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鲟鱼苗淡水养殖方法和技术 鲟鱼苗淡水养殖方法和技术

梦想农场 1

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1)如果是流水池,每平方米放养30-50尾。如果是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5-10尾。

1、苗种培育3、成鱼饲养

(1)培育池选择室外普通水泥池,水源应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刚开始的时候,每平方米放养600尾,投喂轮虫和水蚤。16天后,每平方米放养480-540尾,投喂轮虫、水蚤或切碎的水蚯蚓,每天投喂饵料8-12次。

(3)45天过后,培育成幼鱼,体长9.3cm,体重3.2g。

2、商品鲟鱼养殖

(1)如果是室内,水泥池规格为3.5-3×4.5-6m,如果是室外,水泥池规格为1.5-2×8-12m,水深为1-1.2m。

(2)放养之前,使用5%食盐水浸浴15分钟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0-30尾,规格保持一致。

(4)养殖11月龄的幼鱼体重可达1053g,平均体长约为56.9cm,已经接近商品鱼规格。

(5)如果养殖过程中患上了水霉病,使用0.08%孔雀石绿浸浴20分钟左右。如果患上了小瓜虫病,使用0.05%溶液浸泡30060分钟左右。

二、人工养殖鲟鱼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1、水温

(2)人工养殖鲟鱼,适宜水温为20℃,生产期和孵化期的时候,水温控制在19℃,冬季的时候,水温控制在15℃。

2、氧气溶解量

人工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氧气溶解量保持在5mg/L以上。如果氧气溶解量低于5mg/L,鲟鱼的食欲会有所下降。如果氧气溶解量低于3mg/L,鲟鱼停止进食。

3、水体酸碱度

鲟鱼不适宜生活在偏水体种,一般需要将水体ph控制在7.5左右。

4、水体透明度

刚开始,水体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等到鲟鱼逐渐成年后,将水体透明度降低至30cm左右。

市场上卖的鲟鱼是什么品种,淡水鲟鱼怎么养

1、培育鱼苗

市场上贩卖的鲟鱼大多数为施氏鲟和杂交鲟。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施氏鲟,雌鱼8龄成熟,雄鱼7龄成熟,野生环境下的施氏鲟,雌鱼9-13龄成熟,雄鱼7-9龄成熟。施氏鲟的适宜生存水温为21℃左右,适宜产卵水温为17℃左右。到了20世纪末,施氏鲟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鲟鱼养殖种类,产量占据鲟鱼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1、目前,市场上贩卖的鲟鱼大多数为施氏鲟,杂交鲟。

3、黑龙江杂交鲟一般是施氏鲟和达氏鳇的杂交后代,其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生长速度以及配合饲料驯养均有一定优势。以鲟龙1号为例(与施氏鲟相比),1龄鱼的生长速度能够提高19.1%以上,4龄鱼的生长三在放养的时候考虑水温是否适宜速度能够提高90.3%,7龄鱼的性腺指数为15.13,比施氏鲟高2.44,比达氏鳇高3.93。

二、淡水鲟鱼怎么养

(1)对于没有开口的水花鱼种,水温控制在18-20℃,水深0.6m,氧气溶解量不低于6mg/L,开口饵料喂食轮虫、小型枝角类。2天过后,改喂剁碎的水蚯蚓和碎鱼虾。开始的时候,每天喂食10-12次,7天过后,每天喂食8次。

(2)当鱼苗长至8-10cm左右的时候,开始转喂人工配合饲料,水温控制在18-20℃,水深控制在0.8-1m。

2、成鱼养殖

(1)水泥池养殖(流水养殖)

水深1.5-2m左右,放养密度为500尾/立方米(随着鱼的长大不断分池饲养),每尾长15cm,重15g。投喂次数为每天4-6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后逐渐降低至1%。

长30cm,体重100g以上的鱼种,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后续随着鱼的长大不断分塘饲养,密度控制在500尾/亩。

