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有哪些类型?
大白菜在植物学上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的大白菜亚种。
植物学亚种植物有些什么_亚种举例子植物
植物学亚种植物有些什么_亚种举例子植物
大白菜亚种可分为4个园艺学的变种,分别为散叶大白菜变种、半结球大白菜变种、 花心大白菜变种、结球大白菜变种。
结球大白菜变种可根据栽培中心地区和生态分成3个基本生态型,直筒型、卵圆型和平头型。由三个基本生态型产生了5个次级类型:平头直筒型、平头卵圆型、圆筒型、直筒花心型和花心卵圆型。
大白菜品种除了根据生态型划分外,还可根据叶球性状和生育期等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球叶的数量及其重量,可分为叶重型、叶数型和中间型。根据叶球的包心形式,分为闭心、花心或翻心、竖心、半闭心类型。根据球顶类型,分为平头、圆头、尖头类型。根据球内叶片抱合方式,分为叠抱、摺抱、拧抱和合抱类型。根据生育期,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类型。
蔬菜植物学分类
植物学分类法
依照植物自然进化系统,按照科、属、种和变种进行分类的方法。我国普遍栽培的蔬菜,除食用菌外,分别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不同科。采用植物学分类可以明确科、属、种间在形态、生理上的关系,以及遗传学、系统进化上的亲缘关系,对于蔬菜的轮作倒茬、病虫害防治、种子繁育和栽培管理等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常见蔬菜按科分类如下:
(一)单子叶植物
1、禾本科(Gramineae)毛竹笋、麻竹、菜玉米、茭白。
2、百合科(Liliaceae)黄花菜、芦笋、卷丹百合、洋葱、韭葱、大蒜、南欧葱(大头葱)、大葱、分葱、韭菜、薤。
3、天南星科(Araceae)芋、魔芋。
4、薯蓣科(Dioscoreaceae)普通山、田薯(大薯)。
5、姜科(Zingiberaceae)生姜。
(二)双子叶植物
1、藜科(Chenopodiaceae)根菾菜(叶菾菜)、。
2、落葵科(Basellaceae)红落葵、白落葵。
3、苋科(Amaranthaceae)苋菜。
4、睡莲科(Nymphaeaceae)莲藕、芡实。
5、十字花科(Cruciferae)萝卜、芜菁、芜菁甘蓝、芥蓝、结球甘蓝、抱子甘蓝、羽衣甘蓝、花椰菜、青花菜、球茎甘蓝、小白菜、结球白菜、叶用芥菜、茎用芥菜、芽用芥菜、根用芥菜、辣根、豆瓣菜、荠菜。
6、豆科(Leguminosae)豆薯、菜豆、豌豆、蚕豆、豇豆、菜用大豆、扁豆、刀豆、矮刀豆、苜蓿。
7、伞形科(Umbelliferae)芹菜、根芹、水芹、芫荽、胡萝卜、小茴香、美国防风。
8、旋花科(Convolvulaceae)蕹菜。
9、唇形科(Labiatae)薄荷、荆芥、罗勒、草石蚕。
10、茄科(Solanaceae)马铃薯、茄子、番茄、辣椒、香艳茄、酸浆。
11、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甜瓜、南瓜(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西瓜、冬瓜、瓠瓜(葫芦)、普通丝瓜(有棱丝瓜)、苦瓜、佛手瓜、蛇瓜。
12、菊科(Comitae)莴苣(莴笋、长叶莴苣、皱叶莴苣、结球莴苣)、茼蒿、菊芋、苦苣、紫背天葵、牛蒡、朝鲜蓟。
13、锦葵科(Malvaceae)黄秋葵、冬寒菜。
14、楝科(Meliaceae)香椿。
我国普遍栽培的蔬菜虽约有20多个科,但常见的一些种或变种主要集中在8大科。
(1)十字花科:包括萝卜、芜菁、白菜(含大白菜、白菜亚种)、甘蓝(含结球甘蓝、苤蓝、花椰菜、青花菜等变种)、芥菜(含根介菜、雪里蕻变种)等。
(2)伞形科:包括芹菜、胡萝卜、小茴香、芫荽等。
(3)茄科:包括番茄、茄子、辣椒(含甜椒变种)。
(4)葫芦科:包括黄瓜、西葫芦、南瓜、笋瓜、冬瓜、丝瓜、瓠瓜、苦瓜、佛手瓜等。
(5)豆科:包括菜豆(含矮生菜豆、蔓生菜豆变种)、豇豆、豌豆、蚕豆、毛豆(即大豆)、扁豆、刀豆等。
(6)百合科:包括韭菜、大葱、洋葱、大蒜、韭葱、金针菜(即黄花菜)、石刁柏(芦笋)、百合等。
(7)菊科:包括莴苣(含结球莴苣、皱叶莴苣变种)、莴笋、茼蒿、牛蒡、菊芋、朝鲜蓟等。
(8)藜科:包括、甜菜(含根甜菜、叶甜菜变种)等。
植物分为哪几类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的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纷繁复杂的植物界分门别类一直鉴别到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人们认识和利用植物。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古老和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过去的经典分类大多依据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去分,后来把孢粉形态、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去后,有助于进一步对种类的鉴定和植物演化关系的探讨。
