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海参养殖场建设 海参养殖挣钱吗

梦想农场 1

海参育苗保苗新方法

随着海参养殖科技进步,海参育保苗技术也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由于受到苗种价格,保苗成本压力,抗生素、激素禁用,食品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海参保苗技术亟待转型。降低保苗人力物力成一是生活环境,海参一般生活在浅海区域,所以我们要尽量在养殖场中放入比较大块平整的石头,并且在水池中种植一些藻类植物,让它更快的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本,提高海参苗种质量,提高池塘养殖成活率势在必行。

采用传统保苗技术培育出来的海参,保苗成活率及产量不稳定。育苗场一年四季不停歇的生产中,病害反复出现,依靠化“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画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学物治疗,即使苗种保留下来,但治标不治本,后期病害不断反弹,影响参苗生长发育。苗种抗病力低,抗应激力下降,常常出现厌食不长、缩水、肠道病、腐皮综合症等情况,导致苗种入塘后成活率低。

1.剥离后稚参营养免疫,水环境修复净化:每次倒池前,先在备水中投入“全效倍力健3-5毫升/立方水体+免疫应激灵1克/立方水体”后,再将参苗入池。

4.肠道感染性疾病治疗:病因与变换饲料和饲料污染,海参附着基污物过多,长久没有更换消毒,细菌繁殖导致肠道感染,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关。前期出现症状为扭劲摇头,拖便,厌食,不能吞水摄食,炎性半黄肠,活力弱。可泼洒“全效倍力健3毫升/立方水体+抑菌多肽3毫升/立方水体+整肠生10克/立方水体”,连续2天。

5.腐皮综合症疾病治疗:病因与海参免疫力低,水质底质环境负荷过重,饲料污染,换季气候变化应激等综合因素有关。出现症状为摇头,肿嘴,吐炎性黄肠,呼吸树后口虫,表皮细菌伴有寄生虫混合感染,化皮。可泼洒“全效倍力健3毫升/立方水体+德国V508消毒1毫升/立方水体+解毒修复液2毫升/立方水体,连续使用2天。

【案例推广】

大连金州新区杏树屯镇东亮村养殖场 永及斌

永及斌

“我的苗种每年都不愁卖,客户拿回去放到塘里,成活率非常高,生长速度比以前快的多,养殖产量大幅提高。我自己的两口塘年亩产就有260斤的产量。”永及斌如是说。

大连瓦房店市谢屯镇平岛村 孙得利

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参育保苗用户采用“植物能量活性物质-全效倍力健”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防控疾病技术,一致反馈此项海参育保苗技术为提供健康参苗,减少物使用,促进食品安全带来新的希望,有这样好的技术,海参养殖行业的未来一片光明。

在养殖海参的过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需要注意海参的生活环境,还有海参的品种 ,要保证海参养殖的温度与水质,适量的喂一些适合海参的饲料,随时关注他们的生长动态

一、池塘选址养殖池塘的质量对养殖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海参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海参的池塘应远离海参养殖密集区,尽量选择离海近的区域,潮汐平缓,自然潮汐,无淡水注入,无污染源,水质良好。二,定期消毒海参是一种底栖水生动物,长期生活在水层底部,因此池塘底部的环境影响海参的生长发育。夏季保苗单位水体出苗2斤左右,冬季保苗单位水体出苗7-9斤之间。夏季保苗,剥离的10万头左右一斤的小白点,20吨一个池子放苗1斤多,秋季产量可以翻20番左右。冬季保苗留有1000头一斤的苗种,春季产量能翻10番以上。保苗成本大幅度下降。日常管理中,换水量少,定期换水,饵料转化率高,夏季日投饵2次,冬季日投饵一次。1000水体有2个工人作就可以维持正常生产。

一、养殖池塘的好坏对养殖是否成功有很大影响。海参对水质要求很高,养参池应该远离养参密集区,尽量选离海近的区域,潮流畅通,能纳自然潮水,无淡水注入、无污染源的有较好水源水质的区域。

野生的海参一般生活在浅海区域,那里的水流比较缓慢,它喜欢附在海底的礁石上,所以在养殖时我们要尽量在养殖场中放入比较大块并且比较平整的石头,在水池中也种植一些藻类植物,这样可以让它更快的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和更加快速成长。

