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人工养殖草鱼密度 鱼塘主养草鱼密度

梦想农场 1

一亩鱼塘可以养多少条草鱼,草鱼可以和什么鱼混养

一、材一般养2000条每亩。料与方法

每亩池塘一般可放养300尾草鱼种(200-g/尾),300尾鲫鱼种(15-20尾/kg),50尾鲢鱼种(5-6尾/kg),10尾鳙鱼种(5-6尾/kg)。或者是每亩池塘放养800-1000尾草鱼种(100g/尾的2龄苗种),100尾鲢鱼种(-500g/尾),不搭配或少搭配鲤鱼种。

一、一亩鱼塘可以养多少条草鱼

目前,草鱼养殖模式以混养为主,各鱼种养殖密度如下:

1、每亩池塘放养300尾草鱼种(200-g/尾),300尾鲫鱼种(15-20尾/kg),50尾鲢鱼种(5-6尾/kg),10尾鳙鱼种(5-6尾/kg)。 2、每亩池塘放养800-1000尾草鱼种(100g/尾的2龄苗种),100尾鲢鱼种(-500g/尾),不搭配或少搭配鲤鱼种。

3、华南地区“草鱼+鲫鱼”混养模式,每亩池塘放养1000-1500尾草鱼(0.1-0.3斤/尾),1200-1500尾鲫鱼(0.05-0.1斤/尾),前中期优先出2斤左右的草鱼,鲫鱼养至0.8斤以上,中后期以养殖鲫鱼为主。 4、春节前后,每亩池塘放养600尾草鱼种(350-400g/尾),100尾鲢鱼种(300-400g/尾),500尾鳊鱼种(200-g/尾),20尾鳙鱼种(150-200g/尾),100尾鲤鱼种(100-150g/尾)。第二年端午节后全部出塘,然后全部放养150-200g/尾的草鱼,每亩池塘放养600尾。

5、如果是网箱养殖,每平方米放养20-25尾草鱼种(300-500g/尾),同时适量套养规格为200-300g/尾的鲢鱼,鳙鱼,以及100g/尾的团头鲂鱼。

二、草鱼可以和什么鱼混养

1、草鱼可以和鲢鱼、鲤鱼、鳙鱼等一起混养。因为草鱼主要吃草,草料的残渣和草鱼排出的粪便,又能培养浮游生物,可以作为鲢、鳙的饵料。这种养鱼法,以草养鱼,以“鱼”养鱼,既合理又经济。

2、在养殖时要注意控制好密度,不能太密,否则不利于生长和管理。平时投喂时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投喂,不可过量,否则会影响水质,对生长不利。

亩产草鱼多少斤

一般每日需投喂2放养草鱼为主,适当混养鲮、鲢、鳙鱼。以1亩为例,草鱼规格-500克/尾,放养密度400尾/亩;草鱼规格1000-1克/尾,放养密度 300尾/亩;鲮鱼放养密度1500尾/亩;鲢鱼规格300-400克/尾,放养密度100尾/亩;鳙鱼规格150-200克/尾,放养密度20尾/亩。放养前,全部鱼种均用4%食盐水溶液浸浴消毒10-15分钟。次。

草鱼的养殖周期是多久?怎样缩短草鱼的养殖周期?

1. 草鱼一5、水质管理亩水面能养多少条,怎样养又快又大

草鱼作为常见的“四大家鱼”之一,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草鱼不仅肉嫩鲜美,而且也是极具营养价值,再加上实惠的价格,草鱼在市场上极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那么草鱼的养殖周期是多久?草鱼作为常见的“四大家鱼”之一,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草鱼不仅肉嫩鲜美,而且也是极具营养价值,再加上实惠的价格,草鱼在市场上极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那么草鱼的养殖周期是多久?怎样缩短草鱼的养殖周期?一起来了解下吧。

草鱼的养殖周期是多久?

怎样缩短草鱼的养殖周期?