背景知识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000种左右)。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下手。植物分类学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它的研究对象为全世界生活的植物。 分类(Classification) 鉴定(Identification & determination) 命名(nomenclature) 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为了分类各个植物类群,人们根据植物类群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给它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的等级单位。了解和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阶层)是分类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12个主要等级(阶元)
按照植物命名法规(ICBN)为(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缩写。有关绿色植物命名(包括真菌)共包括12个主要等级(阶元)(Category)。主要分类阶元如下: 门 Divisio或(Phylum) 纲 Classis (class) 目Ordo (order) 科 Familia (Family) 族Tribus(Tribe) 属 Genus (Genus) 组 Sectio(Section) 系Series(Series) 种Species(Species) 变种Varietas(Variety) 变型Forma(Form)
编辑本段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1. 人类衣食住行的需要: (1) 人类生存的需要 (2) 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健康长寿的需要 2. 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1) 植物分类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① 资源清查——植物志的编写 ② 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 ③ 探讨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A、物种的实质及形成机制 B、各分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2) 其他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植物地理学 植物生态学 地植物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化学 植物资源学 环境植物学 园林植物学 用植物学 资源植物学
植物分类学思想和分类学方法
(一) 植物分类学思想 植物分类学思想的三次飞跃: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 分类学史三个时期: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30) (李时珍、林奈) 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1763——1920) (亚当森、裕苏、拉马克、德堪多、本瑟姆、虎克)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1883——) (艾希勒、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佐恩、诺·达格瑞、斯特宾斯、田村道夫) 四个引人注目的系统: 1. Cronquist系统(1968,1979,1981) 2. Takhtajan系统(1953,1966,1969,1980) 3. Hutchison系统(1926,1934,1948,1959,1973) 4. 田村道夫系统(1974) 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将双子叶植物分为草本支和木本支,分别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原始起点,平行进化。认为柔荑花序类植物比较进化,,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进化,起源于毛茛目。代表着被子植物起源学说中的真花学派。 (二) 植物分类学方法 (1) 经典的方法 :标本室核对,文献资料,形态解剖学——形态学分类 (2) 现代实验分类学方法 1. 