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紫花牧草的种植方法(紫花牧草)

梦想农场 1

本文目录一览: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紫花苜蓿又叫做紫花牧蓿、苜蓿、路蒸等,属豆科植物。凭借高产量和优良草质,成为当今世界分布最广品质良的牧草之一,且在我国栽培历史也已有两千多年之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紫花牧草的种植方法(紫花牧草)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1、栽培准备

栽培前选种,必须选择品质优良的苜蓿种子,一般来说,主要使用亮苜5号、赛特、三得利、德宝、德福等这几种苜蓿种子最多。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和土壤适当做好处理。对未包衣种子的处理主要包括杀虫、杀菌、接种根瘤菌等;土壤处理主要包括耕翻、施肥、除杂草、杀虫等。

2、种子处理

紫花苜蓿种子具有休眠性,普遍硬实率较高。所以,在播前应采用擦破种皮法或热水浸泡法进行处理。热水浸泡法,即将苜蓿种子在50-60℃水中浸泡30min,取出晾干后播种。种子经处理能大大提高其发芽率。另外,初次种植苜蓿的地块应采用根瘤菌剂拌种。一般每kg种子用根瘤菌剂5g,充分拌匀后立即播种。用菌剂接种过的苜蓿固氮能力强,生长旺盛,产量大幅度提高。

3、播种方式

播种有春播、夏播、秋播以及临冬寄籽播种几种方法。

春播,可利用早春解冻后的土壤水分,在地温稳定达到发芽温度时,立即抢墒播种。春播要特别注意防除杂草。

夏播,一般在6-7月份,此时环境适宜,播种后出苗快,但由于此时杂草多,病虫害也多,且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在高寒地区,往往因春旱等原因,延误播种时期而推迟夏播。

秋播,适宜于我国北方—年两熟地区,此时各种环境条件为适宜,是苜蓿播种的佳时期,正常在9-10月份进行。

临冬寄籽播种,是北方种植苜蓿的特殊播种期。具体做法是临冬前,在夜间已经结冰,白天又能化冻情况下进行播种。播后由于地温低,种子不能发芽,待到第2年初春天气回暖,地解冻,种子即开始发芽出苗,幼苗整齐健壮。

紫花苜蓿栽培因各地由于其不同自然条件、播种方式及利用目的而略有不同。增加播种量可提高第1年的产量,但并不利于提高以后年份产量,所以播种量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不宜过高。

4、田间管理

除草,在播种后至幼苗期,每年返青后,每次刈割后都要注意防治杂草。可用人工拔除或采用化学除草法。化学除草可喷施苜蓿专用除草剂,并注意在刈割前14d内禁用。

施肥,苜蓿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而为自身提供氮素,所以应以施磷肥为主、适当追施钾肥;但在贫瘠的荒地、盐碱地、土壤较低的地方,应在播种时施一定的尿素做种肥。在苜蓿生长的幼苗期或每年返青后,根系固氮能力较弱,追施一定量的氮肥能提高其产量。像沃叶水溶肥系列的,就很不错。

水利管理,苜蓿根系入土深,抗旱能力强。但在干旱季节及每次刈割后适时浇水,能明显提高产量。苜蓿根系不耐淹,连续水淹24h即会造成亡,所以雨季涝洼地应注意及时排水。

5、刈割与收获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生长旺盛期每年可刈割3-4次,刈割的适期应以1/10的苜蓿开花时为宜,此时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每次刈割留茬5ml左右。在入冬前50d左右应停止刈割,使苜蓿有一定的生长量,以利越冬。如收获种子,应减少刈割次数,并在荚果大部分变褐时收获。收获前,应拔除杂草,以确保种子质量。

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牧草,是全世界种植面积的牧草品种之一,被誉为“牧草”。我国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西北、华北及其他一些地区种植面积。紫花苜蓿喜欢温暖、半干旱到半湿润的气候,抗旱、耐寒性较强、耐盐碱,改良土壤效果明显,最适宜在年降水量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

