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农场

肉种鸡怎么养殖和管理好 肉种鸡怎么养殖和管理好呢

梦想农场 1

在农村饲养肉鸡,应该如何管理?

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重量在加光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的发育影响非常大。

应该在一个养殖场里统一管理的,要及时的去清扫一些粪便,并且对它4、严格防疫们定时的喂水喂食,而且要注意养殖场的通风。

肉种鸡怎么养殖和管理好 肉种鸡怎么养殖和管理好呢肉种鸡怎么养殖和管理好 肉种鸡怎么养殖和管理好呢


肉种鸡怎么养殖和管理好 肉种鸡怎么养殖和管理好呢


一定要注意干净卫生,一定要注意消毒处理,要根据实际健康进行营养的搭配,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这些都是需要提前的接种,这样才可以保证鸡的正常生长。

其实可以把这些肉鸡放在一个大型的菜地里面,让它们自己去找食物,每天给它们补充一些水分,定期的去清洁卫生就行。

新手养鸡需要准备什么,附养殖方法

种公鸡大小和重量与、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鸡舍:鸡舍的选址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卫生防况,远离不利于防疫的因素,做好场地的规划布局,选择适宜的鸡舍搭建模式。2、鸡笼:组装鸡笼、育成鸡笼、种鸡笼等。3、饮水用具:水泵、水塔、过滤器、限制阀、饮水器、管道设施等。4、喂料用具:食槽、料桶、喂料机、贮料塔等。5、清粪用具:一般可选择牵引式刮粪机和传送带清粪。6、其他用具:照明设施、温度计、湿度表、水桶、水舀子、注射器、饲料、品等。

6. 再讲品系,养什么鸡真不好说,得从整个肉鸡市场上各品系的存栏量来分析,但这是不好把握的。根据饲料行业肉鸡料销售量只能判断整个肉鸡的存栏,却不能把握品系结构。比如2008年底灵山土鸡价格到7元多/斤,2009年秋灵山土鸡苗明显走高,到年底销售价格却只有5元左右,接近于快大鸡,养殖户倒了一大片。蛋鸡好像大家都在讲绿壳蛋,但多是在吵种,具体市场和生产反应如何不知。

一、新手养鸡需要准备什么

鸡舍的选址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卫生防况,远离不利于防疫的因素(如交通主干线、化工厂、屠宰场等)。做好场地的规划布局,对鸡舍建设和施工应科学合理地规避风险,并根据养殖的品种、规模、模式(笼养鸡、圈养鸡或散养鸡)、周期(养脱温鸡、成年公鸡、散养母鸡的周期不一样)等因素的不同,选择适宜的鸡舍搭建模式。

2、鸡笼

养鸡的鸡笼一般要准备组装鸡笼、育成鸡笼、种鸡笼等。其中,组装鸡笼是将单个鸡笼组装成笼组的形式,包括全阶梯式鸡笼、半阶梯式鸡笼、重叠式鸡笼、单层平列式等。育成鸡笼一般采用2-3层重叠式或半阶梯式笼。种鸡笼有单层笼和两层人工授精鸡笼,前者为公母同笼自然交配,后者常用于人工授精的鸡场,原种鸡场进行纯系个体产蛋记录时也可采用。

3、饮水用具

常见的饮水用具有水泵、水塔、过滤器、限制阀、饮水器以及管道设施等,而常用的饮水器类型有长形水槽、真空饮水器、式饮水器、杯式饮水器、吊盘式饮水器等。

4、喂料用具

常见的喂料用具有食槽、料桶、喂料机、贮料塔等。其中,食槽可制成大、中、小规格的长形食槽。料桶是现代养鸡业常用的喂料设备。喂料机是专门解决养鸡厂工人劳动强度大,针对中、小型鸡场设施布局不规范研制设计的。贮料塔一般位于鸡舍的一端或侧面,饲料由输料机送到饲槽。

5、清粪用具

清粪工具一般可选择牵引式刮粪机和传送带清粪。其中,牵引式刮粪机主要用于同一平面一条或多条粪沟的清粪,也可用于楼上楼下联动清粪。传送带清粪常用于高密度重叠式笼的清粪,粪便经底网空隙直接落于传送带上,可省去承粪板和粪沟。