栽培观察试验 2. 细胞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Cytotaxonomy 3. 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1) 直接可见物质 (2) 植物本身的产物 ① 初生代谢物 ② 次生代谢物 ③ 带信息分子(DNA、RNA、Protein) 1)protein taxonomy ① Serology (血清学)(1897) ② Electrophoresis (电泳) ③ Amino-acid sequencing(氨基酸顺序) 2)细胞色素C 3)DNA、RNA分子杂交 4. 数量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应用数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生物分类学问题的边沿学科。 1957年诞生(?),索卡尔和斯尼斯《数量分类学原理》(1963)为标志。 5. 分支分类学:以谱系学(geneology),即系统发育的分支式样为基础,旨在建立生物种系发生的谱系关系。 ① 内类群比较法 ② 外类群比较法 ③ 分支图法 ④ 数量分支分类法
植物分类的等级
1. 基本等级 界、门(-phyta)、纲(-opsida, -phyceae)、目(-ales)、科(-aceae)、属、种 亚界(-bionta)、亚门(-phytina)、亚纲(-idea, -phycidae)、亚目(-ineae)、亚科(-oideae)、亚属、亚种 2. 完全等级 界、亚界、门、亚门、纲、亚纲、(超目)、目、亚目、科、亚科、族(-eae)、亚族(-inae)、属、亚属、组、亚组、系、亚系、种、亚种、变种、亚变种、变型、亚变型 植物界、有胚植物亚界、维管植物门、种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亚纲、蔷薇超目、蔷薇目、蔷薇亚目、蔷薇科、蔷薇亚科、蔷薇族、蔷薇亚族、蔷薇属、犬蔷薇系、犬蔷薇亚系、犬蔷薇、黄花变种、黄毛柱变型 Plantae, Embryobionta, Tracheophyta, Spermatophytina, Angiospermopsida, Dicotyledonidae, Rosanea, Rosales, Rosineae, Rosaceae, Rosoideae, Roseae, Rosinae, Rosa, Caninae, Caninae, Canina, Lutetiana, Lasiostylis 3. 种及种下分类群 (1) Species(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技可以产生能育后代,但与另一个种的个体杂交,在一般情况下,则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育)。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 (2) Population(种群):是物种的结构单元,一个物种是由若干个种群所组成,一个种群有由同种许多个体所组成,而各个种群总是不连续地分布于一定的区域内(即种的分布区域)。每一种群内即是一个集体,自成一个繁殖体系,个体之间进行有性繁殖,交流基因,维持种的繁衍。 (3) Subspecies(亚种):一个种内的类群。形态上有别,分布上或生态上或季节上有隔离,这样的类群称~ (4) Variety(变种)。Varietas.是一个种内有形态变异,变异比较稳定,它分布的范围比亚种小得多。是一个种的地方宗(local race) (5) Form(变型):forma.有形态变异,但看不出有一定的分布区,而是零星分布的个体,这样的个体视为~ (6) Cultivar(栽培品种):指为了农业和园艺上的目的,凡具有任何一种特征(形态学的、生理学的、细胞化学的或其他)的栽培个体的,且被繁殖后(无性的或有性的),仍能保持这种可资区别的特征。 (是可以认识的、具有不同性质的种下实体。如无性系,有花能孕的纯系,或以1-多个属性为其特征的异花受精的物(assemblages)。 4.确定种的四个主要准绳: (1) 各个体彼此间应有密切的相似性,易于将它们识别为该类群的的成员 (2) 近缘种所表现出的变异谱之间有间隙(gaps) (3) 每个种占据一定的地理区域(或宽或窄),并证明对于他们所遇到的环境是适应的 (4) 有性分类群各个体之间应该能互交繁育,很少甚至于不失去其能育性,与其它种杂交的水平或应有所下降。
命名法规
