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虫养殖的技术
培育池:池深50cm左右,水深12-15cm左右,池子底部铺上一层富含有机物的淤泥(它们象陆生蚯蚓一样,吞食泥土,同时从土中摄取细菌、有机碎屑颗粒以及底栖藻类,有时也取食一些土中的动物,通过 排遗蚓粪。喜温,最适水温25~28℃。5-8cm),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加150kg腐熟发酵的猪粪。饲养:浮游生活期间,经常向池水中泼撒腐熟发酵的优质有机肥;底栖生活期间,往池子中投放陆草,让陆草腐烂发酵作为血红虫的食物。1、利用水泥池或土坑均可,一般深1m,面积10-30m 的水池,用漂或生石灰10ppm干法清塘后,曝晒7天后加入0.5m深的水,再曝晒7-15天开始施肥。水泥池投放马粪或其他畜粪1.5kg/m3作为基肥。
红虫人工是怎么养殖的_红虫人工养殖技术
红虫人工是怎么养殖的_红虫人工养殖技术
2、土池的施肥量为4kg/m3,马粪或其他畜粪与1.一、人工红虫的养殖方法5kg稻草等无毒的植物茎叶作为基肥。施基肥的目的是促进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为水蚤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红线虫怎么繁殖
3、从池塘或小河沟中捕捞水蚤,经过清洗、消毒后投入池中,在水温18℃-25℃ 的情况下,大约经过3-4天后水蚤开始大量繁殖。捕捞时应隔1-2天,每次约10%-20%。捞过数次后,如发现水蚤量减少,应停止捞取,马上加注新水,适量追肥。追肥量要根据水色、天气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问题二:如何培育红线虫 红线虫即水蚯蚓的人工培育
1、初次采收时间:摇蚊幼虫个体长到,但还未羽化前(施入底肥的15天后,或者是添加粪肥后的4-5天)。一般每个养殖池在摇蚊幼虫高峰期可连续采收3-5天。(福建师大 陈寅山)
一、 水蚯蚓
水蚯蚓(亦称丝蚯蚓、红线虫、沟虫等)是环节动物水生寡毛类的俗称,是淡水底栖动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水问题一:怎么在家繁殖红线虫?蚯蚓通常生活在微流水、有机质丰富的水底淤泥中。在腐殖质多的地方,有机污染常为,氧气往往缺乏,它们在缺氧的环境中,从泥底伸出大部分身体,不断摆动,很有节奏,以此促进水流形成,以利虫体进行气体交换,水中氧气越少,则摆动越快。一旦受惊,则一齐缩入泥中。。
某些水蚯蚓(如颤蚓)在污水自净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颤蚓类在水体中很常见,而且在一定范围中,其种群数量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由于有机质的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而造成水体缺氧,而水蚯蚓又是比较耐缺氧的,其它生物在这样的水体中往往不能生存或种类极少,这些比较耐缺氧的水蚯蚓由于缺少竞争者而大量繁殖,数量往往很大。因此,有些人主张用单位面积中颤蚓的数量来作为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
各种水蚯蚓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是很重要的分解者生物,它们吞食水中和底泥中的有机碎屑颗粒、腐殖质和微小生物,而本身又被水中其它生物(如鱼、蛙、蛇、龟鳖等)所取食,因此,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水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交配时,两个个体前端以腹面相结合,各雄孔排出 到对方受精囊内贮存。交换 后分开。卵成熟后,环节分泌粘物形成带状的卵袋(卵茧)。卵产于卵袋内,卵袋向前移动到受精囊孔处, 流出而使受精。卵袋由身体前端脱落沉于水底泥中。卵袋两端开口处自动收缩而封闭成为椭圆形的卵茧。受精卵在卵茧中发育成为小蚯蚓。从受精卵孵出幼蚓所需的时间随水温高低和种类不同而不同,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因水温高低不同而有所别。水蚯蚓寿命通常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水蚯蚓繁殖力极强。水蚯蚓和陆生蚯蚓一样,再生能力很强,切断后能很快再生成完整的个体。
