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的饲养管理
(1)青年时期是属于鸡生长速度比较快的阶段,这个时期在育雏期过后的90天内,一般120天的时候,其体型就能逐渐接近成年鸡了,青年鸡需要在鸡舍内饲喂饲料,这时鸡舍内要准备好水食槽,然后在舍顶做好斜顶,避免下雨漏水。一、做好准备,量力而行。养鸡不但要做好场地、饲料、用具等物质准备,要好做好养殖知识的准备,首先要结合现状比如技术水平、经济能力、设施状况、市场信息、当地环境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是否育雏及育雏的数量。切忌盲目而上,贪大求多。
种鸡养殖管理感悟总结报告 种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种鸡养殖管理感悟总结报告 种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二、精心选种选雏,确保成活率。要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良品种,雏鸡确实有效接种马立克氏病,雏鸡体重大小均匀,是来自同一种鸡群。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的迹象。还要从种鸡场孵化厂了解以下情况:出雏时间和存放环境。如果出雏后存放时间过长、温度过低、通风不良,会影响雏鸡质量。另外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等也是影响雏鸡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T种鸡高产期的种蛋孵出的鸡雏更健壮。有可能的话,再了解一下种鸡群的免况。
三、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0~45日龄)
1.育雏前的卫生消毒工作。在进雏前6天,要把育雏舍内外清扫干净,地面用1%。2%的火碱水冲刷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洗净、晾干的鸡笼等用具与育雏室一同用、熏蒸消毒1~2天后,排尽气味后调试加温系统,在进雏前一天使室温达到30℃以上。
2.育雏舍温度及湿度。周以33℃~ 35℃为宜,以后每周降2℃—3℃,五周后降到22℃~ 25℃。温度计所示温度作为参考,鸡群在适宜的温度中表现为不聚堆,不张嘴喘。育雏室相对湿度保持在65%~ 70%可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3.光照主要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育雏前3天光照时间23~24h,40w灯泡,灯间距3米,距地面2m。以后每周减2-3h,5w灯泡,光照强度3w/m2,直至自然光照。
4.饲养密度。1~10日龄,50只/m2;11~20日龄,30只/m2;31~40日龄,20只/m2;41~60日龄,15只/m2;60~ 90日龄,8只/m2。
5.饮水管理
(1)为防止雏鸡脱水,进雏l-2h即可让雏鸡学会饮水。可轻轻抓住雏鸡头部,将喙部按入水中1秒左右,每100只雏鸡教5只,则全群能很快学会。
(2)长途运输和存放过长的雏鸡,让鸡休息1~2h后饮水。在凉开水中适量添加“电解”和葡萄糖。饮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16℃—20qC),每天清洗消毒饮水器。
6.饲喂管理
(1)用玉米粕子开食防糊肛,促进胎粪排出.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整个育成期宜采取逐渐缩短的光照程序,但对于散养鸡不便控制可采用自然光照。
3.饮水。散放地如有小溪、山泉等可不给鸡加水;否则,应在补饲的同时给鸡饮水。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鸡养到130日龄以后,散养鸡陆续产蛋,此时是关键期。
1.光照。从120周龄开始补充光照,每周增加0.5~1h直至16h后始终固定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以4w/m2为宜,灯距地面不超过2m。
3.饮水中可适量添加电解或料中加青菜以满足产蛋时维生素的需要。
4.产蛋期要在鸡舍内准备产蛋窝。训练散养鸡在固定地点产蛋,数量为鸡数的三分之一。
四、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发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农户养鸡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和各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将提高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几项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育雏期:本期主要是培育出健康的种公雏。由于选种等因素的影响,种公雏开始会比母雏体型小一些,因此,在育雏期必须精心饲养,才能使其成活率得到保证,才不致影响以后的公母比例。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
(一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散养蛋鸡常发病的种类
2、细菌性病:大肠杆菌、白痢、霍乱;
4、寄生虫病:球虫、盲肠肝炎;
5、中毒性病:霉菌中毒。
(二)防病措施
1、一定要求孵化场注射马立克;
2、饲喂全价饲料;
3、每月补硒一次;
4、定期饲喂球虫及驱虫;
6、选用适合本地的免疫程序做好新城疫、法氏囊、鸡痘等传染病的免疫工作。
你好,我年后想养殖公鸡,想请教一下经验
1、性病: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④在35周龄以后,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1.体重增长