International ca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CSN) 1867年的巴黎会议由A.P.Decandono等拟定 1930年在英国召开的植物学会议修订 1975年格勒第十二届植物学会议—第九版(1978) 1981年悉尼第十三届植物学会议—第十版 每五年修改一次 75条+无数辅则、注释和例证 追溯既往之效,规定: (1) 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从1935年起 (2) 藻类植物从1958年起,凡新类群描述要用拉丁文。 1. 林奈的双名法(bionomial nomenclature) J.Bauhin (1623)首创。Rivinus(1692)首创(?)。林奈将其完善化。故上公认林奈,为首创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的学者并以其在1753年发表的Species Plantarum 一书所载的植物全用双名法为起点.凡此书已命名的植物均为有效名。 双名法: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需用两个拉丁词来表达。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即种名),第三个词为命名人。 如 Helianthus annuus L.向日葵 ↓ ↓ ↓ 一年生的 林奈 2. 三名法. 亚种或变种 名称如不带亚种Subsp或变种(Var.)的缩写词.则为3个词。即属名+种加词+亚种或变种加词。即为 ~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japonicus (C.A.Mey) Hoo et Tseng 属名 种加词 种名命名人 变种缩写 变种加词 变种命名人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ill) Hoo et Tseng Et: 合发表:Cathaya argyrophylla C et Kung 郑万钧 和 匡可任 作者多于2人可用et al Comb.nov. 新组合.(Combintio nova); 桃:Amygdalus persica L.后由Batsch.重新组合入李属.Prunus: 成.Prunuspersica (L.)Batsch.现有的书仍用林奈的命名.而将后者作为异名. Amygdaluspersica L.(Punus persica Batsch.) ex:代发表:Thhaloctrum squarrosum steph.ex willd. 歧序唐松草 此种根据Willenow发表文章为准 3. 法规要点. (法规是植物分类学者命名共同遵循的文献和规章.) ①.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其它名只能作异名或废弃.(异名Synonym) ②.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名人名. ③.一植物如已见有2个或以上的拉丁学名.应以了早发表的名称(不早于1753年林奈的<<植物种志>>一书的年代).并且是按"法规"正确命名的.方为合用名称. ④.一个植物合法有效的拉丁学名,必须为有效发表的拉丁文描写。 ⑤.对于科或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的模式种.新种一模式标本。 ⑥.保留名(nomina conservwnda)是不合命名法规的名称.按理应不通用通行.但由 于历史上已习惯用久了.经公议可以保留.但这一部分数量不大. 如一些非-aceae 结尾的科 名: Umbelliferae (Apiaceae) Labiatae (Lamiaceae) Cruciferae (Bassicaceae) Leguminosae (Fabaceae) Grramineae (Poaceae) Palmae (Arecaceae) Comitce (Asterraceae) [Gutliferae (clusiaceae) 基本异名.(basionym):为异名之一.即一植物的属名已改.(如重新组合列入另一属.种加词不变.)种加词不改时,原来的拉丁学名为~ 如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Regel的基本异名为 Anemine chinensis Bge . 4. 模式标本.(模式方法) 模式标本:即将种(或种以下分类学群) 拉丁学名与一个或一个以上选定 植物标本相联系,这种选定的标本作为发表新种的依据,就叫~。 (命名模式:是分类单位性名称所依附 那个分子.element.而不论该名称正确或为异名.必须是某一分类单位中典型,代表性的分子. (1).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主模式标本.模式标本.)holotype 简写type: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用作新种的的描述.命名和绘图. (2).同号模式标本 istype (等模式) 为与全模式标本同一号码的标本.采集时同一号采有几枝同种植物.装订成几张标本.其中1-2张为主模式标本,其余的为~ (3).合用模式标本.syntype (合模式) 当命 名人末指定模式标本时,或者有2号以上的标本被指定为模式标本时,(同雌.雄株..凡其引用的标本称为~ (4).同举模式标本. paratype 命名者在原描述中,除模式标本外同时指出 标本.称为~ (5).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 (选模式.) (后选模式) 原来发表的文章或著作中,没有肯定哪一号标本为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丢失.或换切时.以后 学者在原始材料中选用一号标本为命名模式标本.(可为等模式or合模式及新模式.) (6).