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蛋鸡,冬季如何提高产蛋量啊?
2.蛋鸡健康养殖饲养方式冬季天气寒冷,日照时间也比较短,一般来说蛋鸡的产蛋率会有所下降,本文就如何让蛋鸡在冬天也能实现高产和稳产,详细的给大家讲解一下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适时调整配合日粮。冬季气温低,蛋鸡为抵御寒冷侵袭而采食量增大。因此在日粮配制上,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降低蛋白质饲料的比例。一般要求冬季配合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16%—17%,代谢能2.75兆卡/千克,钙2.8%—3.2%,同时要满足鸡对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以自由采食或日喂3—4次为宜。笼养鸡注意补给砂子
二、及时整顿鸡群。蛋鸡产要能力随龄斯的增长。每年大约递减15%,从经济效益上讲,产蛋鸡利用年限大多数以1—2年较合算。因此,为便于饲养管理,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对于当年饲养的蛋鸡在开产前,要将同群鸡中瘦弱、患病、生长发育不良及有恶性癖的鸡检出饲养或淘汰;对完成一个产蛋年继续利用的,在整顿时应采取淘汰提前换羽的低产蛋鸡,只保留健康高产蛋鸡,并实行人工强制换羽。
五、搞好防疫卫生工作。一是作为免疫接种和驱虫工作。产蛋鸡在18周龄时(开产前2周)进行新城疫系弱毒、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鸡痘的疫种和左旋咪唑驱虫;二是搞好环境卫生。防止闲杂人、老鼠等进入鸡舍,以免带入疾病,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预防性投。三是注意巡视鸡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蛋鸡在产蛋期间对环境变化较敏感,一旦受到搬迁、饲料突变、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或接种、惊吓等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引起生理机能的改变,导致产蛋量下降或停产。因此,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进出鸡舍工作要有秩序、有规律,一切作应动作轻巧,特别要防止粗暴、喧哗引起鸡群惊慌,保持环境相对安静稳定。
你平时如何散养 会不会另外给鸡喂食 如果不喂 冬季 你就在散养的同时 给它多喂点饲料 如果喂 你冬季就加大点饲喂量 能量一定要保证 散养鸡 活动大消耗大 维持需要高
散养鸡应该和笼养鸡一样注重鸡舍建设,尤其是保温和卫生,否则不可能有好的效益
根据蛋鸡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清除蚊蝇孳生地,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媒介,食槽要经常洗刷,定期消毒,保证鸡群健康。要选用干燥清洁、吸湿性好、无毒、无、无霉变的松软垫料,如锯末、稻壳等;垫料一定要保持干燥、松软,要定期筛去粪便,并勤晒勤换使无不良气味。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抑制体内水分散发,影响新陈代谢,容易使病菌繁殖,诱发疾病,不能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按免疫程序接种;尽量保持鸡舍环境卫生,并每周至少消毒1次。注意选用对鸡危害小的物,及时消灭蚊蝇等害虫。加强对鸡群的观察,注意鸡群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及粪便形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产蛋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和营养物质补充。
蛋鸡健康养殖常见的饲养工艺与饲养方式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夏季肉鸡饲养管理要点1.蛋鸡健康养殖饲养工艺
