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养殖植食性鱼类通常采用自然放养的方式,即将鱼苗放入水体中,利用水体中的天然浮游生物和富营养化物质为食,同时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如控制放养数量和密度、巡视、投喂等,可以促使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1、利用鱼类丰富的营养
2设施渔业具有很强的产业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无疑是我国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植物质的资源利用
自然放养的植食性鱼类主要以自然浮游生物和水中富含的植物质为食,其食物来源具有天然性、生态性和积累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放养的能量和物质消耗,减轻了生态系统的压力。
3、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总之,自然放养的植食性鱼类,充分利用了天然的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保证了鱼类的新鲜和健康,提高了鱼类的营养价值,同时实现了生态系统更好地流向人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价值。
水产行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出口额增速较快,这主要是由于水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另外,我国国内市场的消耗量也在加大,沿海、沿江、珠三角、长三角一带是水产品主要市场,总体来看,我国是一个水产养殖为主的大国,在水产品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出口大于进口,而进口的也只是与我国水产品有互补的产品。最近30年,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在动物性食品生产中增长最快,而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贡献率。1、饲料行业处在转折的分水岭:饲料行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出现容量下滑,整体容量估计下滑4%以上。饲料企业开始加速淘汰,2015年注册饲料企业才7000出头,短短一年时间淘汰了3000多家企业,估计到2017年就只有5000家企业了。大量的企业倒闭或者兼并,说明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所以说2014年是饲料企业转折的分水岭。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3,其中,淡水养殖总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每年以22%左右的速度递增,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42%;海水养殖有较久的历史,海洋水产品产量约占水产总产量的57.72%。
从量来看,2004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为4247万吨;201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9.65万吨,比2014年增长3.69%。
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近年来,水产养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方式仍占主体,标准化、集约化加工生产的要求与传统分散的水产养殖生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不少隐患,水产品贸易市场仍面临质量安全因素不稳定的巨大压力。水产养殖只有走产业化之路,完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流程,着重加强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健康,实现长足的发展。随着水产品产量及需求的继续增加和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水产养殖产业化进程将不断加快。
而在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的今天,水产养殖如何发展成高效益、低密度的养殖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的使用及污染。
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同时,。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今后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将为水产养殖产业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2000年以来的增长趋势,预计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支出540元,2022年将达到711元。
近年来我国稻田养殖产量与面积均逐年增长,并且产量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可见我国稻田养殖的效率提高,模式逐渐成熟。分省份来看,湖北是稻田养殖大省,产量与养殖面积均居全国首位;
分养殖品类来看,稻小龙虾与稻渔为我国稻田养殖主要品类,其中稻小龙虾在产量与养殖面积方面都更胜一筹。
本文核心数据:稻田养殖面积、稻田养殖产量、分省份稻田养殖情况、分品类稻田养殖情况
1、稻田养殖产量与养殖面积逐年上升
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在帮助稻谷增收的情况下,在水产养殖方面省工、省力、省饵料等。2015-2019年我国稻田养殖的的产量从2015年的155.8万吨增长到了2.3万吨,共增长87%,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左右,并且增速逐年加快。
养殖面积也逐年增长,2015年时为150.2万公顷,到2019年已经达到231.7万公顷,共增长54%,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总体来看,稻田养殖的面积增速大多数时候慢于产量增长增速,可以说明稻田养殖的效率正在逐年提升。
2、湖北省为全国稻田养殖大省
在全国范围内,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与江西省稻田养殖的产量较为突出,2019年时产量分别达到82.01万吨、40.1万吨、39.14万吨、36.7万吨、31.93万吨、15.17万吨与14.7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分比例分别为28.15%、13.77%、13.44%、12.6%、10.96%、5.21%与5.07%。
从养殖面积来看,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贵州省与江西省稻田养殖的养殖面积较多,其中湖北省有45.99万公顷的稻田养殖面积,占全国总稻田养殖面积的19.84%。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省虽然产量不高,但是拥有的稻田养殖面积较多,2019年时达到了17.9万公顷,占比达到7.74%。