原产地模式(topotype) 当得 不到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根据记载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 的标本.并选出一个标本代替模式标本.称为,~ (7).新模式标本.neotype 当所有某一植物 的等模式.合模式以及任何原始资料标本都丧失时.重新选定标本作为模式标本. 模式的方法可用到属.科和目. 新组合的模式;为基原异名模式.新名称的模式是被替代名称的模式 5.合格发表(Valid publication) ①.合法名.是指符合植物学命名法规有关发表方面所有规则的名称.为某个分 类群的可接受的名称,是正确的名称, ②.为了合法名称必须: 1)合格发表即有效发表.印成材料.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在植物学界公开, 2)遵照名称形成 有关规则. 3)附有拉丁文特征摘要或引证前人有效发表的特征摘要,拉丁文标准不适用于化 石植物,但化石和藻类另外需要附以一幅说明其特征 的图. 4)标出命名模式. 5)明确指出它们所建属 的等级 ③.当某一作者采用另一作者创立但尚未有效发表名称时,两个作者的名字都出现在 作者引证内,较先作者名+ex+较后作者名 ④.完整引证还 需把所发表的地方引证在作者引证后.如.Ranuncuhus acris L.,Species plantarum,P554(1753)若发表在不完全被名称的作者所写著作里 就用"in"这个词.如:Ramatuella virens spruce ex Eichler in Martius, FloaBrasiliensis, 14 (2):100(1867) 新描述 分类群名称通常标以SP.nov.;gen nov cimb.nov. 一个新名称,即根据以前描述的分类群来定名.但所有的名称不同时,用.nom nov. ⑤.合格发表通常或是通过新分类群的描述.或者通过引证同一分类群以前曾合格发表的名称,而到达目的. 6优先律原则(the principle of priority) ①.采用人为早的有效发表合法名称,(其它为异名) ②.不能早于林奈的<<植物种志>>(1753.5.1)(泥炭藻科始于Hebwig<<藻纲种志>>(1801.1.1)某些藻类所有真菌和化石植物除外) ③选择某个分类群早的名称时,只有该等级的名称或加词才可考虑,其发表日期也是以该等级 发表日期为准 ,未必是名称或加词的早发表日期.通常,当相应等级的早加词只存在于一个不适用的组合里时.就另创这一个新的组合. ④.优先法规只适用于科和其下的各个等级. ⑤.属以下分类群的名称.按植物学 命名法规有规则.无论如何.改变某个属名以后.(如由于发现一个早,的名称,)对于它所 包括的种必须创立很多新 的组合.为避免这种情况.对于一些根据植物学命名法规尽管发现是不正确的属名.但考以别的属名替换后会引起许多不便 的话,此时属名可以保留.而那些正确的属名却反而废弃.风车蕨属.√ Combrretum Loefl(1758) 有几百种 . × Gislea L.(1753) (自林奈时代以来几乎就不使用了)
植物检索表(Key)编制和使用
~是鉴定植物的工具。常是运用植物形态比较方法,按划分类群(科.属.种等)的标准.和显著特征.选用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未知植物(已记载过的).一一区分开来,分出其科、属、种来。 (1)类型: 一、提纲式检索表: 以简明的少量识别特征对分类群作出排列,其排列顺序反映了它们假设的亲缘关系。是所有的识别特征可能是隐蔽的或者难于确定的,这种纲要编写成的检索表形式。 二.人为检索表 1)单道或连续性检索表 (二波式.R.Morison) A.定距检索表.(锯齿式.内缩式) B.平行检索表(阶层式) 2)多道检索表 A.刀仞穿孔检索表 B.主体穿孔检索表. C.表格式检索表 D.侧面检索表. (2)编制和使用: 二歧分类法: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 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根据~可将自然界 植物列成分类检索表.又名拉马克式二歧分类法(1744-1829) (其实应为R.Morison 在其Plantarum Umbelliferarum Distributio Nova(1072)中首次应用) 1).定距检索表(级次式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 每一组特征写在右边一定 的距离处,前有号码1.2.....与之相对 的一组特征写在同样距离处,每分歧 下一级 一组相对性状则在上一级的稍后处开始,如此继续下去,描写愈来愈短。直到检索出某类或某种植物的名称为止。 优点:对照区别清楚,使用便当 缺点:种类较多时,左边空白太浪费篇幅,每组对句两边部分难翻书寻找。 2).平行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区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项号虽变但不退格,项未注明应查的下一项号或查到的分类等级。 与上共同之处在于每组相对特征紧紧相连易于比较 在一组特征叙述后,为一数字或名称。 3).连续平行式检索表 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弧,以表示它们是相对比的项目。