按照蛋鸡的生理特点,其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 0~42日龄的幼雏鸡饲养为育雏阶段,43~140日龄为育成阶段,育雏、育成阶段统称为后备鸡阶段。因此,蛋鸡饲养工艺有全程三段式饲养工艺和全程两段式饲养工艺两类。
(2)全程两段式饲养工艺 将0~140日龄的雏鸡和育成鸡放在同一鸡舍饲养,140日龄以后转至产蛋鸡舍饲养,称为两阶段饲养工艺。这种饲养工艺省掉了一次转群工作,只在140日龄时一次转出,进入产蛋阶段,减少了转群过程中的抓鸡、换舍、换饲养员等应激因素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在现代养鸡生产中专业化分工细化,60~70日龄的蛋用后备母鸡可直接饲养在蛋鸡笼,以疏散密度。因各种原因缺乏育成鸡饲养场地和设备的投资,也多在60~70日龄将后备母鸡转入蛋鸡笼中饲养。
(1)笼养方式 按鸡笼重叠方式不同,可分为阶梯笼养和重叠笼养两类,按饲养的层数不同一般可分为2层、3层和4层笼养;按鸡笼架设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高床笼养和地面笼养。笼养方式在蛋鸡业中被广泛应用。
1)阶梯笼养 三层阶梯笼多用于种鸡和商品蛋鸡的饲养,也可应用于后备蛋鸡的饲养。四层阶梯笼则常用于后备蛋鸡的饲养。阶梯笼养的优点是:单位面积饲养量较高,劳动强度小;便于小群精细饲养,并特别方便免疫、称重等作,上市时抓鸡也较方便。便于强弱分群,也便于鸡群同时采食,鸡生长发育整齐性较好。缺点是:固定资产(鸡笼)一次性投资较大;上下层之间的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异较大。
2)重叠笼养 这种饲养方式多用于蛋用雏鸡和育成鸡的饲养,由于投资较大,清粪6、加强疫病防治问题复杂,国内在成年产蛋鸡中应用不多。
3)高床笼养 这种饲养方式是在地面上架设1.2~1.5米的走台,鸡笼再架设在走台之上。如果有现成的屋沿高3.8米以上的闲置厂房,可以采用这种饲养方式。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饲养密度较高,便于强弱分群,也便于鸡群同时采食,鸡群生长发育整齐性较好;的优点是可以采用全程一次性清粪,这样既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减轻清粪对环境的污染。缺点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大;上下层之间的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异较大。
(2)平养方式 这类饲养方式又可细分为地面平养和网(栅条)上平养两种。
1)地面平养 这种饲养方式是在鸡舍地面上铺一层约 20厘米厚的垫草,垫草可用铡碎的稻草、麦秸、玉米秸等,鸡在垫草上面生活。在蛋鸡养殖中,这种饲养方式,一般用于后备鸡的饲养,如果在鸡舍内架设产蛋窝,亦可用于产蛋鸡或种鸡的饲养。
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固定资产投资少,设备简单。缺点是:单位面积饲养量和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鸡与鸡粪直接接触,易感染传染病,特别是球虫病;鸡的生活环境潮湿,极易感染菌病;群体过大,易受惊吓,管理困难;鸡生长发育不整齐。
相对于地面平养,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鸡不与鸡粪直接接触,对传染病的控制,特别是球虫病的控制作用大;鸡的生活环境相对干燥,对菌病的控制有较大的作用;鸡舍内便于分隔成小间,进行小群精细饲养,便于控制鸡群生长发育的整齐度。缺点是:网及网架、栅条板和隔网的投资较大;单位面积饲养量和劳动效率低,免疫、断喙、抽样称重等饲养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劳动强度大。晚上鸡群在特制的简易笼内过夜(图2-6)。放牧的场地可选择在果园或农田里,场地的四周应设置简易围栏,以防止鸡跑失。采用这种饲养方式,每群鸡以100~200只为一个单位,晚上赶进一个简易笼内过夜。每群鸡需要约500~1000米2的面积。
(3)放牧饲养方式 用于饲养后备鸡,产蛋鸡近年来亦有采用。这种饲养方式的雏鸡还是在雏鸡舍内饲养,3~5周龄脱温后的雏鸡则是在野外放牧饲养。在野外放牧饲养的鸡群只是早晚补充饲料,白天只供应饮水,鸡群在野外自行觅食,这种饲养工艺的优点是:投资较少;有利于提高后备鸡的体质和高品质的绿色蛋品生产。缺点是:免疫、断喙、抽样称重等抓鸡作较难;在野外饲养,被野生动物伤害的可能性较大。
图2-6 放牧饲养的简易鸡笼
笼养蛋鸡的优点较多,笼养蛋鸡的日常的饲养管理有哪些要注意的?
