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规模化养殖牛蛙的技术_牛蛙养殖基地怎么设计

梦想农场 1

现在养殖青蛙还有前景吗?养殖青蛙需要掌握什么技术?

现在养殖青蛙有前景,因为现在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市场需求也大。养殖青蛙要有很好的生态环境和良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维护环境,如减少废水排放、合理利用光能等。同时,还可以建立牛蛙养3.幼蛙的饲养和管理。殖农业观光园,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好的食物来源。

规模化养殖牛蛙的技术_牛蛙养殖基地怎么设计规模化养殖牛蛙的技术_牛蛙养殖基地怎么设计


规模化养殖牛蛙的技术_牛蛙养殖基地怎么设计


牛蛙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如何养殖牛蛙

3、成蛙时期,成蛙池一般以300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保持1—1.2m。池内陆地杂草丛生(也可种农植物),有进出水口,要建立防逃墙,高度1.5m左右。每平方米可养殖10—20只。成蛙的饵料和幼蛙一样,但投喂量较大,5—6月投5%,7—8月投20%。

1、蝌蚪时期,刚孵化出的蝌蚪,体小、黑色、游泳能力,随着个体长大,游泳能力增强,因此在孵化池中饲养10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中。在蝌蚪下池之前,水池要清洗干净,并用200PPM的漂消毒,如果是泥土池,则要用生石灰(每亩75KG)消毒,过7天生石灰效消失(并经试水),再放入蝌蚪。

2、幼蛙时期,蝌蚪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一般刚的幼蛙每疾病防控:牛蛙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牛蛙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平方米可放80-10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牛蛙养殖技术

4蛙池需要在水中浸泡15天进行脱碱,必须注入淡水后才能放养幼蛙;比如新开的池塘,使用前要在水中浸泡5~7天,然后用漂或生石灰溶液清洗池底和池壁,进行水泥池养殖。用泳池里的漂白水,然后喷洒消毒。.饲养管理。

牛蛙怎么养 牛蛙的养殖技巧

1、蝌蚪时期

刚孵化出的蝌蚪,体小、黑色、游泳能力,随着个体长大,游泳能力增强,因此在孵化池中饲成蛙养殖一般可利用塘堰、藕塘和小型的天然积水池稍加整理改造而成。位置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管理方便、洪水不泛滥、天旱不干涸的场所,如有流水条件则更为理想。成蛙池以300-l000平方米为好。土质养蛙池除了水面以外,四周和池子中间要留有一定面积的陆地,一般陆地和水面之间的比例为1:l。池的坡度要大,便于牛蛙登陆体憩和捕捉食物。水深应根据当地冬天结冰的厚度而定,主要应保证冬天在冰层下仍有一定的水深,以便牛蛙在池底安全过冬,长江流域的水深应保持在l-1.5m。养10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中。在蝌蚪下池之前,水池要清洗干净,并用200PPM的漂消毒,如果是泥土池,则要用生石灰(每亩75KG)消毒,过7天生石灰效消失(并经试水),再放入蝌蚪。

蝌蚪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牛蛙怕热,成蛙最适水温23-30℃,还应在池内岸边种植灌木树或搭建小的遮阴棚,借以降低温度供牛蛙栖息。炎热夏季,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2,新旧水温为1-2℃。牛蛙还有穴居的习性,宜在池埂水边人工挖一些洞穴,以供暑天牛蛙入洞休憩。养蛙池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使整个蛙池的环境更适于牛蛙的栖息生活,从而促进牛蛙生长,提高饲养成活率。。一般刚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3、成蛙时期

成蛙池一般以300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保持1—1.2m。池内陆地杂草丛生(也可种农植物),有进出水口,要建立防逃墙,高度1.5m左右。每平方米可养殖10—20只。成蛙的饵料和幼蛙一样,但投喂量较大,5—6月投5%,7—8月投20%。

牛蛙成蛙和亲蛙对养殖池的技术要求

现在养殖青蛙的前景并不好,因为现在人们普遍吃生长周期更短,肉质更多并且口感更好的牛蛙。而养殖青蛙需要比较好的养殖技术,因为青蛙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非常高。

成蛙的饲养是整个牛蛙养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生产程序。目前牛蛙养殖可分精养和粗养两种方式。粗养,就是将蛙放养于比较宽广的场所,利用天然饵料任其自然生长。精养,则是利用较小的池子,采用人工投饵,进行高密度养殖。下面主要是介绍精养的方式。

土池饲养时,为了给牛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应在蛙池内安排一个适于牛蛙生活的天然环境。主要是在蛙池内种植一建蛙塘,对地形和水源要求比较高,适合水源充足,地势高的地方。然后,在池塘后面建围栏,防止牛蛙逃跑。如果需要高密度养殖,需要修建水泥池。贮水量视蛙体大小而定,蛙池的水要排尽,以利水分交换。些莲藕、慈姑、菖蒲、茭白、水芹等水生植物,以供牛蛙的栖息。在兼作产卵池的池中,还要种植一些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睡莲、聚合草等水生植物,以利牛蛙的产卵。陆地的池埂斜坡要种植花卉青草,以招引昆虫增加蛙的饲料。