编辑本段植物分类检索表
常见的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定距式(级次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三种: 第二节 植物界的大类群 现存于地球上的植物,估计约为50余万种,整个植物界通常被分为16门。 1. 藻门Euglenophyta 2. 绿藻门Chlorophyta 3. 轮藻门Charophyta 4. 金藻门Chrysophyta 5. 甲藻门Pyrrophyta 藻类 6. 褐藻门Phaeophyta (spore plant) 植物 7. 红藻门Rhodophyta 隐花植物 低等植物 8. 蓝藻门Cyanophyta (孢子植物) (无胚植物) 9. 细菌门Bacteriophyta 10. 粘菌门Myxomycophyta 菌类 11. 真菌门Eumycophyta 植物 12. 地衣门Lichens 13.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14.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seed plant) 颈卵器植物 高等植物 15. 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显花植物 维管植物 有胚植物 16.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种子植物) 第三节 Algae(藻类植物) 分类:是一群原始的植物。 35-33亿年前地球水体中首先出现原核蓝藻 30000余种 8门 特征:一般具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能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 几微米——60M; 无根、茎、叶的分化; 细胞多为单细胞,高等藻类的细胞虽为多细胞,但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围无不孕细胞层包围; 合子不发育成多细胞胚。 分布:主要生长在水中,及潮湿的岩石、墙壁、树干、土壤表层;100M深的海底,南北极,积雪高山,85℃温泉。先锋植物之一 繁殖:1. 营养繁殖:以植物体的片段发育为新个体 2.无性(孢子繁殖):以专化细胞—孢子直接发育为新个体 3.有性:借配子体的结合而进行的方式 (1) 同配 (2) 异配 (3) 卵式
编辑本段植物分类系统的等级
前面讲了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根据亲缘关系把共同性比较多的一些种归纳成属(Genus),再把共同性较多的一些属归纳成科(Familia),如此类推而成目(order)、纲(C1assis)和门(Divisio)。因此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从上到下的分类等级顺序为门、纲、目、科、属、种。在各分类等级之下根据需要建立亚级分类等级,如亚门(Subdiviso)、亚纲(Subclassis)、亚目(Suboxder)、亚科(Subfamilia)和亚属(Subgeus)。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则根据该类群与原种性状的异程度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亚种比变种包括的范围更广泛一些,除了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区别外,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的区域性。变种又比变型在形态上的异要大一些。实际分类工作中要根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和标本的特征经过综合研究分析方能确定。 各分类等级的具体名称(如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等)的拉丁文名称常有固定的词尾,可供识别,如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的词尾为ta,亚门为一ae,纲为-eae,目为一ales,科为;-aceae,科名的拉丁名词尾一般是aceae,但是也有少数例外,如唇形科Labatae,菊科Comitae,禾本科Graminae。 现举黄连为例,表明植物分类系统的等级和所在的分类位置: 界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 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eae 亚纲 古生花被亚纲Archichilamydoneae 目 毛茛目Res 科 毛茛科Ranunculaceae 属 黄连属Coptis 种 黄连Coptis chinesis Frallch
植物分哪些种类
大白菜在植物学上可以怎样分类?