(1)全程三段式饲养工艺 将0~42日龄的小雏鸡,43~140日龄的育成鸡和140日龄以后的产蛋鸡,分别放在不同的鸡舍中进行育雏阶段、育成阶段和产蛋阶段的饲养,称为三阶段饲养工艺。这种饲养工艺适应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也便于鸡舍建筑工艺的设计。但在雏鸡阶段,需要较高的温度,应加供暖设备;育成阶段,在寒冷地区冬季应补充供暖,才能保证鸡群的需要。三种类型的鸡舍分开设计,是这种饲养工艺的先决条件。规模化养鸡场,采用这种饲养工艺可减少能源的浪费。需要注意的是,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要准备大量的稻草才可以维持温度,要定期的喷洒消毒水,这样才会干净卫生,鸡才不会生病。
经常观察鸡,注意鸡的精神、食欲、粪便、饮水。准备足够的食槽和水箱,经常清洗,定期消毒。鸡舍始终保持清洁、干燥、新鲜空气和适当的温度。保持安静的环境,经常捡鸡蛋。
第1点一定要注意它这个水一定要掌握相应的一些温度,第2点应该注意1、改善鸡舍环境它这个饲料应该掌握好,这个量不要吃得太多,第3点应该掌握的就是它整个的这个温度要协调好。
夏季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夏季鸡容易产生热应激,发生肠道炎,使肉鸡出现食料拉料现三、加强保温防寒措施。高产蛋鸡最适宜温度为16—23℃,当温度低于13℃以下,产蛋量明显下降。因此,在冬季笼养难舍坐北朝南,并根据情况,用火炉、火墙、暖气、塑料暖棚等形式提高鸡舍内温度。地面圈养蛋鸡,可通过增加饲养密度或暖棚来提高温度。鸡舍内地面保持干燥清洁,鸡舍封闭要严,防止洞风侵入,并注意适时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舍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为宜,亦可采用厚垫料养;把地面清扫干净消毒后撒上一层石灰,然后每平方米铺1千克(约10厘米厚)的垫草,以后每日增加部分清洁干草,待入春后气温升高时将垫草一次清除。象,因此夏季一定要做好饲养管理措施。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夏季肉鸡饲养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
夏季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鸡为恒温动物,体温约为41-42℃之间,28天龄的肉鸡最适宜生长气温为18-21℃,气温超过30℃,就会感到不适。养户首先要采取降温措施,控制鸡舍温度,创造鸡群适宜的生活环境。
主要方式有加强通风散热,降低舍内温度;降低饲养密度;绿化遮阴;屋顶洒水或墙壁涂层
2、强化饲养管理
3、控制日粮的营养平衡
当热应激使肉鸡的采食量受到较大影响时,应该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粮,如在日粮中添加脂肪提高能量浓度,可以使肉鸡对热应激的抵抗力增加。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散发体热时的消耗。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电解质可缓解热应激造成的危害。在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可使鸡群体重增重、提高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等。
4、供足新鲜饮水
有条件的农场可用自流式饮水器,水管做好防晒措施,由小型水泵持续供水,保持饮水低水温。如果用传统的真空式饮水器,要增加换水次数,保持加入饮水器的水是刚刚抽出的深井水。当气温超过30℃时,可在饮水中适量加入维生素C(200毫克/公斤)或0.1%的小苏打,以改善鸡只的心血管代谢,增强机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
5、防止应激发生
养户在巡查、喂料、供水、打扫卫生时,动作要轻,保持鸡舍安静,防止粗暴喧哗惊吓鸡群而引起应激。当鸡群因高热而喘息不止时,要采取紧急措施,用水喷淋鸡头部,帮助鸡散热,使鸡很快停止喘息,减少热昏厥的发生。
按免疫程序及时做好养殖鸡群的免疫接种,注意饲料的贮存,做好球虫病物预防和保健等。
一、做好防暑降温
夏季饲养肉鸡最要紧的则是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首先舍内通风要好,能打开的门窗要全部打开,但须在门窗上加铁丝网,以防兽害。其次,门窗上沿墙设遮阴设备,既有利于热气的散发,避免阳光的直射,又能防止雷阵雨侵袭。有条件时,中午采用动力通风;夏季室温能保持在28℃以下,以利鸡的生长。
二、选择适宜密度
一般适宜密度:1~2周龄30~25只/平方米;3~4周龄20~15只/平方米;5周龄至出栏10~8只/平方米。每群以300只为宜,群与群间用栅栏隔开,以利于舍内空气流通。
三、巧调日粮结构
试验证明,在25℃以上时,鸡舍温度每升高1℃,鸡采食量就下降1.6%,饲料利用率随之降低。因而应对日粮营养和组成进行适当调整,使日粮维持适宜的营养水平,以弥补由高温应激引起养分摄取量的不足。为了满足肉鸡生长发育的需要,以达到预期体重,可在日粮中提高蛋白质水平10%~15%,并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以增加鸡的采食量,注意增加日粮中素含量。同时,使用颗粒饲料,可以提高适口性,增加采食量,从而提高鸡的总摄入营养量。夏天,鸡食欲下降,中午炎热时可多喂给西瓜皮、块根、青菜之类青绿多汁饲料,既解渴又降温,又利于鸡的生长。为提高鸡的采食量,可采用喂低钙饲料,另单独补充骨粒、贝壳粒,任鸡自由采食;另外,还可选用安全有效的调味剂。
四、改变喂养方法