6、其他用具

照明设施、温度计、湿度表、水桶、水舀子、注射器、饲料、品等,这些都是需要充足准备的,一般在育雏前2周前就要开始。

二、鸡的养殖方法

1、选择良种

2、饲喂管理

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具体可根据鸡龄、品种、类型、体重、用途等喂以全价混合饲料,满足它们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做到少量多餐,以促进鸡的生长发育。散养鸡一般可让鸡自己出去采食青草、草籽、枯叶、虫蝇等,以改变肉质,降低饲料成本;圈养鸡可喂青饲料、玉米、小麦、大米、高粱、蚕蛹、鱼粉、肉粉等。

3、饲养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严密科学的免疫接种,主要做好鸡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鸡甘保罗病、禽霍乱和鸡痘的防治,要特别注意防治球虫病、卡氏白细胞虫病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经常检查,一旦发生,及时驱除,注意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物。还要加强对饲料的保存,防止饲料霉变而带来的疾病。

土鸡的养殖方法?

3、选用好的饲料

一、雏鸡的饲养菅理

养殖本身是个高风险投资,是肉食品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加入到一个食品产业链中,在上下游都协调畅通的前提下,才能再考虑养殖投资。

主要任务是提高成活率。一般情况下,优质鸡的成活率在100--120天之前均应达到97%以上才算达标。

(一)满足雏鸡的生活条件

1.温度。保温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育雏期适宜温度为:第1周32--35℃,以后每周下降3℃,4周以后开始脱温,此后舍内温度以保持在25℃左右为。保温作时要根据鸡苗的行为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当。温度适宜,雏鸡则均匀地散开;如果雏鸡倦怠、气喘乃至虚脱、脚干则表示温度过高;如果雏鸡挤作一团并“吱吱”鸣叫则表示有贼风进入,此时应认真检查门窗及天花板有否漏风等。供温可采用育雏伞、地坑、烟道及火炉、煤气炉等加温设备。

2.湿度。雏鸡需要在干爽的条件下饲养,适宜的湿度为10日龄前60%--70%,10日龄后50%--60%。鸡体对温度的感觉与湿度有关,夏季越湿越热,冬季越湿越冷。

3.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舍内的有害气体及尘埃密度,补充新鲜空气,保持舍内的气流速度,并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要求舍内氨气浓度低于20×10(右上负6),即以人走进鸡舍,眼睛、鼻子不会受到为适度。育雏阶段要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哪怕是最冷的天气,也要保证一定时间的通风。具体做法是,先提高舍内温度,再开窗(或排气扇)通风片刻,等舍内温度降到要求的温度以下时即关闭窗户(或排气扇)。如此反复通风数次,即可达到目的。饲养中大鸡的鸡舍也应注意通风换气。鸡舍可安装排气扇进行横向或纵向负压通风。或安装牛角扇进行正压通风。如果采用纵向负压通风加水帘设备联合应用,可同时起到通风及降温效果。

4.密度。1--30日龄,地面或网上平养为每平方米30只左右;多层笼养(配负压通风系统)为每平方米46--60只。31--60日龄,地面或网上平养为每平方米15只左右;阶梯式笼养为每平方米25--30只。61--100日龄,地面或网上平养为每平方米8只左右;阶梯式笼养为每平方米12--15只。

5.光照。进雏后第1--2天实行通宵照明,其他时间都是晚上停止照明1小时,即保持23小时光照时间,这样即使停也不会受惊打堆。光照强度的原则是由强变弱。1--2周龄时,每平方米应有2--3瓦的光量(灯距离鸡群2米左右);从第3周龄开始改用每平方米0.7--1.5瓦的光量,实际上只要鸡只能看到采食饮水就已经够了。

6.垫料。1--4日龄雏鸡网上平养可用牛皮纸。此后地面平养所用垫料要求干燥松软、吸水性强、不发霉、长短粗细适当。常用的垫料有锯末、米糠、切短的玉米秸、稻草、破碎的玉米棒等。饮水器周围的潮湿垫料应及时更换。

8.饲料。应选择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饲料厂家生产的全价颗粒饲料或浓缩料,具有一定技术人才及生产设备的鸡场,也可根据下述中速优质鸡饲料营养成分标准表(见表1)自行配制全价饲料,但雏鸡料还是先用厂家生产的全价颗粒破碎料。

9.灭蝇、灭鼠。应尽量降低鸡粪的湿度,且保证清除鸡粪的时间不超过1周;或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杀蝇的物(如每吨饲料添加--500克蝇得净预混剂),可大大减少苍蝇的数量,必要时可投放物灭蚊灭蝇。定期使用物灭鼠,一般每季度灭鼠一次。

10.消毒卫生。一批鸡转出鸡舍后应及时进行清舍消毒。

什么鸡吃那就是走山鸡了。在山上面跑来跑去肉都结实很多,还有一些虫子、草吃。

去看看百度养鸡视频,不错的,,。。。。。很有教育意义的

养殖肉鸡需要注意些什么?