一把都是圈养,或者放养,具体看你有什么条件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开始迅速增长。
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发育
种公鸡大小和重量与、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重量在加光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的发育影响非常大。
③在25~35周龄,重量和数量。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
体重增长
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3.5只/米2。
3. 及时分群
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5. 密度适宜
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3.5只/米2,料位在5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发育不好等。
6. 公母混群
①混群前种公鸡选择。体重在平均体重范围(±150克)内,淘汰过大、过小公鸡;胸肌饱满,胫骨长度达标,脚和趾平直,冠、脸与肉髯红色,背直,喙整齐,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鸡混群,因未发育公鸡受早鸡压制,会造成终生发育不良。混群时应逐只挑选。
②混群时间。加光后一周混群,一般在23~24周龄(等母鸡性成熟再混群)。均匀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将剩余的公鸡混入。
③混群后,每周称重2次,根据体重及时调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应只看手册,结合触肌来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发软就应加料。
种鸡饲养方法
二、管理措施1、选种建舍。
4. 断喙要整齐(1)选择品种通常以土鸡为主,因为土鸡的市场需求大、生长能力强、抗病能力高,选好品种后就开始建设鸡舍,鸡舍可选择建设在交通便利、背风、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
(2)条件良好的地方不利于鸡的生长,还方便后期饲养管理,鸡舍要搭建好休息室,准备好食槽、水槽、温度调控设施,有利于促进工作总结,大致分为两种类型:鸡的健壮生长。
2、雏鸡饲养。
(2)在前3天的时候,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5℃左右,然后每隔3天降低1℃左右,直到30天左右时,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然后加强对雏鸡的管理,根据日龄规划好养殖密度,并且30天内要保持日夜光照,30天后可适当降低每日的光照时间。
3、青年鸡饲养。
(2)在饲喂青年鸡时,要将公母分开进行饲养,避免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并根据日龄掌握好每天的投喂量,通常60-90天的鸡每天需投喂3次左右,然后90天后可减少1次投喂量,假如是种鸡的话,那么每次投喂量不宜过多,以免吃的太饱,使产蛋期延迟,影响产蛋率。
4、防治疾病。
(1)土鸡常见的疾病主要有滴虫病、大肠杆菌病等,这些病对鸡的生长危害比较大,都会使鸡的成活率降低,影响养殖利润,因此在养殖时要做好鸡舍的卫生工作,每日及时清理鸡粪。
(2)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将鸡舍消毒,并做好通风工作,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不可饲喂变质的饲料和饮用水,养殖时要规划好养殖密度,还需经常观察鸡的生长情况,当发现有异样的,要及时进行隔离,然后检查具体情况,再对症进行治疗。
公鸡的饲养与管理
(六)必须选用好特定饲料 从生态鸡的养殖特点上看,饲料、饲草分二部分。一部分是人工饲料,另一部分是天然饲料。(1)人工饲料。饲喂生态鸡的饲料必须是有机饲料,为此在种植生态鸡饲料及饲料原料时,必须按有机食品要求耕作。人工补饲的动物性饲料,也必须按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执行。在人工饲料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各种化学品,以保证生态鸡的品质。(2)天然饲料。天然饲料的质量取决于自然环境。主要有天然饲草、成熟的籽实和各种天然昆虫等。只有生态鸡的天然饲料充足、营养全面,才能够生产出高营养和滋补性强的优质产品。 ,D8 Tcav1.在育雏期采取公母分饲:这样不但育雏期能对种公鸡进行细致的管理,而且以后更能有效控制公鸡的体重。
由于雏鸡的生理特点如不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旺盛的新陈代谢,及消化力弱、抗病力。在饲养管理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2.饲养管理方法与母雏相同:饲料量要根据饲养标准灵活计算。在1~7日龄,一、标题。要包括单位名称、总结时限及总结类别;把料通过料盘喂给,1周后使用料桶,其高度应当根据公雏背的高度随时进行调整。
3.正确断喙:断喙日龄一般控制在6~8日龄。需要注意:种公鸡的断喙一定要准确,切长切短都会影响到以后配种的抓鸡能力,从而影响其种用潜力的发挥。断喙的标准是,从鼻孔边缘到断处应为2毫米。断喙前后应当添加饲喂一些素,以减少应激。
4.提早限饲:为更好控制公鸡的体重,可从4周龄开始对种公鸡实施限饲方案。实践证明,这样不但减轻了应激,而且能良好地把公鸡体重在混群前控制在母鸡体重的130%~140%。
5.严把育雏期末的次选择关:在育雏期末,应当选择健康无病,活力充沛,腿、脚、脚趾挺直,背宽胸阔的公鸡留作种用。
放养鸡该怎么养啊?