紫花苜蓿种子较小,苗期生长缓慢,播种前要精细整地,要求深耕、细耙做到地平、土碎、无杂草。播种前每亩(667米2)施有机肥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苜蓿以春播和秋播为主。一般气候比较寒冷、生长季较短、但春季墒情好、风沙较小的地区以春播为主,如东北、西北冷凉地区;比较温暖的华北地区、江淮流域,以秋播为宜。在春季干旱,风沙较大,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可在雨季夏播。苜蓿播种量一般每亩(667米2)1~1.5千克,播种深度2厘米左右,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点播,通常以条播为主。条播行距20~30厘米,播种后适当保墒。苜蓿可以单播,也可以与无芒雀麦、苇状羊茅、黑麦草、鸡脚草等禾本科牧草混播。苜蓿苗期生长较慢,易受杂草危害,因此,苗期应注意防除杂草。

紫花苜蓿再生能力较强,每年可刈割2~5次,多数地区以每年刈割3次为佳。刈割时期为开花初期、刈割留茬高度4~5厘米。条件允许时,每次刈割后应进行追肥、浇水、中耕。苜蓿在中原和华北地区每年可刈割4~5次,每亩(667米2)可产鲜草3000~6000千克,折合干草750~1500千克。

苜蓿营养丰富,适口性良好,是马、牛、羊、猪、兔、禽和草食性鱼类的良好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饲料。可以鲜喂,也可以调制青贮、干草,加工草块、草颗粒和草粉。用苜蓿草粉代替秸秆育肥羔羊,日增重可提高75%:用苜蓿青草喂牛、羊等反刍动物时,应控制采食量,以防止瘤胃臌胀病。

紫花苜蓿又称苜蓿、紫苜蓿,我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苜蓿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素有“牧草”之称,是家畜最经济的饲料。苜蓿根系强大,根上共生根瘤菌,形成许多根瘤,固氮能力强,改良土壤作用大。种植苜蓿可提高后作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防止水土流失。苜蓿的寿命长达二三十年,一次种植可利用多年。种植苜蓿省工省肥。苜蓿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各种家畜都喜食。粗蛋白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玉米高,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比玉米高5倍(干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丰富。高产苜蓿每公顷产粗蛋白质1500~3000千克,相当于18.7~37.5吨玉米所含的粗蛋白质。苜蓿既可直接青饲,又可加工成草粉、草颗粒等,是一种优良的饲料作物。

种植时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经翻耕、耙平、后播种,也可在播前用除草剂灭草后再播种。播种期因地区和当时的土壤墒情而定,以秋播为佳。秋播可有效地利用季节特点,减少苗期杂草危害,并在越冬前有一定的生长量,第二年春天返青后可大量供草。苜蓿亦可春播和夏播,春播可以选择生长快的燕麦、油菜等作伴生作物,以减少杂草的危害。苜蓿可以和一种或多种禾本科牧草,如鸭茅、无芒雀麦、苏丹草等混播。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减少硬实率,并用根瘤菌拌种,保证苗齐苗壮。苜蓿耗水量大,每产1千克干物质需从土壤中吸收800多千克水分,故在干旱季节灌溉可大幅度提高产量。早春灌溉和每次刈割后灌溉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苜蓿有大量根瘤,可提供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一部分氮,但是随着产量的提高,氮素仍会不足,在生长较旺的季节仍要施一定量的氮肥。苗期因根瘤少,也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氮肥,切不可以为豆科牧草有根瘤固氮就不需要施用氮肥。苜蓿在始花至盛花阶段留茬5厘米左右刈割,年刈割3~5次,鲜草产量3500~5000千克/666.7米2。

种植紫花苜蓿,先要对土地深翻,并加入适量的基肥,将土壤耙细,种子要选用品种优良的类型,将其晒2-3天后,即可播种到土壤里面去,播种好后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即可,出苗后要定期为其除草和施加薄肥,注意雨季要及时为其排水。

紫花苜蓿怎么种植 1、选地整地

紫花苜蓿适宜在水肥充足和土质较好的地块上种植,它的种子很小,幼芽比较细弱,选好地块后,先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并在土壤里面施加适量的肥料作为基肥,之后要将土壤耙细,这样种植后它才能旺盛生长。

2、种子要求

选择品质优良的紫花苜蓿种子,先要将其清洗干净,然后置于阳光底下晒2-3天,以打破它种子的休眠期,这样可以提高它的出苗率,如果在寒冷地区种植的话,那么需要选择抗寒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来种植。

