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杜甫《登高》原文_杜甫登高原文

梦想农场 1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意思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的原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是:漫山遍野的树木萧萧地飘落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着落叶,望不到尽头的长江水滚滚而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古诗出自于杜甫的《登高》。

杜甫《登高》原文_杜甫登高原文杜甫《登高》原文_杜甫登高原文


杜甫《登高》原文_杜甫登高原文


《登高》原文: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漫山落木:落叶。遍野的树木萧萧地飘落着落叶,望不到尽头的长江水滚滚而来。

秋景悲叹万里漂泊终年为客,今生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经艰辛苦恼,白发已长满两鬓,想起我现今如此颓废忧愁就暂停了我手中的酒杯。

这首《登高》是杜甫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杜甫古诗翻译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登高》杜甫古诗翻译是:天高风急猿声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杜甫的登高诗句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登高》(杜甫)的诗句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话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词句注释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作品: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矛盾,对穷苦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登高全诗翻译及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登高》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登高》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赏析: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登高杜甫原文

诗人无意片释义:面描摹自然景观之庞然大象,而是要在壮怀激烈的昂扬主观中寻找自然万象与内心的契合点,这种自我的悲剧意识的彰显突出体现在这个“来”字上。

诗人:杜甫 朝代:唐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2022高中古诗登高翻译原文及注释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了解多少古诗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高中古诗登高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元宵节灯谜谜语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高中古诗登高翻译原文及注释

原文: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便跃然纸上。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注释: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表现了诗人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重阳登高,按惯例应当喝酒。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杜甫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不必如为人七言律也。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若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者;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真旷代之作也,……此篇结句似微弱者,第前六句既极飞扬震动,复作峭快,恐未合张弛之宜,或转入别调,反更为全首之累。只如此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似未为不称也。(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原文:

,从诗歌的主旨上来看,《登高》寄托了杜甫对于现实困境的思考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诗歌中表达了杜甫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自由的渴望。在杜甫看来,登高可以使人超越现实的压力和烦恼,让人感受到自由和宽广,这种感受也是对于杜甫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由的追求。

唐代: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赏析:

这个“来”字是一个完整充分的主观视角,将天地万象与个人主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个人主观将天地万象摄收在主观之心中,这个心便是天人合一的大心。

而非蝇营狗苟的小心,这个心便是可以容纳沧桑物易世事悲凉的千古同心,这个心便是可以承载苦难面对灾难躬行艰难而不轻言畏难的坚忍不拔的深深扎根于现实主义的伟大诗心。

正是这样一个心将《登高》这个普通的悲秋题材熔铸成一个烛照千古的激昂悲壮的伟大诗篇。诗人不是远眺无边落木飘落,俯瞰无尽长江东流。

一个“来”字,便是无边落木尽入怀抱,无尽长江流泻心田,这种顶天立地的自觉,这种容天纳地的阔大胸襟,使全诗焕然生色,不仅空前,亦复绝后,成为百代千古七律最为的绝笔。

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全诗一句。这一句与上一句势成流水,而又对偶颇工。早年我曾为潦倒所惑,以为是诗人刻意渲染自己的愁苦艰难,因此以为是全篇瑕疵。

后来得知当时杜甫因肺病刚刚戒酒,新停浊酒杯云云是近乎白描的直书境遇,便对此句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前六句激昂震动,势隐风雷,第七句微言大义,以国运身世为憾。

寄意深远,都曾一见之下便深深撼了我,那么这一句清新自然,率真质朴,实在不是当初少年如我能够深切体会的。在艰难苦恨繁双鬓的萧索中,不得不因病戒酒,想要借酒浇愁也不可得。

这个纯粹个人性的缺憾,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是一个人暮年绝望感伤中的甚至全部慰籍,这中间的谈言微中举重若轻,无限悲凉,曲笔为之,尽在环中,实在是让人气夺。

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描写了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原诗:

《登高》唐代: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首句如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次句却平缓而出,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凄凉、空旷的惆怅、孤独的忧伤。这一片空阔冷寂的天地,逼出了三四句的万象纷繁和百感交集。

"无边"的丰富纷繁,"不尽"的悠远深长,"落木萧萧"之衰飒无情,"滚滚长江"之汹涌无穷,这一"下"一"来",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憾和领悟。

无边落木萧萧下,固然使人类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但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往往激起人生命的,向人类着一种停歇的进取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高

(杜甫所作诗歌)

登高唐杜甫古诗翻译

扩展资料:

登高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原文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注释

1、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2、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沙:江边沙滩。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5、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6、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7、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8、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创作背景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赏析

《登高》可能是《九日五首》中的一首,只因写得格外成功,远胜其余四章,故尔为编诗者出来。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便跃然纸上。

