DX12游戏各两款。
以下测试结果为IT168和泡泡网联合测试。
六、基准性能测试
首先来看基准性能部分的测试,可以看到锐龙7 2700X相比上代旗舰1800X在单、多线程性能上都有提升,单线程性能提升在6%左右,多线程提升在13%左右,锐龙5 2600X的单线程性能也基本是和2700X一个梯队,这个提升幅度笔者认为算是完成了二代锐龙的既定目标。
不过和对面的i7-8700K比较的话单线程性能还有距,但是凭借多出的两个物理核心,2700X在多线程性能上能够领先8700K 23%左右,所以算是打个平手。锐龙2600X和2700X的情况类似,单线程落后i5-8600K,附加超线程的优势让它的多线程性能领先31%左右。
七、实际应用测试
对比基准性能测试,实际性能测试部分锐龙7 2700X对比锐龙7 1800X的成绩感觉有点倒过来了,单线程性能反而提升的更多,大约在11%左右,多线程性能提升在6%左右。
对比In的两款处理器,二代锐龙和基准测试部分的情况类似,单线程落后,多线程领先,而在PCMark10的测试中,5款处理器除了数位内容创作一项成绩以外其他基本是按照单线程的性能得出的。
八、游戏性能测试
先说下游戏部分的测试方法,古墓丽影:崛起、杀手6、GTA 5用的都是游戏内建的benchmark,杀手6有所有场景的平均帧数但是没有汇总所以用的是一个场景的FPS,GTA 5用的是Fraps记录benchmark,绝地求生是用Fraps记录1分钟的帧数,具体的测试场景是沙漠地图位于Hacienda del Patron东南方向屋外的一段路,测试路线是上公路后向左转,径直奔跑越过土坡,沿房子右侧小路继续奔跑直至测试结束,每个游戏的图像设置参考每张图的最上边。
和之前的结论一致,第二代锐龙处理器相比一代在游戏方面也有提升,锐龙7 2700X相比锐龙7 1800X提升在5%左右,提升最明显的是绝地求生的8%,不多是10帧左右。横向对比后我们发现,除了杀手6的成绩比较接近外,其他三款游戏二代锐龙和In的距还是有的,但是话说回来,100多帧的FPS已经远远超过了流畅的标准,游戏过程中基本感受不出区别。
九、温度、功耗测试
我们来看处理器在温度和功耗上的表现,温度测试分为待机和满载两种,待机温度是进入系统10分钟后用AIDA64中的温度传感器读取,满载温度是用AIDA64单烤FPU 10分钟后通过传感器读取。
功耗测试为平台整体功耗,同样分为待机和满载两种,待机功耗是进入系统10分钟后用功耗记录仪读取,满载功耗是用AIDA64单烤FPU 10分钟后用功耗记录仪读取。
前面说过,因为锐龙处理器的频率有一个波动周期,所以在温度上也是波动的,这里我们取和温度的平均值。
二代锐龙在CPU核心和顶盖之间依然是钎焊散热,所以在满载温度上要比硅脂散热的8代酷睿好很多。具体来看,2700X/2600X/1800X的待机和满载温度基本是一个水平,待机40℃左右,满载70℃左右。反观i7-8700K和i5-8600K,虽然待机温度比较低,但是满载温度却比较高,8700K达到了92℃,一般的散热器很难压住它,不过8600K是个例外。
2700X增加的10W TDP主要体现在待机功耗上,相比1800X确实提高了10W左右,但是满载功耗两者基本是一样的。8700K和8600K在功耗上的表现和温度类似,待机功耗更低,满载功耗更高,跨度非常大。
十、评测总结
第二代锐龙处理器最明显的提升就是改进了架构和工艺,这让它们的频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700X/2700/2600X的加速频率全部迈过了4.0GHz的坎儿,其中锐龙7 2700X的瞬时频率可以达到4.35GHz,锐龙5 2600X的瞬时频率可以达到4.25GHz。
频率红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性能的增长,在我们的所有测试中,锐龙7 2700X相比锐龙7 1800X在单/多线程上均有10%左右的提升,游戏方面也有5%左右的提升,而2700X增加的10W功耗也并没有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只有待机功耗稍高于1800X,满载依然是一个水平。
此外,更高的内存支持频率、更低的缓存及内存延迟、全系标配散热器、保留钎焊散热以及主板向下兼容等等都体现出了AMD的诚意。当然,在价格上二代锐龙也比一代锐龙更有吸引力。
在购买和升级建议方面,笔者认为从一代锐龙升级到二代的意义并不是太大,除非是那些有4.0GHz+的症患者,但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尝试过锐龙的朋友来说,第二代锐龙无疑有了更多选择它的理由。
Ryzen 7 1700怎么超频 Ryzen7 1700超频指南
《孤岛惊魂5》:在之前的锐龙AMD Ryzen 7 1700评测中,我们把它的主频超到了4GHz,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翻倍的功耗,平台功耗从原来的119.8W升到222.4W,这无疑会对主板供电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还让Ryzen处理器的优良能耗比荡然全无,短时爽一爽无所谓,长时间使用的话是需要找一个电压与功耗都比较适当的频率的。
根据我们的实际测试,Ryzen 7 1700最多只能双核心达到3.75GHz这个频率,超过双核负载的时候频率就只有3.2GHz,如此低的工作频率超频其实挺必要
下面我们来看看Ryzen 7 1700在各个频率所需的电压,以稳定通过AIDIA 64 Stress FPU 10分钟烤机为准,顺便看看负载时的CPU温度与平台功耗,用的是微星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板,九州风神船长240EX一体式水冷 ,BIOS内把CPU防掉压设置为Mode 3。