3、播种种植

将紫花苜蓿根瘤菌和水稀释好,然后和种子拌匀,播种时间在春秋两季,一般可以使用条播的方法播种,行距30-60厘米播种到土壤里即可,播种好后覆盖一层2厘米左右的薄土,并保持土壤微微湿润。

4、养护管理

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缓慢,我们在养护管理的时候,需要经常为其除草,它是一种不耐水涝的植物,在雨季的时候,要及时排水,不然土壤有积水产生的话,它就很容易烂根亡,在植株生长期还需要勤施薄肥。

紫花苜蓿种植方法

紫花苜蓿又叫做紫花牧蓿、苜蓿、路蒸等,属豆科植物。凭借高产量和优良草质,成为当今世界分布最广品质良的牧草之一,且在我国栽培历史也已有两千多年之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1、栽培准备

栽培前选种,必须选择品质优良的苜蓿种子,一般来说,主要使用亮苜5号、赛特、三得利、德宝、德福等这几种苜蓿种子最多。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和土壤适当做好处理。对未包衣种子的处理主要包括杀虫、杀菌、接种根瘤菌等;土壤处理主要包括耕翻、施肥、除杂草、杀虫等。

2、种子处理

紫花苜蓿种子具有休眠性,普遍硬实率较高。所以,在播前应采用擦破种皮法或热水浸泡法进行处理。热水浸泡法,即将苜蓿种子在50-60℃水中浸泡30min,取出晾干后播种。种子经处理能大大提高其发芽率。另外,初次种植苜蓿的地块应采用根瘤菌剂拌种。一般每kg种子用根瘤菌剂5g,充分拌匀后立即播种。用菌剂接种过的苜蓿固氮能力强,生长旺盛,产量大幅度提高。

3、播种方式

播种有春播、夏播、秋播以及临冬寄籽播种几种方法。

春播,可利用早春解冻后的土壤水分,在地温稳定达到发芽温度时,立即抢墒播种。春播要特别注意防除杂草。

夏播,一般在6-7月份,此时环境适宜,播种后出苗快,但由于此时杂草多,病虫害也多,且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在高寒地区,往往因春旱等原因,延误播种时期而推迟夏播。

秋播,适宜于我国北方—年两熟地区,此时各种环境条件为适宜,是苜蓿播种的佳时期,正常在9-10月份进行。

临冬寄籽播种,是北方种植苜蓿的特殊播种期。具体做法是临冬前,在夜间已经结冰,白天又能化冻情况下进行播种。播后由于地温低,种子不能发芽,待到第2年初春天气回暖,地解冻,种子即开始发芽出苗,幼苗整齐健壮。

紫花苜蓿栽培因各地由于其不同自然条件、播种方式及利用目的而略有不同。增加播种量可提高第1年的产量,但并不利于提高以后年份产量,所以播种量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不宜过高。

4、田间管理

除草,在播种后至幼苗期,每年返青后,每次刈割后都要注意防治杂草。可用人工拔除或采用化学除草法。化学除草可喷施苜蓿专用除草剂,并注意在刈割前14d内禁用。

施肥,苜蓿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而为自身提供氮素,所以应以施磷肥为主、适当追施钾肥;但在贫瘠的荒地、盐碱地、土壤较低的地方,应在播种时施一定的尿素做种肥。在苜蓿生长的幼苗期或每年返青后,根系固氮能力较弱,追施一定量的氮肥能提高其产量。像沃叶水溶肥系列的,就很不错。

水利管理,苜蓿根系入土深,抗旱能力强。但在干旱季节及每次刈割后适时浇水,能明显提高产量。苜蓿根系不耐淹,连续水淹24h即会造成亡,所以雨季涝洼地应注意及时排水。

5、刈割与收获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生长旺盛期每年可刈割3-4次,刈割的适期应以1/10的苜蓿开花时为宜,此时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每次刈割留茬5ml左右。在入冬前50d左右应停止刈割,使苜蓿有一定的生长量,以利越冬。如收获种子,应减少刈割次数,并在荚果大部分变褐时收获。收获前,应拔除杂草,以确保种子质量。

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牧草,是全世界种植面积的牧草品种之一,被誉为“牧草”。我国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西北、华北及其他一些地区种植面积。紫花苜蓿喜欢温暖、半干旱到半湿润的气候,抗旱、耐寒性较强、耐盐碱,改良土壤效果明显,最适宜在年降水量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