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消毒等工作,保持鸡舍干燥、卫生,防止粪便等污染鸡舍,并要控制好养殖密度。注意观察鸡群,及时淘汰病弱或低产鸡。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以便于消毒、预防疾病和科学管理。

特别注意各项防疫,其次就是温度,湿度,用停期,还有就是肉鸡的代谢病问题较多,需要注意的!

1)加温保温设备。肉鸡在育雏或肉用仔鸡阶段,对温度要求较高,因此肉鸡舍应有加温保温设备。肉鸡舍的加温保温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电热保温伞、煤火炉、灯或电热毯保温、火炕和烟道保温。2)肉鸡的饮水设备。有水槽、塔式真空饮水器、吊盘式自动饮水器、式饮水器和杯式饮水器等。3)肉鸡的喂料设备。分为普通喂料设备和机械喂料设备两大类。有长形食槽、料桶、开食盘。4)肉鸡舍通风降温设备。养肉鸡密度高,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更要加强通风和防暑降温,目前常用的通风降温设备有:风机和风扇、湿帘—风机降温设备、自动喷雾降温设备。

肉鸡健康养殖是指根据肉鸡的生活习性、生理特点的要求,为肉鸡提供适宜的生活、生长环境条件和营养供应。包括丰富的营养物质、优质的饲料、清洁的饮水、舒适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充足的生活空间、安全的环境卫生、适当的疾病防治措施。从而保证肉鸡在生长、生产过程中维持健康的体态,并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产品。要求以专业化、合作化、规模化、标准化为发展方向。

可用发在众多的品种中如何选择呢?大家知道蛋鸡的育种方向是向轻型化发展,轻型化鸡基础代谢低、耗料少,蛋壳以粉壳为主,粉壳蛋比白壳蛋高0.2元,且破损率低,试验表明饲养粉壳轻型蛋鸡每只每年均提高经济效益8元左右,效益相当可观,所以应该选择象海兰褐938、939等这样的粉壳轻型蛋鸡品种。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到不要感染了由种鸡传来的白痢、支原体等病或在孵化过程中被细菌感染的雏鸡,即使不发病增重也慢,产蛋率低。酵乳酸添加到饮水中,能防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

怎样实施肉用种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地表植被丰富,养殖区内60%的地势应较平坦,在育雏期以全家雏鸡料为主,放养后以自配料为主。

从育成期进入产蛋期,机体处于生理上的转折阶段,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采取过渡性的逐步措施,使种母鸡开产后能迅速达到产蛋高峰。

(1)转群

育成鸡在20~21周龄应及时转入产蛋鸡舍,这个时期育成鸡逐渐达到性成熟,生理变化比较大,因而转群工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鸡群能否适时开产。①种母鸡的选择:在转群前对种母鸡要进行严格的选择,淘汰不合格的母鸡。可通过称重,将母鸡体重在规定标准±5%范围内予以选留,淘汰过肥或发育不良、体重过轻、脸色苍白、羽毛松散的弱鸡;淘汰有病态表现的鸡;按规定进行鸡白痢、支原体病等检疫,淘汰呈阳性反应的公、母鸡。②转群前1周,应做好驱虫工作,并按时接种鸡新城疫Ⅰ系、传染性法氏囊病、减蛋综合征等。切不可在产蛋期进行驱虫、接种。③转群前,应准备好产蛋鸡舍,对产蛋鸡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准备好足够的食槽、水槽、产蛋箱等。④在转群前3天,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0.004%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均可),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的给量,以提高抗病力,减少应激反应。⑤搬迁鸡群在晚间进行。在炎热夏季,选择晚间凉爽、无雨时进行;在冬季应选择无雪天。搬运鸡笼里的鸡不能太挤,以免造成损失。搬运的笼、工具及车辆,事先应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2)饲养设施安排