养殖中华鲟处理方法

1、首先使用木棍或是刀背在中华鲟的头部进行敲击,把它敲晕了之后再准备动手处理,注意中华鲟的活力非常强,力量也较大,身体非常滑,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小心跳起,以防把手弄伤。准备一盆60℃左右的热水,不能太烫,否则会把鱼皮给烫坏,将其放在热水中烫一下,这时鱼鳞会竖起来。

2、当鱼鳞全部竖起来时,使用钢丝球逆着鱼鳞的方向慢慢的擦,鱼鳞很容易一、市场上卖的鲟鱼是什么品种会被擦下来,擦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鱼皮给擦坏了,注意中华鲟的鱼鳞是很坚硬的,处理过程中不要划伤手。鱼鳞清理干净后,用刀把鱼的肚皮剪开,掏尽其内,如果肚子里有一层黑膜,要用水把黑膜搓洗干净。

3、中华鲟的鱼鳃也是能食用的,但建议还是去掉,使用两根筷子插入鱼鳃的部位,将筷子前端叉开,转几圈,把鱼鳃缠绕在筷子上,拿出来扔掉即可。将鱼全身的黏液用手搓洗干净,血水冲洗干净即可。

鲟鱼的外形特征

1、鲟鱼一般呈梭形,鱼体延长,躯干部的横断面呈近五角形,无眶间隔、前鳃盖骨和间鳃盖骨,吻长,体被5行骨板,或有时。头上骨板或有或无。尾鳍上缘有1行棘状鳞,鳍条不骨化,背鳍和臀鳍后位,腹鳍在背鳍前方,胸鳍低位,尾鳍歪形,或呈鞭状,上叶长于下叶。

2、左右腭(2)静水池饲养密度:0.2-1g/尾的幼鱼,密度为150尾/㎡;1-3g/尾的幼鱼,密度为120尾/㎡;3-5g/尾的幼鱼,密度为100尾/㎡;5-10g/尾的幼鱼,密度为80尾/㎡;10-30g/尾的幼鱼,密度为60尾/㎡;30g/尾以上的幼鱼,密度为30尾/㎡。方骨与筛骨区或蝶骨区不相连,与颌骨固连,内头颅为软骨,仅部分骨化,有锁骨,无椎体,食道短,胃部膨大,有幽门囊,鳔大,镖管和食道背面相连,肠短,有发达的螺旋瓣。

人工养鲟鱼吃什么食物,附人工养殖鲟鱼的条件

1、苗种培育:刚开始,每平方米放养600尾,投喂轮虫和水蚤,16天后,每平方米放养480-540尾,投喂轮虫、水蚤或切碎的水蚯蚓,每天投喂饵料8-12次。2、商品鲟鱼养殖:每平方米放养10-30尾,入池后第二天开始进行饲喂,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总体重的2-3%。

养殖鲟鱼一般可以让它们吃人工配合颗粒料,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等。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于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者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鲟鱼在产卵期一般会停食。而在实际生产中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多用活饵,比如浮游动物或者切碎的水蚯蚓。

一、人工养鲟鱼吃什么食物

2、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于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者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在河口区的鲟鱼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蛹属、鳞虾和蚬类等,在产卵期一般会停食。

3、鲟鱼是动物食性的鱼类,在幼鱼开食阶段可捕食浮游动物,但很快鱼苗就发展成营底栖生活。鲟鱼喜欢的食物随不同种类而有变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

4、鲟鱼苗开食后就可以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在实际生产中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多用活饵,比如浮游动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

二、人工养殖鲟鱼的条件

1、鲟鱼对水温的要求不高,可以比较快适应各种水温,可以承受0℃的水温,不超过35一、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在人工养殖的时候适宜的水温为20℃左右,在冬季的时候要把水温控制在15℃左右,这样可以保证鲟鱼正常进食。

4、一般光照不会对鲟鱼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但是在夏季高温的时候太阳直射水面会提高水温,这样会对鲟鱼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要在养殖池上合理搭建好遮阳棚。

鲟鱼适宜的养殖模式有哪些?

