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林蛙怎么养
林蛙封沟养殖的越冬管理技术林蛙养殖很少有成功的,大部分都是炒作,卖你种苗,养殖林蛙基本就不同时期林蛙湿度要求不同,幼蛙对湿度的要求,以后逐渐降低,幼蛙湿度控制在85%-90%,1-2月龄幼蛙湿度控制在80%-85%,3月以上蛙湿度控制在70%-80%即可。是喂黄粉虫 ,没有什么别的饲料,让你天天就吃面包一样你觉着行吗?当蛙卵孵化结束,即卵胶膜被蝌蚪吃完时,就应向池内投放活菌微生态制剂抑制有害菌繁殖。 当发现蝌蚪出现长白毛、烂尾、昏迷、打转、漂浮于水面、消瘦、肿胀、充水、出血等现象,或蝌蚪池内有龙虱、水蜈蚣、仰泳蝽、水螳螂等害虫时应及时使用高效、安全、无公害、无残留的杀虫进行杀灭和治疗。 总结:
一二句话说不清。种蛙、越冬、产籽、蛙籽控温、蝌蚪管理、蝌蚪控温、饲料等…。我是辽宁、凤城市的,以在山上养蛙十一年,此中辛酸只有养过的人知道。以上所说的各个环节不敢说达到水平,第二还敢说。养殖林蛙的书(十元一本),你要照着养,包你眼泪汪汪(我就照着养了好几年,根本不行)。我将在2014年秋冬把我十多年经验发到百度、网页上,到时请搜: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
1.选址在林蛙秋季集中下山的地方或附近,选择河道(溪流)旁侧,避开河道5-10米,选地势平坦,土质粘性池内要放置一定数量的隐蔽物,主要是各类阔叶树,是带枝的树枝,以柞树为好,成垄放置,不要全面铺,也可放一些石堆、瓦片,一定要有规律放置。的地带做为修筑越冬池的场所。9月下旬至 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充分发掘林蛙(实际是东北林蛙这个物种)这一中材瑰宝服务人类健康。
如何养林蛙蝌蚪
完整蝌蚪体长5-7cm,体重1.4-2.0克,蝌蚪群大小基本一致,同时要活力旺盛,食欲极强,视觉、听觉灵敏,有极强的避险能力,蝌蚪期整个发育时间在40-50天,然后长出前肢,开始,完全的时间在6月10日-7月10日之间,整个蝌蚪生长期为③环境温度(主要以地面为主)45-55天,同一池蝌蚪时间不应超过3-52 蝌蚪饲料配比 :
根据蝌蚪杂食性特点,其饲料种类应多样化,且荤素搭配,原则上是动物性食料占5-15%,粮食类精饲料占15-25%,山野菜或其它粗饲料占60-80%,添加活性乳酸菌制剂本草倍利康或者肠泰。 各地可根据蝌蚪密度及其食杂性特点,因地制宜调节饲料配方。 饲料加工制作 : 1、 生喂饲料
天将玉米面、豆粕、鱼还可以建越冬窖粉和微量元素等精饲料盛于容器中,按比例加适量清水泡开,第二天用大铁锅进行精料熬煮,同时用另锅将当天采集来的山野菜进行抄煮杀青,并滤去其汁液,然后将其掺入到已煮好的精饲料中再次熬煮。第三天早按比例拌入本草倍利康或者肠泰、鱼肝油、维生素E等后即可投喂。 食量控制 :
要少喂、勤喂,以池中总有食又不剩食为原则。 投食方法 :
将制作好的饲料用铁勺均将山野菜喷水后盛于容器中或堆积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待其沤烂后直接投喂。也可把所有饲料按比例拌一起后直接洒于池中投喂。 2、熟喂饲料匀地投放于饲养池中,如果采用越冬池兼作饲养池,可将饲料较均匀地投放于池周边浅水区域,便于蝌蚪采食,同时利于食量控制。 饲喂期限
当蝌蚪发生会自然减少进食量,可适当酌情减少投食量,当蝌蚪完全将停止进食,此时应停止喂食,整个蝌蚪期约需投食六周左右。 蝌蚪病、虫害防治 :
蝌蚪养殖的前一年或当年早春卵团投放之前,要用生石灰或生态环保型安全的杀虫剂、杀菌对孵化饲养池进行一次全面的杀虫灭菌,然后放入清水清洗孵化饲养池,活菌微生态制剂投放、改良水体。约一周后再放入蛙卵进行孵化。
林蛙养殖技术