二、水蚯蚓常见种类介绍
我国已知水生寡毛类共5科约28属70余种,分属于两个目。一是近孔寡毛目(Plesiopora),如体虫科(Aeolotidae)、颤蚓科(Tubificidae)、仙女虫科(Naididae)、线蚓科(Enchytraeidae)属本目,二是前孔寡毛目(Prosopora),如带丝蚓科(Lumbriculidae)属本目。
在水蚯蚓养殖中,在我省比较常见、分布范围较广、数量比较大、比较适合养殖的种类有如下几种,现简单介绍。
1、尾鳃蚓(Branchiura),属颤蚓科。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尾鳃蚓虫体较粗,直径约1.2~2.2mm。常卷曲,活体伸延时长度达100 mm以上,固定标本约30~70 mm,平均53mm。活体紫红色,体节185或更多,每节背腹均有刚毛。性成熟个体头后Ⅹ-Ⅻ体节上有一明显的环带,呈灰白色隆肿块。体后部约1/3处始,背腹正中线每节有一对丝状的鳃,最前面的最短,逐渐增长,有60-160对之多(如图1)。这是本种与其它水蚯蚓的明显区别。该属中惟一的种是苏氏尾鳃蚓(B.sowerbyi)(图1)。
苏氏尾鳃蚓多分布于在沟渠流水两侧的3-5cm 的泥层中,尚属喜氧种类。生活时淡红色的尾鳃伸出泥土,以伸展的鳃丝为平面作上下摇动,其频率达每分钟100次左右。受惊扰时尾鳃立刻缩入泥中。在高温或缺氧时,尾鳃伸出更长且鳃丝伸展更开。苏氏尾鳃蚓的蚓茧呈卵圆形......>>
问题三:红线虫的养殖方法 不用水莫过它们,只要和它们水平就行了!要用浅容器 别在太阳下晒就行。晒一天之后就会变成红水。
问题四:怎样人工喂养红线虫 人工培养红线虫,要事先准备好培养液。取4.5千克肥土(花园或菜园的泥土)和1千克稻草(剪成2厘米),一起倒入大缸里,加水50千克,经充分搅拌后,在15-18℃的温度下放置3-4天,然后用纱布过滤,滤液称为原液。
取一定量的原液倒入另一只缸内,再加2-4倍的池水,这样,培养液就配制成了。这时候就可以把少量红线虫放入培养液中,水温保持在18-25℃,红线虫生长很快,会大量繁殖用来饲喂金鱼或其他鱼类。在培养红线虫过程中,要随时补加原液,以保证鱼虫的足够的饲料。
问题五:红线虫在下水道会繁殖吗 会繁殖,很适合 (瞎蒙)
问题六:红虫的人工繁殖 水蚤是指水生枝角类和挠足类两大类浮游动物,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鱼苗、鱼种的适口饵料。人工培育水蚤喂鱼成本低、鱼类生长快、增产效果好。其方法是:一、建池土池和水泥池均可。池深约1米,大小以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长方形为宜。二、注水池中注水约50厘米深。水蚤适宜的水温为18℃~25℃,pH值为7.5~8,溶氧饱和度为70%~120%。三、施肥土池每立方米水体投4公斤牛、马粪或其他畜粪、1.5公斤稻草、麦秸或其他无毒植物茎叶作基肥,10天后追肥一次,追肥量同基肥,此后再根据水色酌情追肥,使水色保持黄褐色。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投牛、马粪或其他畜粪1.5公斤,加沃土1.5公斤~2公斤,以后每隔8天再追肥一次,追肥量为牛、马粪或其他畜粪0.75公斤。四、培育不论是土池还是泥池,都可采用酵母与无机肥混合培养法。每立方米水体投酵母20克,酵母可先在水中浸泡3小时~4小时,再泼入池中,每立方米水体施碳酸铵65克、37.5克,以后每隔5天施一次,其用量为开始的一半。投放酵母后,将池水曝晒1天~3天后,就可以放入水蚤作种,用种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0克~50克。五、捞取水蚤种入池15天~20天后,经大量繁殖,可布满全池。这时,即可分批捞取喂鱼。一般每隔1天~2天捞取一次,一次捞取总量的10%~20%。在水温18℃~20℃的环境下,可常捞常有,连续不断。