海洋牧场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海洋牧场 外文名 :Marine Ranching 海洋牧场的涵义,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分类,海洋牧场的目的,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海洋牧场的涵义 关于海洋牧场的概念,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画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定的人工渔场。首先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流(养) ,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工渔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 根据上已有的经验与相关研究,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可以归纳为5个主要环节与过程: 一、生境建设,具体包括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工程以及对生境的修复与改善工程。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鱼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和索饵的环境。 二、目标生物的培育和驯化,采取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通过生物工程提高种苗的质量,建立种苗驯养场,从采卵、孵化直至育成幼体,实现规模繁殖、化选择、习性驯化和计画放养。 三、监测能力建设,包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对生物资源监测。 四、管理能力建设,包括海洋牧场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等。 五、配套技术建设, 包括工程技术、鱼类选种培育技术、环境改善修复技术和渔业资源管理技术。 分类 依据海洋牧场的功能,可将海洋牧场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①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目前最常见的海洋牧场类型,一般建在近海沿岸。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产出多以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等海珍品为主。 ②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这一类海洋牧场以鱼类产出为主。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属于目前海洋牧场受鼓励的发展方向。我国北方地区往往以近海中小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为主,南方地区以外海大中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较多。 ③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随着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多嵌在其他类型海洋牧场之中,是海洋牧场管理开发的一项新兴产业。 ④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多由科研机构或大型渔业公司投资,以近海沿岸海珍品、鱼类的资源养护为主要功能。 ⑤综合型海洋牧场。我国在建的牧场多以综合性海洋牧场为主,一般兼顾一项或多项功能,最常见的是在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垂钓功能,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中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和鱼类增养殖功能等。 海洋牧场的目的 随着捕捞强度逐渐增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现象日益,海水养殖业作为对海洋捕捞的补充,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病害及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渔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乃至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开发和套用已成为主要海洋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已开发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值得我国密切关注、研究。我国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构想。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其一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其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日本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即由日本在1971年提出,1973年,日本又在冲绳海洋博览会上提出:为了人类的生存,在人类的管理下,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1978年~1987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栽培渔业”计画,并建成了世界上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日本水产厅还制订了“栽培渔业”长远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电子学等先进技术,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养)和吸引自然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19年,日本 栽培渔业的预算达到48.6亿日元,放流的渔业品种达94种,放流规模百万尾以上的种类超过30种。仅每年投到人工鱼礁的资金就达589亿日元(折合42亿元), 和县 、市町村各负责5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沿岸20%的海床已建工鱼礁区,2003年北海道地区秋季哈鱼的捕捞量猛增到5500吨。 管理和实施情况 1963年,日本专门成立了栽培渔业协会,负责管理和发展栽培渔业。2003年,日本对水产机构进行改革,基于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确保研发体制连贯的考虑,将栽培渔业协会并入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由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全面接管此项工作。该中心设有栽培管理课和遍布全国沿海多达16个栽培渔业中心,专司栽培渔业项目管理和栽培渔业技术的研究、评价和实施工作。此后,该中心对单位内部的栽培渔业进行了体制和机制整合与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和地方 、自治团体的关系,加强了与都道府县等各级 的联合,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工作计画进行了重新评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栽培渔业的普及,落实。 韩国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1994年~1996年进行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 海洋牧场计画”,该计画试图通过海洋水产资源补充,形成( 制造) 牧场,通过牧场的利用和管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和利用极大化。该项目计画分别在韩国的东海(日本海)、韩国南部海域(对马海峡) 和黄海建立几个大型海洋牧场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有优势品种的培育, 在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后,逐步推广到韩国的各沿岸海域。1998年,韩国首先开始建设核心区面积约20km的海洋牧场。经过努力经营,2007年6月竣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统营牧场取得初步成功后正推进建设其他4个海洋牧场,并将在统营牧场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套用到了其它海洋牧场。 管理、建设和运行模式 建设之初由韩国海洋研究院具体负责主持实施,但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人员无故推托任务、浪费科研经费,受到韩国,2007年,海洋水产部决定将该项目移交给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管理。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在项目执行中发挥管理监督、签订契约、总体关系协调、具体课题研究、品行表现评价等和中坚作用,该院成立了海洋牧场管理与发展中心,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 建设过程及核心技术。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建设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成立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实施机构等。二是增殖放流资源,建设海洋牧场。三是后期管理和建设结果的分析评估。其中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区域地理和生态特征展开,重点研究了:生态学特性与建设模式设定、生境的改善、鱼类增殖、海洋农牧化使用和管理四个方面,其核心2.饵料日常营养添加及发酵:日常拌料取“全效倍力健0.5毫升/立方水体”,兑水拌入搅匀的合成饲料及自配料中,发酵2小时后投喂。混饲25天后,再用“解毒修复液”替换5天拌料使用。30天为一个混饲周期。技术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海岸工程及人工鱼礁技术,鱼类选种、繁殖及培育技术,环境改善和生境修复技术,海洋牧场的管理经营技术。其他如放流技术、放流效果评价、人工鱼礁投放效果评价、牧场运行和监测技术、设施管理、牧场的经济效益评价、牧场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模式研究等也很重要。 效果评价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一是该海区渔业资源量大幅增长,已达900多吨,比项目初期增长了约8倍。尤其在建设海洋牧场之前资源量已经减少到近乎绝迹的平纳,目前资源量已达到100多吨,大大超过了预期目标。二是当地渔民收入不断增加,已从1998年的2160万韩元(约合18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2731万韩元(约合23万元),增长率达26% 。值得一提的是,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是海洋牧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环,项目实施工程中,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据笔者了解,韩国统营牧场在建设过程中,就因为过度放流和增殖某种鱼类而破坏了区域水域生态,修复尚待时日,教训值得吸取。 美国: 1968年提出建设海洋牧场计画,1972年付诸实施,1974年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利用自然苗床,培育巨藻,取得效益。 的海洋牧场建设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构想最早由曾呈奎院士于1970年代提出,即在我国近岸海域实施“海洋农牧化”。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个混凝土制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从1981年至1988年,我国其他沿海8个省市分别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鱼礁,体积总计20多万立方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各省市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积极进行人工鱼礁和藻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牧场。 近几年,、、每年都安排资金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牧场区建设。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建设海洋牧场的沿海省份,大连的獐子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的海洋牧场,为其他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起到了带动作用。山东省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规划》,在全省沿海大范围开展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连云港海州湾、厦门五缘湾、珠海万山群岛、海南三亚等地也已启动建设不同规模的海洋牧场。浙江舟山市的白沙、马鞍列岛两个海洋牧场项目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从总体上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辽宁、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海洋牧场已经实现规模化产出。但是,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总体上仍处在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初级阶段。

