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义

梦想农场 1

什么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根本之道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农业产业形态,促进农村产业兴旺。:要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坚持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的、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扩大农村基层,确保农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义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义


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义


农民:一是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把自己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哪些

农民增收的途径如下: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的结构性调整。主要应从主导产业发展、种养殖规模化经营、服务体系、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让闲散农民向第二三产业流动。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县域经济。四是积极农民合理理财。这四种途径的核心是农业结构调整。

法律依据:

《中华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一条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

下列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一)土地承包方案以及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承包;

(二)个别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承包地的调整;(三)土地补偿费等费用的使用、分配办法;(四)集体出资的企业的所有权变动等事项;(五)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三农工作的总目标

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上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稳定、富强、民族复兴。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意义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全面建设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基础和潜力也在“三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需要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同样需要挖掘农村巨大市场潜力。

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到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大局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

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

“这个玉米与玉米之间的距离、玉米与大豆之间的距离这么近,以后玉米是否影响到大豆的生长?还有这个肥料撒在两株玉米的中间位置,与我们平常的做法不一样,这样会不会达不到施肥的效果?”这是3月15日,凯里市2023年春耕生产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会现场,邀请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大豆玉米带状种植首席专家朱星陶作现场培训。

当天,朱星陶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选择、播种密度、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讲解和实演练,进一步增强农技人员及种植户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认识,提高技术普及率,为全市实施好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打下基础。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是凯里市落实和、州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规划点种植2000亩,以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至5000亩,在玉米收成不减少的前提下,增加一季大豆收成,以此带动全市粮食生产,该项目已于今年的四月中旬完成,拉开了今年凯里市抓农业生产促增收的序幕。目前,凯里市正全力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围绕32万亩11万吨粮食生产目标,持续实施市领办粮食高产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目前,凯里市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5万亩,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凯里市拟定了《凯里市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提质改造项目》,拟建面积1.02万亩(含旱改水1025亩),项目预计投资4500万元。施工阶段用工采取就地、就近解决的方式,目前已开展“旱改水”施工,组织当地劳动力组建施工队承接,积极促进农户增收。

今年以来,凯里市积极利用羊肚菌、茶叶等应季作物采收,组织企业就近、就地解决务工,带动群众就业1000余人(次)。同时,加强对年出栏500头以上8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万羽以上33家家禽养殖场的存、出栏监测和跟踪服务,通过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季度完成农林牧渔副生产总值5.8亿。

据了解,凯里市投入财政资金8932万元,目前已投入932万元,组织实施《凯里市2023年生猪产业项目》《凯里市2023肉牛产业“六方合作”项目》《凯里市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凯里市2023年耕地轮作项目》《凯里市2023年大豆种植补贴》等项目,积极打造“联农带农、利农益农”,预计受益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此外,凯里市强化对财政、民政、林业、残联、教科、卫健、乡村振兴等部门,拨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低保、残疾人护理补贴、生态补偿金、退耕还林、耕地地力补贴等惠农补助资金的统筹和调度力度,预计全年累计拨付各类惠农补贴2亿元以上。季度已按发放到位4000余万元,正组织兑现2023年耕地地力补贴1411.8万元,通过兑现涉农惠农政策资金不断夯实增收基础。

凯里市以“贵人服务”“大走访”为抓手,全力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积极协调裕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能大蒜加工配套设施建设,该公司的生产线已于4月8日开始生产,现有生产加工设备25台(套),日加工大蒜10吨以上,解决就业岗位20余个。下步,将发展“凯里生姜”加工,通过农产品加工转化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2022年度凯里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把转移就业作为增收的重要渠道,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共完成农林牧渔副生产总值38.79亿元,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8万元。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_科技服务,,助力九台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科技素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生产要素,九台市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原则,制定科技兴农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把科学技术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层面。

一、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为切实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充分发挥户的带动作用,采取直属农业推广单位技术人员包保乡镇,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包保村屯的方式,全面进行大宣传、大培训、大服务活动。根据村屯、农户的不同特点,细化培训方案,选派培训教师。教师由农业技术专家组成,在关键技术和重要节点,聘请大专院校专家进行讲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为取得培训实效,采取了塔式包保形式,以点带面,每名农业技术包10个科技户,每个科技户再帮带10名骨干专业农民,每名骨干专业农民再指导10户进行农业生产。通过以户和核心户为重点的现场指导,把农民所学的新知识应用于实践。