1.育成期即46—120日龄,可将鸡放养。放养要有人员看守,以防止其他动物对鸡的伤害。根据鸡嗉囊大小,分别于中午、傍晚时进行补饲。补饲可用育成鸡料,也可用粉碎后的玉米、谷子、小麦等原粮;补饲时可固定用哨音、打鼓或敲锣等声音召集鸡回来,使散养鸡熟悉并形成条件反射,便于管理。首先要确定品种,放养鸡的特点如下:就是在开放环境下,以笨鸡为养殖对象,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林间昆虫、杂草为主,人工补饲有机饲料为辅,呼吸林中空气,饮山中无污染的河水,生产出天然优质的商品鸡。笔者将近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如下。
(一)选好场址是关键 生态鸡的养殖是在森林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养鸡场要选择天然林地,一般天然次生林好于原始林、阔叶林好于针叶林、天然林好于人工林,如有条件选择针阔混交林。要求鸡舍周围30公里范围内没有大的污染源,地势为5°左右坡为宜,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取水方便,有高压线在鸡场内通过。鸡舍和运动场的大小设计标准:育雏保温舍按每1000只鸡10平方米计算,运动场按每只鸡1平方米计算,运动场周围用篱笆和塑料网围起来。 21!NPXH2
(三)选择好育雏时间 生态鸡的饲养必须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以利于生态鸡的放牧饲养。选择3--5月份育雏,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阳光充足,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育雏成活率高。到中鸡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可得到充分的运动与锻炼,因而体质强健,对以后天然放牧采食,预防天敌非常有利。春雏性成熟早,产蛋持续时间长,尤其早春孵化的雏鸡更好,所以多选择在春季育雏。 Jps!,Mflc
(四)抓好围养训练 雏鸡在舍内饲养3周后,体重达到130克以上,改为院内散养,训练它听声音采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这种声音就回来吃食。在院内分区种植牧草或用饲草训练雏鸡自由采食,经过3周以上训练,雏(1)出壳后60天内是鸡的雏鸡期,这个时期的鸡体质比较弱,并且前10天内的成活率也较低,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首先要调控好温度,一般雏鸡对温度的需求,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鸡增强了扑食的能力和增长了预防天敌的本领,这给放养创造了条件。 c0@v`-9
(五)管理好放养保安全 在院内经过3周以上喂养后雏鸡体重一般可以达到0.3公斤以上,具备了放养的条件,这时可以把它散放到林子里、水库边、草甸里,雏鸡在广阔的田野里扑捉昆虫,吃草籽、嫩草,自由活动。这一时期长达15周,在补料上可由院养日喂5次,逐渐减少到2次就可以了。在日喂2次时早晨放出时少喂点,晚上回来时多喂。在放养过程中,一定要搞好安全防范,预防天敌的危害。天敌主要有鹰、黄鼠狼、山猫,它们利用天然树林做屏障,随时可能捕捉鸡只,近几年鸡场统计在1%的自然损失率当中,中鸡放养后受天敌的伤害就可达60%以上,这时期鸡体重已达0.5--1公斤,损失1只鸡就相当于损失20元以上。因此,在放养时期抓好安全,提高鸡的成活率非常关键。预防天敌可以采用以下3种办法:训练好家犬驱逐附近的鼠类和鼬类,利用爆竹驱逐鹰的侵害,用尼龙网把放牧场围罩好,此法比较切实可行。 w"~T5%p
(七)抓好防疫灭病 生态鸡在生长过程中与林地、滩地等外界接触广泛,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传染因素的威胁。并且生态鸡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5个月出栏,为防患于未然,必须有的对鸡进行免疫接种,以获得强免疫力。特别注意驱虫。
我们这一般都是包个树林,里面搭上养殖棚,养殖鸡有活动空间、还省饲料,当散养草鸡卖,价格高还很抢手。
首先你要想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想你的鸡怎么不被邻居老杨偷走吃了
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有哪些特点?