目前微星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板没有提供CPU外频和倍频的选项,只能直接改CPU的主频,设置范围为2700MHz~6375MHz,步进25MHz,CPU核心电压范围则是0.9V~1.7V,步进为0.0125V。
我们把Ryzen 7 1700的频率从3.2GHz慢慢的提升到4.0GHz,并记录下每个频率所需的电压以及此时的功耗温度。
频率从3.2GHz到3.5GHz的时候电压都可以维持在默认的1.064V,这样功耗不会升很多,从3.6GHz开始就要适量加压才能稳定了,直到到3.8GHz时电压的增幅都不是很多,平台功耗上升也不算很多。
从3.9GHz开始电压是增幅就要加大,平台功耗也升到了179.7W,比默认的高了62.4W。超到4.0GHz的话更是要把电压加到1.446V,平台功耗升到了222.4W,几乎比默认功耗翻了一倍。
我们把频率、电压、温度以及平台功耗归纳成上表,很明显把Ryzen 7 1700超到4GHz长期使用是不明智的,对主板供电的负担太大了,这么高的电压也容易导致CPU缩缸,温度也高。
比较适合长期使用的是把CPU超到3.AMD给出的数据显示Ryzen 7 1700的基础频率是3.0GHz,Turbo频率3.7GHz,另外还有50MHz的XFR频率。8GHz,此时电压也就1.216V,在安全范围内,功耗也不高。
当然3.9GHz也可以,具体情况请视自己的主板供电状况而定,要留意一下自己主板的供电部分负载时的温度,太高的话建议降低一档频率与电压。
锐龙96900HX评测参数介绍
锐龙96900HX性能:锐龙96900HX是一款8和的处理器,拥有很多的全新工艺,因此也有大部分的用户对其特别的关注,想知道一些相关的参数和,下面就有具体的参数给大家,整体看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
【amd处理器天梯图】
锐龙96900HX处理器评测:
1、锐龙96900HX使用了台积电6nm工艺,还有伦勃朗的加过,可以同步多线程。
2、整体的核心数有效的翻了一倍,这次达到了16线程,还拥有缓存。
3、性能整体特别的不错,为该芯片提供了很多的全新功能,算是比较的一款了。
1、在GeekBench版本中,cpu单核1417分,多核7658分。
根据目前的综合价格参考,搭载6900hx的电脑价格大约在:5099元左右。
锐龙96900HX处理器参数一览:
基本参数
CPU系列AMDRyzen96000系列制作工艺6纳米CPU架构
Zen3+性能参数
CPU核心
4.9GHz核心数量
8核心线程数量
16线程
一级缓存512KB
二级缓存
4MB
缓存
16MB热功耗TDP45W
如果能做到这3点,足够amd翻身。其它参数
集成显卡AMDRadeonGraphics内存参数
内存通道数:2
温度95°C
amdryzen1950x玩游戏怎么样
▲ PCIe 4.0 通道确实大幅提升频宽amd发布的发烧级处理器RyzenThreadRipper1950X/1920X/1900X,尤其是16核心旗舰Ryzen1950X更是让人期待,那么amdryzen1950x玩游戏怎么样?小编这就为大家带来amd线程撕裂者1950x评测图文步骤。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amdryzen1950x玩游戏怎么样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篇amd线程撕裂者1950x评测图文步骤对你有帮助。amd线程撕裂者1950x评测图文步骤:
1、将Ryzen1950X与其他三款CPU进行比较:InCorei97900X、InCorei77700K和AMDRyzen1800X。搭载它们的主机都配备了NVIDIAGTX1080Ti显卡和32GB的内存,其中配备Ryzen1950X的是外星人整机AlienwareArea51。结果来看基本是和其余三家打平手,表现相无几,对于我们经常玩的大型游戏,肯定也是能够完美运行;
2、然而,因为4K是属于GPU受限的测试环境,所以这一测试并不能算很严谨,参考性比较低。
8核心AMD Ryzen 1700开箱全面上手体验评测
我们选择了《刺客信条:起源》《刺客信条:奥德赛》《F1 2018》《地铁:离去》《最终幻想XV》《古墓丽影:暗影》《孤岛惊魂5》等多款游戏,除了《古墓丽影:暗影》和《地铁:离去》关闭光线以外,其他所有游戏在测试时均开启/画质、并关闭垂直同步。再分别使用1080P和2K两个分辨率进行测试,以反映更多的使用场景。AMD Ryzen 1700处理器。
这款处理器的特点就是热设计功耗65W的节能版本,号称世界功耗的8核心处理器,频率范围在3.0-3.7Ghz,主要的面对的对手就是Inter主流旗舰 Core i7-7700k(频率范围4.2-4.5Ghz,设计功耗W),多核心性能完胜46%。
AM1、AMD第三代锐龙3000系列,采用了与先前完全不同的工艺与架构D Ryzen 1700 (国行版)
目前这款AMD Ryzen 1700处理器国行售价2499元,仍然低于竞争对手的2799元。
下面犬君就对这款AMD Ryzen 1700进行开箱,如下图:
AMD Ryzen 1700 (国行版)
AMD Ryzen 1700 (国行版)
AMD Ryzen 1700 (国行版)
如何评价AMD发布的Ryzen性能战胜i7
锐龙平台方面我们用的是技嘉的X470 AORUS Gaming 7 WIFI主板,BIOS版本为T2b。内存是两条8GB的芝奇Sniper X狙击系列DDR4 3400MHz,我们把频率固定在2933MHz。硬盘是英睿达的MX300 750GB,显卡是华硕的POSEIDON GTX 1080 Ti,电源是安钛克的HCG850。目前已有的信息来看,部分应用场景下,同主频ryzen和5代broadwell架构的i7性能相当,现在网上爆出一个3dmark fire strike的cpu物理分,4G的1700x大概20xxx分,我试了一下将手头的6900k超频到4.0,分数跟1700x的4.0G水平相当,当然,前提是这个分数是真的。
