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发展模式,日本农业特点
休闲农业是日本主要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了市民农园、观光农园、民宿农庄、农业公园和森林公园。其中观光农园在我国也很常见,是我国发展农业的主要模式之一,在日本,较流行的观光农园有青森县苹果试验场和樱桃生产园,以及有“东方普罗旺斯”之称的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富田农场,该农场着重发展熏衣草观光园。
日本农业种植发展史 日本农业种植什么作物
日本农业种植发展史 日本农业种植什么作物
日本农业种植发展史 日本农业种植什么作物
一、日本农业发展模式
1、农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在日本,休闲农业是主要的农业发展模式,其模式又可分为市民农园、观光农园、民宿农庄、农业公园和森林公园。
2、休闲农业模式
(1)市民农园
①市民农园指都市居民以休闲的生产方式种菜、养花以及种植果树,由自己所使用的小面积农园。
②除综合性市民农园外,大部分地区还建立了专业性较强的农园,比如老年人农园、学童农园以及残疾人农园等。
(2)观光农园
①观光农园流行在城市近郊,主要有果园、花园和茶园等,比如具有“东方普罗旺斯”之称的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富田农场,用旅游业代替了盈利较少的薰衣草种植业,发展熏衣草观光农园。除了熏衣草观光农园之外,还有青森县苹果试验场、弘前市苹果观光园及生产园、樱桃生产园等。
②观光农园也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模式之一,较为常见。
(3)民宿农庄
①民宿农庄在很火爆,而日本的民宿农庄是从传过去的,与国内简单的农家乐相比,日本民宿更具有明显的特色。
②比起单纯的建设民宿,日本注重民宿与农庄干净的街道、优雅安静的环境的结合度。
(4)农业公园
①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以及特点将农业生产、加工、农业实习、进修等活动与公园的休闲场所相结合,具有多功能性的综合旅游休闲场所就是农业公园。
②日本的农业公园主要集中于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中。
③除去种植果树、蔬菜、花卉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日本综合性的农业公园数量较多,其面积较大,面积大概占日本全国面积的50%。
(5)森林公园
①日本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2/3,因此日本利用森林资源所建造的森林公园数量也多,森林公园是十分重要的保健、文化和教育场所。
②近年来,我国所提倡的“森林康养”产业在日本已经是一项成熟的产业。
二、日本农业的特点
1、耕地较少
在1999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487万公顷,都府县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不足1.2公顷,北海道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仅为16.2公顷,与大规模发展农业有一定的距。
2、耕地利用效率高
大量的谷物进行集约化生产,大米1年种植2季,蔬菜等作物用塑料大棚和温室栽培,耕地利用效率高,在1998年,日本每公顷谷物的产量达5849kg。
3、农业技术先进
(1)日本通过保温育苗、品种改良、农和化肥改良等技术,使农作物的亩产量大幅上升。
(2)通过塑料大棚以及温室技术,使日本的蔬菜1年四季均可耕种。
(3)今后日本还会将进一步发展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开发新品种,发展农业。
4、肥料和农使用下降
(1)在1997年,日本肥料使用量为151万吨,目前为生产高质量的大米,肥料的使用量有所下降。
(2)为了培育无农和少农作物,日本从1985年开始就已降低对农的使用量。
5、农业机械化
后,日本因年轻劳动力不足,所以以大米为中心的农业机械化迅速普及。目前日本大部分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大型化和高性能化还在不断的发展。
6、地力下降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全年耕种,日本耕地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养分量不足,地力开始下降。
7、农户减少和农业人口老龄化
(1)1999年,日本农户有324万户,比1950年600万农户数减少了一半。
(2)在1999年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约占50%,农业人口老龄化。
8、农户重新分类
近年来,传统日本农户的子孙开始从事其他行业的情况不断的在发生,因此日本的农户被重新分类,主要分为专职农户和农户。
9、借地耕种增加
农户为提高竞争力,都开始增加耕地数量,但近年来,借地耕种的数量已超过买地耕种的数量。
10、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
(1)农户和农业劳动者力的数量开始减少,农业法人不断增加,农户们开始成立公司、组合、农协等团体,进行大规模生产。
(2)1999年,日本农业团体达6860个,这些团体主要从事养鸡、种稻、养牛、养猪等养殖业。
(3)从事大米生产和流通服务的团体达13120个。