3、稻小龙虾与稻鱼为稻田主要养殖品类
在稻田养殖品类中,主要以小龙虾与鱼为主,2019年时稻小龙虾产量达到了177.25万吨,占全国稻田养殖总产量的47.61%;其次是稻鱼,产量为85.69万吨,占比为41.34%,稻鱼养殖中,主要以鲤鱼为主。
按面积来看,稻小龙虾的养殖面积最多,达到了1658.15万亩,占全国稻田养殖面积的总比例为61.06%;稻鱼为1439.41万亩,占比达到29.51%。
从当前稻田养殖主流模式来看,目前稻田养殖的主要方式有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鳖虾稻生态种养、虾稻共生模式、香稻嘉鱼生态种养模式、沼-藕-鳅生态种养模式等,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有句话叫做:养猪不杀猪,植树不砍树,养鱼不杀鱼,水产的水生物一样不能。
海洋牧场详细资料大全
1. 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画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海水养殖面积整体呈现下跌趋势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海洋牧场 外文名 :Marine Ranching 海洋牧场的涵义,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分类,海洋牧场的目的,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海洋牧场的涵义 关于海洋牧场的概念,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画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定的人工渔场。首先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流(养) ,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工渔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 根据上已有的经验与相关研究,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可以归纳为5个主要环节与过程: 一、生境建设,具体包括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工程以及对生境的修复与改善工程。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鱼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和索饵的环境。 二、目标生物的培育和驯化,采取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通过生物工程提高种苗的质量,建立种苗驯养场,从采卵、孵化直至育成幼体,实现规模繁殖、化选择、习性驯化和计画放养。 三、监测能力建设,包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对生物资源监测。 四、管理能力建设,包括海洋牧场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等。 五、配套技术建设, 包括工程技术、鱼类选种培育技术、环境改善修复技术和渔业资源管理技术。 分类 依据海洋牧场的功能,可将海洋牧场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①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目前最常见的海洋牧场类型,一般建在近海沿岸。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产出多以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等海珍品为主。 ②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这一类海洋牧场以鱼类产出为主。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属于目前海洋牧场受鼓励的发展方向。我国北方地区往往以近海中小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为主,南方地区以外海大中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较多。 ③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随着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多嵌在其他类型海洋牧场之中,是海洋牧场管理开发的一项新兴产业。 ④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多由科研机构或大型渔业公司投资,以近海沿岸海珍品、鱼类的资源养护为主要功能。 ⑤综合型海洋牧场。我国在建的牧场多以综合性海洋牧场为主,一般兼顾一项或多项功能,最常见的是在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垂钓功能,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中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和鱼类增养殖功能等。 海洋牧场的目的 随着捕捞强度逐渐增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现象日益,海水养殖业作为对海洋捕捞的补充,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病害及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渔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乃至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开发和套用已成为主要海洋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已开发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值得我国密切关注、研究。我国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构想。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其一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其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日本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即由日本在1971年提出,1973年,日本又在冲绳海洋博览会上提出:为了人类的生存,在人类的管理下,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1978年~1987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栽培渔业”计画,并建成了世界上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日本水产厅还制订了“栽培渔业”长远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电子学等先进技术,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养)和吸引自然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19年,日本 栽培渔业的预算达到48.6亿日元,放流的渔业品种达94种,放流规模百万尾以上的种类超过30种。