紫花苜蓿种子较小,苗期生长缓慢,播种前要精细整地,要求深耕、细耙做到地平、土碎、无杂草。播种前每亩(667米2)施有机肥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苜蓿以春播和秋播为主。一般气候比较寒冷、生长季较短、但春季墒情好、风沙较小的地区以春播为主,如东北、西北冷凉地区;比较温暖的华北地区、江淮流域,以秋播为宜。在春季干旱,风沙较大,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可在雨季夏播。苜蓿播种量一般每亩(667米2)1~1.5千克,播种深度2厘米左右,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点播,通常以条播为主。条播行距20~30厘米,播种后适当保墒。苜蓿可以单播,也可以与无芒雀麦、苇状羊茅、黑麦草、鸡脚草等禾本科牧草混播。苜蓿苗期生长较慢,易受杂草危害,因此,苗期应注意防除杂草。

紫花苜蓿再生能力较强,每年可刈割2~5次,多数地区以每年刈割3次为佳。刈割时期为开花初期、刈割留茬高度4~5厘米。条件允许时,每次刈割后应进行追肥、浇水、中耕。苜蓿在中原和华北地区每年可刈割4~5次,每亩(667米2)可产鲜草3000~6000千克,折合干草750~1500千克。

苜蓿营养丰富,适口性良好,是马、牛、羊、猪、兔、禽和草食性鱼类的良好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饲料。可以鲜喂,也可以调制青贮、干草,加工草块、草颗粒和草粉。用苜蓿草粉代替秸秆育肥羔羊,日增重可提高75%:用苜蓿青草喂牛、羊等反刍动物时,应控制采食量,以防止瘤胃臌胀病。

紫花苜蓿有什么特点?如何种植?

紫花苜蓿又叫做紫花牧蓿、苜蓿、路蒸等,属豆科植物。凭借高产量和优良草质,成为当今世界分布最广品质良的牧草之一,且在我国栽培历史也已有两千多年之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1、栽培准备

栽培前选种,必须选择品质优良的苜蓿种子,一般来说,主要使用亮苜5号、赛特、三得利、德宝、德福等这几种苜蓿种子最多。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和土壤适当做好处理。对未包衣种子的处理主要包括杀虫、杀菌、接种根瘤菌等;土壤处理主要包括耕翻、施肥、除杂草、杀虫等。

2、种子处理

紫花苜蓿种子具有休眠性,普遍硬实率较高。所以,在播前应采用擦破种皮法或热水浸泡法进行处理。热水浸泡法,即将苜蓿种子在50-60℃水中浸泡30min,取出晾干后播种。种子经处理能大大提高其发芽率。另外,初次种植苜蓿的地块应采用根瘤菌剂拌种。一般每kg种子用根瘤菌剂5g,充分拌匀后立即播种。用菌剂接种过的苜蓿固氮能力强,生长旺盛,产量大幅度提高。

3、播种方式

播种有春播、夏播、秋播以及临冬寄籽播种几种方法。

春播,可利用早春解冻后的土壤水分,在地温稳定达到发芽温度时,立即抢墒播种。春播要特别注意防除杂草。

夏播,一般在6-7月份,此时环境适宜,播种后出苗快,但由于此时杂草多,病虫害也多,且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在高寒地区,往往因春旱等原因,延误播种时期而推迟夏播。

秋播,适宜于我国北方—年两熟地区,此时各种环境条件为适宜,是苜蓿播种的佳时期,正常在9-10月份进行。

临冬寄籽播种,是北方种植苜蓿的特殊播种期。具体做法是临冬前,在夜间已经结冰,白天又能化冻情况下进行播种。播后由于地温低,种子不能发芽,待到第2年初春天气回暖,地解冻,种子即开始发芽出苗,幼苗整齐健壮。

紫花苜蓿栽培因各地由于其不同自然条件、播种方式及利用目的而略有不同。增加播种量可提高第1年的产量,但并不利于提高以后年份产量,所以播种量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不宜过高。