11、粮食自给率低
(1)日本有自给生产能力的粮食以及畜产品,仅限于大米和鸡蛋。
(2)1998年,日本大米自给率为95%,鸡蛋自给率为96%。但是由于国外农产品价格低廉,日本从海外进口农产品数量增加,国内生产量下降。
(2)1998年,日本水果自给率为49%,肉类为55%,鱼贝类为66%,蔬菜为84%,小麦为9%,大豆为3%。
12、粮食大量进口
1997年日本进口玉米的数量居世界,同时也进口大豆、小麦、砂糖、牛肉等农产品,世界农产品贸易额中,有1/10属于日本。
有谁知道日本的农业状况
1、耕地较少 1999年日本的耕地为487万公顷,都府县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不足1.2公顷,北海道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也仅为16.2公顷,和的大规模经营相甚远。 2、耕地利用效率高 谷物大量进行集约化生产。大米1年种植2季。蔬菜等采用塑料大棚和温室栽培。1998年每公顷谷物的产量达5,849公斤。 3、农业技术进步 通过保温育苗、品种改良、农和化肥改良等技术,日本的农作物亩产量大幅上升,通过塑料大棚、温室技术,使日本的蔬菜1年四季均可耕种。今后日本还将进一步发展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开发新品种。 4、肥料和农使用下降 1997年肥料年度(当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肥料使用量151万吨。近为生产高质米,肥料使用下降。为培植无农和少农作物,农的使用从1985年开始下降。 5、农业机械化 战后日本年轻劳动力不足,农业机械化以大米为中心迅速普及。目前日本大部分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大型化和高性能化不断发展。 6、地力下降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全年耕种,日本耕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养分不足,地力下降。 7、农户减少、农业人口老龄化 1999年日本农户324万户,比1950年的600万户减少了一半。在1999年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的约占50%,农业人口老龄化。 8、农户重新分类 近年,传统日本农户的子孙开始从事其他行业的情况不断增加,日本的农户被重新分类,主要分为专职农户和农户。 9、借地耕种增加 农户为提高竞争力,纷纷增加耕地,但近来借地耕种的情况已超过买地耕种。 10、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 由于农户和农业劳动者力减少,农业法人不断增加,农户开始成立公司、组合、农协等团体,进行大规模生产,1999年农业团体达6,860个,这些团体主要从事养鸡、种稻、养牛、养猪等。另外,为大米生产和流通服务的团体达13,120个。 11、粮食自给率低 日本有自给生产能力的粮食和畜产品仅限于大米和鸡蛋。1998年度大米自给率为95%,鸡蛋自给率为96%。但是由于国外农产品价格低廉,日本从海外进口农产品增加,国内生产下降。1998年度水果自给率49%,肉类55%,鱼贝类66%,蔬菜84%,小麦9%,大豆3%。 12、粮食大量进口 1997年日本进口玉米世界。此外,大豆、小麦、砂糖、牛肉等也大量进口。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1/10是日本进口的。
日本休闲农业始于哪一年
1980年。日本休闲农业萌芽于1980年,经历了高级度村模式一观光休闲模式一农务参与模式的一种开发导向,其发展思潮理念也逐步从纯经济理念转向一种回归自然。朝着绿色休闲与体验型农业方向进行演进的趋势,逐渐突破以往只有观光与休闲功能的局限,进一步拓展其体验与学习功能,真正体验农事的原汁原味。
日本农业的发展模式是怎样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发展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个体农户高达200多亩,种植的植物全部都是机械化种植,产品几乎全部都是商品的农产品。种植方式比较科学,我们也要学习日本农业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商业化种植。在种植农业之后也可以适当的发展旅游业,然后要选择新的品种,在包装上一定要多下功夫,一定要学会保护资源,不要浪费资源,然后一定要注重挖掘和创造乡村文化,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
在日本的一些农业发展当中,他们一般都会选用浇灌的方式进行给一些农作物进行浇水,非常的方便,在种植稻田的时候,也会规划出一块块的荒地,而且在种地的时候也会插入一些不同的景象,不同的植物映象出不同的风景,这个学习的就是在广阔的土地,我们也应该去用土地的种植植物不同来刻画不同的分解,这样的话会增加人们的旅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日本农业的一个发展模式就是发展规模不会特别大,但是主要是以机器为主的,并且都是机械化的种植,种植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科学,所以才可以种植出特别好的农田。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种植农作物的机器,然后也要学习更科学的方法,并且要掌握日本的一个核心理念。
有没有人知道日本现代(18~1945)的农业发展史啊?