仅每年投到人工鱼礁的资金就达589亿日元(折合42亿元), 和县 、市町村各负责5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沿岸20%的海床已建工鱼礁区,2003年北海道地区秋季哈鱼的捕捞量猛增到5500吨。 管理和实施情况 1963年,日本专门成立了栽培渔业协会,负责管理和发展栽培渔业。2003年,日本对水产机构进行改革,基于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确保研发体制连贯的考虑,将栽培渔业协会并入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由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全面接管此项工作。该中心设有栽培管理课和遍布全国沿海多达16个栽培渔业中心,专司栽培渔业项目管理和栽培渔业技术的研究、评价和实施工作。此后,该中心对单位内部的栽培渔业进行了体制和机制整合与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和地方 、自治团体的关系,加强了与都道府县等各级 的联合,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工作计画进行了重新评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栽培渔业的普及,落实。 韩国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1994年~1996年进行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 海洋牧场计画”,该计画试图通过海洋水产资源补充,形成( 制造) 牧场,通过牧场的利用和管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和利用极大化。该项目计画分别在韩国的东海(日本海)、韩国南部海域(对马海峡) 和黄海建立几个大型海洋牧场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有优势品种的培育, 在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后,逐步推广到韩国的各沿岸海域。1998年,韩国首先开始建设核心区面积约20km的海洋牧场。经过努力经营,2007年6月竣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统营牧场取得初步成功后正推进建设其他4个海洋牧场,并将在统营牧场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套用到了其它海洋牧场。 管理、建设和运行模式 建设之初由韩国海洋研究院具体负责主持实施,但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人员无故推托任务、浪费科研经费,受到韩国,2007年,海洋水产部决定将该项目移交给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管理。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在项目执行中发挥管理监督、签订契约、总体关系协调、具体课题研究、品行表现评价等和中坚作用,该院成立了海洋牧场管理与发展中心,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 建设过程及核心技术。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建设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成立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实施机构等。二是增殖放流资源,建设海洋牧场。三是后期管理和建设结果的分析评估。其中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区域地理和生态特征展开,重点研究了:生态学特性与建设模式设定、生境的改善、鱼类增殖、海洋农牧化使用和管理四个方面,其核心技术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海岸工程及人工鱼礁技术,鱼类选种、繁殖及培育技术,环境改善和生境修复技术,海洋牧场的管理经营技术。其他如放流技术、放流效果评价、人工鱼礁投放效果评价、牧场运行和监测技术、设施管理、牧场的经济效益评价、牧场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模式研究等也很重要。 效果评价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一是该海区渔业资源量大幅增长,已达900多吨,比项目初期增长了约8倍。尤其在建设海洋牧场之前资源量已经减少到近乎绝迹的平纳,目前资源量已达到100多吨,大大超过了预期目标。二是当地渔民收入不断增加,已从1998年的2160万韩元(约合18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2731万韩元(约合23万元),增长率达26% 。值得一提的是,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是海洋牧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环,项目实施工程中,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据笔者了解,韩国统营牧场在建设过程中,就因为过度放流和增殖某种鱼类而破坏了区域水域生态,修复尚待时日,教训值得吸取。 美国: 1968年提出建设海洋牧场计画,1972年付诸实施,1974年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利用自然苗床,培育巨藻,取得效益。 的海洋牧场建设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构想最早由曾呈奎院士于1970年代提出,即在我国近岸海域实施“海洋农牧化”。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个混凝土制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从1981年至1988年,我国其他沿海8个省市分别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鱼礁,体积总计20多万立方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各省市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积极进行人工鱼礁和藻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牧场。 近几年,、、每年都安排资金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牧场区建设。