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小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第五人格宽恕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人格宽恕 第五人格宽恕是谁的
第五人格宽恕 第五人格宽恕是谁的
1、常看佛界的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2、”“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3、”“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竟有高有低。
4、”这三副对联,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告诉我们,做人要无所不容,容别人、容天下难容之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己要时时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识,对人要尽量找出别人的长处。
5、这样看人,对人,才能见人之长,容人之短,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6、人生在世,难免不会出缺点和错误,一个人说错话,做错事时,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
7、曾经读的诗:“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8、”可见宽容是一种心胸,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也是一种魅力。
9、【1】 《生活中的宽恕》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10、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
11、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
12、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
13、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
14、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
15、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
16、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
17、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
18、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19、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20、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
21、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22、孟子把个人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
23、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24、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5、所以,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
26、第二,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
27、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28、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29、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道德到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