但从目前已有的主板曝光图看,ryzen有几个明显的问题,
内存只有双通道,当然,内存通道数其实对于日常应用没有影响;
多显卡支持貌似比较弱,曝光的主板有微星的x370 xpower,xpower属于微星型号,有3个pcie x16,同期的z270 xpower是4条pcie x16(8+4+4+4);
m2也比较少,还是x370 xpower对比z270 xpower,2对3;
实际上,这里提到的3个问题对于非发烧友并不是问题,四通道日常用没有感觉比双通道快,而多卡部分,实际上多卡也就是好看,日常用并无太大的意义,而m2的数量同样,非发烧友并不会使用如此多的m2固态锐龙9 3900X展示:硬盘。
对于ryzen的期待点,
希望发售价格不要太离谱;
希望x370主板不要太贵;
超频性能好一些;
可以跨级对战的中端产品 AMD锐龙5 3600X全面评测
64MB2019年7月7日,AMD发售了批7nm工艺的桌面处理器——第三代锐龙家族,引爆了整个DIY市场。首发的两款高端型号锐龙9 3900X和锐龙7 3700X充分展示了“Zen2”架构的强悍性能,让英特尔在主流桌面处理器市场的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不过相比于锐龙7、锐龙9这些售价在0元以上的高端型号,很多消费者更关注定位于中端市场、售价较为亲民的锐龙5系列处理器,之前的1600X/1600以及2600X/2600也都是销量很好的爆款型号,目前笔者已经拿到了的锐龙5 3600X处理器,下面将针对其进行全面评测,看一看“Zen2”架构的全新锐龙5表现究竟怎样。
一.Zen2架构简析
和高端的AMD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相同,锐龙5 3600X处理器也使用了全新的“Zen 2”微架构,相比此前的“Zen”、“Zen+”进行了全面升级,拥有更宽的流水线带宽、更大的buffer缓冲区、以及更多更强的执行单元,平均IPC提升为15%左右。
AMD近年来的技术进步非常大,“Zen2”架构的AMD锐龙3代处理器在IPC上反超了英特尔酷睿,单核性能不再是短板。并且第3代锐龙家族在核心数量上也没有退步,旗舰型号锐龙9 3950X就是解锁了两个完整CCD的16核心性能怪兽,拥有媲美HEDT平台级别的生产力性能!
回到我们这篇的主角,锐龙5 3600X和此前的2600X 1600X一样,都是6核心12线程设计且兼容原有的AM4接口。采用的7nm工艺制程,拥有32MB高速缓存、基础频率为3.8GHz、可加速至4.4GHz、TDP95W、并支持PCI-E4.0。相比同代的锐龙5 3600,锐龙5 3600X无论是基础频率还是加速频率都更高一些,指导零售价则为1999元。
而和对位的产品英特尔酷睿i5-9600K相比,锐龙5 3600X则支持超线程技术,这也使锐龙5 3600X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拥有跨级对战的资本。
二.产品开箱
锐龙5 3600X的盒子比较方正,它的一些表面上有碳纤维的质感。正面描述明确的透露了盒子里面装着一颗第三代的锐龙5处理器,左下角的“PCIe GEN 4 READY”也比较醒目。
锐龙5 3600X盒装自带的散热器为“幽灵Spire”,是一个纯铝的下压式散热器,规格上不如幽灵Pri,但相较于幽灵Stealth则更加厚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锐龙5 3600X的包装盒比锐龙5 3600大很多的原因。
锐龙5 3600X的外观和其他AMD处理器没什么区别,阵脚延续了AM4接口的PGA1331(拆装时需要小心谨慎,防止弯曲、断裂)。
而顶盖上的“AMD Ryzen 3600X”则凸显了这颗处理器的身份,底部有几排小字,其中“DIFFUSED IN USA”表明了核心里的12nm I/0由美国GlobalFoundries生产、“DIFFUSED IN TAIWAN”表明了7nm“Zen 2”CPU芯片由的台积电代工、“MADE IN CHINA”则是表明了这两个芯片在大陆进行封装。
三.测试平台
我们使用华擎 X570 Taichi 来作为锐龙5 3600X的搭配,这款主板的设计相当亮眼,用料也非常丰富,豪华的14相供电可完美应对12核乃至16核高端锐龙处理器,而一体式 IO、半覆盖式背板、以及PCIe 装甲的加入使其不但增强了美观,也提高了耐用性。
显卡为英伟达 RTX 2080 SUPER公版,并将驱动更新至的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436.15版本。
内存选择了两条芝奇皇家戟组成双通道,并开启DOCP,频率3600MHz、时序为C16。
影驰HOF PRO M.2 SSD 2TB,这是一款首批支持PCI-E4.0协议的固态硬盘,拥有极高的读写性能,缺点是售价极高,发热量也非常大。
散热器选择了当下比较热门的利民刺灵AS120PLUS,这款散热器附带两个高性能的利民TL-C12风扇,本体为单塔设计,底部采用了4热管直触技术,穿FIN工艺则可保证热管跟鳍片的公控制。
安钛克HCP Platinum 1000W电源为测试平台提供充沛且稳定的供电保障。