3、营养缺乏症5、定期检查垫料和饲料是否霉变;:硒缺乏(2)应该用高能高蛋白质量好营养全价的雏鸡饲料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啄癖症;种鸡厂厂长的年终总结该怎么写
①在2~15周龄,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产生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开始发育后突然增2. 早期管理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的发育。一是全面工作总结;二是专题工作总结。二者因总结内容不同而在形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异。通常情况下,我们年底要做的总结都属于全面工作总结范畴,即不特指某项特定工作而展开,汇报内容涉及全年各项工作。其写法及注意事项大致如下:
二、正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方法文。总结的正文要写清所开展、完成的工作,成绩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经验体会, 今后打算或建义;
三、落款。总结末尾要留下总结人姓名、总结时间,居页尾偏右。
关于养殖种鸡
④公母比例控制。刚混群时种公(二)选好生态鸡品种 一般的肉用鸡种、兼用型鸡种和蛋用鸡种的公雏及农村的笨鸡都可作为生态肉鸡品种,兼用型鸡种。目前从黑龙江省绥化农垦分局养殖情况看,宫廷黄鸡是良种。 d^7规模化种鸡场种源如何管理
7.注意鸡群均匀度的控制。发现体重小的鸡应隔离饲养。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出效益。规模养殖一定要懂得科学管理,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特别对于大规模的养殖场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管 理制度。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管理制度。包括《卫生防御制度》、《饲养管 理作程序》、《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物质管理制度》、《岗位制度》、《绩 效考核制度》等。二是要强化养殖作的规范性。要提高养殖场的专业素质,通 过学习培训等途径,使其熟练掌握养殖技术,并增强作的规范性。定期对现 场材料、设备等2.补饲。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豆粕、贝壳粉等,饲料配方为:豆粕20%、玉米62%、麸皮10%、贝壳粉7%、食盐0.35%、维生素微量元素蛋氨酸等0.65%。也可以用50/0的预混料并按厂家的配方配制。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清扫、清洁、修养、安全检查等 活动。三是要注重管理细节,填写好养殖报表和生产记录。规模养殖场要有规 范的档案记录,包括:兽购进记录、兽使用记录、生产销售记录、畜禽 防疫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饲料购进记录、伺料使用记录、消毒记录等。四是规模肉用种鸡生长迅速,采食量大,脂肪沉积能力很强,容易过肥超重而导致性机能衰退,产蛋减少,腿部疾病多,配种不灵活,受精率低。从生产的角度来说,培育肉用种鸡的目的是提供大量的优质商品肉用雏鸡,以发展肉用仔鸡生产,因而要求饲养的肉用种鸡既要具有优良的遗传性能,后代生活力强、生长迅速,又应产蛋多,受精率高。由于肉用种鸡自身生长发育特点与生产者的经营目的有较大矛盾,所以,在生产中饲养肉用种鸡的技术难度是比较大的,其技术要求与饲养肉用仔鸡及蛋用型鸡有着明显不同。总结国内外多年来的生产经验,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有三大技术关键:一是严格实行限制饲养,从而控制肉用种鸡体重,维持良好的种用体况;二是合理饲喂、选择、分群,提高鸡群的整齐度、一致性;三是实施科学的光照管理,控制全群开产时间和进度。养殖场要注意不能使用被禁止使用的物。禁用物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苯A、特布他林、盐酸双氯醇胺、 氯霉素,性激素类物,己烯雌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