这是一些资料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运动(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7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终形成、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电气化时代后期(18-1945年):
①相对稳定——电气化时代后期(18-1945年):
②战后初期(18~1923),一战给欧洲造成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与反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1、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和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基础是各个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3)20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1、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①确立原因: a、英国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
②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a、美国在向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力量在中被削弱
原因 a、美国在向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力量在中被削弱
(3)20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经济危机、侵越泥潭)。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日本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为了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日本会确定不同倾向的农地制度。简要地说,《农地法》、《农业振兴区域整备法》及《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构成日本农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几乎所有的农地政策都是依据这几种法律而确定的,并且在其范围内开展活动。但这几种法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作及时的调整和修改,确定农地政策的方向。以《农地法》的制定和修改为代表,它在日本农地制度演变的两个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发挥了保护“自耕农主义”和“耕作者主义”的作用,这条主线是十分清楚的。它启示我们,修改法律条文而不改变原有法律的名称和框架,既便于法律执行的一贯性,又利于法律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这是解决立法过多过杂,相互冲突的一个较好的办法。虽然不同时期日本农地法律和政策的侧重点不一致,但“只有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权利才应获得保障”这一耕作者主义的宗旨,始终贯通于农地制度中。
由于工农业之间的利益不平衡,农业人口流向工业或寻求农业以外的兼业机会是必然的。在日本,兼业农户比专业农户有更强的生命力。农地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并为农民创造这种条件。理论上讲,通过非农化发展创造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从而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的前提条件。但日本农民兼业化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并不一定使农民放弃土地使用权,相反,工业化高速发展对农业产业的种种影响,可能更进一步农民的“惜地”心理,从而增加土地流转的困难。在经济高速成长时期,要注重工农业的协调发展,不可偏废。应当从工业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补贴农业、反哺农业发展。至少,应该结束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化发展的局面,尽量缩小工农距和城乡别。
土地制度建设不是孤立的,应该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机械化、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结构等内容联系起来。现阶段的重点是如何限制农用地的非农化流转,如何防止耕地荒弃,以及如何提高土地生产力,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私有制和市场化不是解决农地问题的灵丹妙。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健全农地管理机制。在私有土地上进行土地平整改良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日本农业、农村整备事业为此付出了极高的成本,在公有的土地上开展上述工程有许多便利条件,只要给使用者调地和补偿,应能化解许多矛盾,从而减少基础建设的成本。
在小农经济条件下提倡并发展规模经营是必要的,但规模经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问题。日本的土地集中是在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兼业农户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的。要克服个体小农的局限性,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性发展,日本培育发展了农业协同组合、农地保有合理化法人,及各种专业生产组合等中介管理组织,化服务组织,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农业的成就与各种各样的中介组织和化服务组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农协在产前、产后支持改善了个体农户的经营环境,从物质技术基础上克服了小农的局限性;与农户共存的购销活动既为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创造了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户提供了信息。如果没有农协等这样一些与农民利益休戚相关的组织,日本农业要在农户减少、兼业化、高龄化、农产品市场开放等条件下取得国内生产不萎缩这一成就是不可能的。事实表明,在日本,小农户分散经营的弱点,是通过中介管理组织和服务组织功能的发挥而克服的,规模越小的农户对这样的组织的依存度越高。因此,技术进步和化服务可能是终解决大生产与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矛盾的佳途径。