与此同时,我们再对英特尔酷睿i7-9700K做了同步测试,酷睿i7-9700K采用8核心8线程设计,基础频率3.6GHz、单核睿频4.9GHz、12MB缓存,目前京东自营零售价2799元,是目前高端处理器市场中的明星型号。锐龙5 3600X作为指导价不到2000元的产品,与其进行跨级对战的结果又会是如何?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两套测试平台一览,AMD锐龙5 3600X平台:
英特尔酷睿i7-9700K平台:
四.处理器基准性能测试
CineBnch R15是很有说服力的一套CPU和显卡测试系统,最多能够支持256个逻辑核心,还加强了着色器、抗锯齿、阴影、灯光以及反射模糊等的考察。
在R15测试中,锐龙5 3600X的单核心得分为203cb,不但相比二代锐龙提升很大,和酷睿i7-9700K相无几,而凭借着极高的SMT超线程效率,多核分数上锐龙5 3600X相比价格更贵的酷睿i7-9700K还会高出一些。
Cinebench R20是MAXON推出的一款电脑性能测试软件,相对于Cinebench R15,这款R20可以调用4倍内存和8倍的算力,负载强度更高。
CPU-Z作为一款经典的专业CPU检测工具,不仅简单易用而且完全免费,使用该软件可以迅速检测出CPU的所有详细信息,以及缓存、主板、内存、SPD、显卡等所有硬件信息都可以使用它准确检测出来。并且,该软件还加入了测试功能,可对CPU的性能进行简单快捷的测试。
在1.90版本的V17测试中,锐龙5 3600X作为一款价格更低、核心数量更少的产品,得分依旧和酷睿i7-9700K相无几,“Zen2”架构所带来的IPC提升、以及SMT效率显露无疑。
Corona Renderers是一款全新的高性能照片级高真实感渲染器,在corona 1.3版本的基准测试中,锐龙5 3600X的平均速度高达3490770Rays/sec,性能上相比酷睿i7-9700K有一定优势。
Blender是一款专业的3D三维动画制作软件,blender功能十分全面强大,给用户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3D建模平台。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用它创作广播
和电影
级品质的视频,是媒体工作者和
艺术
在Blender benchmark中的“bmw27”场景下,锐龙5 3600X花费344.137秒完成了渲染建模,相比酷睿i7-9700K慢了一些,但处理更复杂的“classroom”场景,锐龙5 3600X所花费的时间则会更短。
Super Pi对单核性能非常敏感,这也是英特尔的传统优势项目,锐龙5 3600X运算1M的时间为9.486秒,虽然相比主频更高的酷睿i7-9700K还有距,但相比此前的一代二代锐龙也有很大提升。
7-Zip是一款完全免费的压缩
解压缩
软件,同其他压缩软件相比它的压缩速度更
快压
缩率更好,对超线程的支持非常好,锐龙5 3600X的基准测试得分高达61416MIPS,比价格更高的酷睿i7-9700K高了将近5000MIPS。
而在另一款常用的解压缩软件WinRAR(版本571)的基准测试中,锐龙5 3600X的性能表现也非常出色,同样比酷睿i7-9700K速度快出一些。
PCMark 10 Extended模式是一项较长的测试,可为组织提供超出典型办公室工作任务的系统性能的完整评估。采用一些严苛的注重 GPU 和 CPU 性能的显卡测试和物理测试,拓宽了PCMark 10 基准测试的范围。
可以看到,在综合得分上锐龙5 3600X和价格更高的酷睿i7-9700K相无几,具体到四个侧重不同的项目,二者互有胜负。
全新的“Zen2”架构改进了内存,使其获得更强的兼容性,锐龙5 3600X可完美适配3600MHz C16高频内存,在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中,内存速度高达49326MB/s、内存读取速度高达51974MB/s,相比酷睿i7-9700K有小幅优势。不过由于锐龙5 3600X为单die设计,内存写入带宽被大幅降低,速度只有理论值的一半,但鉴于绝大多数用户很少做需要大量数据写回的密集计算,所以影响也不是很大。
内存延迟方面,锐龙5 3600X为68.6ns,和二代锐龙处理器相当。但鉴于锐龙5 3600X内置了32M大缓存作为弥补,所以内存延迟对游戏的影响有所降低。
Sisoftware Sandra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分析评比工具,拥有各种应用的测试方案。作为一款系统测试软件,它除了可以提供详细的硬件信息外,还可以做产品的性能对比。此次测试我们使用的2020版本,并测试“算数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财务分析”以及“加密解密性能”这四个项目。
“算数处理器”显示处理器对比其他处理器如何处理算数与浮点数指令。
“多媒体处理器”体现处理器如何处理多媒体指令。
“财务分析”处理器的期权定价性能。
反应处理器对典型加解密引擎进行加解密作(加密、解密、哈希、签名等)的性能。
Sisoftware Sandra中的很多测试项目几乎都要用到AVX2指令集,对处理器的浮点性能非常敏感,而这也是此前AMD一代、二代锐龙处理器的弱势项目。此次“Zen2”架构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浮点单元位宽加倍,反映在测试结果上,锐龙5 3600X在Sisoftware Sandra的各项测试中和定位更高的酷睿i7-9700K相不大,可谓是补足了此前的短板。
小结:上面的各项基准测试包含解压缩、转码编码、渲染、建模创作等多个方面,基本上覆盖了PC用户的大部分使用场景,凭借这极高的单核IPC以及很强的SMT超线程效率,锐龙5 3600X在各项测试中的表现都非常不错,即使和定价高出1000元的酷睿i7-9700K相对比,也可以做到互有胜负,AMD三代锐龙的性价比优势凸显无疑!