牛蛙的养殖人群很多,牛蛙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牛蛙食量大,环境污染会恶化水质。所以要经常清洗水泥池,注意池水的更换,保证牛蛙的水质干净。养殖过程中,每半个月要用生石灰或漂消毒一次。在高温养殖环境下,要合理降低水温,保证牛蛙的正常生长。因为牛蛙有以大小争食的习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大小分池养殖,可以提高牛蛙养殖的效率。

1、水源选择,牛蛙养殖因其密度高,饲料投喂高,所以会大量养殖污水,所以需要良好的进排水设施。2、土地平整。远离居民区,有荫或绿的地方且需要遮阴棚来避光防暑,蛙池选择中间浅滩栖息,四面环沟放水避暑饮水。3、选择优质的蛙苗和饲料。4、日常管理要精细。

野外进行粗养:是可以分为全天然放养和半粗放饲养两种类型的,常见的养殖方式则是有水用水泥池养蛙,应在池口设有铁丝网,防止蛙的逃跑和敌害的侵入,土池则要建造障碍。用作障壁的物质有竹帘、竹篱笆、铁丝网、尼龙网和砖墙等。因为牛蛙有掘土打洞的习性,所以障壁在土下要埋30cm,还因为牛蛙能跳高和攀爬逃逸,所以土上部分障壁的高度为l5-2m。采用竹帘、竹篱笆作障壁,其缝隙以及铁丝网、尼龙网的网眼大小,要视饲养蛙的规格来确定。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这是可以比较充分利用到天然饵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自然条件,从而去圈定一定的养殖范围,投放牛蛙的种苗,适当的来增喂一些饵料,定期的进行采收和捕捉。

建造蛙池。养殖场应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蛙池的面积大小以20~30平方米为宜,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米,筛绢底部应有20~30厘米埋进土里;池埂高40厘米,坡度为1∶3,水位保持在30~40厘米,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厘米,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作。可用口径为10~12厘米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若干块80×40厘米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同时在池子上方用黑色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牛蛙养殖场怎么建造