①鸡舍:在鸡转群前要做好鸡舍准备。鸡舍面积应按饲养密度要求而略有剩余,在舍内设有通风装置,并经过全面清扫、消毒。②栅、网及垫料:栅(网)养与栅(网)地结合饲养方式所用的架床是由金属网、竹片、小圆竹、木条等编排而成,金属网的网眼规格为2.5厘米×5厘米,网下每隔30厘米设一支架架起网底。网面是组装式(1米×2米),以便于装卸时起落。木(竹)栅间缝宽2.5~3.0厘米,板条走向多与鸡舍长轴平行。栅(网)养时,栅(网)面离地面60厘米;栅地结合饲养时,栅面离地面45厘米左右。地面平养时,垫料应清洁干燥,没有发霉和尘埃。③食槽、水槽及沙盘:肉用种鸡群对食槽、水槽及沙盘的需要数量见表8-5。

表8-5肉用种鸡群对食槽、水槽、沙盘需要数量

(3)品种一般有肉用,兼用和蛋用的土鸡,兼用型鸡种,饲养土鸡的场地应选择在道路,水电投资省。产蛋箱的设置

每4只母鸡设置一孔产蛋箱。产蛋箱必须放在较暗的位置,一般高度不超过30厘米。栅养方式的产蛋鸡舍在走道上设有长食槽和水槽,产蛋箱在食槽上面(内侧),因此,要留鸡跳上产蛋箱所需的距离和增设鸡跳上栖息的地方。产蛋箱不能放置在太高、太亮、太暗、太冷的地方。

(4)环境控制

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舍,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产蛋影响较大的有合理的光照、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适的饲养密度以及噪声等。①合理的光照:父母代肉用种鸡一般从21~23周龄开始增加光照。一般开放式鸡舍逐周增加到16~17小时,密闭式鸡舍逐周增加到15小时,以后保持相对稳定。不同品种的父母代种鸡对光照要求略有不同,生产中可参考有关技术资料。灯光一般均采用白炽灯(普通灯泡),功率在60瓦以内,保持舍内光照在2~3瓦/米2。灯头要带有伞罩,距地面2米左右,并经常擦净,以保持灯泡明亮。②新鲜的空气:鸡舍内允许的有害气体浓度为:氨气20毫克/千克、10毫克/千克、二氧化碳0.15%。排除舍内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通风。鸡舍温度高于27℃,以降温为主,加大通风量;鸡舍温度在18~27℃,通风量应根据鸡的体重、气温状况而定,鸡舍温度低于18℃,有害气体不超过浓度标准,应尽量减少通风量。夏季气温较高,通风量应不低于0.5米/秒。③适宜的温湿度:开放式鸡舍温度受外界气温影响,而鸡舍温度又直接影响鸡的采食量及产蛋率。产蛋鸡舍的合适温度为10~25℃,密闭式鸡舍可以人工控温,开放式鸡舍除夏季和冬季外,是可以达到此要求的。在高温季节,应加强鸡舍通风,采取降温措施,并供给低温深井水;冬季做好保暖工作,适当增加饲料的饲喂量。低温低湿或高温高湿都会影响鸡的活动、采食、饮水、配种和产蛋率。一般鸡舍要求的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60%~65%。鸡舍湿度以较低为好,过于潮湿,不仅影响鸡体热量散发,还会增加垫料的含水量和提高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并容易诱发疾病。④合适的饲养密度:地面平养,每平方米3.6只鸡;栅地结合饲养(1/3地面,2/3棚架),每平方米4.8只鸡;离地网养,每平方米5.5只鸡。⑤消除噪声:鸡属习性动物,容易惊群。现代肉鸡生产群体较大,管理作上应尽量小心,任何噪声、特殊的颜色、粗暴的管理行为都会使鸡群惊恐飞跃,这对产蛋鸡是极其有害的。所以,必须阻止一切噪声及其他应激因素。

(5)开产前的饲养

开产前后阶段饲养得当,则母鸡开产适时且整齐,一般如果23周龄见个蛋,25周龄可达5%,26~27周龄达20%,29周龄达50%,31~33周龄可出现产蛋高峰,并使高峰期持续较久。

养鸡土鸡需要怎么养

体重增长

1. 不管肉鸡蛋鸡,都要选对种,从销售的角度来看,一年中哪种鸡好卖并不固定。

2. 肉鸡市场要的是质量和价格,养殖竞争的是精细化管理,懒人是养不出好鸡的。

3. 放养条件下一般养的是肉蛋兼用型土鸡。在当地养殖过程中可以下乡将青年鸡分批销往附近村民零养生产土鸡蛋。目前土鸡蛋出村价在0.7元左右,城超零售终端在1元以上。保持青年鸡和土鸡蛋的渠道畅通,是小规模养殖保值的关键。