五.游戏性能测试
我们先用版3DMark进行物理测试。
Fire Strike场景反应DX11的游戏性能,锐龙5 3600X成绩为19897分,相对酷睿i7-9700K还要高一些。
到了DX12的TimeSpy场景,酷睿i7-9700K的物理分数反超了锐龙5 3600X。
《最终幻想XV》:
《古墓丽影:暗影》:
《地铁:离去》:
《刺客信条:起源》:
《F1 2018》:
《刺客信条:奥德赛》:
游戏测试小结▲美到哭的幽灵Pri散热器:
通过这七款3A大作实测,我们可以感受到锐龙5 3600X强大的游戏性能,带动RTX2080SUPER这样的显卡也没有压力。而酷睿i7-9700K则凭借着8个物理核心、更高的频率、以及Ringbus带来的低内存延迟,游戏表现更加出色一些。
总结一下,如果以酷睿i7-9700K为标准,在1080P分辨率下,锐龙5 3600X的游戏性能可以达到酷睿i7-9700K的94%左右;而到了2K分辨率下,由于显卡的负载压力更大,CPU对游戏帧数的影响相对减少,所以锐龙5 3600X可以体验到接近酷睿i7-9700K 97%的游戏性能。
六.功耗和温度测试
在室温28℃的环境下,使用AIDA64自带的系统稳定性测试进行单烤FPU 20分钟后,锐龙5 3600X的频率稳定在4.05GHz上下,RYZEN MASTER自带的温度监测显示为83.9℃,通过功率检测仪显示的平台功耗为157.6W。与之对比,在同样环境下,i7-9700K单烤FPU 20分钟后,核心温度高达87℃,整机平台功耗231.5W。可在7nm工艺的加持下,锐龙5 3600X能耗比表现较为出色。
另外,由于锐龙5 3600X支持Precision Boost与XFR两个技术,可根据处理器运行时当前的负载、温度、电压等状态,自动化提升频率。虽然降低了手动超频的可玩性,但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装机点亮后即可享受化性能。
七.总结
从上面的各项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锐龙5 3600X的性能还是非常出色的,相比前代产品,保留多核心优势的同时,单核能力也大幅提高,玩游戏再也不是短板了。
而和酷睿i7-9700K相比,锐龙5 3600X拥有与之相近的生产力性能,可以高效从容地应对渲染、转码、解压、建模等多种高负载工作;在游戏方面,锐龙5 3600X和酷睿i7-9700K相比要确实要弱一些,但距也不算很大,在10%以内。
不过只讨论性能而不考虑成本是不可取的,目前锐龙5 3600X在京东自营旗舰店售价为1999元,还可享受满1750减150优惠活动,只需1849元就能入手,而酷睿i5-9600K盒装售价1799元、英特尔酷睿i7-9700K盒装售价高达2799元。结合这三款产品的售价,锐龙5 3600X相当于是花费i5的价格却提供了接近i7的性能,真可谓是跨越级别的体验!
此外,很多用户的DIY购机预算是比较有限的,在购买配件装机时必然会有所取舍。而影响计算机使用体验的的也不仅是处理器,如果在购买处理器时能够省下1000元预算,那么就可以将显卡升级一个档次、或者选择购买更高频率的内存、拓展性更强的主板、以及更大容量的M.2固态硬盘等,最终获得全方位的平台性能提升。相比于“高U带低显”,“旗舰U配丐板”,以上的消费理念应该是在攒机预选有限的情况下更为明智地选择。
线程撕裂者3990X参数性能评测
线程撕裂者3990xRyzenThreadripper3990X64核心,128线程的威力再加上应用的支持,可让以往的3D渲染光线影片编码与程式编译等工作,可藉由高核心数来大幅加速运算效能缩短等待时间想要满足3990X的供电需求,还是需要一。
线程撕裂者3990X是目前的史上最强CPU,没有之一哦,其强大的功能可以让你的电脑疾步如飞,根本不用在担心任何的不够用了Ryzen Threadripper 3990X 效能各位有目共睹,64 核心 128 线程的威力再加上应用的支持,可让以往。
可以线程撕裂者3990X发布之后,很多媒体已经对这款处理器做出评价,不过外媒称,线程撕裂者3990X在Windows 10上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Windows 10将其识别为双路,也就是两个处理器加但更重要的是 Ryzen 9-3900X 在 Cinebench R20 的测试数据,甚至有机会超越 16 核心的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笔者测试几次,其中有多次都比 TR 1950X 高、但偶而会低于 TR 1950X ),更重要的是处理器、主机板加上散热器的整体成本, Ryzen 9-3900X 显然更为划算。起来是64核心128线程外媒也放出了照片。
线程撕裂者3990X+RTX3090+256G内存+14TSSD鲁348W跑了个 AMD 锐龙Threadripper线程撕裂者 3990X处理器 amd的处理器CPU系列,采用7nm工艺,总共64核128线程基础频率29GHz,频率43GHz支持256G。
amdryzen1950x玩游戏怎么样
线程数量amd发布的发烧级处理器RyzenThreadRipper1950X/1920X/1900X,尤其是16核心旗舰Ryzen1950X更是让人期待,那么amdryzen1950x玩游戏怎么样?小编这就为大家带来amd线程撕裂者1950x评测图文步骤。