问题七:红线虫是什么? 红线虫, 是指水蚯蚓,北方有称线蛇,样子像蚯蚓幼体。红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 红线虫全身呈红色、细长,一般长4厘米左右,最长可达10厘米。红线虫一般生活在河水、污水中,繁殖能力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强。是金鱼和锦鲤、以及小型热带鱼非常爱吃的饵料,营养价值极高。红线虫生长环境是淤泥,带有有害细菌的可能性很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
问题八:红线虫的养殖地点在哪里 红线虫池养、田养均可,但以池养产量,每亩年产量可达750~1000公斤。
红虫养殖技术
使用网(孔径1.5mm)将培育池中的腐烂草叶捞掉,然后排放掉部分池水,铲出底泥,用筛网(孔径0.6mm)去掉淤泥,得到摇蚊幼虫。红虫的养殖:红虫又叫水蚯蚓,实际是摇蚊的幼虫。生活在河塘污泥之中,但要求水是流动和洁净的。红虫是鱼类的饵料,含有高蛋白,也是国外近年餐桌上与蜗牛媲美的热门食品之一,设有专营养殖场。多用米糠、锯未、香焦皮、甘蔗渣、淤泥、鸽粪等发酵后做养殖饲料。 家庭养殖少量红虫时,可将河塘污泥连同虫种一齐取回,置于瓦盆或玻璃器皿中,用河水泡上,若用自来水养殖,应事先将自来水放人大盆晒2—3天,除去漂和其它物质后再用。每隔一天换一次水。(亦可将容器置电冰箱内存放)。 使用时、用多少拿多少,放千净的湿润的红色布块上冬天要防冻,放盒内保温。若用酒喷洒一下可使保存期延长一些,但不能再养殖,千万不能再放回原养殖盆中。
池宜建成长条形,长10~30米,宽1~1.2米,深0.2~0.25米,这样的养殖池便于精养细管并夺得高产。池埂用0.25米宽的条石砌成,也可用砖和水泥等建材构筑,以方便饲养管理人员行走踩踏。池底铺上古板或打上“三合土”(硬底池可不处理)。要求池有0.5%~1%的比降,并在较高的一头设排水沟和排水口,进、排水口均需安装栅栏,以防鱼类、螺等生物敌害闯入。注意,池要有一定的长度,否则投放的饲料、肥料很大部分会被流水带走。如果受场地限制无法建成长条池时,可因地制宜建成曲流形,环流形池等。就这些!(2)3-6天后,摇蚊幼虫进入底栖生活,此时可以定期向池水中泼撒腐熟发酵的优质有机肥,也可以往池子中投放陆草,让陆草腐烂发酵作为血红虫的食物。
人工红虫的养殖方法,养殖周期是多长
2、引种1、培育池
修建一个培育池,面积在1-100平方米之间,池深50cm左右,水深12-15cm左右,然后在池子的底部铺上一层富含有(3)采收高峰期过后,每100平方米施加50kg腐熟发酵的有机肥。机物的淤泥(5-8cm),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加150kg腐熟发酵的猪粪,施肥后使用1ppm漂进行消毒。
红虫一边不需要人工进行引种,因为每年的春季,当水温上升到14℃以上,气温在17℃以上时,会有较多的摇蚊在培育池中产卵繁殖。
3、饲养
(1)在产卵后2-7天,摇蚊幼虫孵化出膜,进入浮游生活期,此时应当经常向池水中泼撒腐熟发酵的优质有机肥,让池水保持一个较高的肥度。
4、管理
(1)夏天的时候,太阳光比较强烈,此时应当加深池水的深度(一般深15-20cm左右),或者是在培育池的上方搭建一个凉棚或葡萄架进行遮阴。
(2)血红虫耐低氧能力极强,培育池的池水无需特别加以管理。
5、采收
二、红虫的养殖周期是多长
2、生活周期:摇蚊在产完卵之后,经过2-7天即可孵化出膜;出膜后,幼虫主要是浮游生活,持续3-6天,期间以各种浮游生物以及有机碎屑为食;浮游生活过后,转喂4、通常情况下,池水以黄褐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为宜。如水色过清就应多施肥,水色深褐色或黑褐色应少施肥或不施肥。追肥时要多种肥料交叉使用(粪肥、氨肥、氮肥、磷肥等),不要使用单一肥料,以利于水中各种元索的保持动态平衡。底栖生活,主要以有机碎屑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