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养殖产量每亩多少
选择水源充足,管理方便,有流水,无污染的地方建螺池。池宽1.5米左右,长视其地形而定,一般10-15米,深30-50厘米。几个螺池排成行分级建造,池的两端对角处设进出水口。并安装防逃栅栏。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螺蛳也就是俗称的田螺,在人工养殖中,从放螺种到收成,一般需要4个月的时间,所以可以实现一年三茬养殖,每亩可收获2000-3000斤左右,收入可达3万多元。
螺蛳吃什么食物1、选择螺种:选择无病虫害、外表无损伤、大小比较均匀、健壮且适合当地生长的螺蛳。2、池塘清理:清理掉养殖池中多余的淤泥并用生石灰消毒,然后便可以投放螺蛳。3、调节水质:根据季节合理的调节水温,并定期换水以及合理的进行施肥,以此来培育水质。4、饲喂:可以给螺蛳投喂适量蔬菜,保证食物干净无污染。
螺蛳属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或有机碎屑等。螺蛳的饲料来源比较广,一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下脚料等等均可投喂。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田螺养殖的亩产量
2、如何提高螺蛳的亩产量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产值达4000元。现就将高产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螺蛳养殖技术
一、螺池建造
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放种螺。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投饲。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经常巡视检查,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冬眠时田螺会潜入穴中,只在泥面留个小孔呼吸,为保持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每3-4天换水1次。
三、采捕
当仔螺长到10克以上时,可分批采捕上市。采捕时放干池水,直接下池采拾即可,注意选留60%左右的大个体螺作种螺。
螺蛳养殖技术
二、放螺下池与管理一、螺蛳养殖技术
1、选择螺种
(1)选择没有病虫害、外表没有损伤、大小比较均匀、看起来比较健壮的螺蛳。
(2)需注意,不能选择不适合在当地的生长的螺蛳,需要选择适合在当地生长的螺蛳。
2、池塘清理
(1)将养殖池中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随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2)待消毒完成后才可以投放螺蛳,在后期的养殖中,也需要适当的进行清理消毒,确保螺蛳生长环境适宜。
3、调节水质
(1)螺蛳需要比较肥的养殖水,因此需要合理的进行施肥,培育水质。
(2)定期换水,以此来保证水质干净无污染。
(3)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季、温度比较低的冬季需要合理的调节水温,促使螺蛳能够更好的生长。
4、饲喂
(1)螺蛳属于杂食性生物,一般需要投放适量肥料,以此来培育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可供螺蛳吃食。
(2)而且还需要投喂适量蔬菜、瓜果、动物内等食物,需注意,不能够投喂变质的饲料。
(3)每次喂食之后,需要及时把食物残渣清理出来,以免污染水质。
二、螺蛳的亩产量大概有多少斤
在常规养殖下,螺蛳每年的平均亩产量一般约为6000-9000斤,但是因为养殖技术、水质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螺蛳具体的亩产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螺蛳的抗病能力虽然强,但是也会因为密度大、水质等原因而感染上一些病害,因此需要控制好养殖密度,并定期更换水,降1、亩产量低染病的几率。
(2)同时还要注意防治鸭、水鸟和老鼠等敌害,不能够在养螺田中放养青鱼、鲤鱼、罗非鱼、鲫鱼等吃螺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