锐龙5 3600X在R20测试中的单核得分为50ts、多核得分3747pts,和酷睿i7-9700K的成绩几乎相同,微小的别甚至可以算作误。amd线程撕裂者1950x评测图文步骤:
1、将Ryzen1950X与其他三款CPU进行比较:InCorei97900X、InCorei77700K和AMDRyzen1800X。搭载它们的主机都配备了NVIDIAGTX1080Ti显卡和32GB的内存,其中配备Ryzen1950X的是外星人整机AlienwareArea51。结果来看基本是和其余三家打平手,表现相无几,对于我们经常玩的大型游戏,肯定也是能够完美运行;
2、然而,因为4K是属于GPU受限的测试环境,所以这一测试并不能算很严谨,参考性比较低。
AMD Ryzen R9-3900X 、 Ryzen R7-3700X 测试报告,不仅是超值、更有多核性能优势
▲若搭配的是 PCIe 3.0 的显示卡频宽也会因此掉回 PCIe 3.0在稍早 AMD 的 Ryzen 3000 系列处理器正式解禁性能测试,此次 AMD 也提供其中的 Ryzen R9-3900X 与 Ryzen R7-3700X 、 Radeon RX5700 、 Radeon RX5700XT ,以及技嘉、华擎的 X570 主机板、技嘉 AORUS PCIe 4.0 SSD 、芝奇的 DDR4 3600 记忆体等供测试,而在稍早的报价也已经出炉,消费者可藉测试数据评估此次 AMD 的战力。
▲此次取得的平台是 Ryzen 9 3900X 与 Ryzen 7 3700X
Ryzen 9 专属精致包装
▲ Ryzen 9 系列的包装采用新设计
▲珠宝盒型的硬纸盒与软纸盒质感高下立判
▲ Ryzen 9 3900X 包装质感比起 Ryzen 7 3700X 好很多
可看到 Ryzen R9-3900X 系列采用新设计的硬式盒装,宛若钟表盒的设计,与原本 Ryzen 系列软纸盒搭配瓦楞纸固定风扇、 CPU 硬盒的设计相较下显得更有质感,不过内容物基本上还是一样的,包括处理器与 AMD 原厂的 Wraith Pri 幽灵扇,值得一提的是 AMD 此次应该对台积电 7nm 制程信心十足,即便是 TDP 105W 的 Ryzen R9-3900X 仍大胆的附上 Wraith Pri 幽灵扇。
Wraith MAX 藉热导管直接接触提升散热性能
▲ Wraith Pri 风扇采用透明、运作时比起 Wraith MAX 更浮夸
▲ Wraith Pri 仍维持四根热导管与铜底设计
Wraith Pri 虽与原本的 Wraith MAX 外观近似,也同样采用 4 热导管,乍看下将风扇由黑色改为透明,然而底部热导管接触的设计是两款散热器的异,也是奠定 Wraith Pri 盒装旗舰散热器地位的关键。当然透明风扇的 Wraith Pri 也比起导光环的 Wraith MAX 更浮夸,不过两者都同样可藉 USB 介面或是主机板的 RGB 同步控制灯效。
▲ Wraith Pri 的四根铜导管直接与 CPU 上盖接触
Wraith MAX 的四根导管最终是安插在一块平整的铜底上,而 Wraith Pri 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直接把四根铜导管辗平,使铜导管直接与 CPU 上盖接触,不过要留意的是也由于铜导管之间有些许间隙,容易造成安装时若未一次到位重复安装导致散热高不均匀,故一旦装机发现风扇转速偏高或是效能有些许异,建议直接卸下散热器重涂散热膏。
技嘉 X570 AORUS MASTER 、华擎 X570 Taichi 双平台
▲此次取得的组合是技嘉 AOROS 的 X570 AORUS MASTER 以及华擎的 X570 Taichi
▲此次两张主机板都属于技嘉与华擎第二阶等级
至于此次 AMD 提供的主机板为技嘉 AOROS 的 X570 AORUS MASTER 以及华擎的 X570 Taichi ,由于时间问题,笔者此次以 X570 AORUS MASTER 搭配 R9-3900X 、 华擎 X570 Taichi 搭配 R7-3700X ,不过在拍摄完产品照后,华擎通知要更换主机板为正式版本,故照片为工程版、测试时为正式版,但以照片而言除运作时正式版 RGB 光效外难以区分异。
▲ X570 Taichi 机背有着抗弯曲与抗讯号干扰的金属背板
▲ X570 Taichi 电供散热片为热导管搭配铝质散热片
▲ X570 Taichi 音效区块也采区块,搭配音响级电容
▲ X570 Taichi CPU 供电采用 8+4 Pin
▲ X570 Taichi 背面可快速清除 CMOS ,保有一个 HDMI 输出
▲ X570 Taichi 散热片的齿轮造型为点缀、风扇在齿轮上方的网罩下
▲ X570 Taichi 的三条 M.2 散热片采用大型化设计,散热片同时兼具晶片组风扇遮罩
两张中高阶的主机板都有相当精致的设计,也具备 LED 状态灯与快捷开关,就不需要拿螺丝起子去触发开关; X570 AORUS MASTER 的 M.2 PCIe 散热片为每个插槽, X570 Taichi 则采用一块大型的散热片覆盖,且同时装有光效与兼具晶片组风扇的遮罩,搭配时建议不要搭配装有不可拆卸散热片的 SSD ,否则就只能牺牲散热片护罩以及让晶片风扇奔。