人类因自身需求而进行的开发,无一例外地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威胁自然物种的生存繁衍。由于无序利用开发,人类的狂补滥杀导致林蛙这一自然界瑰宝种群急速衰竭,小兴安岭这一片林蛙原生繁殖区域春季已经听不到林蛙的蛙鸣。发展人工养殖(含半人工)是平衡人类开发利用与野生资源保持生态之间最有力和有效的方式。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近年来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并且正向着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林蛙养殖技术吧。②越冬期间经常观察水流状况,保持冰下水位不低于1.5米。
林蛙全人工养殖可行吗
林蛙的全人工养殖(圈养网棚养)是成功的,我们95年10月16日由市科委组织鉴定,认为林蛙人工养殖技术开发研究,符合生态经济理论,多层次综合利用对保护资源,加快大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林蛙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研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由于大规模实现林蛙全人工养殖,为林蛙基础理论研究和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在高密度大面积集约化方面在国内首创,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工厂化生产黄粉虫解决了大面积林蛙养殖的人工饵料一大难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全人工养殖林蛙成功的要点是什么
答:1、要完全模拟野生自然的生活条件,有水,有三层植被。2、有很好的防逃措施。3、有严密的防敌措施。4、有充足的饵料(黄粉虫)。5、有很好的越冬条件。以上要点全部解决人工养蛙就会成功的,反之,如果有一点做不到,就会失败。
用日光温室无休眠养林蛙当年长到50克出栏是真的吗
目前有很多人在炒这个东西。为了自己的收入把其说的如何如何。我们养林蛙二年出商品,也长不到50克,何必当年长50克,无休眠养殖是可以成功的。但我们北方的寒冬不要搞这个东西,成本高,卖商品的钱还不够投入的钱。
怎样才能养好黄粉虫喂蛙
答:黄粉虫是好养的,我们总结了一套方法,而黄粉虫是养林蛙的主体饲料。有些人搞了一点虫就养蛙,喂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养林蛙就失败了。黄粉虫是好养,繁殖也快,但要有一定的量,同步繁殖,因为它的生长周期要120天左右,要提前养好虫,做到大蛙吃大虫,小蛙吃小虫。比如明年养蛙,今年就要开始养虫,这样才有保证用量。春、夏、秋温度好,菜便宜,我们就多养多喂,冬天天冷,菜贵,我们就少养。这样才能提高效益。
我国南方可以养林蛙和黄粉虫
关于林蛙的市场怎样
答:林蛙是我们东部山区特产,其雌蛙的输卵管称蛙油,名田鸡,是的营养,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每公斤价1200-1400元左右。市场在几年内都没有问题。
林蛙疾病的预防
1.林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场的水源要无污染。有害的被污染的水会损害林蛙的健康,水体传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对水池、蛙圈及其他养殖设备进行一次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物有:生石灰:对水溶解成石灰乳后进行喷洒。