《登高》作者

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矛盾,对穷苦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黄岳洲.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M].:华语教学出版社

3、夏征农等.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登高·杜甫》原文与赏析

登高

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五十五岁的杜甫流寓夔州,贫病交加,以致耳聋眼花,发稀齿落,当他“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时,时局的动荡,的昏暗,己身的不幸,万千忧愁齐集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全诗通过登高时所闻所见,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贫病交加,一生艰难的身世之感。

诗的前四句实写秋景,为后四句抒情作衬垫。首联从细处着笔,紧扣夔州的特定环境,精心撷取了有代表性的六组景物,各以一字状一物,构成一个完美的意境:秋天登高,峡口的风本来就大,对于年老多病的诗人来讲,更觉得凄紧,所以用了一个“急”字;秋高气爽苍穹显得特别辽远,因此用了一个“高”字;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秋山空谷,猿啸声声,哀转久绝,故用一个“哀”字。澄澈的江水围绕着明晰可见的小洲,状曰“清”;洁净的沙岸,状曰“白”;在那一碧千里、江天无纤尘的背景下翱翔盘旋的水鸟,状曰“回”,“飞回”与上句“风急”又暗相呼应。真是俯仰之间,耳闻目见,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此联不仅上下两句对仗,而且句中自对,严谨工整,读来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并使景物与当时情思密切配合。

颔联笔法忽变,从首联的层层渲染,转为浑然一体,大处落墨。因峡口风急,山林落叶,满耳呈“萧萧”之声,“萧萧”叠字,再衬上一个和它双声的“下”字,烘托出满山落叶的声色;因峡口险窄,江水汹涌,满目呈“滚滚”之势。萧萧落木,已兴下面的“悲秋”之象;滚滚长江,自然也引起下面“百年”身世的感慨。而“无边”和“不尽”,又使眼前有限的山林江水,扩展开来,使秋意充溢时空。透过这沉郁悲凉的句子流露出诗人韶光易逝报国无门的喟叹,也折射出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心态。

后两联抒写登高的感触。笔法上,颈联又由颔联的浑然一体变为多层次的点染。罗大经说它“十四字之间含八意”(《鹤林玉露》),异乡作“客”,寄人篱下,此其一;系舟“万里”,故乡渺茫,此其二; “悲哉秋之为气”,节令凄凉,此其三; “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四。以上为“万里”句。“百年”,即一生,一生潦倒,年已暮齿,此其一;体弱“多病”,缠身不愈,此其二;重九“登台”,“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其三;而自己眼前却孑然孤“独”,“弟妹萧条各何在”,此其四;以上为“百年”句。八层意思,有力地传达出诗人的羁旅愁和孤独感。而其中“常”、“独”是点睛之笔,万里悲秋作客,偶而为之已属不堪,何况“常”!百年多病登台,即使亲朋满座,子孙满堂已可慨叹,何况“独”!全联层层递进,《登高》译文:言简意赅,情味无穷。

尾联则放笔直写。“艰难苦恨”四字,以浊重之音透出沉重的悲怆感。诗人所说的“艰难”,即“干戈衰谢两相催”的意思,既含时局维艰,也含个人生活维艰。“宽怀应是酒”,这样艰难潦倒的境遇,本来还可借酒浇愁,偏偏又因染上肺疾,不得不暂且罢饮,这更增添了难以排遣的忧愁。

律诗本是骈骊化的产物,严整是它的特征之一。这首诗四联均对仗,首尾二联好象没有对,颔颈二联好象无意于对,“细绎之,却锱铢钧两,毫发不”。过于工整,本易陷于板滞单调,而此诗却又意兴横逸,气韵生动。以苦涩语作结,无限悲凉之意见于字里行间。

此辍饮独登之总慨也。望中所见,意中所触,层层清,字字响,胡应麟谓古今七言律。(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

查慎行: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前四句写景,何等魄力。何义门:千端万绪,无首无尾,使人无处捉摸。此等诗如何可学。纪昀:此是名篇,无用复赞。归愚谓“落句词意并竭”,其言良是。许印芳:七言律八句皆对,首句仍复用韵,初唐人已创此格,至老杜始为精密耳。此诗前人有褒有贬,胡元瑞尤极口称赞,未免过夸,然亦可见此诗本无疵颣也。至于沈归愚评语,今按所选《别裁集》评此诗云: “格奇而变,每句中有三层,中四句好在‘无边’、‘不尽’”、‘万里’、‘百年’。或谓两联俱可截去上二字,试思‘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成何语耶?”归愚之言止此。晓岚称其贬落句为词意并竭,所引未审出乎何书? (《瀛奎律髓汇评中)

《登高》一首,……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施补华《岘佣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