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建设海洋牧场的沿海省份,大连的獐子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的海洋牧场,为其他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起到了带动作用。山东省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规划》,在全省沿海大范围开展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连云港海州湾、厦门五缘湾、珠海万山群岛、海南三亚等地也已启动建设不同规模的海洋牧场。浙江舟山市的白沙、马鞍列岛两个海洋牧场项目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从总体上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辽宁、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海洋牧场已经实现规模化产出。但是,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总体上仍处在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初级阶段。
珠江三角水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的瓶颈主要体现在哪些当面
海洋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现已成为海洋大国争相竞争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借助“蓝色经济”战略,海洋生物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是近十年来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前瞻产业研究院《互联网对水产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项咨询报告》)
一、2014年水产行业情况分析
2、竞争异常激烈:2014年新年伊始就打响,饲料厂为了争夺经销商,许多企业相继召开招商会推出送奔驰、送宝马活动;为了抢夺养户则推出各种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如一吨送6包、旅游、抽奖等等。促销活动几乎贯穿全年,可见竞争异常激烈。
3、养殖处在供需平衡状态:2014年养户趋向理智。由于遭遇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的市场低迷,很多养户感觉到高密度高产量不一定带来高效益。养户开始理智放苗、理智投喂,养殖密度进一步下降;这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而且单亩投喂并没有降低。由于养户的理智行为养殖基本处在供需平衡状态。
2014年我国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增长3.5%。
4、水产价格全年高位运行:
从草鱼价格图表可以看出全年草鱼价格基本在5.2元/斤以上,远高于4.6元/斤。
从罗非鱼价格图表可以看出全年价格远高于4元/斤的养殖成本,养殖效益可观。
二、2015年行业趋势分析
1、
饲料企业倒闭将成为新常态:进入2014年饲料的竞争态势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过去靠营销模式或者靠专业化取胜的企业可能面临新的挑战。现在企业综合优势非常重要,如采购优势、技术优势、营销优势、团队建设优势等等综合优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小厂可能在每一方面都没有优势,有的可能就是灵活优势,但缺少了竞争力优势灵活都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未来几年饲料企业的倒闭将成为新常态。
2、经销商分化成为新常态:两年前我说过经销商基本是十年一轮回,但到了今天可能变成了5年或者3年。今天经销商资金势力、经营能力以及对厂家的选择等都导致了经销商分化的加剧。许多经销商是靠赊销、靠关系、靠促销来赢得养殖户的;而对厂家的选择主要追求的是价格低、促销多、利润多。殊不知这些厂家正是未来要淘汰的厂家,这无疑加剧了经销商的分化淘汰。可见经销商分化将成为新常态。
4、普通鱼价格将处在较高水平:2015年广东鱼塘养殖面积不会有大的变化,罗非、草鱼的养殖密度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养户处在比较理性的阶段,供需基本持平。从整体形势来看,15年草鱼、罗非价格和14年基本持平。因此,养户不必过多的担心鱼价,关键是提升管理水平,只要养好鱼就可以赚钱。
三、水产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1、选择有竞争力的企业:新常态下竞争是必然的,但作为经销商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则是非常关键的,关系到经销商的生存和发展。前段时间安徽康达尔破产倒闭,20多家供应商血本无归。饲料厂一旦倒闭可能使经销商馅入困境或者倒闭,所以要想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就要选择综合势力强的公司。综合势力强的公司能提供市场上产品、帮助你规划经营、打通融资渠道、服务好养户,是你发展的坚强后盾,解决你的后顾之忧。
2、选择有竞争力的经销商:作为养户要选择有竞争力的经销商。有竞争力的经销商主要体现在:一,经销商是和有竞争力的厂家合作,经营的品牌少1-2个,或者专销;二,经销商的资金势力雄厚,能在资金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三,经销商的服务意识要强,处处为客户着想,能帮助你搞好养殖。
3、优化养殖模式:如草鱼+罗非(1+1)养殖模式、鲫鱼套养模式、鲮鱼的套养模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很有市场。
4、做好投喂管理: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部分养户行情不好就降低投喂率或者投低档料,这样因投喂质量、投喂不足等导致产量低下、饵料系数大幅度上升而增加单斤鱼的成本;导致亏损。建议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好投喂管理,以降低单斤鱼的饲料成本,切不可看行情投喂。
根据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年水产品产量5906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305万吨,增长7.0%;捕捞水产品产量1601万吨,增长1.3%。
2013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172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547万吨,增长6.0%;捕捞水产品产量1625万吨,增长3.5%。
2014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植食性鱼类主要以植物为食,由于鱼体中没有寄生虫和细菌等污染物,营养价值较高。在食物链中,植食性鱼类处于高靠近源头的位置,其营养价值比女神经和食肉性鱼类更高。而自然放养的植食性鱼类更能保证鱼体的新鲜和健康。品产量1688万吨,增长3.5%。
可持续海鲜是什么意思
可持续海鲜,亦作永续海鲜、环保海鲜,是指一种依从可持续发展策略而3. 可持续海鲜食品的消费与认证捕捞或养殖的海鲜。