1、人工养鲟鱼吃人工配合颗粒料,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等,要求人工配合颗粒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2%-45%,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要保持半小时以上。饵料粒径还要随着鱼体的增大适当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适口。

盐碱地池塘鲟鱼养3、鲟鱼不能生长在偏水中,要把水体PH值控制在7.5左右,偏碱的水体是比较适合鲟鱼的生长发育的,而偏酸的话会对鲟鱼的生长造成的影响。殖模式,主要有单养和混养两种:

池塘养殖时设几个饲料台,5亩左右的池塘一般设4个饲料台,面积一般2~4米2。饲料台放到距池底10~20厘米处,下面的池底要用沙石底。每次投喂前把饵料台从水中升起来,把没有吃完的饲料清理掉,并根据鲟鱼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日投饵率由鱼体重的3%~3.5%逐步减少到1%~2%。经过一年左右的饲养,鲟鱼体重可达600克以上。

(2)鲟鱼混养鲟鱼混养可选择面积较大的池塘,也是鲟鱼养殖主推模式。主要可与白鲢、草鱼等鱼搭配混养。主养鲢鱼、草鱼,可投放20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放养量为30尾/亩,翌年可长至1000克以上,在养殖中不必为鲟鱼专门投饵;主养鲟鱼,可投放20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放养量为200~400尾/亩,经一年的饲养,鲟鱼个体重可达1000克左右。

本条内容来源于:农业出版社《农牧业科技发展史》

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条件,用什么饲料

养殖中华鲟鱼处理方法如下:

1、仔鱼饲养:驯化阶段,日投饵率为20-30%,正常摄食后,日投饵率为15-20%,ph为6.5-8.5,氧气溶解量在6mg/L以上,水温控制在16-25℃。2、幼鱼饲养:0.2-1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10-15%,1-3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10%,3-10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7%。(2)池塘养殖

一、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条件

1、仔鱼饲养

(1)仔鱼在孵化出来后,放养密度为2000尾/平方米。

(2)水温为21-23℃的时候,仔鱼在孵化出来后的6-7天左右开食。水温为13-15℃的时候,仔鱼在孵化出来后的12-13天开食。

(3)鲟鱼在驯化阶段的时候,每隔1-2小时喂食一次,日投饵率为20-30%。正常摄食后,每隔2-3小时投喂一次,日投饵率为15-20%。

(4)ph控制在6.5-8.5之间,氧气溶解量在6mg/L以上,水温控制在16-25℃,饲养池上方应当有避光设施,保证水温恒定,池水深度为20-40cm。

2、幼鱼饲养

(1)当仔鱼培养至3.5-4cm的时候,分池饲养。

(3)流水池饲养密度:0.2-1g/尾的幼鱼,密度为1000尾/㎡;1-3g/尾的幼鱼,密度为600尾/㎡;3-5g/尾的幼鱼,密度为400尾/㎡;5-10g/尾的幼鱼,密度为200尾/㎡;10-30g/尾的幼鱼,密度为150尾/㎡;30g/尾以上的幼鱼,密度为100尾/㎡。

(4)投喂:0.2-1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10-15%,日投喂次数为8-10次;1-3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10%,日投喂次数为6-8次;3-10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7%,日投喂次数为5次;10-30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6%,日投喂次数为4次;30g/尾以上的幼鱼,日投饵率为4-6%,日投喂次数为4次。

(5)如果是静水池,要求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氧气溶解量保持6mg/L以上,温度为14-25℃,池水深度为40-60cm。

成鱼饲养指的是将100g的鱼种养至1-1.5kg的过程。以水泥池养殖为例如下:

