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泥鳅的方法
养殖泥鳅的方法如下: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泥鳅养殖大全书籍 泥鳅养殖技术的书
泥鳅养殖大全书籍 泥鳅养殖技术的书
在放养泥鳅之前需要清理池塘,放水深至10厘米后,需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基肥。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时可以根据水质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早晚各泼洒一次。等到泥鳅达到2厘米之后,加深水位,到50厘米,培肥水质,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5、日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常管理
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同时关注水位、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养殖泥鳅的方法
养殖泥鳅的方法:池塘建造、放养前准备、投苗种、饲养管理、日常管理。1、池塘建造: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池塘的周围需要以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另外,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投苗种:泥鳅苗2、放养前准备:在放养泥鳅之前需要清理池塘,放水深至10厘米后,需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基肥。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时可以根据水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早晚各泼洒一次。等到泥鳅达到2厘米之后,加深水位,到50厘米,培肥水质,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泥鳅的养殖水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除了每周需要换水一到两次之外,还需要勤施肥,保持水色呈黄绿色。
5、病害预防:泥鳅为了有效预防疾病,要保证水质清新,可通过水质调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环境,使得泥鳅生长旺盛,抵抗力强。要尽量做到不用或少用,避免有关的物残留,确保泥鳅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养殖泥鳅的方法
3、投苗种养殖泥泥鳅苗种刚下池时,每天傍晚投喂1次,以后逐渐改为白天投饵,08:00、14:00各投1次。日投量占泥鳅体质量的2到8%,视水温和摄食情况增减。饵料投放在食台上或竹篮内,把竹篮沉到水底,泥鳅吃完后提出篮子。鳅的方法:
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池塘的周围需要以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另外,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在放养泥鳅之前需要清理池塘,放水深至10厘米后,需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基肥。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时可以根据水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早晚各泼洒一次。等到泥鳅达到2厘米之后,加深水位,到50厘米,培肥水质,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泥鳅的养殖水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除了每周需要换水一到两次之外,还需要勤施肥,保持水色呈黄绿色。
养殖泥鳅的方法
1、池塘建造1.池塘建设
在养殖念带桐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仔坦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行亮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养商品泥鳅可施肥培育天然饵料,施肥量视天气和水色而定。当透明度降低,泥鳅不断浮出水面呼吸空气,应停止施肥,减少投饵并加注新水。商品泥鳅除施肥外,还应投喂饵料,常规鱼用饲料均可作饵料。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池塘的周围需要以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另外,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放养前消毒、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
鳅种放养前可用8到10厘米漂液进行消毒,水温10到15℃时浸洗20到30分钟。每平方米放3-4厘米的泥鳅种50到60尾。在泥鳅池中可适当培养草鱼、鲢鱼、鳙鱼等中上层鱼类夏花鱼种,不宜搭配罗非鱼、鲤鱼、鲫鱼等。
投饵。刚下池塘的泥鳅苗,需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合口味的饵料,同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食料。
泥鳅苗体长达1厘米时,已经可摄食水中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可投喂煮罗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每日2到3次,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泥鳅苗总体质量的2到5%,后期为5到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经过发酵的鸡粪、鸭粪等有基肥,每次用量为50千克/100平方米。
养殖泥鳅的日常管理
养殖泥鳅,日常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解水质。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到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宜。当水温达到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
以上内容参考2、放养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