▲ X570 AORUS MASTER 供电散热片采用热导管搭配鳍片, CPU 电源可输入 8+8 Pin
▲ X570 AORUS MASTER 的 SATA 为转 90 度设计、提供六个 SATA
▲ X570 AORUS MASTER 的三条 M.2 SSD 散热片采设计
▲ X570 AORUS MASTER 板上有开关、而 Reset 为微动开关
▲ X570 AORUS MASTER 搭配 ESS SABRE 音效晶片
▲ X570 AORUS MASTER 的晶片有主动散热
▲ X570 AORUS MASTER 背面有着大型遮罩可防止变形与其它讯号干扰
▲ X570 AORUS MASTER 主机板后方具备 CMOS 清除与快速进行韧体更新的按键、但无视讯 IO
▲ X570 AORUS MASTER 音效部分甚至有 WIMA 薄膜电容
供电部分, X570 AORUS MASTER 的 CPU 采用 8+8 Pin ,而 X470 Taichi 则是采用 8+4 Pin ,不过由于笔者手边的电源供应器形式较旧,单一路 8Pin CPU ,加上都是搭配幽灵扇,故此次测试两者皆统一使用 8Pin 供电;另外两者的音效线路都有隔离与音响遮罩,其中搭配 ESS 音效晶片的 X570 AORUS MASTER 还可看到装有音响级的 WIMA 薄膜电容。
AORUS PCIe 4.0 SSD 、 芝奇幻光戟 DDR4 3600MHz 备战
▲ 不太确定此次拿到的包装为市售盒装或是媒体测试用包装
为了发挥 AMD Ryzen 3000 平台的水准, AMD 还准备了 AORUS PCIe 4.0 SSD 2TB ,以及芝奇的幻光戟 DDR4 3600MHz 记忆体;为了保有使用弹性, AORUS PCIe 4.0 SSD 2TB 的铜散热片是让消费者可拆装的设计,避免由于部分主机板设计导致无法(例如此次搭载大型一体式遮罩的 X570 Taichi ...),另外可看到主控为群联的 IC 。
▲可看到群联的主控晶片
▲ AORUS PCIe 4.0 SSD 的铜散热片需要自行锁上
▲此次搭配的 SSD 与 RAM 都相当浮夸
至于芝奇的幻光戟配有非常惊人的电镀金色散热片,以及浮夸的仿钻石(或是水晶?)颗粒的 LED 导光,与竞品为迎合时下追求的高阶记忆体的科技感设计大为不同,幻光戟给人一种浮夸与奢华的特色,若就视觉搭配与有着类似 CyberPunk 蒸气庞克风的 X470 Taichi 似乎较为一致。
Ryzen 7 1700是一颗8核16线程处理器,如果应用程序对多核心优化得好能够完全发挥16线程的话自然能展露出Ryzen 7 1700的多核优势,然而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这种程序不多,更多的时候是被较低的主频拖累让它的表现还不如那些高频四核。Ryzen 3000 采用改良架构、性能更高的 Zen 2
▲ Ryzen 3000 采用改良式的 Zen 2 架构
回到此次的两款处理器部分,此次 AMD 再度打破消费性平台的核心数量,此次 Ryzen 9-3900X 已达 12 核心、年末的 Ryzen 9-3950X 更高达 16 核心,甚至影响到自身 Threadripper 系列较低阶的产品线,当然 Threadripper 本身仍对记忆体通道保有优势,不过别忘了 Ryzen 3000 已经是改良型的 ZEN 2 核心架构,同时还具备 PCIe 4.0 通道。
此次提供的 Ryzen 9-3900X 为 12 核心、 24 执行绪的猛兽,而 Ryzen 7-3700X 也是一款具备 8 核心、 16 执行绪且仅 65W TDP 的产品;当然光是核心数量升级是不够的, Ryzen 3000 系列的 Zen 2 架构还改善 15% 的 IPC uplift ,与较 Zen+ 加大一倍快取,还有提升两倍浮点运算性能,加上台积电 7nm 制程带来更高的时脉,助其更能与 In 平台抗衡。
低发热、高性能是 Ryzen 3000 最明显优势
▲ Ryzen 9 3900X 也同样搭配 Wraith Pri 散热器
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 Ryzen 9-3900X 与 Ryzen 7-3700X 是相当高性能的处理器,然而在不超频的前提下,仍能搭配盒装的 Wraith Pri 散热器保有约 75 度的运作温度,至于 Ryzen 7-3700X 也不多控制在这样的水准,对于不打算超频直接使用的消费者也可说省下添购散热器的预算。
▲拜 7nm 制程,仅采用四热导管的下吹式 Wraith Pri 散热器仍可压制此次测试的处理器
由于 Ryzen 9-3900X 是 105W TDP 与 12 核心的怪物,无论是装在 X570 AORUS MASTER 或是 X570 Taichi ,风扇转速都有偏高的迹象,同时比较下技嘉的温度控制更为保守,温度提升后风扇的转速攀升相对更快一些;至于 Ryzen 7-3700X 则在两个平台全速时风扇噪音仍就不大,基本上也不用担心过于吵杂的状况。
▲ Ryzen 7 3700X 包装为原本的设计,同样配有 Wraith Pri
如果考虑的是连续运作的稳定与降低噪音,笔者仍建议选择 Ryzen 9-3900X 的消费者考虑额外投资一颗散热器,至少笔者把 Wraith Pri 更换成 Thermalright 的 AXP-200R 后就没有明显的噪音,至于 Ryzen 7-3700X 就不一定要额外投资散热器,如此一来至少相对 In K 系列必须自购一定等级散热器的情形可省下不少花费。