大白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白菜(或云薹)种(Brassica rapa L.或Brassica campestris L.)的大白菜亚种(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大白菜的近缘植物包括小白菜、芜菁、菜薹、乌塌菜、分蘖菜、薹菜和白菜型油菜等,通称为白菜类蔬菜。白菜类蔬菜是非常复杂的杂合群体,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种内各类型间的杂交毫无障碍,从而造成其品种繁多。其不同品种长期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栽培,经过杂交选择,使现有品种无论在形态、生长发育习性、生态适应性上都有很复杂的变异。这就给白菜类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系统整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白菜类作物的分类和命名一直比较混乱。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Sp.Pl.2:666.1753)早命名了与白菜植物有关的2个种,即芜菁Brassica rapa L.和野油菜(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 L.。Johann Metzger(1833)首次将这两个种合并为一个种,采用B.rapa作为种名,因此,B.rapa这个种名有优先权(St.Louis Code,Art.11.5),并且越来越流行。
在,芸薹用于描述野油菜,一种一年生的野生植物,起源于欧亚交界地区,可以在路边及野外见到。部分地区曾作为油料植物栽培,嫩茎叶可作蔬菜。的白菜类植物包括白菜类蔬菜和白菜型油菜等,因此,将Brassica rapa称作白菜种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芜菁是欧、亚大陆普遍栽培的蔬菜作物,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大量栽培饲用芜菁,美洲栽培的芜菁由欧洲引入。De Candolle(1886)芜菁在公元前0~2000年前开始栽培,公元前1000年后传入。据记载,芜菁是白菜类作物中古老的栽培种类型(Siemona和Piluek,1993)。普遍认为芜菁的起源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外等地。
自日本学者盛永(Norinaga,T.,1929—1934)和禹长春(U.Nagah,1935)等人,通过对芸薹属植物不同的种间杂交及其染色体数目研究,并总结前人试验结果,提出把芸薹属近缘植物分为基本种和复合种两大类,并把它们的种间亲缘关系用三角形表示(图4-1),大白菜即属于3个基本种中的白菜(或芸薹)(B.rapa L.,n=10),染色体组AA。另外2个基本种是黑芥(B.nigra Roch.,n=8),染色体组BB;甘蓝(B.oleracea L.,n=9),染色体组CC。
图4-1 芸薹属6个种之间的关系
鉴于大白菜、小白菜、芜菁、菜薹、白菜型油菜等植物的亲缘关系很近,主要特征和特性相似,杂交率可达,而且可以正常生长和繁殖。同时从细胞学的综合研究中也可看出染色体数全都为2n=20,并属于同一染色体组。因此,这些植物应该属于同一种。1986年德国学者对芸薹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将白菜类植物分类为8个亚种。
表4-3 白菜种的亚种
大白菜在植物学分类中的地位经历了很多的演变,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植物分类学家的命名颇不一致,分别命名为种、亚种或者变种。根据现代研究,大白菜应该列为白菜(云薹)种的一个亚种,拉丁名为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Lour.)Hanelt(1986)。
1.将大白菜分类为单独的种
早给大白菜命名的是葡萄牙人Loureiro(1790),在Flora Cochinchinensis中将大白菜命名为一个的种Sinapis pekinensis。俄国植物学家庐甫列彻(Franz J.Ruprecht,1860)将大白菜定命名为Brassica pekinensis。美国植物学家贝利(L.H.Bailey,1994)对种子来自的大白菜进行了系统而仔细的研究,甚至用白菜的中文发音将大白菜定命名为Brassica pe-tsai。
2.将大白菜分类为亚种
俄国植物学家季托夫(M.Titov,18)则把大白菜列为B.chinenis的两个亚种之一,大白菜定为ssp.laminata Titov。瑞典的G.Olsson(1954)在对白菜类植物进行杂交研究的基础上,将大白菜定命名为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ur.)Olsson。1986年德国学者对芸薹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大白菜分类为一个亚种,定名为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Lour.)Hanelt,现已被越来越多地接受和使用。
3.将大白菜分类为变种
德国的O.E.Schulz于19年将大白菜定名为Brassica napus var.chinensis(L.)Schulz。学者曾勉和李曙轩(1942)将大白菜划分为3个类型的变种,直筒形cylindrical Tsen et Lee,头球型cephalate Tsen et Lee,花心型laxa Tsen et Lee。孙逢吉(1946)则将大白菜分类为一个变种Brassica chinensis var.pekinensis(Lour.)Sun。日本植物学家牧野富太郎(Tomitaro Makino)认为大白菜是芸薹的一个变种,命名为B.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amplexicaulis Makino。
植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一人为分类方法 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二自然分类方法 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
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能自然交配产生遗传性相似的后代,要求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品种不是分类单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是栽培学上的用法,相当于变种或变型。