夏季天气炎热时,可采用夜间喂料,每晚10点到次日晨6点是最凉爽时间,有利于鸡采食,而白天则让鸡休息。其方法是:适当调亮灯光,增加其兴奋性,夜喂4~5次,并通过晃动料桶、驱赶鸡群运动来增加鸡的采食量。
五、添加应激物
为避免或降低高温等因素引起肉鸡应激反应,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有预防作用的物。如在饲料中添加0.25%柠檬酸,可缓解肉鸡因碱中毒而造成的伤害,从而可提高肉鸡在热应激状态下的日增重;在饲料中添加0.05%的,能显著的减轻热应激,提高生产性能;据资料介绍,在饲料中添加酵母铬或吡啶酸铬,也有提高肉鸡在高温环境条件下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的作用。此外,也可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或增强免疫机能的中草,如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等。
六、供给充足饮2)网(栅条)上平养 这种饲养方式是在鸡舍内铺上专用的点焊网或栅条,鸡在网(栅条)上面生活。这种饲养方式在蛋鸡养殖中,一般用于蛋用后备鸡及蛋种鸡的饲养,亦可用于商品蛋鸡饲养。水
炎热天鸡饮水不足,会影响肉鸡生长,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设置足够的水槽,水温保持在10℃左右。在三伏天里,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要每2小时换水一次,每天刷洗消毒饮水器具1次,保证供给充足清洁饮水。要保持鸡舍内外排水畅通,舍内清洁干燥。
七、做好疾病预防
五黑鸡的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强鸡的体质,提高鸡的体温调节能力,有效地防止或减轻中暑的发生。鸡场场址建筑 场址选择:既在考虑防疫安全,又要为生产的正常运转提供方便。要求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水源要充足,水质好,有自然山林生态环境,更利于鸡群散养。
鸡舍的类型:密闭型和开放型。
鸡舍的布局:根据饲养量决定,要有利于疾病控制。
饲养设备的选择:因地制宜(供暖、通风、供水、喂料、笼具、光照等设备)
鸡舍
在养鸡业中,通常把刚出壳至六周龄的小鸡称为雏鸡,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就叫育雏。雏鸡特别是刚出壳的幼雏,体质娇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一切生理机能都处于逐步发展阶段,这期间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且还与以后鸡群的体质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高低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创四、补充光照。产蛋鸡开产后,光照时间需保持在每日14—15小时,直到产蛋结束。冬季自然光照时间短,因而必须进行人工补充光照,对将要淘汰的蛋鸡为获得经济效益,每日光照时间可延长至18小时。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做好育雏阶段的工作。
1、雏鸡的生理特点:
小鸡对温度的反应比较敏感,因为刚出壳的雏鸡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缺乏调节体温和御寒保温的能力,既怕冷又怕热,在育雏工作上必须严格掌握好温度。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小鸡的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健全,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趋于完善,21日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所以做好育雏期的保温工作至关重要。
初生雏鸡胃肠容积小,但生长发育快。五黑鸡6周龄的体重是刚出壳时的10-12倍,所以在雏鸡的日粮中,必须供给营养丰富、易啄食和易消化的.全价饲料,否则就要影响小鸡的生长和患各种营养性疾病。
雏鸡的自卫能力弱,易受惊和受鼠害侵袭,要求鸡舍环境安静;雏鸡体小娇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稍不注意,极易患病,在饲养中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2、育雏的方式:育雏可分为自然育雏和人工育雏两种。
2.1 自然育雏:利用抱窝母鸡育雏叫自然育雏。
2.2 人工育雏: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人为地创造适合幼雏生长的环境的方法叫人工育雏。人工育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煤炉育雏:用煤炉直接置于育雏舍内加温,重点是防煤气中毒。
B、电热保姆伞育雏:保姆伞内安装有电热源并能自动控温,每个保姆伞可育雏500羽。
C、灯炮或线灯育雏:将灯悬挂于离地面50-60厘米处,利用线灯散发的热量育雏。缺点是育雏成本较高并要有电源保证。
D、煤炉加线灯育雏:将育雏室做成炕,炕用煤炉加热以提高室温,炕上装有自动温控的线灯加温的一种方法,此法可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且较经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