可持续海鲜透过从来源作出保证,使无论是从捕捞或养殖而得来的海鲜,其产量都可以维持而不会影响其来源地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护海产品可持续发展,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带有MSC生态标签的海产品。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水产品认证是一项针对野生捕捞渔业及加工水产品的供应链认证项目,是目前最可信和最严格的关于可持续野生捕捞渔业的认证体系。ASC(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是全球标准的负养殖水产。拥有这两个认证标识的海产品就是优质的产品。
未来目标:
1、践行可持续渔业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科学管理渔业资源。
2、开展可持续水产品贸易、加工和流通,拒绝采购濒危物种,关注并逐步消除对高风险水产品的采购和流通,优先采购环境友好型水产品,或经过可持续提升、认证的水产品,并鼓励自身供应商进行可持续转型。
3、加强合作推动水产品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的完善,强化追溯各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海洋生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环节关键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及透明度。
5、加强水产追溯体系标准化工作,推进追溯标准与接轨。
6、共同向市场传递可持续与可追溯水产品的重要性,利用商品信息、追随标签等手段传递这些信息,倡导消费者开展可持续消费,支持市场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设施渔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可持续海鲜食品的生产与捕捞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原则。首先,捕捞活动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确保捕捞量在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之内。其次,鼓励采用选择性捕捞方法,以减少对非目标物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使用对海底环境破坏较小的拖网,或者采用陷阱、钓竿等选择性捕捞工具。在养殖业方面,可持续海鲜食品强调采用环保的养殖技术和饲料,减少养殖活动对周边水域的污染。设施渔业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养殖设施与设备,实现水产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设施渔业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属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优势,符合现代渔业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设施渔业的特点
与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相比,设施渔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①设施渔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能迅速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
②设施渔业通过循环用水和污水处理,实现高密度养殖和节约水资源,是一种环保型、节水型、高产值的养殖模式。
③由于从事设施渔业的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因此设施渔业的生产效率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较高,对促进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2)发展设施渔业的意义
①设施渔业符合我国国情和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和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展设施渔业,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生产更多的水产品,可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有利于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同时海洋渔业特别是捕捞业正面临生产空间缩小、资源衰退、渔区劳动力转产转业任务繁重等严峻形势,发展设施渔业是解决海洋捕捞业出路问题,促进东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的重要途径。
②设施渔业顺应了现代渔业发展趋势。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传统渔业难以适应市场对水产品优势化和多样化的要求。设施渔业打破了以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经营为主体的形式,经营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渔业运作方式走上了企业化,渔民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渔民”,而是能够熟练驾驭市场渔业的企业家,或者是渔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渔业工人,有利于拉长渔业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生产多环节增值,从市场中获得规模效益。
③设施渔业适应了市场对水产品优质化、多样化需求。设施渔业生产各种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健康食品,符合我国“餐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人们对食品的消费时尚。同时,设施渔业实行特种水产品反季节生产,超、延时令均衡上市供应,在市场上与一般水产品形成“错位竞争”,避免了传统水产品短时期集中上市的弊端,既提高了渔业竞争力,也增加了效益。
④发展设施渔业是我国渔业提高竞争力的需要。我国是水产大国,其水产品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走向世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创建更多的世界品牌。发展设施渔业,还可以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生产特色、优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水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鲜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因此,确保海鲜资源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生态可持续性的海鲜捕捞和养殖方式可以确保我们现在和未来都能享受到丰富的海鲜资源,同时也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有效抵御外国水产品的冲击,同时也使我国的水产品打入市场。