1、池塘管理

选择水源充足且上游无污染源、排灌方便、常年有微流水的池塘。

2、提早放苗

季于春节前后开始,以放养草鱼鱼种为主,适当混养鳊、鲤、鲢、鳙鱼,放养密度600尾/667m2。

第二季于端午节后开始,全部放养尾重150克-200克的草鱼鱼种,放养密度600尾/667m2。

是在4月底到5月初放养,最迟不得超过6月中旬。

3、科学投喂

饲料建议选用粗蛋白质含量28%-30%的草鱼专用沉性颗粒饲料,也可以适当培育红虫,为草鱼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投喂时要具体结合草鱼的摄食情况来定,量不宜过多或过少,是一次能吃完吃饱,避免饲料堆积浪费。

如遇闷热、寒流、大暴雨等天气可酌情减量。

4、水质调节

水质对草鱼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每天都要定时进行增氧工作。

此外,也要定期更换水质,更换池水的时候首先排掉一部分水,再注入新水。

还要定期进行消毒,提高水质环境质量。

5、疫病防治

其次,定期消毒防病,每隔10天左右投喂鱼病康等中草饵1次,连喂3-5天,以预防细菌性鱼病发生。

总的来说,虽然草鱼的养殖周期无法和猪、鸡等媲美,周期虽然长一点,但养殖前景还是不错的。

对于养殖户来说,掌握关键的管理要点,缩短养殖周期十分关键。

而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养殖草鱼采用高产技术,还可实现一年收获两季。

一亩地养多少鱼合适

鱼养殖是一种生态经济形态,近年来备受关注。但是在开展养殖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养殖知识,比如一亩地可以养多少鱼合适。因为养殖密度过大会影响鱼的生长和生活质量,过少则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据专业人士指出,一亩地可养殖的鱼量与鱼种、养殖方式、水质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目前常见的鱼种有草鱼、鲫鱼、鳙鱼等,其中以草鱼的养殖密度。一般情况下,草鱼的养殖密度为每亩1500-2000尾左右。而鲫鱼和鳙调整放养密度和品种搭配是培育好亲鱼的首要条件。亲鱼分塘的池塘面积以2000~2600平方米为宜。鱼则可根据不同的养殖方式,养殖密度为每亩800-1500尾左右。

不过,在养殖鱼类方面,还需要考虑养殖方式、水质、饲料选择等因素。例如采用原池养殖方式的养殖密度较低,大约在每亩500-1000尾;而采用筏式养殖方式,养殖密度可以达到每亩4000-5000尾。因此,针对不同鱼种和不同的养殖方式,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合理的养殖密度规划。

总之,科学养殖是保障鱼类健康和增加养殖效益必不可少的前提。在进行养殖放养密度太小,不能充分发挥鱼池生产力。适当提高鱼种放养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当放养密度超过一个边际水平,由于过多的空间竞争和食物竞争,以及鱼类自身粪便和物中的有害物质影响,鱼产量反而下降。作者曾调查太湖流域140口124公顷鱼池,并结合科学实验,证明以草鱼等吞食性鱼为主、不轮捕轮放的养殖类型,即年初一次放足,年末一次捕捞,当各混养鱼类总放养量为每公顷3750千克时净产量,超过此密度时净产量反而减少。作者又研究证明,当放养量为每公顷2700千克时经济效益,即成本利润率。因此,为获得高产稳产高效,条件可能,每公顷放养重量应在1500千克以上,2700千克以下。当然,如主养鱼是小型鱼类,或规格较小的鱼种,那放养量应在下限,而再酌情减少。之前,需要仔细研究相关鱼种的养殖密度要求,并针对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调整。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养殖收益与保护环境的双赢。

草鱼养几个月可以出售,草鱼的养殖方法

一般情况下,草鱼要养殖24-36个月左右才能出售,待达到商品鱼的标准后才能上市。1冬龄的草鱼,体长通常为34厘米左右,体重通常为0.75公斤左右,2冬龄的草鱼,体长通常为60厘米左右,体重通常为3.5公斤左右,3冬龄的草鱼,体长通常为68厘米左右,体重通常为5公斤左右,4冬龄的草鱼,体长通常为74厘米左右,体重通常为7公斤左右。

2、草鱼体品种搭配及放养密度。主养草鱼的池塘,草鱼投放量应掌握在总投放量的60%左右,条件较好的池塘,每亩可放草鱼500-550尾,搭配鲢鱼300尾,鳙鱼70尾,鲤鱼80尾(或鲫鱼150-200尾),还可适当搭配团头鲂重

二、草鱼的养殖方法

2、清鱼种放养前要用食盐水消毒,并注射草鱼“三大细菌病”灭活和草鱼出血病灭活。污消毒

3、水质要求

6、预防鱼病

7、搭配饲料

(3)配方三

草鱼如何养?