(2)放养之前,使用2-4%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左右。

(3)日投饵率为2.5-4.5%,每天喂食4次。

(4)每天排污一次,静水池每天换水1-2次,并采用增氧措施,将水体氧气溶解量保持在6mg/L以上。

(5)水温控制在18-22℃之间。

二、养殖鲟鱼用什么饲料

1、仔鱼

(1)开口饵料可以选择卤虫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水蚯蚓等,或者是选择直径0.2-0.4mm,粗蛋白为45-50%的配合饲料。

(2)当正常摄食后,投喂0.4-0.6mm的配合饲料。

2、幼鱼

0.2-1g/尾的幼鱼,喂食粒径为0.6-1mm的饲料。1-3g/尾的幼鱼,喂食粒径为1-1.5mm的饲料。3-10g/尾的幼鱼,喂食粒径为1.5-2.5mm的饲料。10-30g/尾的幼鱼,喂食粒径为3-3.5mm的饲料。30g/尾以上的幼鱼,喂食粒径为4.5mm的饲料。

3、成鱼

喂食粗蛋白含量为37-43%,粗脂肪含量为8-10%,粒径为3-6mm的配合饲料。

中华鲟怎么养

(3)入池后第二天开始进行饲喂,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总体重的2-3%。饲料配方:鱼粉45%,饲料酵母15%,豆饼15%,玉米面5%,干乳5%,混合盐3%,氨基酸2%,粘合剂2%,引诱剂5%。

中华鲟需要养在水质良好水深8米以上。网箱:2、施氏鲟是黑龙江的特产和重要的经济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雌鱼8龄成熟,雄鱼7龄成熟;在野生环境下,雌鱼9-13龄成熟,雄鱼7-9龄成熟。适宜生存水温为21℃左右,适宜产卵水温为17℃。20世纪末的时候,施氏鲟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鲟鱼养殖种类,产量占据了鲟鱼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常用5乘5米规格,网目大小以不逃鱼和有利水体交换及底网不漏饵为原则。苗种:4月中下旬放苗,水温10到15度,密度40到50尾每平方米。饲料:人工配合颗粒料,主要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及蚕蛹等。每天巡箱检查鲟鱼健康状况。防病:积极给养殖场消菌杀毒。

中华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它的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用和观赏价值。分布于、日本、韩国、老挝和朝鲜。

鲟鱼养殖过程中需要牢记哪些技术要点呢?

2、鲟鱼对溶氧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养殖的时候如果水体中溶氧量含量不稳定就不适宜养殖鲟鱼,养殖的时候要把水体中的溶氧量控制在5mg以上。

池塘要足够大,因为鲟鱼成年之后体型很大。放育苗之前要记得对池塘进行消毒。要挑选品质比较好的鲟鱼苗种。方苗后不能放任不管,要观察他们的生长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一、池塘地址:池塘中需要有较深的水,保证充足的水源,水质干净清澈没有(1)鲟鱼单养适宜放养20~25厘米的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尾。饲料投喂应遵守“四定”原则,即定时(每天凌晨和黄昏各投喂2次)、定量(根据鱼的生长和摄食情况,确定每天的投喂量)、定点(饲料要在固定的几个点投喂)、定质(应投喂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鲟鱼用全价配合饲料)。污染。

二池塘消毒

四要经常观察,池塘中鲟鱼的生长情况。

要遵循鲟鱼的生活习性,对于水质经常进行净化,营造出一个逆水流的生活环境。

鲟鱼养殖的条件?

(1)鲟鱼可以忍受0℃的水温,不5、在培育鲟鱼的过程中要保证养殖池至少有50厘米左右的透明度,及时清理鲟鱼的粪便及残留饵料,避免降低水体透明度,控制浮游生物及其他物质的数量。而在鲟鱼成年之后可以把透明度降低至30厘米左右。能超过35℃。

首先,此鱼是高氧鱼。其次,水温一定要低。在夏天的时候,能有多低就要多低。此鱼属冷水鱼。 以前我们单位专门有一个科研究项目就是从事鲟养殖实验的。 鲟本身很容易养的。 我也试着在鱼缸里养过。问题最容易出现在水温过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