1.有。2.青蛙养殖前景会更好,价格会更高,因为吃青蛙肉的人还是比较多,青蛙肉比一般的肉更加细腻,滋养。 目前,我国青蛙的市场价格在28元一斤,四川的黑斑蛙价格高达60元一斤,这种价格养殖青蛙利润肯定不低。3.但要有专业的技术,一定的规模,规模太小,即使单只的利润大,也赚不到多少钱,不能作为事业来发展。 目前,野生的青蛙比较少,而人们对青蛙唯美的肉质特别是喜爱,野生的几乎被吃完了,急需人工饲养的来补充市场的需求,所以说,青蛙价格会更好,比较人工养殖的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牛蛙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两栖动物,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项目,在养殖前我们要重视牛蛙养殖场所的建设,这也是养殖的基础性工作,那么,牛蛙养殖场怎么建造?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蛙养殖基地建设方案。 一、牛蛙养殖场建设技术 牛蛙养殖场应选择在有水面、有陆地、安静、温暖、植被好、浮游生物与各种昆虫丰富、土质为壤土、通电通路的地方建设。根据不同的养殖方式建设相应的养蛙场。目前的养蛙方式主要是天然增殖与人工精养两种。前者的生产成本低,单产也低,但产量大,比较适合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后者投资略多,单产高,适合农户在城郊发展。 天然增殖这是利用天然环境与天然饵料养蛙,人为部分仅限于圈定养蛙范围、投放蛙种以及收捕商品蛙。 1、山区增殖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内或三面环山与两山央一淘的地方,可以以山作牛蛙外逃的天然屏障,在山的缺口女筑一高1.5米的围墙,在适合牛蛙繁殖的水域投放一定数量的种蛙。经过两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封山育蛙,进行自然增殖。当蛙的种群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实行有的、科学合理的猎捕。这种生产方式的成本,可为提供批量的优质食用牛蛙。 2、水库库区增养殖应选择合适的库湾筑坝建场,以形成一个出口小、肚腹宽、底部平、背山朝南、光照充足、水面广阔的养蛙环境。坝的高度应超过水库一般水位1.5米以上。坝上设置闸门、溢洪道或排水涵洞等。在库湾干涸或水位时,清理底部、消灭敌害,再在库湾周围陆上建一道防逃围墙。当水位上升时,打开闸门,放水进入库湾。此后将闸门关闭,开始放养蛙种,规格以20-_25克的幼蛙为好,蛙种应当一次放足。接着在库湾内施肥肥水,同时在四周陆地上采用露天养殖法大量生产蚯蚓或者蝇蛆供牛蛙摄食。养出来的商品蛙,既可作为商品上市销售,也可选作种蛙投放整个水库,使该库成为一个大型的天然牛蛙饲养场。 3、湖泊养蛙选择水深1-2米的湖汊,在最窄处用竹桩或钢筋水泥柱直排打桩、建成不留箔门的蛙箔,将湖汊与湖分隔开来。沿湖汊岸边也要砌一道防逃围墙。箔底必须坚牢,不留任何孔隙,箔顶要高出水面1米左右。接着对水体进行除野,可用鱼藤精(每立方米水体0.05克)毒杀之。7—IO天之后就可投放蛙种,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规格为20~25克的幼蛙70只,或规格为克的成蛙10-20只,或刚刚长出后腿的蝌蚪140~150只左右。注意防止天敌蛇、鼠、鸟以及肉食性鱼类的危害,并在l~2年内禁捕。经过2年以上的增殖,可根据种群数量有地猎捕商品蛙上市。如果湖汊内的蝌蚪或幼蛙过多,可转移一些到其他湖汊或全湖区扩大增殖。 4、河沟养蛙选择条件较好的河道沟渠,在其水面宽敞、有缓流区的一段,在两端水浅区建两道箔,沿岸两边筑防逃墙。在被围的水体内进行除野,之后即投放蛙种或种蛙,进行天然增养殖。 5、稻田养蛙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连同近旁的莲藕田、池塘等一起围拦越来,即成一个比较理想的牛蛙养殖场。蛙种放养后,稻田水深一般保持10厘米为宜。稻田需晒水、施肥或喷时,牛蛙可进入藕田或池塘内生息。若只是圈围稻田养牛蛙,那么必须在田块的进出水口附近挖面积为几平方米、深60-80厘米的保护坑,井在稻田四周挖深、宽各30-40厘米的保护沟,使坑与沟相连。北方稻田养牛蛙,尚需在田旁挖存水能达1.2米以上的深坑,确保蛙能安全越冬。 6、庭院养蛙若有一个空地面积达67平方米的庭院,就可建一个30平方米的水池,保持池水深40厘米,院墙即是防逃墙。在水池旁的土里种植蔬菜或果树,并以禽畜堆肥培养蚯蚓,在水池上安装1-2盏黑光灯诱虫,水池内可放养牛蛙500-1000只。这样,每年可收获好几十千克食用蛙。 二、牛蛙养殖场建设原则 1、养殖场要尽量符合蛙的生活习性 要选择自然环境僻静,植物丛生,接近水域的地带。凡是有工厂、汽车往来、人类活动频繁的环境,常常声音嘈杂、震动的地方,不宜作养蛙场所。特别是饲养种蛙的场地更要周密考虑这些因素。选择空旷地区作养殖场,须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人工改造。通过种草植树或种植瓜果等经济作物增加植被。饲养场所是冬暖夏凉的地方,若地面能稍向东南方向倾斜更好。这种地形阳光照射面积大,地温、水温上升较快,在夏季还可以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波动水面可增加水中溶氧量,对蛙及其水中饵料的繁殖和生长都有利。 2、养殖场必须有水源保证且排灌方便 方便的水源可有效地控制水温、水的溶氧量及病虫害,有利于蛙的生长和越冬。养殖场应排灌自如,利于平时池水的调节,暴雨时不会造成,遇干旱时能及时供水。有的养殖场用水可能与农田灌溉水源联系,应考虑两者之间是否有矛盾,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免在天早或排涝时两者不可兼顾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养殖场应尽量建在饵料资源丰富的地方 饵料丰富的地方,能够提供大量的自然食物源,如昆虫、浮游生物、螺、泥鳅、小杂鱼虾等饵料,可降低饲料成本。或在该地区有丰富而廉价的生产饵料的原料及土地,如附近有家畜家禽养殖场,有大量的动物粪便供应,或有食品加工厂出售下脚料。若附近有蛙的人工合成饵料生产出售,则使用更为方便。 4、室外养殖还要考虑便于修筑防逃设施 因为蛙善于跳、钻、爬,需要建设防逃围墙,防逃围墙一是能够防止所养殖的蛙外逃;二是防止野蛙、水鼠等外来敌害的入侵,破坏养殖蛙的卵和蝌蚪。 5、与养殖有关的配套设施要齐备或容易建造 养殖用的工作房、仓库,生产和生活用电,交通条件,通风条件和产、供、销等各种因素都应考虑到。这不仅便于日常管理,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通过以上关于牛蛙养殖场怎么建造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牛蛙养殖基地建设方案,牛蛙是一种野生两栖动物,适应性强,无论山区、平原、城镇、农村,只要有水源的地方均可养殖。养殖场所通常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我们要重视合理的建造方法。

2、幼蛙时期

牛蛙养殖技术

2.蛙池的蛙池需要在水中浸泡15天进行脱碱,必须注入淡水后才能放养幼蛙;比如新开的池塘,使用前要在水中浸泡5~7天,然后用漂或生石灰溶液清洗池底和池壁,进行水泥池养殖。用泳池里的漂白水,然后喷洒消毒。清洗和消毒。

牛蛙的养殖技术

3.幼蛙的饲养和管4. 牛蛙养殖的环境保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