1、池塘条件池塘为砂质壤土,淤泥深15—20厘米,面积5—10亩,平均水深1.5—2.0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且野杂鱼类较丰富。

2、鱼种放养春节前亩放规格为0.3—0.75千克的过塘草鱼200尾,0.15—0.4千克的白鲫20尾,0.3千克的白鲢120尾、花鲢40尾;6月10日亩套养5—6厘米的鳜鱼夏花50尾;7月10日亩放花鲢夏花1000尾。

3、饵料投喂草鱼以投喂草料为主,根据青饲料的供应情况,适当搭配一定数量的颗粒配合饲料,至7月10日花鲢夏花下塘后,定时定点投喂一些菜饼、米糠等混合粉料,供花鲢夏花和塘中自孵的白鲫苗摄食,以便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保证鳜鱼能摄食到适宜规格的饵料鱼。

4、水质调节在鳜鱼夏花未下塘之前,应适当控制水的交换量,保持池水的适宜肥度,以培养更多的浮游生物,使池中的花白鲢加速生长,在鳜鱼夏花下塘前把达到商品规格的花白鲢及草鱼捕捞上市。鳜鱼夏花入塘后,逐步增加池水的交换量。7月份以后,采用微流水养鱼,即7天左右交换池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控制透明度在40厘米,确保池水的高溶氧量。

5、病害防治池塘在放鱼前亩用150千克生石灰清塘;鱼种放养前用5毫克/升硫酸铜浸泡消毒,防寄生虫病。鳜鱼夏花入塘前用2%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以后每隔半个月用20克/米3生石灰调节水质一次,并在高温季节保持微流水。

6、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3次巡塘,掌握鱼类摄食情况、浮头情况、水质变化、鱼体活动和有无病害发生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试验结果

经过180天的养殖,12月12日至20日起捕,平均亩产成鱼450.4 千克,亩净产332.4 千克,其中鳜鱼亩产17.3千克,亩增经济效益600多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三、小结与讨论

1、在管理上方便可行管理上不需特别要求,只需花一点苗种费用,成本低,而养殖效益比未套养前每亩增加了600元,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2、主、套养的鱼种规格要适宜鳜鱼要在5—6厘米以上,放养的其他鱼种则首先要考虑鳜鱼是否对其构成直接或潜在的威胁。鳜鱼可捕食其体长60%—70%的、体高小于其口裂的任何鱼类,而且鳜鱼生长速度快,随着鳜鱼个体的增长,对其他鱼类的潜在危害也增大。因此,成鱼池套养鳜鱼,放养的其他鱼种规格要大,一般以2龄以上为宜,体长比鳜鱼放养规格大1倍以上。

3、充足的饵料鱼是提高鳜鱼产量的关键虽然池塘中野杂鱼虾较多,但后期仍然不能满足鳜鱼的需求。因此,我们除了在池塘中套养大规格白鲫外,还在7月份以后套养花鲢夏花,以补充饵料鱼的不足,加速鳜鱼的生长。

4、要始终控制好池鱼的密度和结构采取大规格鱼种放养,前期通过强投饵、适量施肥及控制水流等措施,加速存塘鱼的生长,至鳜鱼夏花下塘前,即5月初、6月初各轮捕一次,将达到商品规格的花、白鲢及部分1千克以上的草鱼全部捕捞上市,有利于留塘鱼的生长和充分发挥池塘潜力,同时解决了鳜鱼喜清水与花白鲢喜肥水的矛盾,有利于鳜鱼的生长,并保证在套养鳜鱼的同时,常规鱼类的产量不受影响。

5、要及时防治鱼病每隔10天施20克/米3的生石灰可以较好地调节ph值,同时又可防病。若发现鳜鱼寄生虫病,应及时治疗,可用0.7克/米3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信息来源:农网)

1、选择适宜鱼塘:鱼种池面积以3500-4000平方米为佳,水深2m以上,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产量达500kg/667平方米以上的,每667平方米池塘还应配备0.5kw左右的增氧设备。

2、挑选优质鱼种:优质夏花鱼种鱼体丰满,体色发亮,鳞片完整,顶水力强,离开水后鳃盖不立即张开。放养前,应将挑选的夏花鱼种用3%-5%的食盐水浸浴消毒。

3、培育适口饵料:培育夏花草鱼,养鱼池塘应在鱼苗下塘前,就培育好芜萍或小浮萍。1龄草鱼池也应在清塘后,每667平方米施用有机肥4000-5000kg,用毛竹将水面隔成十字形的框,然后按每667平方米投芜萍或小浮萍种16-25kg,将芜萍投入框内。每隔2天施有机肥25-50kg,或用1kg碳酸氢铵加0.5kg过磷酸钙对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每天早、中、晚各泼洒1次,以加速浮萍的繁殖。