创新培训形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集中办大班。以乡、村为单位,在农闲季节集中实施培训;现场指导。以户为单位,在每个农时季节通过现场会等形式进行指导;电视讲座。在农闲季节每周都录制一期农业实用技术,在九台电视台的黄金节目段播出,方便农民收看;发放技术资料。为配合培训,组织农业专家编写培训手册、技术明白纸,制作技术光碟,根据需要每名学员都拿到了自己的所需,可以说给农民送去了不走的老师;全面开通“农技110”咨询热线。每天都有科技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广大农民解答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据统计,每天至少要接听10次以上咨询电话。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使培训达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良好效果。网上互动。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给各乡镇农业站都配备电脑,并且都有宽带上网。农业局设局内网,各个生产季节都会及时发送病虫通报及种植新技术,方便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电子科技书屋。上传各种介绍种植、养殖新技术、新品种的农业书籍,供农民技术员及农业科技户点击,方便快捷高效。

2011年,通过市、乡各级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集中培训326场次,现场指导300场次,召开现场会12次,电视讲座20次,共培训10万余人次,技术咨询6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发放光碟5000张。

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性。九台市龙嘉镇袁家村4社村民闫志民,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农业科技知识,采用了超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技术,种的16亩玉米,总产量达到12600kg,平均亩产839.5kg,比同村平均单产增加30%,增收5200元。依靠科技,全市粮食增产5.8%,全市增产粮食1.5亿斤以上,增加效益1.8亿元,九台市被评选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二、结合先进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以提高科技含量为中心,集中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及园区建设,是我市重要的农业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高产、提质、增效以及健康持续发展。农业科技项目集成新品种、新技术,现代农业的发展。把科技培训纳入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之中,通过相互结合的方式创新培训,使农民学到了新知识,新理念,通过高产攻关样板展示,通过各阶段现场观摩,使农民认识和了解园区内的高产创收新品种、高产栽培新技术、高产管理新经验,农民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为全市农业生产起到了典型带动作用。

2011年,通过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在全市建设了12个万亩高产方,12个百亩攻关田,辐射带动全市玉米、水稻生产。玉米高产创建产量达到952.3kg/亩,水稻高产创建产量达到850.6kg/亩,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县建设项目在全市建设了10个基地,1000个户,辐射带动全市的农户;建设全系统综合技术配套基地10个,在九郊、龙嘉建设4个农业科技园区,展示新品种200余个,新技术20余项,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玉米、水稻新品种18个,新技术12个,为全市粮食高产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新农村建设载体,高效组装各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九台市高度重视科技在新农村的作用,以高标准、高要求,建设龙嘉镇红光村村企共建样板村,取得成效。红光村新村建有农民住宅楼群,农户入住率达到80%。为提高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成立了红光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红光村现有耕地100hm2,均种植水稻,土地集中种植,专人集中管理。

2011年,九台市将红光村列为全市送科技下乡重点村,倾力打造红光村新农业建设典型。安排农业技术人员,常年展开跟踪式科技服务。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培训农民5次,农时季节现场指导7次,召开吉林省水稻机械化播种和秋季品种展示现场会各1次,培养农民技术骨干10人,发放标准化水稻生产技术手册100本,提质增效技术明白纸100张,技术光碟100份。建设1个100亩的高产攻关田,1个万亩方,1个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新品种试验田。通过各级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水稻高产攻关田获得850.6kg/亩的全市高产典型,合作社平均产量比2010年增产15.2%,总增产11.2万kg,增加效益30余万元。

科技是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潜力在科技、希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九台市站在经济发展、民生需求的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投入,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增收的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作用巨大,从而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具有基础性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推动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

首先,农村水利、气象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还能够降低自然灾害的成灾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更加需要加大水利、气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其次,农村仓储、市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交通设施落后,乡间道路缺乏保养与管理,使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导致农业耕作成本的增加。农产品需要经过深加工才能提高其附加价值。如果没有完善的仓储、市场、交通等设施,优质的农产品就会因为过高的运输成本而无法走出原产地,更谈不上提高附加值和促进农民增收。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增强,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物质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第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比如,我国长期实行的“以工代赈”的扶贫方式,不仅改善了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而且为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和生活质量。在广大农村地区,与农民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目前仍然十分落后,比如电网老旧、电压不稳、电价普遍较高等。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而且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相当于城市居民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同时一些耐用消费品如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但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的台数,却明显低于90年代中期的城市居民家庭。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影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国内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我国农村人均耕地少,土地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有限,单纯依靠农业是无法快速提高农民收入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距、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水、电、气、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的硬环境不过硬,就会导致农民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充分、难以吸引投资、难以实现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必须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管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从而有效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