4、田间管理

除草,在播种后至幼苗期,每年返青后,每次刈割后都要注意防治杂草。可用人工拔除或采用化学除草法。化学除草可喷施苜蓿专用除草剂,并注意在刈割前14d内禁用。

施肥,苜蓿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而为自身提供氮素,所以应以施磷肥为主、适当追施钾肥;但在贫瘠的荒地、盐碱地、土壤较低的地方,应在播种时施一定的尿素做种肥。在苜蓿生长的幼苗期或每年返青后,根系固氮能力较弱,追施一定量的氮肥能提高其产量。像沃叶水溶肥系列的,就很不错。

水利管理,苜蓿根系入土深,抗旱能力强。但在干旱季节及每次刈割后适时浇水,能明显提高产量。苜蓿根系不耐淹,连续水淹24h即会造成亡,所以雨季涝洼地应注意及时排水。

5、刈割与收获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生长旺盛期每年可刈割3-4次,刈割的适期应以1/10的苜蓿开花时为宜,此时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每次刈割留茬5ml左右。在入冬前50d左右应停止刈割,使苜蓿有一定的生长量,以利越冬。如收获种子,应减少刈割次数,并在荚果大部分变褐时收获。收获前,应拔除杂草,以确保种子质量。

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牧草,是全世界种植面积的牧草品种之一,被誉为“牧草”。我国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西北、华北及其他一些地区种植面积。紫花苜蓿喜欢温暖、半干旱到半湿润的气候,抗旱、耐寒性较强、耐盐碱,改良土壤效果明显,最适宜在年降水量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

紫花苜蓿种子较小,苗期生长缓慢,播种前要精细整地,要求深耕、细耙做到地平、土碎、无杂草。播种前每亩(667米2)施有机肥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苜蓿以春播和秋播为主。一般气候比较寒冷、生长季较短、但春季墒情好、风沙较小的地区以春播为主,如东北、西北冷凉地区;比较温暖的华北地区、江淮流域,以秋播为宜。在春季干旱,风沙较大,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可在雨季夏播。苜蓿播种量一般每亩(667米2)1~1.5千克,播种深度2厘米左右,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点播,通常以条播为主。条播行距20~30厘米,播种后适当保墒。苜蓿可以单播,也可以与无芒雀麦、苇状羊茅、黑麦草、鸡脚草等禾本科牧草混播。苜蓿苗期生长较慢,易受杂草危害,因此,苗期应注意防除杂草。

紫花苜蓿再生能力较强,每年可刈割2~5次,多数地区以每年刈割3次为佳。刈割时期为开花初期、刈割留茬高度4~5厘米。条件允许时,每次刈割后应进行追肥、浇水、中耕。苜蓿在中原和华北地区每年可刈割4~5次,每亩(667米2)可产鲜草3000~6000千克,折合干草750~1500千克。

苜蓿营养丰富,适口性良好,是马、牛、羊、猪、兔、禽和草食性鱼类的良好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饲料。可以鲜喂,也可以调制青贮、干草,加工草块、草颗粒和草粉。用苜蓿草粉代替秸秆育肥羔羊,日增重可提高75%:用苜蓿青草喂牛、羊等反刍动物时,应控制采食量,以防止瘤胃臌胀病。

紫花苜蓿又称苜蓿、紫苜蓿,我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苜蓿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素有“牧草”之称,是家畜最经济的饲料。苜蓿根系强大,根上共生根瘤菌,形成许多根瘤,固氮能力强,改良土壤作用大。种植苜蓿可提高后作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防止水土流失。苜蓿的寿命长达二三十年,一次种植可利用多年。种植苜蓿省工省肥。苜蓿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各种家畜都喜食。粗蛋白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玉米高,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比玉米高5倍(干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丰富。高产苜蓿每公顷产粗蛋白质1500~3000千克,相当于18.7~37.5吨玉米所含的粗蛋白质。苜蓿既可直接青饲,又可加工成草粉、草颗粒等,是一种优良的饲料作物。