4、适时适量放养:单产500kg/667平方米以上,每667平方米水面一般放养草鱼4000-5000尾,鲫鱼为2000-3000尾,鲤鱼500-600尾,青鱼100尾,鲢鱼2000-3000尾,鳙鱼500尾。放养时,主养鱼应提早放养,这样不仅可缓和夏花草鱼和配养鱼之间争夺饵料、空间的矛盾,还可进一步提高主养鱼的规格,增强其争饵能力。

5、强化饵料投喂:夏花草鱼下塘时,不必控制吃食量,应做到吃完就投,要求在配养鱼下塘前草鱼达10cm以上,且规格均匀一致。夏花草鱼下塘时主要以枝角类和浮萍为食,小浮萍吃完前的2-3天,让鱼类转食切细的嫩旱草或紫背浮萍、轮叶黑藻。7-8月份,适当控制投饵量,夜间不喂食,9月下旬应强化投饵,让鱼日夜吃食。

7、做好鱼病防治:7月底和8月底各用20g/立方米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8月中旬和9月中旬用0.5g/立方米的晶体和0.2g/立方米的硫酸亚铁全池泼洒。8月中旬和9月中旬之间用呋喃唑酮饵投喂2个疗程,食台也应经常清扫或用漂进行消毒。

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是草鱼的三大主要病害。近几年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性出血病,在实际生产中,这几种病都是并发性疾病,因此,在预防上要相应地采取综6、加强水质管理:夏花草鱼下塘后20天内水质应该肥一些,每天泼洒草浆75kg,并每隔2天补注1次新水,每次10cm深;20天后水质可清淡一些,除经常补充新水外,还应排去部分老水,水质的透明度可维持在35cm左右,以促进草鱼的食欲。9月中下旬开始逐步减少加水次数,同时追施化肥,每7-10天1次,每667平方米鱼池每次可施尿素1.5-2.5kg,磷肥2.5-5kg。合防治的方法。

以投喂青草或各种水草为主,除经常投喂稗草、芦草、苦草、菹草外,还可以投喂人工种植的苜蓿、苏丹草、黑麦草等优质高产青饲料。另外各种杂草及蔬菜、豆类、瓜类、玉米的茎叶等都是草鱼很好的饲料。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鱼类吃食情况、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以每天傍晚前吃完为好,在夏季高温季节,应严格杜绝草鱼吃夜草。另外,在每天下午4时左右,应按塘鱼重量的1.50%投喂配合颗粒饵料,以补充营养,驯化集中摄食。草鱼膨化颗粒饵料与青饲料配合使用效果很好,这种饵料既能满足草鱼生长的需要,又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对净化水质,防止鱼病很有好处。

鱼种。草鱼种必须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规格在100克/尾,其他搭配品种规格特别是鲤鱼种规格不得大于草鱼。

草鱼养殖方法:草鱼人工繁殖的亲鱼主要来源于原种场、江河、湖泊和水库。来源于自然水体的亲鱼通过对大规格草鱼进行挑选,将体色正常、鳍鳞完整、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体质健壮的草鱼作为后备亲鱼,经过强化培育后再进行催产。来源于人工养殖环境下的亲鱼通常为池塘这么美味的草鱼做法或水池养殖达到性成熟年龄并处于育龄期间的健康草鱼。在收集和运输亲鱼过程中,作需小心,要选好网具、工具,避免鱼体受伤。

草鱼要想养的好,定期调水少不了,学会这招,草鱼也没那么难养嘛

用草养

草鱼这样做 全家都爱吃

合理的鱼类放养密度应该是多少?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草鱼养殖行业也是逐渐扩大,对于养殖户来说,最想的就是缩短养殖周期,早日实现利润的进账。

放养密度又称放养量,对于小型鱼类的鱼种和较大型鱼类的小规格鱼种,放养密度常以单位面积放养量(即尾数)表示(尾/公顷);对较大规格的鱼种(通常在50克/尾以上),常以单位面积的重量表示(千克/公顷)。放苗之前,用7-10kg/667m2米漂带水清塘消毒。

5亩水面能养多少草鱼

4、选择苗种

草每亩放草鱼800尾,鲫鱼150尾,鳙鱼30尾。选用通威126池塘养鱼配合饲料与“鱼水情”浮性料搭配7:3比例使用。沉水料与浮水料搭配使用不仅草鱼长得好,鲫鱼也长得好,而且鱼长势均匀,饲料也不浪费。放养时,分1-3两、5-7两、一斤三个规格放养,轮捕轮放,一年可捕5次鱼,平均规格3斤重,亩产可达4000多斤。鱼一亩水面能养多少条,怎样养又快又大

养育条件:要看地理环境如何,周围环境如何,池塘环境如何,有无活水可供换水,有无增氧机,是否投喂饲料和青草,是否混养其他鱼类,一般情况混养的不会超过500条,单纯养草鱼可能会超过2000条。具体分类:草鱼的放养密度应以产量而定,一般采取大、中、小混养,其中大规格草鱼种500至700克一尾、中规格150到克一尾、小规格20到50克一尾,放养大规格草鱼种80~100尾,中规格120尾,小规格200尾。

草鱼、青鱼亲鱼的放养密度应多大?