养马岛海参养殖合法嘛

永及斌从事海参育保苗十多年了。连续4年采用“植物能量活性物质-全效倍力健”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防控疾病技术。海参苗种生长速度平稳,保苗全程没有出现感染性疾病,健康有保障。

养马岛海参养殖合法。通过查询《养殖证》是要求海域水产养殖马岛海参和内陆水域养殖户需要办理的证件,而对于驯养繁殖可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时,一定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由此可见养马岛海参养殖是合法。只需要办理工商登记、办好备案手续证件齐3. 稚幼参非感染性疾病调治:病因与重金属超标、水质理化指标超标、底部中毒、饲料污染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关。前期症状表现为:拖便、厌食、肿嘴、活力弱。建议泼洒“全效倍力健3毫升/立方水体+解毒修复液1毫升/立方水体”,连续2天。全后养殖户需要去工商局申请工商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在取得营业执照后需要到畜牧局办理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所以养马岛海参养殖合法。

在我国养殖海参的话,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定期消毒,海参是底栖水生动物,长期生活在水层底部,因此池底的环境,影响着海参生长发育。水层底部易积累海参粪便、淤泥、饵料、藻类,时间一长,池底的杂物开始腐烂变质,败坏水质,滋生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这样海参极易发病。为了保证海参的健康生长,要定期清理底泥,定期对池塘消毒。

养参池避开养参密集区,尽量选择在海区较近、潮流通畅、能纳自然潮水、附近无大量淡水注入和其它污染源、水质条件好、适于刺参摄食的基础饵料生物丰富

二是海参的食物近年来,我们研发运用“植物能量活性物质技术”推广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为一体的健康综合保苗技术,使参苗免疫力提高,抗逆性增强,参苗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下面详细介绍保苗技术方案:,水里的食物往往不能让海参吃饱,所以我们还应该准备一些适合海参的饲料

刺参养殖要注意哪些问题

孙得利反馈说:“我从事海参育保苗10多年了,前几年用传统保苗方法,根本就赚不到钱,海参苗总是生病,每当卖苗季节,提心吊胆,不是缩水,就是化皮,用什么都很难治疗。苗种质量,卖出去也担心成活率问题。近3年来,我在海参保苗时,采用了“植物能量活性物质-全效倍力健”以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防控疾病技术为主。海参肠道好,抗病力强,保苗池水质好,底质没有异味。海参苗种生长速度快,健康有所保障,中毒性疾病很少出现。而且苗种抗应激力强,保苗全程没有出现过感染性疾病。连续3年,秋季单位水体2斤以上,春季6-8斤,全程不用物,不担心海参缩水,中毒和出现疾病,也没有其他育苗室出现的化皮情况。保苗成本大大降低。1000水体只需2人就可以生产。换水量减少,人力物力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保苗使用“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防控疾病技术”性价比就是高。”

目前海参还没有像扇贝一样有大规模的疾病爆发,所以只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主要是购买一批好的苗种很重要,目前胶州、蓬莱、莱州等都有使用剂量原则:夏季高温选择下限剂量,冬季低温选择上限,单位水体载苗密度大选择上限,密度小选择下限。残饵粪便积累多,水质老化时选择一周期中间时段,补加一次“全效倍力健1毫升/立方水体+免疫应激灵1克/立方水体”。拟定冬季保苗一周期为10-15天,夏季8-12天。信誉比较好的育苗厂。还有就是合理密度,科学管理,注意季节性的疾病和水质指标的调控一定会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