4. 鸡棚:以600平方标准棚为例,约需土建资金5万元。密度以每平方12羽成鸡,投苗在7000-8000羽(冬天14羽,夏天10羽,春秋两季12羽),其他参数如温度、光照、保健程序、成活率、产蛋率、料肉比、蛋料比等鸡苗供应商养殖手册上都有。

5. 鸡苗、饲料、用等其他生产资料,要是在产业链中,一般都可以从上游链公司挂账,待2-3个月后青年鸡销售后再还。若是自己营运,这三项成本估计在12元/羽(4元/斤,具体品系具体分析)。

鸡的品种选择非常重要,好的品种具备抗病力强,肉的品质好,产蛋量高等优点。

附近无工业,无污染源,量少的荒山或山区5. 密度适宜,树冠较小,果树稀疏的地方为宜。

怎样才能养好鸡?

在养鸡生产中,良种化是提高商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应当选择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地方品种,同时对所选择饲养品种的饲养技术及生产性能要有足够了解,避免盲目引种。

养蛋鸡四选是关键。

1、选用好的品种

2、选好育雏季节

蛋鸡育雏季节的选择,对育雏的成功与否相当重要,以前人们考虑较多的是对育雏成活率的影响,忽略了育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随着科学养鸡技术的提高,育雏成活率已不是很大问题。现在全球变暖,夏季平均气温不断升高,高温应激对产蛋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据有关人士统计因此原因产蛋率下降平均20%左右,尤其是高峰期产蛋鸡遇到高温期产蛋率更会明显下降,一旦产蛋率降下来,很难再上去,其经济效益下降是明显的。如果选择育雏季节使高峰期避开高温季节将会极大的降低损失而提高效益。所以应使蛋鸡在立秋前后开产,这样随着天气的逐渐凉爽蛋鸡的采食量会不断的增加,很决达到产蛋高峰,而且一般每年这时蛋价也上升,将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可根据不同品种的开产日龄向回推算育雏时间,根据目前的蛋鸡开产时间应选在公历3~4月份为宜。在育雏中饲养的密度不要过大,造成鸡群混乱,竞争激烈,饲养环境恶化特别是采食饮水位置不足,会使部分鸡体质下降;育雏温度过低或通风不良等,可产生应激,使雏鸡发育不良,跳出体质弱小的鸡,放在更舒适的环境中饲养,使其赶上群体的体重,保持群体的均匀度。

4、选好预防疫病的品

养鸡业的迅速发展,新疫病不断出现,预防疫病就显得更加重要。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规模化养殖在我国推广以来,新城疫、传支等已在我国流行的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鸡白痢也处于失控状态;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流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炎、EDS-76、传染性贫血、肿头综合症、传染性禽脑脊髓炎、大肝大脾病、白冠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脾胃炎、J-亚群白血病、禽流感。致病菌和的耐性越来越强,大肠杆菌、里默氏菌、沙门氏菌等的耐性更是逐渐增强。而且血清型越来越多,如IBV(呼吸型、肾型、脾胃型、减蛋型)等20多个血清型,禽流感今年就有4个血清型(H9N2 H6N1 H5N2和H7)流行,但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炎和新城疫仍被认为只有一个血清型流行。某些疾病越来越,鸡痘、IBDV(超强毒)、禽流感的致病力有增强趋势,某些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白血病(含J-亚群)、鸡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在实践中由于卫生、消毒、效益不直观,养鸡户往往不愿在这方面投资或投资很小,有的养鸡户(场)免疫注射怎么省事怎么做,依靠大量应用抗菌素来治疗,一方面由引起的疫病抗菌素无效;另一方面长期应用抗菌素会产生抗性;而且任何物都有毒副作用,不同程度影响产蛋率,最终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所以在生产实践中,不能忽视这方面投资,必须有针对性地早防早治,选效果好的品,舍得在防疫治疗上投资。

要放养,7.饮水。网上平养或地面平养可采用饮水盅及水槽饮水,阶梯式笼养可采用水槽或饮水设备,但1周龄内均应用饮水盅饮水。供鸡群饮用的水源可来自深井水或自来水,而来自浅井水或江河水需经过砂石多次过滤澄清且经漂或其他消毒剂处理消毒后方可使用。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并注意保证鸡只有足够的饮水位置。鸡才好,