②蝌蚪和幼蛙消毒每隔一定时期对蛙体进行消毒,消毒前应认真做好病原体检查,蛙体消毒一般用浸泡法或喷洒法,常用物有漂、硫酸铜、磺胺嘧啶、、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消毒时间长短,还应根据当时温度、湿度,水温及蝌蚪、幼蛙承受能力灵活掌握。
③饵料消毒用于饲养林蛙的饲料要保持清洁,特别是饵料盘应经常清洗消毒。
①遮荫避雨设置
遮荫与避雨应相结合进行,常用塑料、遮荫网、石棉瓦、草棚组成,林蛙不需直射阳光,散色光完全可以满足其要求,雨季应防止林蛙久被雨淋。
②隐蔽物的设置
④供水温度加湿设置
加湿设备要保证及时、方便,全面对全场进行加湿处理。主要方法是塑料管等加上雾化喷头、水泵等。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内有些条件好的天然水泡、山涧深水湾或水库等可以做为林蛙的天然越冬池加以利用,但多数养蛙场需要人工修筑越冬池。
2.越冬池规格和数量修筑越冬池,要求池深3―4米,水深2―2.5米,池底平坦,四周呈70―80度的斜坡,防水浸后塌方。如池底沙质疏松,要用粘土垫实,防止渗水。越冬池修筑面积和数量根据蛙场地势条件和常年越冬蛙数量而定。地势平坦开阔,可修筑大型越冬池,单池面积800―1000平方米,地势条件的可修筑中小型越冬池。单池面积200―300平方米;越冬池数量根据常年养殖越冬蛙量酌定,一般成龄种蛙越冬密度80―100只/平方米,幼蛙200―300只/平方米。一个养蛙场修筑3―4个中小型越冬池,可供2―3万只种蛙和15―30万只幼蛙越冬。修筑多个越冬池时,相互间隔要达到500―1000米,做到单灌单排。
二、越冬池使用前的准备
经多年循环使用的越冬池。池底淤泥较厚,影响蓄水量,并积累有大量的林蛙致病菌和天敌虫害,因此在越冬期来临之前要认真修整处理。
1.清淤将池有很多我国南方朋友的电话,问有关林蛙人工养殖的问题,林蛙是我们东北东部山区的特产,必定生活在冷凉的森林里,南方的林蛙和我们东北的长白山林蛙决对不一样的,有想养殖的,可以在东北引种少量的试养。看其结果(蛙油的产量和质量)。有各别炒种的几十、几百元一对,我们要注意。(关于黄粉虫是在全国各地都可大规模养殖的,其本身也是致富的项目。)水放开,清除池底淤泥,恢复到原池底层。
2.晒底清除淤泥后,要控制进水,让池底在阳光下暴晒20-30天,能杀灭部分病菌和虫害。
3.杀虫灭菌注水前20―30天,向池底和四周池壁撒生石灰进行消毒,此法能有效杀灭林蛙致病菌和、水蛭、寄生虫等天敌虫害。
4.铺设隐蔽物灌水前先在池底铺一层厚约5厘米的阔叶树树叶或是用禾本科杂草捆成的草把,再用碎石和泥沙稍作覆盖,这些隐蔽物有利于林蛙在水下潜伏冬眠。
5.注水在10月末,林蛙进入越冬池冬眠前蓄满水,水深至2.5米,保持清洁。
三、越冬管理
林蛙在9月中旬,当气温降到1O℃以下,开始向山下水源地迁移。首先进入浅水区域潜伏,11月初至11月中旬,气温降至5℃以下,林蛙进入深水区冬眠,直到翌年3月末至4月初结束。
1.散居冬眠期管理9月中旬至11月初,45―50天。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林蛙多数单独分散潜伏于浅水区域,处于不稳定冬眠状态,夜间仍可到陆地活动。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是:把捕捉到的林蛙按商品蛙、种蛙和一年生幼蛙分离,种蛙和幼蛙分别送往贮蛙池存放。贮蛙池水深40―80厘米,贮蛙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500―800只。贮蛙池可用孵化池和蝌蚪饲养池兼用。如果蛙场内河水充足,也可暂用越冬池代替,即保持越冬池水深50―80厘米。放入越冬蛙,到11月上旬林蛙进入冬眠前,再将越冬池水及时补充至2―2.5米深。贮蛙池周围要用塑料布围成高50―60厘米的栅栏,底部用工压实,防止林蛙逃逸。由于林蛙集中潜伏于浅水区域,管护中要防止人为偷盗和各种食肉动物的捕食危害。