在分类上,亲缘相近的种归类为属,相近的属归类为科,相近的科归类为目,以此上推直至把所有植物归类为植物界。
现在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各选一例,说明它们在分类上所属的各级单位。
芍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芍属
种:芍
百 合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属:百合属
种:百合
另:现在一般将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哈钦松系统
英国学者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先后出版《有花植物科志》的册和第二册,并在1959、1973年修订第二版和第三版。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被子植物系统,主要特点是以真花学说为基础,认为两性花、木本、花各部分分离、不定数的为原始,而单性花、花部结合、有定数、草本为次生,花部螺旋排列比轮状排列原始。把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支,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这个系统在我国也有一定影响,如大学生物系、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标本馆,科的排列均采用此系统,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云南植物志也采用这个系统。科的数目由原来332科增加到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目,69科。
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2)恩格勒系统
这是德国分类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勃兰特(K.PrantI)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科志》巨著中所使用的系统,它是分类学史上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将植物界分13门,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再分为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亚门,被子植物亚门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并将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亚纲(古生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后生花被亚纲)。
恩格勒系统将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将合瓣花植物归并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群植物,将柔荑花序植物作为双子叶植物中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认为是较为进化的类群,这些观点为现代许多分类学家所不赞同。思格勒系统几经修订,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把双子叶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之前。共有62目,344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用植物学教材被子植物分类部分采用修订的思格勒系统,但有的内容有变动。
(3)美克朗奎斯特系统
国学者克郎奎斯特(A.Cronquist)1958年发表其系统,其后于1968、1981年进行了修订。大纲如下:被子植物门包括11亚纲,83目,383科,16.5万种植物。木兰纲(即双子叶植物):包含6亚纲,64目,318科。即木兰亚纲、石竹亚纲、金缕梅亚纲、蔷薇亚纲、五桠果亚纲、菊亚纲。百合纲(即单子叶植物纲):包括5亚纲,19目,65科约6万种植物。即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这个系统近年在我国有较大影响,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较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有利于教学使用。近年来高校一些植物学教科书中,被子植物的讲授多数采用该系统。克朗奎斯特系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门(称木兰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科的划分也少于塔赫他间系统。
这个系统近年在我国有较大影响,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较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有利于教学使用。近年来高校一些植物学教科书中,被子植物的讲授多数采用该系统。
(4)APG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
在科一级的分类时,这种分类法因为将一些传统的科分为几个科,或将几个传统的科合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目以上的分类时,这种分类法没有使用传统的分类名称:门和纲,而是使用“分支”,例如单子叶植物分支、真双子叶植物分支、蔷薇分支、菊分支等。
根据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又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还可以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大白菜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什么种和亚种
大白菜在植物志上叫白菜(种:白菜),小白菜则叫青菜(种:青菜)。它们同属于芸苔属。目前并未分为亚种,这与百度百科的说法有些不一样。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白花菜亚目
十字花科
芸苔族
芸苔属
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