饲料齐全就好

你好,我年后想养殖公鸡,想请教一下经验

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缺乏或某种成分过多,均造成营养不均衡。由于鸡个体之间的承受能力不同,增长速度会产生别,即使营养很全面的饲料,如果不能使每个鸡都同时采食,那么先采食的鸡抢食大粒玉米、豆粕等,后采食鸡只能吃剩下的粉面状饲料,由于粉面状部分能量低、矿物质含量高,营养成分很不平衡,自然影响增重,造成鸡群体重体质不同。蛋鸡采食优质饲料高峰期产蛋率高,持续时间长,产蛋总量大,而且节约饲料。实践证明,饲喂海兰标准的配合饲料鸡的采食量在105~110g,产蛋率高,高峰期时间长;仅饲料一项就比一般情况下少支出8.6元左右,加上产蛋率的别,效益至少相10元左右。农村养鸡户(场)多采用个体小饲料厂的饲料,没有化验设备,对所配饲料营养标准把握不准,尤其是开产期的小母鸡,即使采食了这些营养不平衡或营养不足的饲料,也能会保持其旺盛的繁殖机能,完成其繁衍后代的任务,也能保持一定的生产陛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鸡会消耗自身的营养来维持产蛋,蛋重会变得较小,接着表观体重会增长迟缓或停止增长,甚至体重下降,随之产蛋率会停止上升或开始下降,这种情况下产蛋率一旦下降,即使采取很好的补救措施也难以恢复正常,造成损失很大,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的饲料,主要是科学的配方,不要只看价格的高低,在选用饲料前可走访相关用户了解情况或到有关部门进行饲料营养成分含量测定。本站使用铁骑力士蛋鸡料。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体重增长

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

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发育

①在2~15周龄,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产生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的发育。

③在25~35周龄,重量和数量。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

④在35周龄以后,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3.5只/米2。

2. 早期管理

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 及时分群

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1、鸡舍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断喙要整齐

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3.5只/米2,料位在5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发育不好等。

6. 公母混群

①混群前种公鸡选择。体重在平均体重范围(±150克)内,淘汰过大、过小公鸡;胸肌饱满,胫骨长度达标,脚和趾平直,冠、脸与肉髯红色,背直,喙整齐,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鸡混群,因未发育公鸡受早鸡压制,会造成终生发育不良。混群时应逐只挑选。

②混群时间。加光后一周混群,一般在23~24周龄(等母鸡性成熟再混群)。均匀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将剩余的公鸡混入。

③混群后,每周称重2次,根据体重及时调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应只看手册,结合触肌来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发软就应加料。

④公母比例控制。刚混群时种公鸡占8.5%左右就够了,不好的公鸡应及时淘汰,到种公鸡比例6.5%就足够了。

种鸡的养殖方法 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1、饲喂加料:在生产时间中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鸡的采食欲望i,所以育雏期每天加料不少于5次,每次加料的数量不要太多。鸡吃完以后,料桶空置一段时间后再加下次料。

2、换料加砂:换鸡料时要有一个过渡,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完成该过程。第1天喂70%原鸡料和30%新鸡料,第2天喂50%原鸡料和50%新鸡料,第三天喂30%原鸡料和70%的新鸡料,第4天全部喂新鸡料。20日龄后,每周每百只鸡供给500克的干净细沙,放养鸡可不用加砂。

在22周龄前,育成鸡转群移入产蛋鸡舍,23周龄更换成种鸡料。种鸡料一般含粗蛋白质16%,代谢能11.51兆焦/千克。为了满足母鸡的产蛋需要,饲料中含钙量应达3%,磷、钙比例为1∶6,并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饲喂方式由每日或隔日1次改为每日限料,日喂2次。

3、分群饲养:要进行强弱分群和公母分群饲养。对公鸡要增加垫料的厚度,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水平。公鸡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增加营养的目的就是满足其需要,以便提前上市。

4、鸡舍通风:鸡舍通风条件好,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好的鸡舍,人进入后感觉不闷气、不刺眼、不刺鼻。

5、密度适当:如果密度不合理,即使其它饲养管理工作都好,也难以培育出高产鸡群。育成期在平面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合适密度为7~12周龄8~10只、13~16周龄8~6只、17~20周龄6~4只。

6、减少应激:日常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抓鸡时动作不可粗暴。接种时要慎重。不要穿着特殊衣服突然出现在鸡群,以防炸群,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