如何让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3、养殖户分化将成为新常态:养殖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一大批养殖户成长起来,成为行业的精英。但是市场上还有80%以上的散养群体,这些群体大部分是20-30亩鱼塘,两夫妻养殖,还要生孩育女,行情好可勉强维持生计,一旦行情全家人就没有着落。而现在打工一族每月都有3000-4000元的收于,散养和打工一族来比都没有竞争力,这加剧散养群体的退出。可以说养殖户分化将成为新常态。过度捕捞也是加剧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诱因,当前我国重点流域的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总体而言,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正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上游受威胁鱼类种数占总数的27.6%。因此《方案》要求科学布局水产养殖,合理确定江河湖库养殖规模,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由于过度养殖、乱投饵等原因,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植食性鱼类自然放养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体中富营养化物质的含量,达到了生态修复的效果。
沿江养鱼企业表示,当前在科学养殖和水质保护方面是在打一系列“组合拳”。除了《方案》外,还实施了“水十条”等,明确了各断面的考核指标。因此,很多水面已被划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企业就转移到允许养殖的江段,并在养殖时选择市场受欢迎、经济效益高的鱼类,控制养殖数量,减少投放饲料,按要求建设环保设施等。
担任过宿鸭湖生态养殖公司技术总顾问的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鱼病与水环境研究室主任艾桃山说,很多养殖企业正尝试进行生态食物链各层次的开发利用。如根据当地水域中的富营养化物质,选择食用这些物质的鱼虾,这样一来,可实现“水清藻淡鱼儿肥”,从农业到水产、环保、生态,通过物质循环等形成生态渔业和健康养殖。在“一水连三省(区)”的贵州万峰湖,针对网箱养殖泛滥、违法捕鱼行为频繁等现象,当地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实施生态化养殖等,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渔民上岸转产。来源:科技日报
什么叫可持续海鲜食品
20从淡水养殖面积分水面类型来看,2020年,淡水养殖面积中占比的是池塘,养殖面积为262.54万公顷,占比34.53%;其次是稻田,养殖面积约256.27万公顷。08-2014年我国养殖水产品产量情况1. 可持续海鲜食品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海鲜食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然而,传统的捕捞方法和过度的养殖活动已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未来世代能够继续享用海鲜美食,可持续海鲜食品的概念应运而生。
2. 可持续海鲜食品的生产与捕捞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可持续海鲜食品意味着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多个可持续海鲜认证机构,如MSC(海洋管理委员会)和ASC(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这些机构对符合可持续标准的海鲜产品进行认证,并在产品上附上相应的生态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认购带有生态标签的海鲜食品,支持可持续海鲜产业的发展。
举例说明,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业就是一个可持续海鲜食品的。挪威三文鱼养殖业采用环保的养殖技术,严格控制饲料成分和投放量,确保养殖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同时,挪威三文鱼产业也建立了严格的监管和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因此,挪威三文鱼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可持续海鲜食品的代表作之一。
什么是可持续海鲜
2014-2020年,我国海水养殖的产量逐步增高,2020年我国海4、提高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渔业种群状况等相关信息的关注,并努力将其逐步纳入追溯体系。水产品产量2135.31万吨,2014-2020年,淡水养殖的产量先增高再降低,至2020年淡水产品产量3088.89万吨。可持续海鲜指的是那些以生态可持续方式捕捞或养殖的海鲜。
2. 可持续海鲜的捕捞和养殖方式
可持续海鲜的捕捞方式严格遵守捕捞限额和捕捞季节的规定,以避免过度捕捞。此外,使用的捕捞方法应选择性高,以减少对非目标物种的误捕。例如,使用对海底环境破坏较小的拖网,以及避免使用会捕获大量非目标生物的大型围网。
在养殖方面,可持续海鲜养殖应减少对环境和周围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这包括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饲料中的鱼粉和鱼油的使用,以及实施良好的废物管理实践。例如,一些养殖业者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将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回收用于肥料或饲料,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3. 消费者如何选择可持续海鲜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可持续海鲜是保护海洋环境和确保未来海鲜供应的重要方式。一些机构和认证,如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和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P)的认证,可以帮助消费者辨认可持续海鲜。在购买海鲜时,消费者可以查看产品标签,选择那些经过认证的可持续海鲜产品。
综上所述,可持续海鲜不仅关系到我们现在的食物供应,更关系到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因此,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我们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广可持续海鲜的实践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