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鳅是二级保护动物吗
刀鳅身体长,像泥鳅一样,有一个向前突出的尖吻和一个较低的嘴4、日常管理。背鳍和臀鳍前有一排分开的硬刺。刀鳅鱼体呈绿褐色,背鳍基长从鱼体全长的2/3到达尾柄,但不与尾鳍相连。没有腹鳍;肛鳍也很长,几乎与背鳍平行。刀鳅不是二级保护动物。
刀鳅在哪个水域养殖好些(刀鳅分布在哪里)
刀鳅又叫石锥、钢鳅,是一种淡水鱼,主要分布于南方和淮河、京杭运河南四湖等水域,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尾/亩-3000尾/亩。比较常见。栖息于砾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缝或洞穴中,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植物为食。
适宜生存的水温在24-28℃之间,喜欢弱软水,属于夜行性,白天潜伏在砂中或暗处,夜晚来临时出来活动觅食。性格凶猛,属于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动物学史
研究认为,中华刺鳅的体色与体斑纹在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下是变化的,且有时变化很大,难以作为稳定的鉴别依据。大刺鳅和中华刺鳅在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研究对大刺鳅与中华刺鳅的眼下刺、前鳃盖骨进行比较,发现其区别极为明显。
中华刺鳅的眼下刺位于眼前下方,不十分凸出,其端完全达到或超过眼球,但并未超过其眼球的中心线;大刺鳅的眼下刺明显凸出,其端并未达到眼球。中华刺鳅的前鳃盖骨周边光滑,而大刺鳅的前鳃骨后侧下方有4个明显的爪状尖突(刺)。
其中1个深入至大刺鳅的肌肉内,另外3个则暴露在外侧。这些形态异可作为鉴别大刺鳅与中华刺鳅的重要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Kotat等对中华刺鳅的分类,即为中华刺鳅单独设立中华刺鳅属。
刀鳅怎么养?刀鳅鱼人工养殖技术
刀鳅鱼人工养殖技术刺鳅鱼又叫做刀割、刀鳅,是一种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的淡水鱼,其富含高蛋白和低脂肪,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鱼。
那么如何人工养殖?下面一起来了解刺鳅鱼人工养殖技术。
1、池塘要求
一般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一般为1亩-2亩,池水水深1.5米以上,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
池塘内种植1/5左右水面的水葫芦,可以调节水质和为大刺鳅隐蔽遮阳。
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清塘消毒,然后贮水,待物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以放入鱼种。
2、鱼种放养关于刺鳅鱼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一般在每年5月-6月投放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要求投放的鱼种同一规格,一次投放足量,鱼种体质健壮。
经过8个月-10个月的养殖,成鱼平均个体达200克以上,即可收获上市,亩产量一般达公斤-300公斤。
3、饲料
但要注意的是:要求冰鲜鱼的质量应比较好,不要腐烂变臭,否则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
因为养殖密度较高,所以要求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饲料而导致水质恶化;在雷雨天气,要及时巡塘,检查进排水口及大刺鳅为杂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大刺鳅主要投喂冰鲜鱼,经过人工驯化后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防止大刺鳅跳逃和池水漫池;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同时投喂要做到“四定”;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刺鳅鱼人工养殖技术介绍了,其实刺鳅养殖跟其它淡水鱼类不多,但不同的是,它对水质要求极高,因此为了保证刺鳅生长,养殖户们要加强水质管理。
阅读:饲养的鱼厌食了?主要还是这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