①将贮蛙池内的越冬蛙及时送往越冬池。越冬池放蛙密度为种蛙80―100只/平方米,幼蛙200―300只/平方米,保持活水越冬。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很多养殖场内的河、溪进入冬季后会出现冰冻断流现象,这样的越冬池林蛙越冬密度应适当减半。
③落雪后,要及时清理冰面积雪或扫出雪道,增强池水透光性。
④在越冬池周围定点投放鼠夹和鼠,防止鼠类等肉食性天敌危害。
林蛙有多大多大的个体 湖南地方产吗 适合养殖吗
漂:溶水后喷洒,林蛙养殖中蝌蚪的饲养与管理1周后物实效。现在说法很多,据说在江苏,上海有养殖的,湖南也不是不能养殖,但肯定要有一个驯化的过程,优质林蛙产自吉林的长白山脉和黑龙江的小兴安岭地区,雌性成蛙体长20厘米左右,体重40克左右,雄性林蛙18厘米左右,体重28克左右。人为改变林蛙的生存环境很难养殖。就像北极熊和企鹅不能在热带地区生存一样,即便能模拟林蛙各生活阶段环境,也还存在技术、饵料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说以我个人认为湖南不适宜养殖林蛙(不代表他人意见,仅供参考)。
半人工养蛙,如冬天温度不在零下,林蛙不下山。全人工养的蛙一斤能卖三、四十元。信不信由你。如有半人工养殖的条件,技术可以找我,包你少走六、七年弯路。我以在山上养蛙十一年。如感兴趣请于2014年秋冬上百度、网页搜: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保你满意。
林蛙不适合湖南养殖。它是东北特产。
当地如果有蛙类,就适合林蛙的养殖。感兴趣的话可以到我的博客里看一下《我国那些地区适合林蛙的全人工养殖》。
可以养林蛙吗
2.集中冬眠期管理11月上旬至翌年3月末,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林蛙集中到深水区域,相互拥挤在一起,不食不动,越冬窖建在庭院或饲养场内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的地方。窖深2.0m~2.5m,四周用砖砌成0.5m高的池壁,四个角砌成圆角。窖底铺一层10cm厚左右的砂粒,再在沙砂粒上铺上,10cm厚的洁净的天然植物阔叶或农作物秸杆,池面用铁网封罩。池面之上设喷雾装置,以保持窖内湿度在80~90%。窖盖上留有窖口和气眼等。处于深度冬眠状态。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可以养林蛙。根据查询相关息显示在是可以养林蛙的,目前养林蛙的公司有绿竹城林蛙养殖基地。林蛙是常见的一种蛙类,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两栖动物的统称。两点:
发展林蛙的人工养殖有何重要意义
3.正确的环境设置林蛙全身是宝,其中具有显著滋阴功效的“蛤士蟆油“是与人参(补气)、鹿茸(壮阳)并列的中材三大天王级传统名贵中材。经现代研究确定,它不论从营养学、中医学、生物化学、细胞分子学还是最前列的基因学角度来看,都具有全面的、卓越的补益功效。因此从宋代以来就列入材,到了清代更是”一碗之资,白金半流“。在整个的林蛙养殖过程中,蝌蚪的养殖是非常关键的,决定了一年的林蛙的产出,在这一阶段疾病的预防,生长的速度,后的单体重,健康体格状况至关重要。极重视活性微生态应用。对水体的作用,对蝌蚪疾病的防治和饲料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微量元素等有极好的作用。
蝌蚪与变.态幼蛙 :限度和有效维护野生种群的生存繁衍。
对于养殖林蛙的现状:我国半人工养殖林蛙已经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就进入了规模化的产业开发阶段。而全人工养殖历经三十余年的坎坷,至今总体上处于失败状态,数个基地进入了成功的规模化、商品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