单核表现趋近对手、多核辗压接近价位带对手
▲ Ryzen 9-3900X 单核直逼 9900K 、多核表现辗压
▲ Ryzen 9-3900X 多核表现甚至不逊于 TR 1950X
▲ Ryzen 9 @ PCMark
▲ Ryzen 9 @ PCMark 10 Extended
这次 Ryzen 3000 系列的表现确实相当亮眼,虽在单核心部分并未完全压制 In 的 i9-9900K ,不过也相当接近 In 第九代平台的表现,而以相同价格考量,多核心部分,以价格为基准, Ryzen 9-3900X 毫无悬念的压倒 8 核心的 i9-9900K ,而 Ryzen 7-3700X 也相当逼近 i9-9900K 多核的表现。
▲ Ryzen 7 表现也不至于与 i9-9900K 落太大
▲ Ryzen 7 3700X 较 Ryzen 7 1700X 大幅改善多核心性能
▲ Ryzen 7 3700X @ PCMark 10
▲ Ryzen 7 3700X @ PCMark 10 Extended
▲ AORUS PCIe 4.0 SSD 在未能有多次反复测试下仍达到趋近理论值的表现
▲拜全铜散热包覆,温度控制相当理想
▲ 3DMark PCI Express 的目的在于吃满通道、但这并非消费者多数会遇到的使用情境
此外这次也借由取得 AORUS PCIe 4.0 SSD 的机会,测试 PCIe 4.0 的 SSD 表现,不过或许受到办公室冷气状况不佳等因素,笔者最终得到的成绩是趋近 5GBps 的表现,但也相当接近理论值;不过这还不是 PCIe 4.0 的全速表现,利用 3DMark 的新测试基准,可发现搭配 Radeon RX3900XT 之下的性能表现,不过 PCIe 4.0 需要处理器、主机板、显示卡都支援的前提才有效果,若搭配 PCIe 3.0 显示卡频宽则会被打回原形。
R7-3700X 超值、 R9-3900X 越级挑战专业平台
▲由于仍采用 AM4 插槽,理论上既有主机板仍可相容一部份 Ryzen 3000 处理器
虽说在当代游戏,光只有 CPU 多核性能不见得能占优势,但从此次 AMD 单核提升的幅度,至少在游戏体验不会像先前世代与 In 相近价位产品有一定程度的落,尤其是支援新一代 API 如 Direct X 12 、 Vulkan 等可发挥多核与 GPU 性能的游戏,也能有不逊色的表现,至于 Direct X 11 游戏,也在体验上相当近似。
就结果论,此次 Ryzen 3000 系列处理器来势汹汹,以当前的性能与定价策略肯定对 In 平台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此次测试的 Ryzen 7 3700X 的投资报酬率相当高,低发热、性能表现也不恶,散热器亦可顺利与安静的压制非超频下的发热,笔者认为以游戏玩家的角度相当值得考虑。
▲ Ryzen 9 3900X 破坏小型工作站的建置成本、 Ryzen 7 3700X 则相当超值
Ryzen 9-3900X 虽就游戏的角度不见得是最划算,但若把使用情境转换到影音转档、准专业的运算研究等情境, Ryzen 9-3900X 不仅是可上打 TR 1950X ,而 In 平台甚至要选择到台报价 36,000 元以上的产品才有 12 核心,终究专业平台有其如记忆体通道一类的优势,但已经足够让消费者思索,更别忘了年末还有 16 核心的 Ryzen 9-3950X 蓄势待发。
amd ryzen51600是什么级别的处理器?
ryzen综合来说就是in的3代到4代的e3水平。锐龙 amd ryzen 5 1600 :
1默认下比1230v3略低一些,超频以后综合性能基本一致,ryzen综合来说就是in的3代到4代的e3水平,当然,即便现在一颗3770k也要1000+,主板还没有保修的,r5 1400实际上900左右搞定,而且主板都是全新,并且完美支持nvme固态,性价比是完爆3代和4代的i7。
2单核性能和6850K不多,但是频率输给7700K比较多,单核还是稍微弱了点,不过也就网游吃点亏,单机并不吃亏,多核是未来的趋势,手里有7700K的没必要换,新入手还是1700划算点。
锐龙是于1875年由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所描述,当时命名为Omosaurus armatus。它是首只被发现此篇将以 Ryzen R9-3900X 与 Ryzen R7-3700X 两款处理器为主,这也是波产品当中最多核心、以及 65W TDP 规格的两款处理器,由于作业上时间的限制,将以同样搭配 Radeon RX5700XT GPU 、同样的芝奇记忆体、金士顿 M.2 PCIe SSD 为条件进行评测, CPU 电源仅连接 8Pin ,使用盒装散热器、不进行超频,仅开启 XMP 2.0 做为限制。的剑龙科,其名字因已被其他动物使用,而被迫更改为现在的名称。
锐龙(Dace家必备的软件。ntrurus)意为"非常锐利的尾巴",是种大型剑龙科恐龙,生活于侏罗纪晚期,距今约1亿5400万到1亿5000万年前,。它约为6-10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