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实现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_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申论

梦想农场 1

几几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17年12月28至29日,农村工作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提出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并划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而到2050年时,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现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_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申论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

的以来,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各地“三夏”农忙现场,人们有真切、直观的感知。麦田间,收割机轰鸣往返,夏粮丰收归仓;半空中,无人机轻灵飞过,早稻喷省时省力;农家里,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了新农活;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农村是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过去十年,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一批现代化灌区,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保住耕地面积、提高科技含量,让我国粮食安全更有保障。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安全。在端牢端稳“饭碗”的同时,增质提效的农业生产也给老的餐桌上提供了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

乡村十年巨变中,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国832个县全部摘帽,12.8万个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的发展路子,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翻了一番多。

让人们感受直接的,是农村生活的变化。过去十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逐渐提档升级,农村公路总里程净增90多万公里,达到446.6万公里;农村自来水、互联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分别达到84%、59.2%、7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乱面貌明显改变,农村居民文明生活观念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一些农村变成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是都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吸引一些青年返乡创业、建设乡村。

要强,农业必须强;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富,农民必须富。过去十年,经过全力建设,我国农村实现了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村变美……农村居民的生活越过越好。如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乡村振兴战略正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加快建设,我们仍需继往开来,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未来的农村生活更值得期待、值得向往!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内江市东兴区永兴镇团山村用好“一只果”,在“基础薄、带动弱、效益”的产业发展现状下,积极探索“土地入股、村集体经营、家庭劳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垦布局柑橘种植园产业基地,让撂荒地重焕生机。

隆昌市石燕桥镇净土村通过做强“一片茶”,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如今,净土村种植油茶已达7000余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油茶深加工企业1家,2020年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

团山村和净土村“华丽变身”的背后,离不开内江市政协系统的大力帮扶和指导。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去年7月,内江市政协开展“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以务实举措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建言献策 “路线图”变“施工图”

2020内江市政协召开“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动员会。会议决定,用2年左右时间,组织全市政协系统力量对10个脱贫村进行集中帮扶,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本81页厚的《全市政协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十个联系村产业发展规划》,清晰列出了10个联系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

动员会召开后,市政协积极推动各村把规划的“路线图”变为“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市政协以会议成员为组长,分别组成10个帮扶工作组,对各联系村进行摸底调研,指导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协调落实5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投入10个联系村,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市政协康俊在市政协“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小组会议上指出,全市政协系统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决心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找准重点,精准发力,盯着抓、反复抓、抓到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努力打造政协助力乡村振兴“内江样板”。

广大政协委员也行动起来,积极建言献策。“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养‘农村家庭能人’,提升群众生产发展能力,真正实现产业兴旺。”

市政协委员刘治建议。“乡村产业重在规划,建议依托‘甜城味’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农产品品牌打造。同时,积极协调农村超市,采取‘线上+线下’农村电商销售模式,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市政协委员曹虹认为。

真抓实干 “施工图”变“实景图”

“双凤镇芭蕉村已发展青花椒种植1800余亩,成立青花椒种植农民合作社3个。”

“我们充分发挥老寨子村吴家山生猪养殖场项目的扶贫效益,将‘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项目资金50万元入股到资中县日悦星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200余头,实现了困难户收益分红。”

“我们利用‘产业扶持周转金’35万元,投资‘谷沿怡康’康养中心,村集体年入红利1.4万元,并将长期分红。”

在4月20日召开的市政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工作座谈会上,各县(市、区)政协主要负责人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经验做法、细数亮点成效。

我们加强组织保障重,助力特色产业树品牌,协调项目资金夯基础,丰富精神文化添活力。

”隆昌市政协王昭夏说,隆昌市政协及时同隆昌市扶贫开发局对接,确保产业资金及时到位,目前相关项目均已通过竣工验收。针对土坯房改造、烘房闲置问题,积极组织行动,协助落实资金,助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威远县政协组刘均介绍,内江市、威远县政协在高石镇石牛村和严陵镇马道村设立调研联系点,组建宣传协调组、产业规划组、项目推进组、市场开拓组,分类同步推进“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

坚持每月召开1次工作“碰头会”,每周到村(社区)、企业调研1次,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全市政协系统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探索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推进工作新格局,助力基层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康俊说。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临近秋分,四川成都大地一派忙碌景象。机器轰鸣声的背后是粮食生产丰收的喜悦,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的成绩单。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近年来,成都辛勤耕耘,农业发展硕果累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生动呈现,成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农业高质高效

在彭州彩林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万亩良田翻起金色稻浪。合作社负责人从种植大户变身服务大户,带领农户开着进口收割机,收割批新稻。

“今年收稻,是我们种田以来轻松的一次。”农户王大爷说,以前,这个季节全家人天还没亮就要请亲朋好友来田里帮忙。现在,百台大型农机设备集中作业,一两天的功夫全合作社的农活就忙完了。

立足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拉动乡村产业持续繁荣,彭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68万亩,标准化灌溉沟渠8383.6公里,农机总动力达41.2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07%,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和耕地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仅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增长了10.3%,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都一直在行动。当前,成都已扭转十余年来粮食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趋势,农业发展颇有活力。成都粮食播种面积572.8万亩(含复种),增加4.3万亩,增长0.8%;产量230.6万吨,增加2.7万吨,增长1.2%,实现粮食面积和产量“两连增”。成都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达到577.7万亩。

农村宜居宜业

迎着和煦秋风,乡村道路整洁干净,与两旁果树交相呼应;农家小院窗明几净,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茶山竹海苍翠盎然,茶香与竹香纷纷飘扬……蒲江县明月村,俨然一个惬意闲适的世外桃源。

依托茶山竹海松林生态基础,明月村围绕景观梳理、绿道建设、旅游厕所、农户风貌整治以及院落美化,实施院落改造和川西林盘整治,持续改善乡村环境。

“我们现在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美丽新乡村。”明月村委副介绍,全村建成5300余平方米法治广场、8.8公里旅游环线、7.7公里绿道、8个生态停车场、6个旅游厕所,营造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消费场景和生活场。

如今的成都,村庄越来越干净美丽了,村民的精气神越来越好了。一股清新之风在广袤田野上吹拂,让村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农民富裕富足

信步新津张河村,楼房鳞次栉比,营地、咖啡馆、民宿星布其间,恬静闲适,游人如织。

市民王女士早早筹划,要带女儿来网红民宿集趣·共享农庄一探究竟。“朋友都说农庄是乡间的神秘建筑群,不仅能够体验农园野趣,风情别墅还很浪漫温馨,这一次来真是一场完美的邂逅。”

作为成都网红打卡地和近郊乡村旅游民宿新IP,集趣·共享农庄自2018年五一节投放市场后,已接待游客入住参观8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超过31.5万元。

四川省决定在新津创办天府农博园,张河村依托天府农业博览园建设契机,充分将农村闲置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植入“互联网+共享农庄”模式,采用“土地流转入股”方式,通过“保底+分红”方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60万元。

以张河村为代表,成都市乡村旅游收入达1459.47亿元,位居四川省,是全省排位第二、乡村旅游收入313.61亿元的南充市的4.76倍。

不只乡村旅游,成都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除了务农增收,外出打工、在乡创业、盘活资源也都成为增收的新途径。农产品增值空间不断拓展,农民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带动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强,转移性收入占比明显提高。

如今,成都城乡融合发展正在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