主养草鱼的鱼池每亩放养7~10公斤的草鱼亲鱼15尾左右,另搭配饲养鲢或鳙亲鱼3尾左右,团头鲂亲鱼l0公斤左右。每亩放养 四大家鱼作为水产市场的主导品种,价格稳定,饲养效益较高。重量为150公斤左右。主养青鱼的鱼池每亩放养20公斤的青鱼亲鱼8~10尾,另搭配饲养以鲢鱼为主的池,每亩搭养鳙鱼和草鱼各3—4尾;鲢或鳙的亲鱼2~3尾。每亩放养总重量为200公斤左右。

四大家鱼的养殖密度是多少尾?

主养鳙鱼的池,亩搭养草鱼6-8尾;主养青鱼的池,亩搭鲢鱼、草鱼各2—3尾;

主养草鱼的池,亩搭养鲢鱼或鳙鱼3—5尾。

鲢、鳙、青、草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为1﹕1—1.5为宜。同时每亩放养鳜鱼8—10尾和150左右尾花鲢以控制野杂鱼和大型浮游动物的孳生。

1、严格选留亲鱼 选择天然原种,要求健康,性腺发育良好。个体重鲢鱼在6Kg以上,鳙鱼10Kg以上,青鱼在15Kg以上,草鱼在8Kg以上。亲鱼每年更新率应达10%左右。

2、科学清整鱼池 亲鱼池要灌排方便,鲢、鳙鱼池底有20厘米深的淤泥即可,青、草鱼池底应少含或不含淤泥。面积1—5亩,水深1.5米左右。放养前应清池。

扩展资料

提早分塘:在上述放养密度范围内要通过增加放养密度提高产量,必须靠两个措施做保障:①供水管理。在整个生长季节确保优良水质的供应,使有毒物质能够被稀释,浮游植物的水华亦被控制。②对池水增氧。在午后短时间使用增氧机,可将水表过饱和氧水压到鱼池底层,同时也能将空气中的氧带入水的各层。

在分塘前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螺蚌及敌害生物,同时清除部分污泥,每亩撒生石灰100~150千克进行消毒。

5天后注水,水深1米,鲢、鳙亲鱼每亩施发酵猪粪200~300千克作基肥,放养密度以每亩150~200千克为宜。

参考资料:

四大家鱼的养殖密度是草鱼养殖数量每亩1200尾左右,花鲢的养殖数量每亩50尾左右,白鲢的养殖数量每亩300尾左右,鲫鱼的养殖数量每亩300尾左右。

1、池塘条件

面积5-10亩(1亩=667平方米),水深1.6-1.8米,东西向,塘底淤泥较少,每3亩配置1.5千瓦增氧机1台,有充足的新鲜自然水源,塘基比5:2。

2、鱼种放养

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多品种、多规格搭配是实现高产和充分利用饵料的重要措施。四大家鱼养殖为1年2茬,茬从清明开始投放鱼种,草鱼每亩可投放320尾,其中120尾为每尾重1千克,到8月出塘时可养至 3千克左右,另外的200尾为每尾重150克,养至翌年清明节时可达3.0-3.3千克鳙鱼每茬投放30尾,每尾重1千克,出塘时每尾可达3千克左右。每亩另投放在科学的池养饲喂管理条件下,草鱼的养殖周期一般为2.5-3年,当达到商品鱼标准即可上市出售。尾重50克的鲮鱼700尾,1年后可达350-400克尾重150克的鲫鱼130尾,1年后可达450克,尾重10克的鲤鱼10尾,1年后尾重可达1.5-2.0千克尾重50克的乌鳢10尾,1年后尾重可达1.3-1.5千克。

3、饵料选择

一定要选用草鱼料,以利保持良好的水质,促进鱼类快速生长,降低养殖成本。3-5月、10-11月可按塘鱼体重的2%-3%投料,6-9月可按塘鱼体重的3%-4%投料。上午9时投料占全天量的60%-65%,下午4时至4时半占全天量的35%-40%。并根据天气、水色及鱼群采食情况适当增减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