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石螺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硒(微克)热量(千卡)
1390
硫胺素(毫克)
钙(毫克)
2458
12.8
核黄素(毫克)
.2
镁(毫克)
脂肪(克)
.7
烟酸(毫克)
.7
铁(毫克)
9碳水化合物(克)
8.2
维生素C(毫克)
锰(毫克)
.42
维生素E(毫克)
1.57
锌(毫克)
6.17
维生素A(微克)
胆固醇(毫克)
198
铜(毫克)
胡罗卜素(微克)
钾(毫克)
21
磷(毫克)
118
视黄醇当量(微克)
75.2
钠(毫克)
12.46
得了肾结实石螺要少食
请问人工养殖一亩石螺一年能产多少公斤,石螺养殖周期要多久才能上市了?
种螺放养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kg-0.5kg,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1亩水田可产1吨左右,如果塘内放入树枝之类东西,或许可多产一些。
石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蛋白质(克)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产值达4000元。现就将高产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场地。 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般采取建池养殖,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7米,并在四周安栏网,防止田螺外逃。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供田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螺栖息和产卵。
二、投放种苗。挑选种螺或仔螺、投放入池。 池建好后,一般选择在4-11月份投苗养殖。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可到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雌螺的特征是:色泽淡褐,壳较薄,体较圆,尾钝。从中挑选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选择仔螺作种苗的。则按雌雄2:1的比例投放。雌螺个体较大,螺身偏圆,厣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厣壳凸起。仔螺约经一年的养殖便可捕捞上市。
三、饲养管理。田螺的饵料丰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都是它的主要食料。 幼螺生长旺季,每年的4-11月份之间要添喂米糠、麦皮、、熟番薯、小昆虫、小鱼虾以及动物的内等。也可以喂配合饲料。投料时间为每天的8-9时喂一次,体积大的饵料应当切碎以后投喂。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5%左右。要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约为10天换水一次。水温在30℃以上时,要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时水深保持在30厘米为好。冬季则白天降低水位,增加光照。夜晚加深水位。从而保温,并结合施一些猪粪、厩肥,以提高温度,培肥水质。田螺对农和工业污水较敏感。应注意避免,还应注意鸭的为害。
五、越冬管理。当水温降低至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钻入洞内,在土面上留有一个小孔,不时冒气泡。此时不吃也不动。应当保持水深10-15厘米,并且4-5天换水一次,增加含氧量,使田螺安全越冬。
如何养殖石磥
.02材料:螺蛳3斤、酸笋150克、紫苏适量、花椒适量、葱白3根、姜片、大蒜3颗、香叶3片、卤水1包、红油适量、盐2勺、糖1勺、干辣椒5个、八角1个、料酒2勺1、养殖水体。石螺适应能力强,只要避开大量农、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
2、种螺放养。种螺放养在石螺繁殖前期完成。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至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至3倍。养殖石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石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石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石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二十五和百分之十五的比例配合即成石螺的上等饲料。
石螺吃丝藻吗
四、捕捞上市。经过一年饲养,体重达到15克以上的即可捕捞上市。捕捞的方法可选干池捕捞,也可浅水捕捞。同时应注意留一些雌螺,为下年培育仔螺作准备。石螺吃丝藻。
石螺是吸附在石头上的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石螺能够吃的食物有很多,其中包括水中植物,例如水中的丝藻,也包括水中的一些腐殖质,或者是微生物。石螺若是养在已存在的自然水域中,则农户不用给与特殊的管理,石螺若养殖在自己挖的水塘中,需要在水体中种植一些水草,使其进行光合作用供给氧气,每一周投食三次左右,丰富水中的营养。
石螺田螺养植多久能收获?
3.1养殖田螺的技术要求很高具体的养殖技术及方法如下所示:膳食纤维(克)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需要一年的时间。
养殖方法:
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
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顷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cm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5、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g-20g,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g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求能不吃水生植物又能除藻的螺
3.待葱白变黄后,把剩余的佐料如:干辣椒、八角、香叶、姜片、花椒等放进锅里翻炒出香味;147你们那里有没有石螺。。。现在这个季节市场都有卖。我只知道我们那里有。
有那种水藻说明水质不太好啊。除了养动物,还有养一种小浮莲,不知道你见过没有,很小的叶子,能净化水质。以前经常给鸭子吃。
石螺怎么做好吃
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石螺怎么吃
石螺有很多做法,或炒或煮全凭自己的口味和心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石螺的基本做法。如果你喜欢吃辣,那么把用来炒实在太合适不过了。
炒石螺
用料:石螺2000克、辣椒100克、豆瓣酱2勺、草果5个、八角适量、酸笋3块、花椒适量、白酒一碗、盐适量、花生油适量、蚝油适量、清水适量、姜2块、桂皮适量
做法:
1.石螺需要先洗净并把螺尖用刀切掉;
2.把配料切好放在一旁备用;
3.锅烧热,倒入石螺炒七八分钟会出水,需要把炒出来的水铲出才能继续炒;
4.炒到锅里没水放油继续炒香,然后炒干加入白酒炒均匀;
5.炒几分钟后加入配料和清水,水以盖过石螺高一指为宜;
6.大火煮十分钟,转中火继续煮三十分钟;
7.时加入蚝油继续翻炒均匀一道辣炒田螺就可以出锅了。
紫苏炒石螺
做法:
1.酸笋切成丝状,热锅不放油直接放酸笋翻炒,加入适量盐和糖中合一下酸味,炒到没有水分即可;
2.热锅放油,把大蒜和小葱白放进锅里,炼出葱油,让这道菜更加香味十足;
4.下螺蛳不断的翻炒,放盐糖调味,再放2勺料酒;
5.将事先处理好的酸笋和紫苏放入;
6.之后可以放入卤水和白开水把石螺焖煮一会儿;
7.在石螺即将起锅之时放入大葱红油。
哪些2.14人不宜吃石螺
很多人应该都是喜欢美味的石螺的,但是在吃石螺之前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具体的了解,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体质到底适不适合吃。有个别的人群吃石螺是有害无益的,可能会引起不适。那么,哪些人是不能宜石螺的呢?
石螺也是发物,所以有过敏史及患有疮疡的人是不应该吃的。而且因田螺性属寒性,凡消化功能弱的人还有老人儿童,应当食之有度,以免多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