种植时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经翻耕、耙平、后播种,也可在播前用除草剂灭草后再播种。播种期因地区和当时的土壤墒情而定,以秋播为佳。秋播可有效地利用季节特点,减少苗期杂草危害,并在越冬前有一定的生长量,第二年春天返青后可大量供草。苜蓿亦可春播和夏播,春播可以选择生长快的燕麦、油菜等作伴生作物,以减少杂草的危害。苜蓿可以和一种或多种禾本科牧草,如鸭茅、无芒雀麦、苏丹草等混播。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减少硬实率,并用根瘤菌拌种,保证苗齐苗壮。苜蓿耗水量大,每产1千克干物质需从土壤中吸收800多千克水分,故在干旱季节灌溉可大幅度提高产量。早春灌溉和每次刈割后灌溉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苜蓿有大量根瘤,可提供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一部分氮,但是随着产量的提高,氮素仍会不足,在生长较旺的季节仍要施一定量的氮肥。苗期因根瘤少,也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氮肥,切不可以为豆科牧草有根瘤固氮就不需要施用氮肥。苜蓿在始花至盛花阶段留茬5厘米左右刈割,年刈割3~5次,鲜草产量3500~5000千克/666.7米2。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和方法

紫花苜蓿又叫做紫花牧蓿、苜蓿、路蒸等,属豆科植物。凭借高产量和优良草质,成为当今世界分布最广品质良的牧草之一,且在我国栽培历史也已有两千多年之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1、栽培准备

栽培前选种,必须选择品质优良的苜蓿种子,一般来说,主要使用亮苜5号、赛特、三得利、德宝、德福等这几种苜蓿种子最多。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和土壤适当做好处理。对未包衣种子的处理主要包括杀虫、杀菌、接种根瘤菌等;土壤处理主要包括耕翻、施肥、除杂草、杀虫等。

2、种子处理

紫花苜蓿种子具有休眠性,普遍硬实率较高。所以,在播前应采用擦破种皮法或热水浸泡法进行处理。热水浸泡法,即将苜蓿种子在50-60℃水中浸泡30min,取出晾干后播种。种子经处理能大大提高其发芽率。另外,初次种植苜蓿的地块应采用根瘤菌剂拌种。一般每kg种子用根瘤菌剂5g,充分拌匀后立即播种。用菌剂接种过的苜蓿固氮能力强,生长旺盛,产量大幅度提高。

3、播种方式

播种有春播、夏播、秋播以及临冬寄籽播种几种方法。

春播,可利用早春解冻后的土壤水分,在地温稳定达到发芽温度时,立即抢墒播种。春播要特别注意防除杂草。

夏播,一般在6-7月份,此时环境适宜,播种后出苗快,但由于此时杂草多,病虫害也多,且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在高寒地区,往往因春旱等原因,延误播种时期而推迟夏播。

秋播,适宜于我国北方—年两熟地区,此时各种环境条件为适宜,是苜蓿播种的佳时期,正常在9-10月份进行。

临冬寄籽播种,是北方种植苜蓿的特殊播种期。具体做法是临冬前,在夜间已经结冰,白天又能化冻情况下进行播种。播后由于地温低,种子不能发芽,待到第2年初春天气回暖,地解冻,种子即开始发芽出苗,幼苗整齐健壮。

紫花苜蓿栽培因各地由于其不同自然条件、播种方式及利用目的而略有不同。增加播种量可提高第1年的产量,但并不利于提高以后年份产量,所以播种量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不宜过高。

4、田间管理

除草,在播种后至幼苗期,每年返青后,每次刈割后都要注意防治杂草。可用人工拔除或采用化学除草法。化学除草可喷施苜蓿专用除草剂,并注意在刈割前14d内禁用。

施肥,苜蓿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而为自身提供氮素,所以应以施磷肥为主、适当追施钾肥;但在贫瘠的荒地、盐碱地、土壤较低的地方,应在播种时施一定的尿素做种肥。在苜蓿生长的幼苗期或每年返青后,根系固氮能力较弱,追施一定量的氮肥能提高其产量。像沃叶水溶肥系列的,就很不错。

水利管理,苜蓿根系入土深,抗旱能力强。但在干旱季节及每次刈割后适时浇水,能明显提高产量。苜蓿根系不耐淹,连续水淹24h即会造成亡,所以雨季涝洼地应注意及时排水。

5、刈割与收获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生长旺盛期每年可刈割3-4次,刈割的适期应以1/10的苜蓿开花时为宜,此时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每次刈割留茬5ml左右。在入冬前50d左右应停止刈割,使苜蓿有一定的生长量,以利越冬。如收获种子,应减少刈割次数,并在荚果大部分变褐时收获。收获前,应拔除杂草,以确保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